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华;黄镜蓉
【摘 要】研发和广告是企业的两项主要投资活动,也是企业的两种市场策略.文章以沪深两市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盈利能力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不同市场化进程地区中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广告支出不仅对其盈利能力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而且还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间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爷作用,这表明作为企业两种市场策略的研发与广告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协同效应”,并非是一种“竞争性挤出效应”;企业所在区域市场化水平越高,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两者分别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越明显,广告支出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也越强. 【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8(032)003 【总页数】7页(P141-147)
【关键词】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企业盈利能力;调节效应;市场化水平 【作 者】吴利华;黄镜蓉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72
一、引 言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优化配置其资源和技能。企业将资源分配给产生价值的两个基本流程,一个是创造价值流程(创造、生产和传递新产品到市场),另一个是占有价值流程(在市场上获利)[1]。前者与企业研发活动有关,后者与企业广告活动有关。当企业以市场营销为中心时,广告支出会挤占研发投入;而当企业以研发为中心时,广告则处于次要地位,研发投入会高于广告支出[2]。然而Mizik和Jacobson(2003)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研发的价值创造功能要通过广告的价值占有功能才能实现[3],也就是说虽然研发可以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但是企业只有在创新被商业化的情况下才能完全获益。只有在顾客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占有能力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才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创造出卓越的绩效。 研发与广告一直以来都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广受学者们的关注。Hsieh和Smishra(2003)发现研发投入带来的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是固定资本投入的两倍[4]。Sridhar等(2014)以美国高科技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可以显著地提升企业价值[5]。罗婷(2009)、孙维峰(2013)、杜勇(2014)等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6-8]。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不一定都能提升企业绩效,甚至可能会降低企业绩效。由于研发活动本身具有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等特点,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对于企业绩效有消极的影响[9]。此外,Comanor和Wilson(1967)研究发现在消费品行业企业广告支出对于利润率有着显著的影响[10],但也有学者就广告支出与企业市场价值(托宾Q)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关系并不显著[11-12]。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实证研究主要探究的是研发投入或者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并且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鲜有文献关注广告和研发的内在联
系,即广告对于研发和企业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那么,研发投入、广告支出究竟会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广告又是如何影响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两者关系的?或者说研发与广告之间究竟存在“竞争挤出效应”还是“互补协同效应”?
此外,作为企业的两种不同投资行为,研发、广告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还会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Connolly和Hirschey(2005)发现与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价值效应要更加明显[13]。国内学者孙维峰(2013)进一步得出研发与广告支出的作用会受到企业规模和控股股东影响的结论[7]。除了公司治理等内部因素外,市场结构、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竞争会刺激企业的R&D,较强的市场竞争环境会有效地促进企业R&D投入,而垄断则会抑制企业R&D投入[14]。在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竞争会刺激企业R&D投入,反之,则会抑制企业R&D投入[15]。同样地,在实力不相上下的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提高会使得企业增加其广告投入;而在同等的竞争环境下,质量领先的企业会倾向于投放更多的广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16]。虽然现有的研究涉足了研发、广告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因素影响,但是调节因素的选择更多的局限在公司治理等内部因素,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平衡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研发和广告行为。
相对于现有文献,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有:①与目前国内外单方面考察研发或者广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本文从研发和广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在实证检验样本企业研发与广告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不同广告支出强度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深化了企业研发与广告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为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②现有的研究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关系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是从企业规模、所有权等企业自
身属性出发,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研发和广告等投资活动的影响。考虑到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特殊时期,所以本文将外部制度环境与企业内部投资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了不同市场化水平下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外部环境对企业投资活动的作用及影响,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研究假设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核心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模仿和复制,具有高附加值和独创性,从而形成产品优势;而技术的改进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使得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从而实现成本优势。研发是企业获取核心技术的必要途径。研发投入会促进企业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出现,创造独特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盈利能力[17],并且降低了系统性风险[18]。对企业而言,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反映了创新在企业战略上重要性,虽然高研发投入强度并不能保证成功创新,但是企业高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去竞争[19]。此外,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的智力资产,在利用他人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增加了企业知识存量,有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20-21]。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即研发投入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广告作为刺激需求的常用手段,是非价格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广告在市场意识、质量竞争、消费者偏好、品牌形象等方面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广告通过文字与影像等途径传递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品质和特征的相关信息,宣称产品或服务具有消费者所需要的功能和利益,以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态度[22],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消费者在获取产品信息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广告传递了产品信息,可以有效地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建立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增加产品的需求[23]。当然广告宣传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
