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机电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运输事故占总事故数的20%~30%。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探讨在新的用工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煤矿机运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据统计,17起机运事故中当事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40%。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3、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种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另外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
5、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
- 1 -
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二、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各级领导及一切生产部门,要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条战线上的各道生产环节,真抓实干,统一安全工作部署和目标管理,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4、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
- 2 -
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6、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007年“3.15”工伤事故
事故时间:
2007年3月15日9:50
事故经过:
- 3 -
2007年3月15日9:50左右,煤矿后勤保障部班中餐职工孙莉花在操作间清理卫生,用手拿毛巾伸进馍头机搅拌区擦洗转动轴时,不慎身体触动启动按钮,导致右手掌被绞掉。事故发生后,后勤保障部及时将伤者送到矿医院进行救治,由于伤情严重,在矿医院进行临时包扎后送往局总院治疗。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伤者孙莉花清洗搅拌区转动轴时,身体触动馒头机启动按钮,导致右手掌被绞掉。
间接原因:1、清理馒头机时未将上一级电源开关关掉。
2、个人安全意识不牢,防范意识不强。
防范措施:
1、3月16日上午矿组织职能科室人员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将地面机械、电气设备检查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
2、3月16日下午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王局长,亲临我矿对事故进行系统追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今后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3、作为基建矿井,今后要重点健全和完善各工种、各岗位操作规程,规范员工安全操作,并对操作规程的贯彻、学习、考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加强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安全自保、互保能力。
- 4 -
5、近期在全开范围内举办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经验教训:
1、加强班前会教育,以后清理类似机器时必须将上一级电源开关关掉。
2、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
矿运输2000年“6.2”触电死亡事故
事故时间:
2000年6月2日五时
事故经过:
6月2日地面矸石山夜班共出勤五人,当班有李守峰带班,接班后,约二十三点三十分,韩继全、秦山往选矸楼运送车皮,抵车时,在开拓区机电队门口道岔前两车皮掉道,韩、秦准备拿道时,天气变化刮风下起大雨,两人就将掉道车皮搬离轨道500MM左右,开始正常工作。一夜基本上大小雨连绵不断,约五时左右,李守峰开车,韩继全押车往选矸楼运车皮,车抵过两掉道车皮的直道后,李将车头倒出岔道口,韩便去直道的车头等李搬好道岔,送抵车信号后将车皮抵进选矸楼,此时,李守峰用钢丝绳挂着掉道车皮,准备拉上道,钢丝绳箍住铁质架线杆,被架线照明电源漏电击中。韩继全发现后,便迅速去切断电源,汇报后将李送往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 抢救无效,李守峰牺牲。
原因分析:
