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一、 未来三年公司业务发展计划 ....................................................................... 3 二、 拟经营保险险种计划 ................................................................................... 32 三、 分支机构扩展计划 ....................................................................................... 43 四、 销售渠道发展计划 ....................................................................................... 49 五、 再保险计划 ..................................................................................................... 57 六、 盈利水平和偿付能力预测 .......................................................................... 62 七、 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 ................................................................................... 67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三年公司业务发展计划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坚持以投资者实现投资价值和公司实现经营价值的发展目标,遵循保险行业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行业及变化趋势,准确制定公司战略,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挖掘行业价值、提升赢利能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财险公司。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坚持聚焦战略,以精细高效的标准,做到扬长避短,把有效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在特定区域与特定行业形成集约优势,并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按照精心耕耘云南、抢先走出国门、逐步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成为云南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及桥头堡建设功能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种风险保障和资产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满足人民财富增值和生活和谐稳定的需求。
第一章 公司战略规划 第一节 某保险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概况
国内保险业呈现以下现状:保险市场规模以高于GDP增速一倍左右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结构不尽合理,如财险中车险占比70%以上、非车险产品占比偏低;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依然与国际平均水平差距巨大;整个行业运行相对粗放,产品、客户、运行方式严重同质化;市场集中度高,人保、平安、
太平洋三家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并且自09年后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监管加强,在改善行业环境,减轻无序价格竞争的同时弱化了中小公司竞争力,竞争转入品牌、渠道、网络、资本、技术、人才。
中小保险公司必须正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处于弱势被动地位的现实。但行业的高速增长及粗放经营的现状对中小保险公司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小保险公司必须依靠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去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第二节 公司的使命与战略定位
一、国家对云南的战略定位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云南省五个战略定位和七个工作重点,五大战略定位是:
1. 云南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2. 云南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3. 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4. 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5. 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
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2. 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3. 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4. 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5.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7.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从中央所指出的云南省五大战略定位和七大工作重点中可以理解并明确,某保险的成立,正是云南省巩固战略定位和落实工作重点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某保险将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这也将是全体某人的使命和奋斗目标。 二、《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防范化解风险为保障,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创新,加强改善监管,更加注重拓宽服务领域,更加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大力提升保险业综合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开创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1. 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 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3. 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 风险防范能力显着提升; 5. 社会公信力显着增强。 三、公司的使命与战略定位 (一)公司的使命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是:“风险保障,成就价值,创造美好生活”。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国务院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举措,填补了云南省没有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空白,对健全云南省金融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要致力保险事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围绕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及时推出贴近群众生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切实解决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实现自身经济价值。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要通过提供保险服务,不断扩大保险的保障面,完善社会经济补偿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经济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推动经济增长、稳定人民生活,服务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二)公司的战略定位
面对保险行业内人保、平安、太平洋这老三家以及处于强劲发展态势的如阳光、安邦所在的第二集团军,基于短期内在资本、品牌、网络等方面没有较大影响力的现实,某保险选择聚焦发展战略,即“整合资源、目标聚焦、专业突破,形成特定区域与行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定位专业特色经营模式,通过资源聚焦特定区域与特定行业,突破简单价格竞争的被动局面,依托特定的产品与服务优势获取较高收益。