企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间接地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当市场出现潜在进入者时,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大量广告提高产品忠诚度,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从而设置进入障碍[24]。潜在的竞争者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广告资金来抵消在位企业已经建立起的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巨大的成本迫使一些潜在竞争者放弃进入这一市场。Smiley(1988)、Bunch和Smiley(1992)调查发现许多企业通过广告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25-26]。由此可见,广告无论是影响消费者偏好、减少消费者搜寻成本、提高知名度还是提高进入壁垒,最终都会影响企业产品需求和利润。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广告支出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即广告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通过研发活动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或是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为市场提供高顾客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通过营销活动让顾客感知研发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顾客心中建立产品的优势地位,使研发获得的产品价值优势得以专属化(appropriability)[27-28]。营销活动中的广告促销有助于将研发的新产品导入市场,广告所提供的相关产品信息会成为消费者辨别产品质量的标准,不但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能增加购买频率与提高购买的数量与金额[29-30];同时,广告也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取品牌声誉溢价[31]。企业通过研发创造了新的产品,广告是将企业研发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32],借助广告让消费者更快地了解产品,加速研发投入的投资回报。Vinod and Rao(2000)认为创新型企业应增加广告支出,提高市场接受程度,以确保研发获得的产品价值优势专属化,增加广告支出可以提高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33]。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H3:广告支出能够强化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即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的交互项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转型中各地区市场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企
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不同。樊纲和王小鲁(2011)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衡量了中国各区域市场化的进展,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发现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还是存在显著的差异[34]。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产品与要素市场发育良好,价格信号可以更有效地引导资本和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转移调整,资源的配置更加市场化;同时政府的干预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这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研发或者广告活动帮助企业通过质量优势或者市场优势来更好地吸引顾客以“逃离竞争”,而不是通过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来获取超额收益。此外,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产权保护制度较为完善,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现象,增强企业进行研发的积极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4。
H4: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不同,其研发投入、广告支出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同;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研发投入与广告支出均能促进企业盈利,且广告支出能够强化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来源
本文以沪深两市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下的217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选择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对象,其缘由主要是该行业内除了通过研发形成产业自身的差异化之外,品牌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形成对产品的差异化认识,最终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另外,由于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并未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对其研发及广告支出进行披露,所以导致上市公司研发和广告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但披露信息的公司数量在逐年增加,因此选取近五年2011-2015年为研究时间区间,并对样本进行筛选,最终获取7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CSMAR数据库。本
文样本企业考察期为2011-2014年,2015年数据用于稳健性检验。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Om)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是因为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与广告宣传可以提高企业主营业务的收入或是降低主营业务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解释变量
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是研发投入(Rd)与广告支出(Ad),本文采用国内外文献通行的做法,用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衡量研发强度,用广告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衡量广告支出强度。 3.控制变量
除了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两个研究变量以外,本文还引入了5个控制变量,以控制其他企业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控制变量如下:①企业规模(Size)。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计算企业规模;②资本结构(Lev)。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资本结构。③企业上市年限(Age),以企业上市年份为基准;④股权集中度(Top1)。本文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股权集中度;⑤企业所有制类型(D)。如果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则取值为1,否则为0。表1为各变量符号及定义。
