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公式总结大全
第二章 预算管理
一、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 = 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一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费用
2.比例预算法: = 产品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费用 (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2)成本利润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4)利润增长百分比法:目标利润=上期利润总额×(1+利润增长百分比)
3.上加法: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率)
股利分配率=1-留存收益率=1-(新增留存收益/净利润)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率)= 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
额
预期目标利润=预测可实现销售×(预期产品售价-预期产品单位成本)-期
间费用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二、主要预算的编制
4. 销售预算编制: 现金收入=本期应当收现 + 收回以前赊销 (从后往前推) 5. 生产预算的编制: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期未结存量 = 期初结存(上期期末结存)+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6. 材料采购预算编制:某种材料耗用量(生产需要量)=产品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 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 材料采购现金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赊购 7. 直接人工预算:直接人工小时数=预计生产量(件)×单耗工时(小时) 预计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小时数×单位工时工资率
8. 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 变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折旧费用)
9. 单位生产成本预算: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固定成本)
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 +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数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10.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变动费用 + 固定费用-不付现费用(折旧费用) 11. 专门决策预算:(资本性支出项目,跨年度)
12. 现金预算:现金预算由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投放与筹措五部分构
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期初现金余额+经营现金收入-经营现金支出-借款支出-资本性支出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不足时=负值)+现金筹措(=长短期借款-支付利息)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多余时=正值)-现金投放(=偿还、进行、出售短期投资)
13. 预计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是各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
14. 预计资产负债表:依据是各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 现金预算和预计利润表进行编制。
它是编制全面预算的终点。
第三章 筹资管理
一、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多采用(后付)等额年金法 折现率=利率+租赁手续费率
1、 每年租金=[租赁设备价值-殘值×(P/F,10%,6)]/(P/A,10%,6) (残值归出租人)
= 租赁设备价值/(P/A,10%,6)(年金现值系数)(残值归承租人)
二、可转换债券的:
2、转换(股数)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三、资金需要量预侧:
3.因素分析法: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减率)
×(1 ± 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变动率)(加速是减,减速是加)
4.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需求量=(经营)资产的增加-(经营)负债的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新增固定资产金额
=增加的收入×(基期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基期敏感负债 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A/S1×ΔS-B/S1×ΔS-S2×P×E
增加的销售收入△X=基期销售收入×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
A为随销售变化的敏感性资产 (流动资产); B为随销售变化的敏感性负债(流动负债);
S1:为基期销售额; △S:为销售的变动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 P:为销售净利率; A/S1: 为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E:为利润留存率; B/S1:为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注:敏感资产(和敏感负债)是随销售收入同比例变化
(1)增加的资产=基期敏感资产×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 (2)增加的负债=基期敏感负债×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
增加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增加额-流动负债增加额=b△X
预计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
(3)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1-股利支付率) (4)需要对外筹集的资金量=增加的营运资金+新增固定资产金额-增加的留存收益
5.资金习性预测法:
(1)根据资金占用总额与产销量的关系来预测(以回归直线法为例)
总资金直线方程:资金占用总额(需要量)(y)=不变资金(a)+变动资金(bx) 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 X:为产销量 Y:为资金占用量
=(∑Y-na)/ ∑X (2)采用先分项后汇总的方法预测(以产销量高低点法为例) A:确定每一项目的a、b(货币资金(现金)(要计算a、b)、应收账款、存货、
固定资产、流动负债、应付账款等a、b题中多半是给
出的)