- 5 -
直接原因:
1、室外照明电源采用明接头,未作防水处理,直接缠绕在铁质架线杆上,导致淋水漏电;
2、司机李守峰用钢丝绳拉车拿道,使电源传到电瓶车上,导致触电事故;
间接原因:
1、检修工违章作业:电工戚百林未按照相关作业规程操作,没有将电线安装在绝缘瓷头上,而是处理简单,不负责任;
2、运输区机电队管理不严,对地面照明线路的检查力度不够;
3、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
防范措施:
1、立即在全矿开展照明线路大检查,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2、对所有电车司机加强培训,提高安全自保意识;
3、对电工加强管理,提到检修责任心,严格检修责任制;
经验教训:
1、室外照明线路由于存在日晒雨淋等恶劣自然条件作用,很容易破损漏电,且电压等级远
- 6 -
远高于安全电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使用耐老化的专用电缆;
2、目前还普遍存在对照明线路安全轻视的现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百善矿综预1996年“5.10”死亡事故
事故时间:
1996年5月10日9:58
事故经过:
5月10日早班,由跟班队长征本玉负责,带陈仁贺、孙庆方、赵元锁三人,把5月9日装好的160转载机牙齿箱打上井,九时左右,四人将重车推到井口进行装罐,先从南罐装,没有装进去,征本玉又叫把重车倒过来,推到北罐装,重车刚进罐内200mm左右,承载齿箱的平板车前端两边被罐内下端两侧螺丝帽卡住,使重车推不进去,拉不出来,其原因是平板车宽度1M,罐内宽1.02m,稍有偏差就造成超宽。这时,征本玉就叫打点落罐,信号送后,罐没动,后又几次发落罐信号,罐仍然没动,征本玉看不行就用煤车连接重车往外带,还是不起作用,征本玉便找来一根24m长的工字钢,叫孙庆方、赵元锁、张运贵(当时帮忙人员)准备撬,征本玉拿着工字钢从西罐口进入罐内,将工字钢插入平板车底部,征在前面其它三人随后开始往上撬,撬着撬着,突然大罐下落,重车斜栽在罐里,齿箱挤住征本玉右胸部,造成了这起死亡事故。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 7 -
1、蛮干作业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征本玉几次要罐下落,罐没有动,没有让打点工询问情况,而是进罐撬车,大罐有余绳,受力下落,造成征本玉被挤;
2、打点工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是导致这起事故的又一原因。
间接原因:
1、罐笼没有托罐装置;
2、职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职工安全教育、现场跟班管理,从严从细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2、明确作业区域的职责,杜绝混岗、串岗作业,加强对各工种的管理和培训,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位。
3、主、付井筒打大件要有安全措施,明确现场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杜绝任何形式的蛮干和违章作业。
4、安装副井托罐装置,防止打重车时罐笼下落;
经验教训:
- 8 -
提高事前预想能力,加强突发事件综合分析能力,在情况不明的前提下,必须先问清查明情况再做下一的工作,按章作业,按章指挥。
1997年掘进二区“3.1”触电事故
事故时间:
1997年3月1日夜班
事故经过:
1997年3月1日夜班,425机巷迎头汇报煤电钻负荷线插头中的电源线被耙矸机拉掉,要求处理,早班接班以后掘进人员正常工作,区里派大班电工周怀振到现场处理(在此之前掘进区马宗军已将线头拧上,并打好眼,放好炮)。跟班队长石明照告诉周插销外壳已烂,且煤电钻跑单相,需要处理。而周下井前不知道插销外壳已毁坏,没有带配件,只能处理跑单相,其余问题留待中班电工处理。于是,周将煤电钻综保电源停掉,断开负荷线上插销。周将煤电钻与负荷线上插座相连并送上电源,石明照试运转后认为可以使用。这时,周将综保电源停掉,恢复电钻负荷线上的插座。马宗军拿起修好的煤电钻到迎头,准备合煤电钻负荷线上的插销时,被电击倒,此时为上午十点半左右。
正在迎头工作的班长黄正李发现马触电后,立即抓住电缆,将插销从马的手中拉开。电工周怀振停掉电源。石明照发现马昏迷不清,伤势严重,就安排徐孝民向矿里汇报,同时将伤者从工作面向外运出。(电工周怀振发现此时烂插销中地线脱落并碰在一相火线上)。矿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值班人员和医生下井抢救。11:46马宗军升井被送到刘一医院抢救。13:20抢救无效死亡。
- 9 -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1、防爆插销损坏,地线脱落,煤电钻外壳带电。②综保不起作用,是这起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
2、区队领导对机电设备管理不力,安排工作不细;现场班队长协同违章同时对月底大检查提出的问题未能认真整改
3、电工周怀振既没能发现问题,又没能解决问题,对违章作业不制止,且自身违章作业。