表1 变量符号及定义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定义主营业务利润率OmOm=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研发投入强度RdRd=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广告支出强度AdAd=广告支出/主营业务收入企业规模SizeSize=Ln(企业总资产)资本结构LevLev=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企业上市年限AgeAge=考察年份-企业上市年份股权集中度Top1Top1=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股本总数企业所有者类型D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为1,否则为0
(三)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假设1,本文将模型设计为:
profitabilityi,t=α+β1Rdi,t+β2Levi,t+β3Sizei,t+ β4Agei,t+β5Top1i,t+β6Di,t+μi (1)
其中,i表示第i个企业,t表示年份,profitabilityi,t表示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通过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Om)来衡量。Rdi,t表示研发投入强度,Levi,t为企业规模,Sizei,t为资本结构,Agei,t为企业上市年限,Top1i,t为股权集中度Di,t为企业所有制类型。μi则是模型误差项。 为了验证假设2,本文将模型设计为:
profitabilityi,t=α+β1Adi,t+β2Levi,t+β3Sizei,t+ β4Agei,t+β5Top1i,t+β6Di,t+μi (2)
模型(2)主要验证广告支出是否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为了验证假设3,在模型(1)和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研发投入与广告支出的交互项(Rdi,t×Adi,t),得到了模型(3):
profitabilityi,t=α+β1Rdi,t+β2Adi,t+β3Rdi,t×Adi,t+ β4Agei,t+β5Sizei,t+β6AGei,t+ β7Top1i,t+β8Di,t+μi (3)
在模型(3)中,广告Adi,t作为调节变量,交互项Rdi,t×Adi,t代表广告对企业研发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 (四)描述性统计
表2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研发强度(Rd)的平均值为
8.5%,最大值为72.6%,最小值为0.1%,标准差为0.082;广告强度(Ad)的平均值为0.05%,最大值为5.7%,最小值为0.000 25%,标准差为0.007。这表明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的研发强度要明显高于广告强度,并且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研发强度和广告强度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2014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投入(1 392.5亿元)是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内最高的,其研发投入强度为1.63%。国际上公认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才能生存,比例达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35]。由此可见,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8.5%的研发强度还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且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该行业的平均广告支出强度为0.5%,远低于研发投入强度,说明受行业性质的影响,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研发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主营业务利润率(Om)的平均值为31.7%,最大值为74.8%,最小值为6.5%,这表明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表2 研究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Om0.3170.1390.065 0.748Rd0.0850.0820.0010.726Ad0.0050.0072.46e-060.057Lev0.3070.2060.0100.860Size21.5201.06119.54325.400Age6.0905.6930.00024.000Top10.3520.1390.0500.698D0.3400.4740.0001.000 四、实证研究
(一)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回归结果
由于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善,许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在其年报中披露其研发和广告费用,使得可获取的数据年限较短,因此,在剔除时间效应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混合估计模型对模型(1)、(2)、(3)进行估计,表3为模型(1)、(2)和(3)的实证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1)在控制企业特征变量后企业研发投入(Rd)对盈利能力影
响显著,提高研发投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研发投入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假设1得到了验证。模型(2)在控制企业特征变量后企业广告支出对盈利能力影响显著,企业增加广告支出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假设2得到了验证。以上结论表明,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广告支出强度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方式。 表3 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回归结果变量主营业务利润率(1)(2)(3)Rd0.594***(7.64)0.520***(6.45)Ad2.877***(2.94)2.137**(2.39)Rd×Ad23.118**(2.36)Lev-0.291***(-7.14)-0.377***(-8.99)-0.282***(-7.02)Size0.014*(1.75)0.024***(2.94)0.013*(1.68)Age-0.006***(-3.98)-0.008***(-4.85)-0.006***(-4.00)Top10.033(0.73)-0.005(-0.11)0.038(0.87)D0.026*(1.75)0.047***(2.73)0.033**(2.05)YearYesYesYesF31.28***22.19***27.66***R20.4960.4110.517DR20.4800.3930.499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控制企业特征变量后,我们在模型(3)中引入了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的交互项(Rd×Ad),以验证广告支出是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广告支出可以显著地强化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假设3得到验证。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交互效应的影响模式,我们采用Cohen[36]等推荐的程序,以高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高”和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低”作为基准来描绘企业研发投入在不同的广告支出强度下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差异(图1)。
图1 广告支出强度不同时研发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告支出对于企业研发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当广告支出强度较高时,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正向相关,即研发投
