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改正传统教育培养取向问题,带领我国教育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品质的方向变革,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主旨的探究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清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等核心概念,从改变提升教法、评价考核方式、革新教师观念三方面提出建议来浅析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素养
为了贯彻和落实我们国家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9月联合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忽视学生本身能力培养,过分偏重于学习知识或学科的问题。明确了我们所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我党的教育方针的具化,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更有理可循,更具针对性。 (二)小学科学学科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整体的框架,覆盖了所有的学生在发展与社会中所必需的能力与品质。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必须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给学生核心素养以具体的学科落脚点,才能顺利发挥其本身的指导作用。胡卫平提出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四种学科核心素养[2]。这四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满足了学生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必要能力和品格培养的要求:从知识、思维、能力和精神四方面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是学生通过对科学的学习而内化获得的带有科学学科特点的内在品质与外显能力。又深度契合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总目标:在具体教学目标上: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的四种分目标也有着分别的对应关系,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而提出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下位理念,特化的一种核心素养。将针对学生教育整体所要达成的目标:培养必要的能力和品质具象化到科学学科的范畴之下所能相应培养的品格与能力。因而用科学学科素养来指导和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更明确地引领我们的课程改革和教育余人观念的转变。 二.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探究性学科,对学生有着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锻炼科学实践能力、树立科学精神等重要作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其关键作用。而科学教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别的学科所难以拥有的探究性的特性,因而对培养学生发展所必要的能力与品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深化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作为指导职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即科学教育应扛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旗。 三.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水平,表现为对科学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因而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来应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面对低年级刚刚接触科学的学生,这时的孩子们仍处于好动时期,对新鲜事物存有好奇感,但认知水平比较低,思维
简单、理解能力弱。这便需要教师侧重教学于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思维方式的启发上,教学材料也要更为详尽的替学生准备好,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科学兴趣,即采用支架教学模式。 而当学生随着教学的深入,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培养起科学兴趣,逐渐可以独立进行一定的实验之时,教师变应将教学侧重由科学兴趣的培养转为对探究能力的锻炼,开始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开始进行科学思考,提出科学问题,锻炼科学思维,进而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例如,磁性的教学:针对思维能力较低的年级进行教学时,通过直观的教学演示实例,让他们认识到磁性即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使之对科学现象感兴趣。而在更高水平的年级教学时,则要让他们通过动手实验,来区分磁铁能吸引什么类别、不能吸引什么类别的东西,进而推导出磁性的概念。锻炼其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分层次逐渐地达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评价的情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对应着教学目标的设立进行检验,即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度进行考核。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发展和面向社会所必要的品质与能力。素养也绝不是知识、方法和态度的简单集合。显然传统的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要求是不匹配的,是需要进行变革的。
为了能促使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我们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我们的教学评价进行相应调整:将评价建立在多样化的情境中,通过考察处于情境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来进行评价。而不是传统的注重知识的识记、技能的熟练或态度的正确与否。树立发展性的评价眼光,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考核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立评价重点,改变传统考试验收模式。
例如,在项目学习中,教师通过给学生限定好情境,而之后的主题、设计、准备、制作、 提交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通过产品的质量和对学生能力品格变化的鉴定来对其发展进行评定。而学生自自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维,解决问题、应用或合作能力正是科学核心素养所追求的。
另外考核的难度和形式也应以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期望都达到水平来进行设计,不能超越学生能力太多,导致学生无法达成而产生挫败感,抑或太简单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有效考核评价的情况。对考核评价的度的掌控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体现。 (三)教师观念的革新
教师是教学的实行者,要想促使小学科学课程与核心素养融合更加密切,相应的科学教师也要做将思想由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与品质的学生本位上。一些落后地区开设的科学课程,由于传统观念对科学的轻视、教师缺乏科学素养等原因。虽然教育改革理念已经提出有些时间,但仍没有认识到核心素质的重要性,依然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或是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过于表层片面,将核心素养简单理解为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熟练或态度的改变的简单叠加,缺乏对学生本人的关注。从而又回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老路里。因而转变教师观念,对深化核心素养同课程的结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现在小学科学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着许多问题与困境亟待解决,如教师团队专业程度低,不被学校社会重视等等。但是相信随着课程改革发展与我们科学教师的不断努力改进,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与作用会逐渐显露出来。而为了这个理想,紧跟课程改革,深化学生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也是必需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1-2. [2]胡卫平.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学业质量测评[J].中国考试,2016(08):23-25.
作者简介:王亦康(1997—),男,汉族,吉林省四平人,研究生,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小学科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