某项目单位变动资金(b)=金)
(这里计算多半为现
某项目不变资金总额(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货币资金) 或=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B:汇总计算得到总资金的a、b。
a=(a1+a2+…+am)(资产项目不变资金(流动+固定))-(am+1+…+an)(负债项目不变资金 ) b=(b1+b2+…+bm)(资产项目变动资金)-(bm+1+…+bn)(负债项目变动资金 )
C:最后确定资金需要总量:y = a + bx 这里的X是预计销售收入 四、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
6.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纯利率+通货膨胀率+风险报酬率
7.一般模式:
【提示】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
8.折现模式:筹资净额现值-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0 得:资本成本率 = 所采用的折现率
【提示】A:能使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相等的贴现率,即为资本成本。B:该模式为通用模式。
9.银行借款资金成本:一般模式=
贴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0”求解贴现率。采用内插法 长期借款筹资总额=长期借款筹资净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率)
10.公司债券资本成本:一般模式
贴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0”求解贴现率。采用内插法
年利息:根据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 筹资总额:根据债券发行价格计算的。
11.融资租赁资本成本:只能采用贴现模式
现金流入现值(租赁设备原值)= 现金流出现值(各期租金现值+残值现值)
【提示】当租金在年末支付时,年金现值系数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当租金在年初支付时,年金现值系数为即付年金现值系数(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i)) (1)残值归出租人:设备价值-残值现值=年租金×年金现值系数 (2)残值归承租人: 设备价值=年租金×年金现值系数
12.普通股资本成本:
(1)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法普通股资本成本:
Do:已支付的股利,g:预期股利年增长率, Po:股票目前市场价格,f:筹资费用率
每年固定股利 每年股利固定的情况下:普通股成本=
普通股金额(1普通股筹资率) D1:未来发放的股利
(2)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普通股资本成本:
Rm: 市场平均报酬率 Rf :无风险报酬率=国债利率 β系数:贝塔系数
13.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与普通股成本相同但不考虑筹资费用 K= Do*(1+g)/P0+g = D1/PO+g 【总结】对于个别资本成本,是用来比较个别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高低的,个别资本成本的 从低到高排序:长期借款<债券<留存收益<普通股 五、平均资本成本:
14. 权数可以有三种选择:即账面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和目标价值权数
Kw:综合资本成本;Kj: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Wj:第j种个别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 六、边际资本成本:筹资方案组合时,边际资本成本的权数采用目标价值权数
七、杠杆效应:息税前利润EBIT=边际贡献M-固定成本F=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固定成本F
边际贡献M=Q销售额S×边际贡献率=息税前利润EBIT+固定成本F
=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量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单价-单位边动成本)/ 单价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VC
DOL 15.经营杠杆系数(DOL):定义公式:
DOLEBITQ息税前利润变动率/EBITQ产销变动率
(简化)计算公式:
MEBITF基期边际贡献MFEBIT基期息税前利润
= 1+F/EBIT = 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F)
【提示】采用简化公式计算某一年的经营杠杆系数,应用的是上一年的数据。 【结论】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1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2在企业不发生经营亏损、息税前利润为正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最低为1,不会为负数。 3只要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存在,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
4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提示】盈亏临界点,是指息税前利润为0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EBIT=M-F=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F=0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F/边际贡献率
16.财务杠杆系数(DFL):每股收益I:债务资本利息 T:所得税率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净利润/(1-所得税率)=息税前利润-利息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N
17. 定义公式:DFLEPS/EPS每股收益变动率=
EBIT/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率18. (简华)计算公式:
【结论】1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在企业有正的普通股盈余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最低位1,不会为负数; 3只要有固定性资本成本存在,财务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
4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债务资本比重;普通股盈余水平;所得税税率水平。 5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 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18.总杠杆效应(DTL):
EPS/EPS=普通股盈余变动率 DTL=定义公式 产销量变动率Q/Q
关系公式 DTL=DOL×DFL=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计算公式 DTL=M税后边际贡献= M/(M-F-I)(基期) EBITI税后利润应用之一: (1)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高,经营风险大,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
