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光合作用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般同时发生。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分解反应按反应基本类型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按热量变化分放热反应按氧的得失分氧化还原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潮解(氢氧化钠、氯化钙)形状改变、电灯发光放热等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判断依据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由同种分子构成)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微观判断依据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判断依据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微观判断依据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合价:元素化合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是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不是分子的实际质量,但是分子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16、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普通氢原子
没有中子。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7、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2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离核越远能量越高④同一周期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⑤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同一族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但是氢除外)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18、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带负电的是阴离子。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9、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二、物质的复习 1. 空气和水的比较 物质类别 空气 混合物 水 纯净物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0.94%,宏观:氢、氧元素组成 物质组成 CO2 0.03%, H2O 0.03%等(体积分数) 微观: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实验过程:红磷在空气里燃烧 方程式:4P+O2组 成 测 定 实 验 点燃实验过程:电解水 方程式:2H2O通电2P2O5 2H2↑+O2↑ 现象:红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发现象:两个电极附近均由气泡产生(接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装正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使带火星木条置冷却,打开止水夹水面约上升1/5 复燃,接负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可燃结论: (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氮气不溶于水 (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结论:(1)水由H、O元素组成 (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汽车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施污染源 污 尾气) 加农药、化肥的水的排放 染 与 粉尘、有害气体(SO2、CO、NO2) 污染物 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生活污水 防 防治 治 保护 加强大气监测,大力植树造林,严禁加强对水质的检测; 乱砍乱伐,使用清洁能源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注意:酸雨和温室效应
2、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 物理性质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密度大; 气体;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不易溶于水; 大;能溶于水;加压、冷却易变成无色液体和雪状固体——干冰。干冰可直接气化。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非金属、金属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可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能跟水反应;能跟跟碱液反应。 在高温条件下能和碳反应 化学性质 制 工业 分离液态空气法。膜分法 制法: 离技术获得氧气。 (物理变化) 实 验 室 制原法 理 电解水;分离水煤气;天然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变化) 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变化)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化学变化) 三种方法(化学变化) 活泼金属和稀酸反应: (化学变化) 装置 收集 固液常温型或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 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验 体中观察是否复燃 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满 口,观察是否复燃 用途
供给呼吸;气割气焊;炼钢;液氧炸药等。 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灭火剂;致冷剂;人工料;生产盐酸;冶炼金属等。 降雨;化工原料等。 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比较 名称 二氧化碳CO2 俗名 固态时叫干冰 一氧化碳CO 煤 气 物理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有剧毒,比空性质 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①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性质 ② 与水作用:H2OCO2H2CO3 ③与碱作用:CO2Ca(OH)2CaCO3H2O ② 还原性:3COFe2O3 ④氧化性:CCO22CO 制 ①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法 高温CaCO3CaOCO2 ② 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① 可燃性:2COO22CO2 高温点燃2Fe3CO2 COCuOCuCO2 ① 工业制法:碳不充分燃烧 2CO22CO ② 水煤气法: CH2OCOH2 高温点燃用 作灭火剂,致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作化工原作还原剂,冶炼金属、作气体燃途 料 料 4.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比较
表4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比较 H2 C 2CO22CO 点燃CO 化学反应方程可燃性 反应现象 式 2H2O22H2O CO2CO2 点燃点燃2COO22CO2 点燃淡蓝色火焰,放热,火焰上所罩干冷烧杯壁上有水雾生成 无焰,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uOC2CuCO2 高温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COCuCO2 还原化学反应方程式 CuOH2CuH2O 性 反应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煤和石油的主要成分、形成、性质和主要用途 煤 石油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形成 古代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的 形成的 元素 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和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还含有少量的硫、氧和组成 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是一种复杂的混氮等元素,是一种混合物 分类 合物 煤性质 焦炭 煤焦油(化学变化)焦炉气干馏汽油石油蒸馏 煤油(物理变化)柴油润滑油等用途 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 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
二、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名称和化学式或混合物及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和化学式:
⑴酒精、乙醇C2H5OH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6)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7)大理石或石灰石或鸡蛋壳 主要成分碳酸钙 CaCO3(8)稀盐酸主要成分氯化氢HCl(9)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甲烷CH4(10)可燃冰主要成分甲烷的水合物CH4·xH2O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KMnO4为紫黑色 ▲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2+2+3+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 大多数不溶物白色↓:CaCO3 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SO2 NO2 液体: CuSO4 四、气体的溶解性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氢气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甲烷:极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0、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1、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2、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13、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