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2020-05-17 来源:汇智旅游网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2012至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2.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 A.古代的分封制度

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 D.文字契约的承诺 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 A.唐朝 B.南宋C.元朝 D.明朝

4.秦朝时开始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清朝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主要是指(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南书房

C.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置军机处

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 )

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 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

D.伤害主人的奴隶

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使贵族的地位逐步提高

1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7.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 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D.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8.“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C.①② D.①④

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A.无所事事 B.“君权神授”C.掌控议会 D.“统而不治”

10.一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是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民主共和制

11.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表明麦迪逊的主要思想是( )

A.实行分权制衡,防止专制独裁B.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

C.反对加强中央集权D.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

12.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中央集权 B.分权制衡C.两党制 D.联邦制

13.南京既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对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B.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 C.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4.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肖华将军的《长征组歌》中有句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下列符合这一情景的是( ) A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B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C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D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17.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里程碑是( ) A.欧文等人提出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3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D.巴黎公社颁布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

18.《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解放,必须( ) A.进行罢工 B.进行暴力斗争C.进行合法斗争 D.进行议会斗争 19.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 )

①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2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

A.香港、澳门 B.香港、台湾C.台湾、澳门 D.台湾、香港 22.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政府的积极争取 C.英国、葡萄牙的衰落 D.中国改革开放及国力的增强

23.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24.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 A.1971年第26届联大上

B.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

4

C.1979年中美建交时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25.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26.1984年5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一原则( )

A.独立自主 B.平等互利C.互不干涉内政 D.互不侵犯 27.二战后初期,面对国际地位下降的状况,西欧采取的策略是( ) A.依附于美国恢复经济 B.与苏联进行全面对抗 C.加强内部联合与美国对抗 D.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8、眼前的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它是“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C.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29.二战后,下列事件的发生与“冷战”有关的是( )

①古巴导弹危机 ②美国采取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③德国分裂 ④“柏林墙”的修筑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30.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

5

让他看一眼西柏林的市景。此景反映( )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 D.美苏冷战结束 1 16 材料题

历史上台湾与大陆有三次分离,两次回归。第三次分离使台湾与大陆至今还没有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于右任1962年《望大陆》

材料三 1980年以来,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被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请回答:

(1)《春愁》作于何时?作者为何而愁?(6分)

(2)“叶落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身在海峡对岸的于右任先生为何只能葬在高山上“望我故乡”?(6分)

(3)材料三出现“和缓松动的暖风”的原因是什么?(8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7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