资本(股票)以保持较小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2)变动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较低,经营风险小,企业筹资主要依靠债务
资本(债券、借款),保持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应用之二:
(1)企业处于初创阶段,产销业务量小,经营杠杆系数大,此时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在较低
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2)企业处于扩张成熟期,产销业务量大,经营杠杆系数小,此时资本结构中可扩大债务资本,在较高
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八、资本结构优化方法:
19. 每股收益分析法: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就是不同筹资方式下每股收益都 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或业务量水平, 无论采用债务筹资还是股权筹资每股收益都 是相等的
计算公式:(EBITI1)(1T)=(EBITI2)(1T)
N1N2【决策原则】(1)对负债筹资方式和权益筹资方式比较:
如果预期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则运用负债筹资方式;
如果预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则运用权益筹资方式。 (2)对于复合筹资方式进行比较时,需要画图进行分析。
20.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可能的筹资组合方案的平均资本成本,
选择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
21.公司价值分析法:能够提升公司价值的资本结构,则是合理的资本结构
A:公司市场总价值(V)=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S + 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B (已知)
B:假设公司各期的EBIT保持不变,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 = 其面值
S权益资本(股票)的市场价值
(EBITI)(1T)Ks=净利润 / K
s
其中:Ks=Rs=Rf+β(Rm-Rf) I=债务的市场价值*利率 T:所得税税率
C:债券市场价值通常采用简化做法,按账面价值确定; D: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K债×W债+K权×W权(比重)
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税前债务资本成本Ks×(1-所得税率T) Kb: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已知)。 KS:为普通股资本成本 E:找出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该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
决策原则:最佳资本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在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
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率也是最低的。
第四章 投资管理
一、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1.时期因素(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整个过程的全部时间。 项目计算期(n)=建设期(s)+ 运营期 (p)(运营期=试产期+达产期)
2.成本因素 :
(1)投入阶段的成本: 原始投资
固定资产投建设投资 无形资产投其他资产投流动资金投项目总投
(2)产出阶段的成本:=经营成本(付现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 所得税
二、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 (一)建设投资的估算——第一个投入类要素
3.建筑工程费的估算
①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建筑工程费=同类单位建筑工程投资×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 ②单位实物量工程投资估算法:建筑工程费=预算单位实物工程投资×相应的实物工程量 4.设备购置费的估算(狭义)
①国产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注:这里假设是“购置设备的进项税额均不允许抵扣”
②进口设备购置费的估算:
以人民币标价的 以外币标价的 人民币
◆按到岸价结算时 : 进口设备到岸价= 进口设备到岸价 × 外汇牌价
◆按离岸价结算时:
☆国际运费(外币)= 离岸价(外币)×国际运费率= 单位运价(外币)×运输量
☆
◆ ☆
☆ ☆
一般不设及
◆
③
设备购置费(广义)=(狭义)设备购置费(国产 + 国外) + 工具、器具和生产经营用家具购置费 5.安装工程费的估算:安装工程费 =每吨安装费×设备吨位 = 安装费率×设备原价
=单位实物工程安装费标准×安装实物工程量
6.其他费用的估算:按项目工程费用的一定百分比侧算
项目的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广义)设备购置费
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他费用(按项目工程费用的一定比例计算) 固定资产原值=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建设期资本化利息+预备费
7.形成无形资产费用的估算:一般了解(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 8.形成其他资产费用的估算:形成其它资产费用 = 生产准备费 + 开办费
9.预备费 ①
②涨价预备费:通常需要根据工程费用和建设期预计通货膨胀率来估算
(二)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第二个投入类要素
10.分项详细估计法的基本公式:
11.
12..周转天数、周转次数、周转额与资金需用额的概念及其关系
360360周转次数= 1年内最多周转次数=
最低周转天数周转天数某一流动项目的资金需用额=
该项目的周转额
该项目的最多周转次数13.流动资产项目的估算:
◆ ◆
◆ ◆
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上三项费用中所含的职工薪酬、折旧费、摊销费和修理费
☆外购原材料需用额=年外购原材料费用 外购原材料的最多周转次数年外购燃料动力费用 外购燃料动力的最多周转次数☆外购燃料动力需用额=需用额年外购其他材料费用 的估算☆其他材料需用额=其他材料的最多周转次数(存货在产品需用额= 需用额) ☆产成品需用额=年经营成本年销售费用 产成品的最多周转次数14.流动负债项目的估算 年外购原材料费用年外购燃料动力费用年职工薪酬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 在产品的最多周转次数估算公式 流动负债需用额=应付账款需用额+预收账款需用额 应付账款需用额 应付账款需用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材料年费用 应付账款的最多周转次数预收账款需用额 预收账款需用额=预收的营业收入年金额 预收账款的最多周转次数
(三)经营成本的估算——第三个投入类要素 15.
