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卫生厅应急办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2020-05-11 来源:汇智旅游网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谋划

“十一五”以来,在厅党组直接指导下,厅应急办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十一五”工作规划,坚持依法、科学、规范、高效原则,一手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处理,一手抓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工作整体推进,应急能力全面提升,为保障全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卫生应急工作成效显著

(一)依法科学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依法科学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9月30日,“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处理各类卫生应急事件647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0起,未达分级事件387起,发病人数26554人,死亡126人。一是有效处理人禽流感疫情。分别处理2006年黄山休宁县、阜阳颖上县、安庆枞阳县、黄山屯溪区、2007年蚌埠市共5起人禽流感疫情,特别是颖上人禽流感危重病例在我国首次成功救治,为新发传染病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及时处理广德不明原因发热聚集性疫情。2006年11月,广德县报告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聚集性疫情,首例病人死亡,另9例病人均与首例病人有密切接触史,该疫情病因不明、传播途径不明,且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经积极防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查明了病因,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国家、省疾控中心和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帮助复核,确认该起疫情为人感染嗜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的嗜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人感染疫情,为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填补了一项空白。三是战胜了阜阳手足口病。启动二级响应,省长任指挥长,2008年3月,我省阜阳、毫州等市突发手足口病疫情,省卫生厅迅速向疫情较重,技术力量薄弱的阜阳、亳州等市派驻工作组、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疗队323人次,支援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先后从国家和15个省市派遣国家专家和医疗队59批266人次,支

1

援我省重点地区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全省共设立115所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累计收治手足口病病例24257例,治愈病人24231例。四是迎战甲型H1N1流感疫情。2009年4月底,甲型H1N1流感作为新发传染病在北美首先发生,迅速制定了《安徽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流行阶段特点,及时部署预防控制措施,全省共报告351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治愈出院3499例,救治重症病例144例,死亡13例;迅速处理监狱、学校、社区等聚集性疫情66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接种甲流疫苗。五是高效处理霍乱疫情。今年8月以来,我省亳州市蒙城县,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淮上区,淮南田家庵区,合肥市肥东县,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埇桥区、萧县,滁州市凤阳县、明光市,安庆市大观区8个市的12个县区先后报告发生霍乱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4例,其中怀远县20例、蒙城县38例、淮上区1例、五河县7例、濉溪县3例、埇桥区2例,萧县1例,肥东县4例,大观区1例,凤阳县2例、明光市5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卫生厅和当地政府迅速反应,依法防控,科学处置,按照早、小、严、实原则,全力以赴扑灭疫情,经积极防控,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8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六是救灾防病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2007年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滁河流域发生严重涝灾害;201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1999年以来强度和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强降雨过程,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全省有12个市的65个县区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25.09万人,转移安置15.55万人,因灾死亡6人,全省有331所医疗卫生机构受灾,直接经济损失9170万元,受伤7人,无死亡。按照救灾防病应急预案,各级医疗卫生小分队坚持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做到那里受灾哪里就有医疗防疫小分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指导饮水消毒、环境“消杀灭”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转移安置灾民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切实把好灾区饮水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三关”。全省卫生系统在组织自救同时,仅今年就向灾区派出医疗防疫小分队1426支6127人,累计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7987人,设置临时医疗点197个,诊治灾民16524人,消杀外环境面积3639.05万平方米,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28.48万份。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救灾防病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七是冰冻雨雪救灾防病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我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冰冻雨

2

雪灾害,在这次抗雪防冻救灾中,全省医疗机构共救治因雪灾伤病22223人次,其中外伤20859人次,冻伤1317人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47人次;共向有滞留人员的高速公路堵塞段、服务区、公路道口、车站、码头等派遣医疗防病小分队1932支8190人次,为滞留人员诊疗21000人次,包括发放药品在内,共消耗药品等价值90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救灾防病及灾后恢复重建经费4591万元,帮助受灾市县卫生部门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八是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应急任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省先后派出医疗、卫生防疫、卫生监督队共8批,累计446名队员,动用救护车、卫生监督、防疫车辆31辆,携带近32吨价值400多万元的治疗药品、消杀灭药品和医疗防疫器械,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做到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医务人员;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防疫人员。一个多月内,我省医疗队共救治病人24798人,其中重症病人183人;卫生防疫队累计消杀面积为96.2万m2,卫生宣教39131人次,心理干预2987人次;卫生监督队对支援灾区行政村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6.25%,村民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88.74%。并全力做好103名灾区转运伤员救治康复,圆满地完成了抗震救灾应急任务。此外高效完成其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如阜阳液氨泄漏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凤阳晶鑫矿业公司爆炸事故、交通事故、各种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台风、龙卷风等灾害。增加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内容。较好防范处理输入性恶性疟

