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山西
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有太行屏蔽,西、南以黄河为天堑,北有长城拱卫,因外河而内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 453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所以又有“三晋”之别称。山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神话传奇中的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发生在这里。尧、舜、禹都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坂,在永济四周;禹都安邑,则在夏县境内。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春秋时期,晋文公定都曲沃,成就一代霸业。隋末,太原成为李唐王朝飞龙之地,因此太原至今有龙城之谓。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使得平遥,太谷等地成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中心。可以说,从远古时期直到清末,山西在全国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清朝学者顾祖舆这样说:“山西居京师上游,表里山河,称为完固,且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因势乘便, 可以附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也”,“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二、山西历史名人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璀灿,数不胜数。如晋文公重耳,女皇武则天,美人杨贵妃,富商猗顿,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裴度,改革家戊戌六君子的杨深秀,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文学家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王翰、宋之问、柳宗元、白居易、温庭筠、司空 图、元好问、罗贯中,学者司马光,书法家米芾、傅山,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元四家”里山西就占了三家,当代则有彭真、、薄一波、赵树理等等。 三、关于盐湖
在运城有盐湖,又称中国的死海。盐湖产盐,除了储量丰富的高浓度的卤水, 还要有阳光的爆晒和强风的吹拂。晋南枯燥多风,正所谓天时地利。盐湖产盐和海盐、井盐不同,是天日晒盐,自然结晶,人工捞采,和另外两种采盐方式相比,本钱低、盐质好、产量大,而且这里地处中原,经济兴旺,交通便利,因此从周朝开头,盐湖已被官方看重和掌握,从那时到唐朝以前几千年都是承受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到唐朝则变革为垦畦浇晒,就是用人力垦地为畦,将卤水灌入畦内,利用天日蒸发晒盐,这样又进一步提高了盐的产量和质量。这种制盐法是盐湖对我国乃至世界盐业的重大奉献,由于在唐宋时期海盐尚在煎熬之中,称为煮海,海盐的垦畦晒盐直到清朝才开头,而西方承受这种方式也到18 世纪才开头。盐税是我国古代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历代王朝的经济支柱和命脉,据史料记载,唐代宗时,盐池每年税收到达 150 万缗〔一缗约为 3、3 文钱〕,为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而在清末,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定的一系列赔款协议中, 盐池每年要负担白银达 12 万两。固然现在的盐湖早已不产盐了,成了一处着名的旅游观光地。 三、关于宰相村
距翼城不远的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是我国知名的宰相村。自汉代以来,这里的裴家一门就先后出了 59 位宰相,仅唐代就占了 17 位。裴氏家族从他们的 16 世祖西汉的裴茂、裴羲开头,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其家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是英才辈出,卓有建树,据有关史料记载,裴家在正史立传和载列者,有六百余人,七品以上的官员, 多达 3000 余人,着名的有魏晋时期我国地图学之父裴秀,东晋着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封建法律的集大成者隋朝的裴政,隋唐时期开拓西北边疆、打通丝绸之路的裴矩,第一个代表隋朝出访日本的外交家裴世清,而在唐朝,裴家更是出将入相,支撑起大唐王朝的盛世伟业。在唐朝的这17 位宰相中,最负盛名的
一个就是中兴名相裴度。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盛而衰,渐趋没落。藩镇割据之势愈演愈烈,成为中心政权的心头之患。唐宪宗李纯即位以后,决心除掉藩镇势力,恢复一统江山。他实行的措施就是恩威并施,各个击破。812 年,裴度出访魏博〔今河北大名〕,经过一番努力,节度使田兴归顺朝廷。但削藩之路并不平坦, 淮西节度使〔今河南汝州〕吴元济起兵叛乱。朝廷发兵数十万,征讨四年未果,在这种状况下很多大臣摇摆不定,建议罢兵,仅剩下裴度等少数人力主连续用兵。他的强硬态度令那些顽固藩镇恨之入骨,他们派出刺客于 815 年 6 月的一天早晨,刺杀了宰相武元衡,裴度则身受重伤,幸免一死。伤好后,他主动向宪宗请缨,亲率大军前往征讨。他和邓州节度使李塑筹划,在大雪纷飞的除夕之夜,奇袭蔡州,生擒了吴元济,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李塑雪夜下蔡州。淮西既平,其他藩镇或降或 灭,最终完毕了唐王朝长达 60 余年的割据局面。宪宗因此被称为中兴之王,裴度则成为中兴名臣。当时大文学家韩愈亲历了这场战事,事后特做《平淮西碑》留世。今日在裴柏村还有清咸丰年间重刻的《平淮西碑》,碑文由清代军机大臣、书法家祁俊藻所书,他的书法,裴度的事迹加上韩愈的文章被称为“三绝碑”。