(付现成本)
◆
= 某年经营成本 + 该年折旧额 + 无形资产和其他次产的摊销额 (四)运营期相关税金的估算——第四个投入类要素
16. (不包括土地增值税和资源税)
◆
◆ 也可以合并计算
17.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 ×(1-所得税率)
◆
该年调整所得税=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该年营业税金及附加=该年营业收入-该年不含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息税前利润(变形) 三、产出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
(1)营业收入的估算: 年营业收入=该年产品不含税单价×该年产品的产销量
(2)补贴收入的估算 (3)固定资产余值的估算 (4)回收流动资金的估算 四、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静态评价指标(总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 按是否考虑 资金时间价值分 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
评价指标 按指标性 正指标(越大越好:除静态投资回收期以外的其他指标) 的分类 质不同分
反指标(越小越好:静态投资回收期)
按指标在 主要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
决策中的 次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 重要性分 辅助指标(总投资收益率)
五、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测算
18. 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现金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列表法)(又称一般方法) 19. 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所得税。 20. 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
21.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 NCFt= -该年原始投资额I (简化法)(又称特殊法或公式法) 22.(1)在建设期内的净现金流量一般为负或等于零;
(2)在运营期内的净现金流量则多为正值。既会发生现金流入,也会发生现金流出,并且一般流入大于流出。
23.
24.
=税后净利润+折旧
(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 25. 建设期某年的净现金流量=一该年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
(=所得税)
26.
27.
=增加的净利润+增加的折旧 (二)静态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特征
28.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 建设期
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公式法)=(P/A,IRR,n)
运营期内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列表法)
【适用条件】
(1)运营期内前若干年(假定为s+1~s+m年,共m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2)这些年内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之和应大于或等于原始投资合计。
某年的净现金流量=该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上一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
决策原则:静态投资回收期≤基准投资回收期→具有财务可行性
29.总投资收益率(投资报酬率)(ROI)= 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 / 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决策原则:投资收益率≥基准投资收益率,项目可行。
(三)动态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特点
30.净现值(NPV)= 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 =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合计-原始投资额现值
(1)一般方法(公式法、列表法) (2)特殊方法(四种)(普通年金、递延年金)(3)插入函数法
决策原则:净现值NPV≥0,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1.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 / 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决策原则:NPVR≥0,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2.内部收益率(IRR):是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0的折现率
(1)特殊方法 ——年金法(内插法) (2)一般条件下:逐步测试法 (3)插入函数法
建设期为0,运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即符合普通年金形式:
(P/A,IRR,15)= 原始投资I / 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NCF = PP’(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内插法)
当NPV≥0时,NPVR≥0, IRR≥基准收益率;决策原则:IRR≥基准折现率,投资项目具有
财务可行性
当NPV=0时,NPVR=0, IRR=基准收益率;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n/2(即项
目计算期的一半)
当NPV<0时,NPVR<0, IRR<基准收益率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P/2(即
运营期的一半)
(四)运用相关指标评价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五)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方法:
A、净现值法: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方案比较决策,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优。 B、净现值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净现值率最大的方
案为优。
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适用于两个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差额内
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少的方案为优。
计算方法:1. 差量净现金流量△NCF;2. 计算差额内部收益率△IRR(内插法);3.决策
D、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原始投资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最大的方案为优。 33.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资本回收系数(= 1/年金现值系数) E、计算期统一法:(1)方案重复法(计算期最小公倍数法)(重复净现值)
解题步骤: (2)最短计算期法: ( 适用于原始投资不同、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 第一步: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净现值;
第二步: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第三步:以最短计算期计算调整净现值,调整净现值等于年等额净回收额按照最短计算期所计算出的净现值; 第四步:根据调整净现值进行决策,也就是选择调整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六、两种特殊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
决策方法: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当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或
设琮折现率)时应当进行更新;反之就不应当更新。
34.零时点某年净现金流量△NCF0=-该年差量原始投资额=-(该年新固定资产投资-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 35.运营期第一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
+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旧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旧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旧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变价净收入
36.运营期其他各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
(=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折旧+(新旧设备殘值之差) 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37.