入的增加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而当广告支出强度较低时,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负向相关,即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反而会降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在较低的广告支出强度下,企业的研发优势无法顺利转化为市场优势,研发获取的产品价值优势难以专属化,一味地增加研发投入只是徒增成本而无法创造市场收益,最终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广告支出强度可以正向调节研发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对于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而言,研发投入与广告支出之间并非是“竞争性挤出效应”,而是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协同效应”。广告支出显得尤为重要,它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帮助企业将其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将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快速导入市场并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从控制变量来看,资本结构(Lev)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越大,从而不利于盈利能力的提高。企业规模(Size)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这说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从而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二)不同市场化水平下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关系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樊纲、王小鲁(2016)编制的市场化指数度量各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并且根据各省市中位数将样本分为市场化水平较高和市场化水平较低两组。运用模型(1)、(2)、(3)来检验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是否受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增加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广告支出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并且广告支出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两者之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在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提高广告支出强度会强化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正向关系。而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在市场化
水平高的区域,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相对较少,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较好,企业可以降低由于知识溢出带来的成本,并且获取研发独占性带来的超额利润。这些都可能激励着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广告的投入,通过提供高顾客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获取竞争优势,通过广告营销加快企业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获取企业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表4 不同市场化水平下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回归结果变量主营业务利润率市场化水平高市场化水平低市场化水平高市场化水平低市场化水平高市场化水平低Rd0.567***(7.06)-0.033(-0.26)0.485***(5.81)0.672(1.40)Ad2.825***(2.85)-3.884(-0.78)2.115**(2.32)-26.520(-1.60)Rd×Ad24.690**(2.48)96.810(0.69)Lev-0.297***(-7.14)-0.939***(-8.61)-0.378***(-8.89)-0.911***(-9.11)-0.288***(-7.04)-0.684***(-3.41)Size0.019**(2.29)0.041**(2.29)0.029***(3.47)0.041**(2.55)0.018**(2.23)0.013(0.53)Age-0.008***(-4.86)0.022***(9.65)-0.010***(-5.86)0.021***(9.26)-0.008***(-4.96)0.015**(2.98)Top10.024(0.53)0.496***(7.40)-0.017(-0.36)0.491***(8.13)0.028(0.61)0.451***(4.23)D0.033*(1.90)-0.096***(-3.59)0.052***(2.86)-0.085**(-2.89)0.039**(2.29)-0.029(-0.56)YearYesYesYesYesYesYesF31.12***27.76***23.07***28.96***27.68***24.06***R20.5160.9510.4410.9520.5380.960DR20.4990.9160.4220.9200.5190.920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上述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做了以下稳健性检验:①由于研发和广告的影响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所以本文使用下一期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对当期的研发与广告进行回归;②更换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企业当期期末净利
润/净资产)来表示企业盈利能力。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上述检验结果均表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1)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投入水平高,行业中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远高于该行业平均水平,且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这说明对于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而言,研发才是企业立足之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2)企业广告支出对于研发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广告支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也显著。当企业广告支出强度大时,研发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当企业广告支出强度小时,研发反而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广告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的研发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从而将研发的产品优势专属化。也就是说研发投入与广告支出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协同效应”,而不是“竞争性挤出效应”。因此,企业要在立足研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广告支出,使得产品可以更快更好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的研发部门在开发新产品时也要及时地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广告投资,这样企业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挥研发和广告的效用,提升企业效益。
(3)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化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市场化水平较高区域,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两者分别对企业盈利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广告支出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也显著。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得企业的研发和广告意愿更为强烈,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推进市场化进程,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自主研发创造自由且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ETERSON R A, JEONG J.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dvertising and R&D expenditures on corporate brand value and firm-level financi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0, 38(6): 677-690.
[2]SRIDHAR S, NARAYANAN S, SRINIVASAN R.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R&D, advertising, inventory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4, 42(3): 277-290.
[3]MIZIK N, JACOBSON R. Trading off between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appropriation: 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shifts in strategic emphasis[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 67(1): 63-76.