4、关于大槐树和苏三监狱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妇孺皆知。明代初年,山
西是人口输出的重要省份。着名的洪洞大移民,从洪武 21 年即 1388 开头始终持续到永乐年间,历时 50 年,先后 12 次,从山西外迁的移民达百万之众,移民的集中地和分发地——洪洞广济寺大槐树因此成为家乡的象征。而着名的《苏三起解》这出戏也是发生在洪洞县,至今还保存着关押过苏三的监狱。在永济的普救寺则上演了另一幕动人的爱情故事《西厢记》。 5、关于晋商
提起山西,不能不说到晋商。晋商在明初开头崛起,而在清代走向鼎盛,衰落于清末,前后历数百年。在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的儿子曾与人列出了当时的富豪
龙虎榜,全国有 17 家富豪上榜,其中山西三家,徽州占了两家。当时国内共有十大商帮,即晋商、徽商、陕商、江右商、宁波商、洞庭商、临清商、龙游商、闽商和粤商,而势力最大者就是晋商和徽商,有“徽商西贾”之说。晋商的进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明朝,晋商多出自晋南,主要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盐铁资源,当时的长治县荫城镇是全国最大的铁货贸易中心,最兴盛时,铁货的日成交量高达1000 万两白银,有“千里荫城,日进斗金”之谚语,“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这是第一阶段。进入清朝以后,晋商的中心渐渐北移至晋中一带, 也即有金三角之称的太谷、祁县和平遥,我们现在所说的晋商在一般意义上也是指的其次代晋商。从地理位置来看,晋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但地狭人满的生存条件显出了土地的金贵。富甲天下的很多晋商都是由外乡迁入而无地或少地的农户, 在生计无着的状况下走上了漫漫经商路的,这一点与徽商起家如出一辙。他们早期根本起家于长距离贩运转售贸易,主要以驼、马为工具开拓了条条贸易通道。在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存之后,开头由行商向坐商过渡。到了清朝中叶以后,一种更为便利快捷的商业结算方式——票号产生了,晋商因此而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于道光三年,即1823 年左右,创始人是当时的金融奇才雷履泰。从“日升昌”始,其他商家紧跟其后,太、平、祁三大票号帮先后在全国各地 70 多个城市设立了 400 多家分号,稳居当时中国金融中心的位置,晋商因此而成为与犹太商人和威尼斯商人齐名的世界三大商人之一。晚清的山西与广东成为全国最富庶的两个省份。咸丰时清朝的军机档案这样记载:“山西太谷县之孙姓,富约二十万,曹姓、贾姓富各四五百万,平遥之侯姓、介休之张姓富各三四百万,榆次县之许姓、王姓聚族而居,计合家资约各千万,介休县百万之家以十计,祁县百万之家以数计”。太谷因而有金太谷、小北京之称,而“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然而这种景象持续的时间却并不长。由于清王朝的没落,国内战乱不断, 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极大地冲击了晋商在江南各地的票号业务。加上外国列
强的入侵,西方近代银行的进入,都对票号构成了严峻的威逼。到上个世纪初,他们的业务已开头萎缩,到了民国已是朝不保夕,随着抗日战斗的爆发,晋商这支曾制造了东方奇迹的群体最终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6、关于晋中大院和平遥古城
在现在的晋中地区,保存着一批晋商留下的深宅大院,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何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和常家庄园。而游人去的最多的又是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是着名晋商乔致庸的宅 第,历时 160 余年而建成。其先祖最先在包头以“复字号”称雄,至今包头还有“先有复盛公〔乔家商号的名称〕,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在乔致庸手里,乔家事业臻于鼎盛。晚清重臣左宗棠平定西北时,所需巨额军饷都是通过乔家票号来周转的,所以取胜后回京途中,左宗棠特意到乔家府上致谢,留下了“损人欲以复天 理,蓄道德而能文章”的对联。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西逃经过山西时,乔家捐资十万两白银,后得慈禧所赐“福种琅寰”牌匾。而乔家大院现在知名则是由于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这里拍摄。王家大院位处灵石县静升镇, 是目前保存建筑面积最大的晋商宅院,是晋商村落大院中具有“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独特品德的一处院落。平遥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1997 年它和云南丽江古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清末的金融中心,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在这里,鼎盛时期,小小的平遥城共有票号22 家,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始终就有“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一说。今日所介绍的只是山西历史文化学问的很小一局部,以期大家对山西有个初略的了 解。除此之外,山西还有着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道教胜地北武当山,精妙绝伦的晋祠、悬空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气概恢宏的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武庙—— 解州关帝庙等等。今日我们有幸浸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让我们从优秀的历史文
化中吸取养分,自强不息,早日建成阳侯高速,为今日山西的腾飞做出我们二航人的奉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