(二)购买或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决策
第一种方法: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然后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决策 A:购买设备:
(1)初始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投资
(2)运营期净现金流量=增加的净利润+增加的折旧+回收余值 ◆增加的净利润=增加的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
☆增加的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增加的收入-增加的经营成本-增加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的折旧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不含税-净殘值)/折旧年限 B:经营租入设备
(1)初始现金流量(租入固定资产的投资)=0
(2)运营期净现金流量=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增加的折旧(=0)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所得税率)
☆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增加的收入-增加的经营成本-增加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的租金 C: 计算差量净现金流量和差额内部收益率,并进行决策:(按插入函数法计算得△IRR) 当差额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折现率,不应当购买设备,应租入设备。
第二种方法:折现总费用比较法:(直接比较两个方案的折现总费用)
无论购买设备还是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都不变,可以不予考虑。
A: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投资现值一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一回收余值的现值
B: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一每年增加租金递减所得税的现值 作出决策:选择折现总费用较小的方案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一、营运资金
1、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提示】营运资金越少,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现金管理)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2、成本模型: 最佳现金持有量=min最小(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3、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A.基本原理—两条控制线(最高最低线),一条回归线 B:计算公式 4、最低控制线L的确定:(一般是已知的)
5、回归线的R的确定: 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δ:delta,公司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6、最高控制线H的确定: H=3R-2L 变形为:H-R=2(R-L) 三、现金收支管理
(一)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其中: ◆ 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销货成本
(二)收款管理(尽早收款):(收款浮动期) (三)付款管理:7条略
四、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决策方法】——重点内容 【预备知识】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决策分析程序】 (1)计算收益的增加
7、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8、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年销售额/360)×平均收现期(信用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注意:在没有现金折扣条件情况下,以信用期作为平均收现期;
在有现金折扣条件情况下,则用加权平均数作为平均收账天数
9、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10、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 11、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一般为已知的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12、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
- 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13、税前损益增加=收益的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收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一变动成本的增加
◆成本费用的增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的增加+存货资金应计利息的增加+应付账款减少的应计利息+
现金折扣成本的增加+收账费用的增加+坏账损失的增加 【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五、应收账款的监控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账龄分析表; 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 ;ABC分析法(重点管理法)
14、
15、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六、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略 七、存货管理:
16、存货的持有成本(总成本)TC=取得成本Tca + 储存成本TCc + 缺货成本TCs
= (存货最优,就是本式最小)
◆=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
D:年存货需要量 Q:每次进货量 K:每次订货的成本(费用) F1 固定性订货成本 U:单价
◆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 缺货成本=TCs
八、最优存货量(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 Kc: 单位储存变动成本(每期单位存货持有费率) 17、TIC 存货相关总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D/Q)×K + 变动储存成本(Q/2)×Kc
18、EOQ==
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Q/2)×平均采购成本
19、年度最佳订货批次N=D / Q 最佳订货周期T=360 / N 经济订货模型: 20、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D/Q)×每次订货成本(K) (D/Q)×K =(Q/2)×Kc 21、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Q/2)×单位储存成本(Kc ) 九、保险储备:
22、 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23、(最优的保险储备)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 缺货损失(成本)(达到最低)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保险储备量(=缺货数量×单位价格)×单位(存货的)年储存变动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缺货数量×缺货概率)×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十、存货的控制系统:ABC控制系统
十一、(流动负债管理)(一)短期借款:周转信货协定:未使用部分应承担的费用:
24、信贷承诺费=(周转信贷额度-实际使用的数额=)未使用的信贷费×承诺费率×未使用时间
25、补偿性余额:
26、借款金额=申请贷款的数额×(1-补偿性余额比率) ↑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27、贴现法计息:28、利随本清法(收款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二)短期融资券;(三)商业信用:具体形式:应付账款、应计未付款、预收货款。
29、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
决策:将放弃折扣理解为向供应商借款,利率为信用成本率,企业将应付账款用于短期投资,
所获得的报酬率高于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则应放弃现金折扣。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一、收入管理:
1、销售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1推销员判断法(意见汇集法)、2专家判断法:(个别专家意见汇集法、