4、死者马宗军为了赶早窑,违章作业擅自处理明接头,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5、副队长石明照违章指挥。
间接原因
1、职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冒险蛮干。
2、机电检查人员,区队长对隐患排查不列位,跟班班队长、安监员对违章不制止,对隐患处理不正确、不果断。
3、事故性质:经调查认定这是一次重大责任事故。
防范措施:
- 10 -
1、加强机电设备特别是小型电器的检修工作,健全机电日常检修制度,杜绝失爆。
2、井下采掘头面所有使用防爆插销均应构件齐全,确保各种保护装置安全有效。
3、加强对职工安全培训,严格按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作业,杜绝违章作业
4、积极开展反“三违”活动,制止违章现象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1997年采煤四区“4. 2”煤机伤人事故
事故时间:1997年4月2日中班
事故经过:
1997年4月2日中班,采四区中班人员接班后,于14:30开始正常检修,16:30检修完毕,工作面开始割煤。煤机从机尾向机尾方向运行,割完一个循环后,煤机回到机尾约2m处,准备返刀时,因工作面运输机停车,煤机也停止运行,这时,马继民安排孟祥银和姜因波清理机尾,准备抵车。随后,马和肖亮一道去前面看车抵的情况,当班另一(无证)煤机手杨保才留在煤机旁,当工作面运输机运转之后,马继民和肖亮返回到煤机,杨保才在没有人发出割煤指令的情况下,把供水闸阀打开,同时点动煤机按钮,煤机滚筒转动起来,这时姜因波正背朝滚筒攉煤,听到喷水声和煤机声,姜一转身,被煤机滚筒截齿挂住脖子,主动脉被割断,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 11 -
1、班长马继民违章指挥,安排无证人员上岗操作煤机。
2、事故责任者杨保才无证作业、违章作业。
间接原因
死者姜因波自保能力差。
防范措施:
1、加强对特殊工种的岗位培训,严禁无证上岗。
2、采煤机司机在开机前,加强对采煤机运行前方的嘹望,必须先观察滚筒前后情况。
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自保互保能力。
4、加强干部现场跟班,严格现场交接班制度,严把现场安全关。
5、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6、进一步加大反“三违”力度,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1999年“5.12”主井罐道绳断裂事故
事故时间:
- 12 -
1999年5月12日中班5:00
事故经过:
5月12日中班5:00,主井检修后在试车过程中,发现东勾下落时井筒声音异常,便立即停车,打开井口检修门检查,发现东勾一侧罐道绳断裂;机电一队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夜班12:00恢复运转,影响时间7个小时。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1、井下口淋水大,罐道绳腐蚀较为严重。
2、当天下午检修时,机修更换新护绳套使摩擦力增大。
间接原因
1、机电一队管理不到位,机电检修未责任到人,未建立严格的检修标准。
2、检修工检修不细致,计划不周全。
防范措施:
1、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格执行设备的检修保养制度。
- 13 -
2、加强检修工作的超前防范意识。
3、加强对职工的工作责任心的教育。
2000年“6.18”联轴节伤人事故
事故时间:
2000年6月18日夜班23:00分左右
事故经过:
6月18日夜班23:00左右,采煤四区工人朱永彪在翻越工作面机尾去料场拿料时,左脚不慎踏入机尾联轴节观察孔,左脚前端被折断。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1、检修工赵银川、郝伍洲在发现联轴节观察孔盖板严重损坏后,未按规定更换新盖板,而是用皮带皮子加盖上去。检修马虎、不认真,为事故发生留下了隐患。
2、伤者朱永彪安全意识不强,翻越正在运行的运输机。
间接原因
- 14 -
机电付队长葛西祥安排检查工作不细,完工后没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防范措施:
1、各种护板必须正常使用,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2、检修后必须加强现场验收工作,实行定人验收制度。
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4、制定各项检修工作的验收标准。
2003年“6.22”电机受潮事故
事故时间:
2003年6月22日中班18:05分
事故经过:
2003年6月22日,付井当班司机张如会、候玉萍,其中张如会开车,候玉萍监护。17:50分左右,刮起狂风、下起暴雨。18:05分南勾上提至16米处,听到电机发出异常响声,同时滑环中冒出火花,绞车自动停车。候玉萍出去巡查发现正对电机东侧的一扇玻璃被刮掉,雨水刮进电机,张如会汇报队值班王怀明,派值班电修闫成俊,候建处理;娄正林、钟世光接到通知也同时进矿赶至现场,经检查发现高压开关柜油开关跳闸,滑环转子处打炮,检查电缆接线并打
