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前对企业背景考察的内容
求职面试前的调查与准备工作也是比较容易被求职者忽略的细节环节,这个细节的考虑应该是全面细致的,带有前瞻性的综合评估过程。所以,“态度决定一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人生和所面对的事物负责任的态度,也许很多次小小的扎实努力会从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完成朝机遇转化的质的飞跃。
全面细致代表了对所要考虑的因素尽量要有整体性,因为任何一个对细节问题的疏忽都会对今后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潜在的影响。
前瞻性代表的是职业选择要考虑该工作岗位与今后长远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和职业发展潜力评估。
对企业背景考察的内容主要是:
1、企业所在行业是否受到国家及地区产业政策导向支持。
2、该企业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和口碑如何。
3、企业的资金人员规模、市场知名度和企业性质怎样。
4、企业产品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及用户评价如何。
5、企业的竞争对手分析及各自的营销策略对企业发展走势的影响。
6、企业的产品研发投入在利润中的比例、有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未来市场占有率的发展预期。
7、企业主要经营运营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及战略规划目标是否是自己内心认同的。
对工作岗位考察的内容主要有:
1、岗位的工作性质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和持久的兴趣?
2、岗位的工作内容是否能满足自己的主要心理需求及拓展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
3、岗位在企业内部是否有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学习培训机会,帮助自己掌握更多关键性的工作技能?
4、岗位是否预留了可以实现职业转换过程中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可能空间?
5、岗位是否能为自己提供满意的薪资与福利待遇?
6、岗位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直接汇报对象的个人魅力、岗位在企业内部的重要程度如何?
7、岗位是否符合职业长远目标定位的一致性,在当前是有利于发展工作技能经验,还是有利于拓宽职业探索的选择渠道?
虽然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觉得平时想的多一些,总比事到临头头脑一片
空白要好得多。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有点超过理性逻辑分析的思考范围,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种悟性和直觉感受力。
尽管存在着如何解释的困难,但在这里笔者仍然抱着积极尝试的心态,举一些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的思考路径。
以供应链管理行业为例,有位求职者当前在一家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专员和进出口报关的工作岗位,其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定位是朝供应链改善优化分析的方向发展。
当前,他需要考虑的可能更多的是工作岗位的横向发展多于对工作岗位的纵向发展。
因为以其目前的工作性质,纵向发展的职业上升空间可能是成为一名管理执行者的角色。
假设他对过于单一的工作性质或者管理型的岗位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期望自己能从事需要更多的综合能力,思维侧重于理性逻辑分析的工作性质,学习发展空间较大的工作,研究分析类的岗位也许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而对于专业分析方向的岗位,更多的是考验个人的综合专业能力,如是否有供应链行业的项目管理经验、采购经验、生产计划经验、供应链方案设计规划经验、数据分析及统筹经验等交叉性强的工作经历。
这其实就是在同一类型的岗位中,如何实现不同工作性质的横向转换问题,也就是可行性分析的阶段。
每一工作性质的岗位之间的转换过程,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的工作技能是否达标、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准备是否正好契合当前与未来岗位的要求、理想中的岗位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是否能满足自身的心理预期、岗位的持续工作时间是否已经让自身具备了向另一个岗位转换的可能等。
另一方面,这种不同岗位上的转换,还需要考虑当前职业发展阶段性目标是否实现的因素,因为职业发展阶段性目标不仅仅是工作技能与经验上的实现,还包括心理素质、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系统、专业领域学习计划进度、行业人脉关系建立、经济物质准备、个人思想成长、下一阶段的发展准备工作等多方面的同步成长。
这两方面因素的匹配程度,都是需要综合分析并随时在变化中去寻求平衡点,通过对转换时机和时间变量的控制的思考过程。
其最终的目标实现都是直接指向如何平稳过渡到理想的职业定位目标——供应链改善优化分析的职业发展方向。
当这些客观现实的因素都有了综合性的考虑分析之后,接下来才是考虑时间性的因素,也就是需要花多久才能实现这个预期的问题。
虽然这些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存在着各种无法预测的风险和可能性。
但原则上,对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考察内容要能紧扣主题思想,紧紧围绕在以上四个主要的个人定位起点上整体思考,才能在每次的职业岗位选择中理性地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这样才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重大选择性误判。
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笔者觉得有必要以列表的直观方式,综合对这些因素进行打分,细致而全面地进行梳理和分析,最终才可选择出对自身职业发展定位最有利、发展潜力最大、匹配程度最高的企业与工作岗位。
对于企业与工作岗位考察问题的前期信息收集工作,方式和渠道应该是多样化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求职者可以从国家和地区对不同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国际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来选择一到几个彼此有关联的,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定位的行业。
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是适合什么规模与性质的企业,比如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是外资企业还是国营或民营企业等。
再次,就是针对不同岗位的选择与职业目标定位的必然关系的思维逻辑推演,及其不同时期阶段的发展规划和过程风险控制。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立发展范围和定下总体框架,以确保接下来的职业发展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合理选择的结果。
这些信息的收集渠道可以是网络上定期发布的国家产业政策白皮书、地区政府颁布的产业结构规划、各种领域的研究机构提供的行业总体趋势分析报告、各企业的网站信息和期刊杂志的报导、求职者自身对行业发展的趋势判断等。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前面所提到的企业与工作岗位的信息来源就更加广泛,除了网络和企业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之外,类似企业家的电视访谈、同行的口碑评价、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用人企业内部的员工感受、企业的形象广告宣传、企业的社会形象及其参与的
社会公益活动、企业薪资待遇在行业内的比较等都是可以通过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前的工作同事、结交行业内的人士、求职者自身的观察等方式去获得相对直观的感受。
如果求职者自身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较高,而且在这些问题上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思考过程,那可以说在面试中成功地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