专家小组法、德尔菲法(函询调查法))、3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二)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A、趋势预侧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式中:Y——预测值;Xi——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
适用:每月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2、加权平均法: 式中:Y——预测值;Wi——第i期的权数(0<Wi≤Wi+1<1,
【权数的确定】——按照“近大远小”原则确定。 Xi——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
3、移动平均法:预侧销售量 : 修正的预侧销售量:
适用:于销售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4、指数平滑法: 式中: ——未来第n+1期的预测值;
——第n期预测值,即预测前期的预测值; ——平滑指数(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
——第n期的实际销售量,即预测前期的实际销售量; ——期数。
B、因果预测分析法(回归直线法)::Y——预测值(预侧销售量(额))
5、 待求出a、b后,代入y=a+bx,
2、销售定价管理:产品定价方法
(一)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基本原理:
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利润=单位成本+价格×税率+单位利润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单位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总成本/销售量) 6、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①成本利润率定价:
◆成本利润率=预侧利润总额/ 预侧成本总额 ◆销售利润率=预侧利润总额/ 预侧销售总额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成本=单位全部成本费用(单位制造成本+单位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 7、保本点定价法(盈亏平衡点):利润=0 ,所以该价格为最低价格
8、目标利润定价法:目标利润为已知
单位产品价格
9、变动成本定价法(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变动成本(完全变动成本)=变动制造成本+变动期间费用
(适用于增量的产量情况下,不考虑固定成本)
(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0、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Q——需求变动量: ——基期需求量;△P——价格变动量; ——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11、单位产品价格P=式中:—基期单位产品价格;—基期销售数量;Q—预计销售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倒数;即
12、边际分析定价法 :
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边际收入=边际利润 【结论】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 3、价格运用策略1.折让定价策略2.心理定价策略3.组合定价策略4.寿命周期定价策略
二、成本费用管理:
13、成本归口分级管理:①成本归口管理②成本分级管理(厂部、车间、班组成本费用管理) 14、成本性态分析(成本习性):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A: 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 B: 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
C: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递增、递减)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5、A高低点法:
固定成本总额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 或 =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b×最低点业务量
B.回归分析法 C.账户分析法 D.技术测定法 E.合同确认法
16、成本性态建立总成本公式Y=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a+(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bx) 17、标准成本管理: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价格标准 原材料单价 小时工资率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A: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8、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19、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 20、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P203例题)
B: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21、两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P203例题)
2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3、作业成本管理: 24、 责任成本管理:
25、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产量下的单位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26、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 / 预算成本×100%
27、利润中心考核指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28、可控边际贡献(也称部门经理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29、部门边际贡献(又称部门毛利)=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30、投资中心考核指标:
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平均营业资产(=(期初营业资产+期末营业资产)/2) 31、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三、利润分配管理:
32、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每股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 股数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比较。 内容 不同点 股票股利 (1)面值不变 (2)股东权益结构改变 (3)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股票分割 (1)面值变小 (2)股东权益结构不变 (3)不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相同点 (1)普通股股数增加(股票分割增加更多) (2)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股票分割下降更多) (3)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4)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第七章 税务管理
一、债务筹资税务管理 1. 债务筹资税收筹划:
(1)利用负债的税收筹划: 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息税前利润÷投资总额
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后)=息税前利润×(1-25%)÷投资总额
(2)借款计息方式的税收筹划:负债筹资。利息越多,节税越多。但也应考虑财务风险 2.权益筹资的税务管理:
(1)权益筹资的税收筹划:债务所占比重越大,计算出来的每股净利会越高。
但由于债务比重大的情况下,财务风险会较高。
二、企业投资税务管理: 三、企业营运税务管理: 四、企业收益分配税务管理 : 3.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准予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 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 5. 商场销售的同时赠送商品: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商品的不含税收入-销售商品的不含税成本。注意赠送商品的价值不得税前扣除。 企业利润=销售商品不含税收入-销售商品不含税成本-赠送商品不含税成本-代顾客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一、财务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1) 比较分析法:A、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1.