- 15 -
磨滑环后重新试车走钩。40分钟后,绞车再次出现自动停车,用摇表摇测发现转子绝缘过低,估计已进水,处理后只能用低频开车。23:00左右,联系淮北电机厂来人,再次处理,高压仍无法运行,只能维持低频走勾,后采取更换备用电机,正常运转。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电机进水受潮造成转子绝缘降低,导致转子抽头处被击穿。
间接原因
机电一队对夏季的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没有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
1、认真执行班中巡查制度,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 在萌芽状态。
2、重要车间靠近设备的窗户要采取措施,防止被风刮烂。
3、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2003年“8.14”触电事故
事故时间:
- 16 -
2003年8月14日上午11时左右
事故经过:
2003年8月13日中班1时左右,运输区下料队汇报636风巷绞车有掉电现象,当时运输区绞车队值班电工徐敬坤下井处理,经初步检查,证实第13部绞车后的几部绞车有接地问题,当时打料只需用前12部绞车,值班电工只作临时处理,将后几部绞车的电从事故地点四通处甩掉,不影响下料,等待第二天去人进一步彻底处理。
8月14日早班,绞车队付队长李祥忠带电工金平均到636风巷查找13日未处理掉的接地问题,大约在10时左右,付队长李祥忠安排在636风巷检修的机工吕建华到第8部绞车处将DW—200馈电开关的电停掉,大约5分钟后验电确认无电后,付队长李祥忠同电工金平均一起用摇表检查线路,当查到最后一部绞车开关时,发现QC83—80N开关的机械闭锁杆一端接到保险管上,造成接地,处理好接地后,付队长李祥忠同电工金平均一起将沿途甩掉的线路重新连接,而停电的机工吕建华停电后,大约20分钟左右后,从停电点返回到第12部绞车四通处发现无人后,就离开停电地点,到第3部绞车检修,造成馈电开关无人看管,被他人误送电,导致当电工金平均接四通内线路时被电击伤。
事故原因
1、绞车队付队长李祥忠,现场安排不当,没有按照停送电操作规定要求安排电工去停电、放电、验电、封线、挂牌,而是现场安排机工吕建华去停电,看管。
2、机工吕建华严重不负责任,安全意识较差,擅自离开停电点。
3、电工金平均在接线前没有将电源侧封线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 17 -
防范措施
1、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强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停送电作业必须由检修电工亲自操作,并做到停电、验电、放电、封线、挂牌专人看护。充分利用班前会和周六群众安全例会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区队管理干部要盯重点、把关键,彻底根除事故隐患,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2、 提高机电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3、今后所有需要停电作业的地点都必须有申请报告,指定符合要求的停送电人员及安全监护人员,严格把好安全关。
1988年“10.21”滚筒伤人事故
事故时间:
1988年10月21日19:22分
事故经过:
1988年10月21日早班已发现451机巷皮带机的主滚筒有毛病,队里决定在中班检修时间更换滚筒,由于刘光辉同志是分管451机巷的副队长,决定由他带队,为了抓紧更换,不影响采煤六区出煤,当日值班同志又从别的机巷抽调二人加强力量,大约在下午七点左右,滚筒换好,准备皮带合茬,这时发现没有穿条,一位老工人下去找穿条,就在这时另一名工人找到一根穿条,刘就指挥抓紧合茬,他让一名工人点车,其中三人和他准备合茬,由于皮带两茬间尚有距离,他们采用点倒车方法,一边点车一边拉皮带。当快要合茬,刘光辉同志由于坐在机头架子上,合茬
- 18 -
不方便,他让停车,车停后,由于皮带自动拉紧后,又返回,由于刘坐在架子上,他的脚踏底皮带上,正巧在两滚筒之间,滚筒由于惯性仍按倒车运行,脚被挤进两个滚筒内,把大腿也挤进去,由于间隙只有3、4厘米,腿部被挤碎,用刀割断才把人救出,由于流血过多,到地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刘光辉同志在皮带机合茬时,半坐在皮带机架子上,当停车后皮带有个回力,使他必须用脚支撑身体,脚正巧踏在皮带上挤进滚筒里,这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其次工作环境差,巷道高度不够,又有齿轮在那里,刘工作不方便,只有半坐在架子上,第三皮带机合茬位置不当,在那种条件下,更不能用机械合茬方法,应该用手拉葫芦合茬,第四工作准备不够,不带穿条,就是不出事故,也影响生产。
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值班人员一定把工作安排细,要求作业人员按规程作业;
2、改善工作环境,操作地点一定要规定有足够高度,齿轮一定要安装防护罩;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凡多人操作,一定互相照应,发现不安全及时解决;