[4]HSIEH P H, MISHRA C S, GOBELI D H. The return on R&D versus capital expenditures in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3, 50(2): 141-150. [5]SRIDHAR S, NARAYANAN S, SRINIVASAN R.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R&D, advertising, inventory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4, 42(3): 277-290.
[6]罗婷, 朱青, 李丹. 解析R&D投入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J]. 金融研究, 2009(6): 100-110.
[7]孙维峰, 黄祖辉. 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J]. 科研管理, 2013, 34(2): 44-51.
[8]杜勇, 鄢波, 陈建英.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87-92.
[9]陈超, 赵武阳, 潘晶晶. 研发投入、融资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工业企业
的大样本证据[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3): 1-11.
[10]COMANOR W S, WILSON T A. Advertis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1967, 49(4): 423-440. [11]CONNOLLY R A, HIRSCH B T, HIRSCHEY M. Union rent seeking, intangible capital, and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6,68(4): 567-577.
[12]STEENKAMP J B E M, FANG E.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ontraction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D and advertising: evidence from US companies spanning three decades[J]. Marketing Science, 2011, 30(4): 628-645. [13]CONNOLLY R A, HIRSCHEY M. Firm size and the effect of R&D on Tobin’s q[J]. R&D Management, 2005, 35(2): 217-223.
[14]HOLMES T J, LEVINE D K, Schmitz J A. Monopoly and the Incentive to Innovate When Adoption Involves Switchover Disrup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 2008, 4(3): 1-33.
[15]GILBERT, RICHARD J.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ducation, 2006, 1(1): 1-23.
[16]ASKENAZY P, BREDA T, IRAC D. Advertising and R&D: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France[R].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 New Technology, 2106,25(1): 33-56.
[17]ABOODY D, LEV B. Information asymmetry, R&D, and insider gai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0, 55(6): 2747-2766.
[18]MCALISTER L, SRINIVASAN R, KIM M C. Advertis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ystematic risk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7, 71(1): 35-48.
[19]O’BRIEN J P. The capital structure implications of pursuing a strategy of innov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5): 415-431. [20]ERICKSON G, JACOBSON R. Gain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rough Discretionary Expenditures: The Returns to R&D and Advertising[J]. Management Science, 1992, 38(9): 1264-1279.
[21]LEV B, SOUGIANNIS T. The capitalization, amortization,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21(1): 107-138.
[22]SCHIFFMAN L G,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9thed.)[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Education, 2007.
[23]曹细玉, 宁宣熙, 覃艳华. 易逝品供应链中的联合广告投入、订货策略与协调问题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26(3): 102-107.
[24]BAGWELL K.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advertising[J].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7(3): 1701-1844.
[25]SMILEY R. Empirical evidence on strategic entry deterr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88, 6(2): 167-180. [26]BUNCH D S, SMILEY R. Who deters entry? Evidence on the use of strategic entry deterrent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2,74(3): 509-521.
[27]GRANT R M.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1, 33(3): 114-135.
[28]SRIDHAR S, Narayanan S, Srinivasan R.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R&D, advertising, inventory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4, 42(3): 277-290.
[29]BOULDING W, KALRA A, STAELIN R, et al. A dynamic process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from expectations to behavior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3, 30(1): 7-16.
[30]WANSINK B, Ray M L. Advertising strategies to increase usage frequency[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60(1): 31-46.
[31]HO Y K, KEH H T, ONG J M. The effects of R&D and advertising on firm value: An examin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nonmanufacturing firms[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5, 52(1): 3-14. [32]MILLOT V. Trademarks as an indicator of product and marketing innovations[J].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Working Papers, 2009, 2009(6): 37-44.
[33]VINOD H D, RAO P M. R&D and Promotion in Pharmaceutical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 Practice, 2000, 8(4): 10-20.
[34]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经济研究, 2011(9): 4-16.
[35]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5): 67-73.
[36]COHEN J, COHEN P, WEST S G, et al.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 Chicago:Routledge, 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