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四个视点评析《最后一片叶子》

2021-09-01 来源:汇智旅游网
文学WENXUE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7.20.027

从四个视点评析《最后一片叶子》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刘永莉

·亨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

体以及情态这两种语言形式出现,主要包括小说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他自身的价值观。

在小说中,读者从医生口中得知主人公琼斯康复的可能性很小,只有琼斯积极配合治疗,康复的可能性才会大一些。医生在治疗琼斯的过程中,是权威的叙述者,指出琼斯的生命已快要走到尽头。此时琼斯的好朋友苏对琼斯的康复还抱有很大希望,她希望琼斯能尽早康复,所以她并没有把诊断结果告诉琼斯,反而告诉她康复的可能性很大,好让她有信心面对病魔。而后,小说的叙述视角开始转换到老画家身上,在知道琼斯把常青藤的叶子看作自己的生命时,他觉得琼斯的想法过于天真。虽然在小说中,琼斯身边的人都希望琼斯能以好的心态对抗病魔,但琼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信心,没有良好的心态。此时小说中多种视点开始交汇,并引出矛

盾,故事情节开始显露出些许紧张的意味。

琼斯在被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时,消极地把叶子的不断飘落看作自己生命快速流逝的象征。叶子的飘落再寻常不过,可琼斯却把它看作自己生命的象征,足以看出琼斯消极、敏感以及思绪过多等性格特征。在一个下着大雨刮着大风的晚上,琼斯本以为窗外树上的叶子肯定会落尽,但没有想到第二天还有最后一片叶子好好地长在那里。这片叶子的生命力震撼了琼斯的心,她开始改变生活态度,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这种巨大的转变为读者展现了琼斯热爱生命的本质,也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老画家贝尔曼的画作,在小说结束之前,一直处于酝酿状态,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来完成这幅作品,但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时机好像永远不会出

品选材不拘一格,语言简单直白,构思精巧。他的小说多以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作为主人公,他们虽然生活并不富足,往往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都有宝贵品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赞扬了人性美,讲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观察某一事物选用的角度及方法就是视点,可分为观念、叙述、知觉与时空四种。欧·亨利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安排了小说的视点,使故事传递出的信息更为自然,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准备把握故事的发展节奏,大大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从四个视点评析《最后一片叶子》在人物塑造、主题阐发等方面的特点,带领读者深入理解这篇名作。

一、观念视点

这种视点在文章中多以语

2017.0750

现。故事的最后,老画家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画出了那片宝贵的叶子,这幅作品激发了琼斯对生的希望,成了老画家一生唯一的杰作。

二、叙述视点

此处所说的“叙述”并不是狭义上的叙事,它指的是每一种陈述。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整个故事的叙述视角在小说的开头就得到了确立,小说中的“自己”“琼斯”“她”等词,以及用第三人称对“肺炎先生”的描述,表现出典型的全知视角。这种写作视角不受人物认知的限制,且足够客观,不因某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对叙述有所扭曲。在这种视点下所作出的叙述,能使读者准确把控文章的发展节奏以及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例如主人公严重的病情,老画家一直没有画出的那幅作品,苏对好友的担心,等等。作者似乎没有受故事中人物的影响,把整个故事客观地叙述了出来,读者在还没有看到故事结尾时,似乎便已知晓结局,但在真正结尾处有一个精彩的反转,之前的全知视角又变为限知视角,真正的叙述主线得以显现,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使用第三人称叙述好处虽很多,但不能通篇都使用这种叙述视点,否则会造成文章情感表

达不够清晰,无法使读者感同身受。这时就需要在叙述过程中加入另一种叙述视角,比如第二人称。这种叙述手法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在人物的谈话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其中。谈话好像就发生在读者眼前,使小说所表现的感情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让读者产生更强的代入感。

三、知觉视点

这种视点侧重关注知觉对象,内容主要包括起点和重点。前者指叙述的出发点,后者指新内容。在文本分析过程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老画家贝尔曼的性格,他看似性格扭曲,实际上内心充满爱。小说指出他画了二十几年画,但没有丝毫成就,这些叙述与后来他舍己为人的高贵行为形成了认知落差。老画家看起来与病重的琼斯关系一般,但他为了使琼斯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不顾大风大雨,为琼斯画出了那幅完美的画作,随后病重而逝。这种认知落差,将穷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老画家贝尔曼的宝贵品格凝结在那片永远不会凋落的藤叶上,他脆弱的生命最后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种巨大的认知落差赋予了这种宝贵感情以足够的真实感,令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时空视点

这一视点主要是指当某一个特定事件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在观察过程中所要参照的时空起点以及移动顺序。这篇小说采用一般过去时,将这个故事传递给读者。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华盛顿的一个贫民区,里面住着很多有才华的穷困艺术家。当时美国社会拜金主义盛行,各种社会乱象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穷人真诚对待彼此,心中真挚的友情、爱情与亲情显得特别宝贵,作者也借此对金钱社会进行了讽刺。

这个故事发生在秋季,这个季节的树叶本应不断凋落,但在一个大风大雨的晚上过后,一片藤叶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飘落,反而坚强地依附在藤枝上。这个情节安排看起来不合乎常理,于是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把关注重点放在藤叶上。

在小说中,老画家贝尔曼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画出自己的作品,但实际上他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都没有画出优秀的作品,这时叙述所用的时态是过去完成进行时,暗示读者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下去。最后,小说以老画家的逝世戛然而止,读者据此推断,可以得知那片没有凋落的常青藤叶便是老画家最后的遗作。小说以此将“生命”与“艺术”并举,提升了故事的感染力与思想内涵。

51

ywjszxk@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