4、今后皮带合茬不准在机头处,一定要放在顶板完好,两帮够宽地点;
5、工作前要做好准备,特别是工具,配件一定要备好,防止需要时缺少,影响工作。
经验教训:
- 19 -
这次事故是一次人为的责任事故,但反应了生产管理上的问题,纪律松弛,责任心不强,加上工作安排不当,最后造成这次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1991年“12.22”特大火灾事故
事故时间:
1991年12月22日18:13分
事故经过:
1991年12月22日中班,65采区下部变电所着火,引燃煤层运输上山第二部皮带,造成特大火灾事故。火灾波及65采区2个采煤面,5个掘进头,一万一千多米巷道,严重威胁正在该区域作业的252名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
18时13分,矿调度所接井下报灾电话后,立即通知受火灾威胁的采煤一区、采煤三区和掘进一区、开拓一区等单位人员迅速撤到安全地点,同时通知矿、局有关领导并向淮北市矿务局求援。18时25分,矿成立临时救灾指挥部,向矿救护队火速下达救灾命令。矿救护队及矿领导带领的救灾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扑救。20时10分,淮北矿务局局长韩忠德、安监局长汪洋、省煤炭厅厅长聂广武和皖北矿务局局长马德久、副局长戚森、周恒焕、局党委副书记金耀宗、安监局长徐友传等相继到矿,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分析灾情,即使制定救灾方案。
探险救人。指挥部根据65采区巷道布局和灾情,判断6544独头机巷迎头人员有生还可能,指挥部迅速制定以救人为主的探险措施。20时50分,淮北矿务局救护大队赶到现场,指挥部命其速派三个小队分三路进入灾区探险救人;一路从煤层运输上山下部进入观察火情;二路从635放水眼经652机巷向654机巷探进;三路从45轨道上山营救撤退人员。到23日零时30分,
- 20 -
在65采区作业的252人中已有226人安全撤出,但尚有26人下落不明。
控制火区:三路小分队下井后,按指挥部命令,向指定地点探进,但由于火势猛、烟雾大、温度高大于70摄氏度以上,CO浓度达到百分之1.5,救护人员无法前进,抢险受阻。指挥部接到汇报后,及时调整方案,果断采取有效措施:①命令救护队在1#联络巷下部设置风障,减少煤层运输上山进风量,控制火势;②命令救护队沿煤层辅助上山将各供给火区的联络巷1#至7#由下往上逐一封闭;③命令救护队迅速接通灭火水管至7#联络巷,实行逐段灭火降温,便于救灾。采取以上措施后,到24时10分,1#至7#联络巷已全部设置封闭,火区风流得到有效控制。
分段灭火,全面搜索,寻找遇难人员。在控制火区风流的同时,指挥部命令组织力量尽快铺设灭火水管,到24日17时10分,灭火水管已铺至7#联络巷,并在1#至7#分别设置水幕,相继实现喷水封火,灾区温度逐渐下降,有害气体浓度降低。24日12时46分,指挥部命令救护队分路向654轨道巷,654机巷、652机巷,南风井回风石门探进搜索。通过搜索至25日10时,分别在煤层运输上山1#下、3#下、654轨道巷口向上,654机巷口、651下部轨道巷、652轨道巷口向上、652轨道巷、652外段机巷、煤层运输上山上口、654独头机巷迎头,未发现受灾人员。指挥部这时断定剩余人员已无幸存希望,于是决定,救灾工作转向以灭火为主,同时,继续寻找遇难人员。根据灾情,命救护队一方面加固1#以下风障密闭,进一步控制火区进风量,另一方面,沿煤层运输上山1#至6#联络巷向上向下分段喷水灭火。由于措施得力,灭火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截止26日12时零5分1#至6#煤层运输上山明火已全部扑灭。根据这一情况,指挥部命令打开煤层运输上山上部两道风门及1#下部调节风门,一是为发现并扑灭残火;二是为稀释灾区有害气体,达到逐段解放灾区巷道,为对受火灾破坏的巷道进行修护做好准备。至27日15时40分,27名遇难人员已全部发现。其中包括一名在抢险中不幸牺牲的救护队员,截止27日20时10分,灾区巷道残火全部扑灭,65采区恢复正常通风。
这起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省委领导同志多次打电话询问事故处
- 21 -
理情况。龙年副省长和能源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煤矿地质工会、地方煤矿公司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还亲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事故原因
据事故调查组的勘察分析,这起事故是由于矿井井下电气管理混乱,设备陈旧,维修不及时,保护系统未按规定进行整定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掘进25KW内齿轮绞车开关QC83---80N负荷侧地线搭在电源中相接线柱上,负荷侧右相接线柱绝缘损坏接地,在按操纵按钮时,开关吸合造成两相接地短路。
2、低压馈电开关DW80---350,整定值均调整在1200A刻度上,线路出现两相短路时未能跳闸。