本期/基期 2.
本期/上期
B、会计报表的比较: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C、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2) 比率分析法: 3.比率指标的类型:a、
(它是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
B、效率比率:(反应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c、相关比率: 采用比率分析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比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分子分母必须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3)因素分析法:
4. 连环替代法:计划(标准)指标N0=A0×B0×C0 (标准)计划指标N0=A0×B0×C0(1) 实际指标N1=A1×B1×C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第三次替代N1=A1×B1×C1(4) 三因素影响合计:(N2-N0)+(N3-N2)+(N1-N3)=N1-N0 5.差额分析法: A因素变动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C1-C0)(实际值-计划值)
【提示】差额分析法公式的记忆:计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把公式中的该因素替换为实际与计划 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6.基本每股收益(分子分母都应含增加的部分)★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
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
【提示】(1)送红股是将公司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转为普通股,转化与否都一直作为资本(不变动)
使用,因此 新增的股数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的月份加权计算,可以直接计入分母 (2)发行新股应按照时间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加到分母)。回购股份也应按照时间进行
加权计算(从分母中减去)。
【总结】股数变动有两种情况:一是资本变动的股数变动;二是资本不变动的股数变动。
资本变动时,股数变动要计算加权平均数;资本不变动时,不计算加权平均数。
7.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8.可转换债券:计算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原每股收益,可转换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增加的净利润/增加的年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增加的净利润=(债券面值*利率*时间权数=)利息*(1-所得税率)(分子调整) ◆增加的年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债券面值/转换价格*时间权数 (分母调整) ☆ 转换价格 = 每张债券面值 / 转换比率( =可转换股票数 / 可转换债券数) 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的普通股股数 =债券面值 / 转换价格*
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时,需要调整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的分子(即不支付
债券利息增加的净利润)和分母(假定债券转换增加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9.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
(稀释)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时间权数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
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分母调整)
【注意】: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考虑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时,通常不调整分子净利润,只需要调整分母(假定行权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提示】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回购库存股——每股收益增加
派发股票股利或配售股票——每股收益降低 10.每股股利:每股股利 =(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流通股数
11.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12.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基本) 市场平均市盈率=1/市场利率 (很重要) 13.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年未数)
14.市净率: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则较低。 三、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
(1)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体系)
15.
=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 总资产净利率 × 权益乘数
= (营业)销售净利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权益乘数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 平均总资产 × 1/(1-平均资产负债率)
◆
◆=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2) 沃尔评分法: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按5:3:2的比重来分配。
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按2:2:1的比重来安排。 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16.指标评分=标准分值×(实际比率/标准比率)
17.指标评分=标准分+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差)】 ◆每分比率的差=(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标准评分)
【提示】给分不是采用“乘”的关系,而采用“加”或“减”的关系来处理 (3)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8.
19.
绩效改进度大于1,说明经营绩效上升,绩效改进度小于1,说明经营绩效下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