(二)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卫生应急机构全面加强。成立了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有4个市的卫生局成立了独立的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各级卫生部门和疾控机构也进一步明确了应急工作人员及职责,建立和完善了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有形”的常态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省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卫生应急管理科室(数据),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明确职能科室,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把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卫生应急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卫

3

生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全省各级卫生部门制订和修订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省级卫生应急预案15件,其中专项预案3件,单项预案12件;市、县(区)卫生应急预案521件,其中专项预案163件,单项预案358件,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预案体系,为规范了应急处置程序,完善了应对处置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卫生应急联动机制逐步建立。进一步密切了与省农业、公安、交通、地震、经贸、人防、武警消防、环保、安监、气象、通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11个部门的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与地震部门新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协作机制,与经委部门建立了药品储备目录会商机制,与人民防控部门建立了人民防控协作机制,与有关6个部门建立了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信息汇总和分析评估机制。通过世界银行人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项目,全面加强了与农业部门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相互协作机制。四是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逐步健全。依托各级疾病控制、医疗救援、卫生监督单位组建了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援、卫生监督三支应急队伍力量为主体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同时,不断充实应急指挥和应急信息管理队伍,截止目前,共组建7类57支465人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省级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专业队伍。2007年组建了15人的省地震紧急救援队医疗卫生分队;2008年组建了1支12人生物恐怖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1支13人化学、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各市和县根据实际,建立了当地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共1200多支7600余人。全省加大应急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了省、市、县三级应急救援网络,全省各地投入资金47031万元,其中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安排中央国债资金30570万元,省及地方配套16461万元。用于建设17个市紧急救援中心、17个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区)和61个县及黄山区传染病区,目前全省已建成独立设置的紧急救援中心6个和依托于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117个,配置了各种救护车647辆,部分装备车载卫星定位和呼叫显示系统,全部投入正常运行。五是卫生应急储备逐年加大。建立了由省经信委负责,卫生部门协助的国家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每年下达3000万元的年度省级医药储备计划,由财政贴息200万元,指定的医药公司负责储备、更新、供货,满足一般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省级日常紧急购置卫生应急物资从省财政安排的全省疫情抢救与救灾防病专项经费100万元中支出。省疾控中心现有一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库房,用

4

于卫生应急等物资的储备, 2010年已储备850万元的卫生应急物资。其中,卫生应急用的疫苗和现场快速检测试剂储藏由专门的冷库保存,从省级疾控机构到县级疾控机构都已配备了专业冷藏运输车,实现了从省到县的冷链运输。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和《卫生应急队伍服装使用管理规定》要求,制订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计划,今年已完成装备150人的卫生应急队员服装。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本都是依靠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医药公司)进行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供应、更新、调拨。初步统计,全省各地卫生行政部门2010年度已落实了125.5万元的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

(三)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显威力。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高起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省级信息平台,为全省应急管理及监测、分析、预警、视频会商、指挥调度和日常培训、演练等提供了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为管好用好指挥系统,保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作用,2009年安排卫生应急专项经费,对部分市给予设备补助,各市按照“填平补齐”原则进行投入,大力推进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建成各市视频会议系统,拓展了省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实现省卫生厅及17个市与卫生部视频互联互通,以及与省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联通,实现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动实时报警,在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监测预警、自动分析、内部信息交换与沟通、视频会商等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化技术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期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中增加“H1N1”数据字典,增强了甲型H1N1流感监测灵敏性,卫生应急管理更规范和精细,工作半径明显增加但效率大大提高。二是传染病监测能力新飞跃。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家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监测,以评估SARS和禽流感风险;在蚌埠开展输入性鼠疫风险监测;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月预测预警信息公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逐步走向规范化。在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控机遇以及深化医药卫生

5

体制改革环境的推动下,国家和省财政共对全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投入816万元,建立了各市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形成了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传播的重大疫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能力,将流感哨点医院从9家扩大到25家,建立无形体病监测哨点医院5家,使我省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具备了更精准的手段。国家评审专家对我省建立的无形体哨点医院监测和动物疫源地监测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省在首先发现我国新病种无形体病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基层应急能力大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灾害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以及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监测技术等培训,我厅共培训8期990人次,成功举办安徽省休宁县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大型应急演练,得到了现场观摩的卫生部和省政府应急办、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全省共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应急各类培训共657期8.3万人次,组织应急演练141次。以点带面抓试点,推动全省基层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重点抓怀宁县、当涂县开展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试点,指导试点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强化基层应急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开发向农村和社区居民宣传防病和个人防护自救知识等有效方法。当涂县利用县卫生局网站建立了全县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系统,提高乡村应急报告水平。马鞍山市政府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卫生应急进基层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合肥市在社区、农村开展食物中毒应急演练,发挥120急救中心贴近群众的优势,为企业、普通市民开展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淮北在濉溪县两个乡镇开展卫生应急进基层试点工作,利用世界银行人禽流感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制定《县级卫生系统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对流感大流行县级准备计划》,开展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和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大型应急演练,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1200人次,加强了基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的农村地区卫生应急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卫生、财政、公安、教育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和卫生部门内部应急机制,提高了基层卫生应急能力,较好宣传了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四是应急保障能力新提升。加强国家应急储备库卫生目录定期协商机制,加强省级疾控中心药械仓库的应急储备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经费应急保障政策。从2007年起,我省新增加了20万