3、KSJL------320/6变压器低压侧接线端子压接出紧固程度不够而产生电弧火花,引起该处弧光短路,产生强大电流高温,将低压侧瓷头炸碎,接线柱落架接触变压器外壳再次造成短路,使变压器油温和压力急剧上升,在强烈的高温下点燃油气着火。高温将另两台变压器,四态高压开关油气化,助燃了火势,并顺风冲向皮带运输机上山,引燃第二部皮带。
由于以上三条直接原因同时具备,才导致此事故的发生
事故教训:
1、QC83---80N开关操作手柄断掉,不能进行停电操作。开关内部刀闸处于永久合闸位置。辅助触点及其底座损坏三处,存在很多缺陷,应拆除上井更换,不应在井下继续使用,且明知该开关负荷侧有一相漏地,未排除故障就送电试车
- 22 -
2、对长期停用的开关,未做详细检查就盲目送电试车。
3、“安全第一”思想不牢,不按规定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试验、违章操作。采区变电所未按矿井停产大检修计划进行检修,造成设备失修。KSJL---320/6变压器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变压器油长期未做处理,化学性能和电气耐压试验。PB2—6G高压防爆开关,过流线圈虽动作,但跳闸机构拒动,在过流调整时未做脱钩跳闸试验。在送DW80---350馈电开关前未先送上漏电继电器。违反操作程序,且该开关过流保护人为调到最大值, 起 不到过流保护作用。
4、领导对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不严,抓的不力,井下电气管理混乱,采区变电所无人看管,井下拆接线搭火不申请、不审批、随意干、电气管理缺少应有的图纸资料。
5、采掘开电器设备长期在井下倒装使用,致使绝缘低,事故多。
6、电工技术素质差,放松了技术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
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摆正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加强电器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的台帐,图纸、资料。做到明确可靠。
2、强化机电管理的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严格井下拆接线搭火申请审批制度。
3、开掘及其他单位电工在业务上归口机电科管理,设备整定值要准确可靠,设备实行包机制度,挂牌留名。
- 23 -
4、完善井下通讯系统,采掘工作面及有固定人员地点均要安装电话并保证通讯系统灵敏可靠。
5、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提高职工素质,杜绝违章行为。
6、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使每一个职工都能熟悉避灾路线。
7、矿领导改变作风,深入井下现场,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8、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安监人员素质,支持安监人员工作。
9、增加安全投入,补齐安全欠帐,逐步更换陈旧设备,对现有设备加强检查维修,配备自救器。
1997年“1.19”周军死亡事故
事故时间:1997年1月19日中班19点05分
事故经过:
1月19日中班,主运石门第二部皮带机司机周军在清理完皮带机头处杂物后,于6:40分左右多次向第一部皮带机送点要求走勾;第一部皮带机司机邵长伟回点,告之主井煤仓已满不能走勾。7:00左右,周军从第二部皮带机头来到煤仓上口链板机头处,当班班长张学磊见周军离岗,批评周军:“你不在二部皮带,来这里干什么?”“我来看看煤仓空吗?”周军边说边走向煤仓上口。当周军前脚刚踏上煤仓上口铁板时,上口铁板翻转, 周军与铁板一起坠入煤仓内。
- 24 -
链板机司机发现后立即汇报矿调度所,调度所立即通知煤仓下口给煤机停止运行, 同时报告矿领导。19:15分,陈永田、荣义平二位副矿长到达现场,并下到煤仓内寻找,没有找到。19:30分,第二批抢救人员下到煤仓进行寻找,近8点仍未找到,估计生还无望。2l :15分,开动下口给煤机,21:35分,人员从下口给煤机吐出,已窒息死亡。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煤仓上口的盖板没有卡进槽内,不稳,不牢,没有盖好。
2、链板机头垫木因受振动前移,导致与之相接触的上口盖板位置移动。
3、死者周军到不熟悉安全环境的地点窜岗,同时没有注意脚下的安全。
间接原因:
1、链板机司机对工作区域内的安全环境,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致使工作区域存在安全隐患。
2、单位管理松懈,班长没有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环境进行检查。
防范措施:
1、煤仓上口的盖板重新整理,卡实、卡牢,并用混泥土浇实。
- 25 -
2、全矿井下所有煤仓上口的封闭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煤仓上口的管理落实到人,并定期进行检查。
4、加强劳动纪律检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教育。
经验教训:
1、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在思想、纪律、管理上松懈,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2、日常工作中安全检查不力,对隐患的排查处理不及时。
3、严格干部现场跟班,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
4、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
5、认真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对所有工程严格按标准检查验收。
1997年“4.16”任东亚重伤事故
事故时间:
1997年4月16日中班15点15分
事故经过:
- 26 -
4月16日中班,3:15分左右,任东亚在副井上口向罐笼装车时,因罐笼偏高,装瓦子石的重车皮在第一张进入罐笼后,第二张又退了回来,为了防止进入罐笼的第一张重车从罐笼西头窜出,任东亚进入罐笼想往后拉。这时气操工凌艳红又启动推车机推罐笼外的第二张重车,任东亚无法躲闪被重车挤在罐笼门上。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气操工凌艳红工作不负责任,操作失误,不按正规信号操作,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间接原因:
扒钩工闫启龙在罐笼不到位的情况下,指挥装车,不按规定发信号,违章指挥,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在全矿范围内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活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学习。
3、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落实到人,及时处理。
经验教训:
- 27 -
针对这起人为的责任事故,全矿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训,强化对各岗位工种的培训、教育和管理,狠反“三违”,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1999年“7.27”谢发金死亡事故
事故时间:
1999年7月27日中班17点45分
事故经过:
7月27日中班18时,预备区区长杨茂山安排队长彭永华带领5人下井把停放在调度站对面巷道内装在平板车上超宽的综采过渡支架顶梁推倒电车修理室内,起吊后装到大叉车上。队长彭永华安排尹保亮、马曙光到工具房背拉葫,二人从工具房背了一个3吨拉葫,下井后,把一个装顶梁的平板车推倒电车修理室内,拉葫生根在起吊梁上,谢发金用单链拴好顶梁,起吊后,将平板车推出去,叉车推进来,接着把悬吊的顶梁送下放进叉车。队长彭永华发现还有点超宽,要求第二次起吊,准备调整一下,当时拉链子的是马曙光、尹保亮,谢发金捋链子。谢相对于马、尹的位置靠里一点。第二次起吊顶梁刚离开叉车,彭讲不要拉了,几乎就在同时,链子断了,顶梁落下将叉车车帮从焊接处砸断,叉车掉道,叉车压在谢发金身上,外面的马曙光、尹保亮及时退出。现场人员及时将谢救出,同时在19时50分汇报调度所,调度所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救护队和医院值班医生到井口抢救,19时55分升井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 28 -
使用单股且带有暗伤的拉葫链条起吊受力,是事故发生的直接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1)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工作凭经验,未能对拉葫的正确使用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和把关。
(2)自保能力差,安全意识不牢,站在起吊物可能偏斜掉落的方向上。
(3)该区在安全回收一个综采面后,放松了安全管理,造成职工安全意识差,工作时思想麻痹。
防范措施:
1、 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2、 严格按措施要求,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所用设备、工具的完好情况,严禁带病使用。
3、 严格按设备本身的使用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经验教训:
1、 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前会和安全学习日给职工讲解《三大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 管理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管理,安排工作必须严细认真,按规范操作。杜绝凭经验、想当然的工作作风。
- 29 -
3、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 3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