6

元的医疗卫生救援专项经费,同时对人禽流感病人及疑似病人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和重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医疗救治费用列入省政府“十二项民生工程”,实行医疗费、消毒隔离费和专家会诊费等实报实销财政补助,省和市、县各承担50%。在2008年的重大手足口病疫情防控、低温雨雪灾害、四川地震救援、有毒奶粉事件处置等中,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了1.8多亿元,用于购置应急设备、工作经费、病人救治费等;通过落实“十二项民生工程”项目,对1例人禽流感病例、17例霍乱病例医疗救治费给予了省级财政补助18.3万元,为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各市尤其是合肥、阜阳、铜陵、马鞍山等市安排了卫生应急经费财政预算投入,加强了对卫生应急队伍的配备,如医疗设备、交通工作、通讯办公、个人防护设施、药品、消杀用品等,加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市累计投入2450万元, 2010年我厅投资33万元,购置储备了卫生应急队伍个人装备150套,卫生应急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存在问题和不足

卫生应急经费不足

人员编制不足

基层检验能力不满足卫生应急发展需要

公众卫生应急知识普及不够

辐射防护无人员、设备、经费

公共卫生检测能力不足

7

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二、“十二五”卫生应急工作谋划

抓住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力保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在早期状态。

(一)综合(常态)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专业机构,根据卫生应急职责和工作需要,内设或指定负责卫生应急管理部门,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建成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卫生应急工作机构和人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 机构全部成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乡镇、街道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2、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救援的特点和需要,分级分类组建由应急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应急保障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和《卫生应急队伍服装使用管理规定》要求,配备统一的装备和药品器材,储备相应的物资和经费,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在重大灾害造成交通、通讯、能源中断等极端条件下快速反应、医疗救援能力,满足应急工作需要。充实完善卫生应急专家库,完善省、市、县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网络,开展专家咨询、会商和研判等活动。

8

3、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完善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重点加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建设,注重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通过预案编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建立预案编制、预案演练、预案评估、预案动态更新修订和预案培训宣传机制,增强卫生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知晓率。

(二)监测预警建设

1、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功能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指挥网络,加强系统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市、县,建立顺畅的信息获取、指挥调度、咨询评估、信息反馈、运行维护及保障机制,满足监测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沟通、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完善省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必要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逐步实现与省政府、卫生部、省有关部门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市、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和省级卫生专业应急队伍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完成17个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进108个县(市、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队卫生部门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施联动等协调机制。

2、加强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开展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核与辐射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隐患调查,建立公共卫生风险隐患数据库,编制全省主要传染病疫情和毒源风险分布图。加强部门间、地区间、医疗卫生机构间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联动,逐步建立完善症状监测系统、虫媒生物监测

9

系统、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监测系统、公共场所空调卫生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等。在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监测信息资源,完善、拓展网络直报系统功能,开展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管理培训,逐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加快推进综合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间的信息通道,实现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点、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合理布局,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病因快速调查诊断和有毒物质的检测能力,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

(三)加强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以推进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为抓手,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评估标准、工作规范及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创建,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以自评和考核推荐的方式,建创国家、省级卫生应急综合县(区),探索有效的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三、十二五卫生应急重点建设项目

1、安徽省卫生应急演练基地

依托省疾控中心,建成省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基地,承担全省应急管理和疾控、医疗、监督等应急救援队伍骨干的培训演练。

2、安徽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

健全省、市、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在省、市、县三级建立规范的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

10

(点),储备适量的医疗急救包、便携式紧急抢救设施设备、急救和消杀药品器械、移动卫星音视频通讯设备、后勤保障车辆与设备等,作为应急状态下可立即随救援队出发的物资储备。统筹建设皖北、皖中、皖南三个省级卫生应急专业物资储备库,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化学中毒、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疫苗、医疗卫生器材和设备等的实物储备或生产能力储备,加强卫生应急物资管理,建立卫生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运行和调运机制,提高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的时效性。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