为落实和执行聚焦发展战略,某保险将在以下两个层面上实现突破: 第一, 做好基础型产品的精耕细作。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云南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云南产险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和盈利能力,公司拟在商业车险、交强险、财产险、工程险、责任险、意外险等传统产品领域深度经营,确实履行好保险责任和有效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在目标客户群和特定区域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产品创新,专业突破。服务于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特点和公司自身的内外部资源优势,做好创新经营,在旅游、对外经贸、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工程建设、农业等行业和领域形成有专业支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业已形成大公司高度集中经营格局的保险行业,某保险作为以较小资本规模起步的行业后进者,在实现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将有效资源聚焦在特定区域与特定行业,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产品创新、渠道控制、技术突破、服务能力等方面建立起竞争优势。
某保险将通过聚焦发展战略,抓住保险行业转型的契机,贯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模经营为前提、资源整合为基础、专业研发为突破的经营思路,坚持“规范、专业、价值、务实”,做到基础产品挖掘内在服务价值、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培育价值,通过保险险种的专业性和保险服务的有效性来确立和凸显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效规避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实现最佳经济规模基础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努力实现区域集约优势形成竞争力(在特定区域,实现大众化产品的精细化运营与高效率服务,形成区域集约优势)
(1) 准确定位目标客户;
(2) 提供准确的产品--开发量身定制的产品组合和配套服务体系; (3) 形成客户服务的最佳区域集约优势-以打造一定服务半径内的快速、优质服务能力以及增值服务为主;
(4) 布局直接面对客户的新兴渠道;
(5) 对公众责任险等类大众化产品,也可在特定区域整合特色产品与专项服
务投放市场,如适应省域内旅游的意责险产品可扩大影响、做大规模。
2.努力实现行业集约优势形成竞争力(突出风险管理、产品开发、贴身理赔服务等竞争优势,实现控制系统行业或集团大客户)
打造与风险管控密切联系的技术能力,以技术服务优势替代价格竞争,以事后补偿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发展,形成公司在某些行业定制产品优势和参与风险管理的能力,某保险通过在这些行业的探索与实践,逐步积累资源,形成在这些行业产品溢价优势。在形成行业竞争优势过程中,保险服务人员要技术化、专家化,保险服务与参与目标对象风险管理服务融为一体。主要关注的行业:交通旅游、农业、基建、港口、冶金矿山及化工企业。
3.充分发挥总部资源集约优势,短期内在总部所在地形成区域与行业竞争能力 积极、科学、多角度审视公司开业后两年内在云南省开展业务的规定,不仅要看到短期内保费规模受区域限制无法迅速扩大,更要看到在此期间内,由于缩小管理半径,将有利于新公司研究确定发展战略、培养干部队伍、积累管理经验,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云南省内唯一一家保险总部的优势,依靠决策反应快捷灵活和信息衰减损耗小的有利条件,通过机制创新和专业优势取得突破,形成核心竞争力。
某保险的总部优势还体现在全新的信息系统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公司要通过业财再一体化建设,真正达到业务、财务、再保险数据的高度共享,在一体化平台下的各个子系统通过有效而又明确的规则进行交互,实现无缝连接;确保了数据来源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使得各子系统的查询分析数据高度保持一致,为管
理层的决策分析从各角度提供统一而又真实的指标。
第三节 公司发展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
为加快实现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化财产保险公司目标,充分发挥现代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项功能,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早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特确定以下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投资者实现投资价值和公司实现经营价值的发展目标,坚持聚焦发展战略,坚持精心耕耘云南、抢先走出国门、逐步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遵循保险行业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行业及变化趋势,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挖掘行业价值、提升赢利能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种风险保障和资产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财险公司。
二、经营理念 (一)精简高效
简洁是降低运营成本的要求,高效是公司竞争力的体现。公司将本着精简高效的经营理念搭建管理体系、业务体系、保障体系,持续健康经营,实现公司价值增长。
(二)专业精细
建立基本的专业支撑,将精细化操作体现于每一个工作细节。
(三)特色经营
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特点和公司自身的内外部资源优势,做好特色经营,在旅游、对外经贸、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工程建设、农业等行业和领域形成有专业支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稳健发展
稳健发展是公司打造百年老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持续健康经营和实现公司价值增长的内涵。
第二章 公司发展目标 第一节 公司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专业化创新阶段(2012年-2015年)
近期目标确定为:在特定区域与行业专业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基本具备、公司实现赢利。
争取2014年或2015年经营实现赢利。内部资源通过科学管理实现整合,外部资源通过资本或战略联盟方式实施价值链上下游整合,使公司在特定区域与行业的专业化地位基本确定,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开发产品实现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二、中期目标-多元化发展阶段(2016年-2018年)
中期目标确定为:混业经营,拓展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盈利能力。
在2015年前后实现赢利前提下,启动定向募集或发行次级债或IPO实现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后进一步拓展核心竞争力,在保持特定区域与行业专业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搭建混业经营架构,不断尝试和进入具有盈利潜力的其他金融服务领域,筹建寿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形成产业链上多业态盈利的结构。
三、远期目标-国际化经营阶段(2019年-2021年)
远期目标确定为:成为综合效益显着的现代金融企业集团,走向东南亚。 金融业综合经营是金融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某财产保险公司的远期目标。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多种手段,逐步实现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开展以财产保险为主业,包括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在内的多元化混业经营,并参与东南亚国际市场,力争再用5-10年时间,把某公司建设成为核心资本充足,经营诚信规范,综合竞争力较强,内控体系严密、服务品质优良、综合效益显着的现代金融企业集团。
第二节 战略实施路径
基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内部受特大公司高度集中经营格局影响,中小保险公司竞争处于弱势地位,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受外部挤压,保险公司在产业链上也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公司内部管理粗放,各环节的价值被上下游吞噬严重。某保险既要在行业内部竞争中获得发展,又要在外部竞争中获取利润,某保险将用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运营公司,真正回归到产业运作的道路上来。
一、管理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精简高效的部门构架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
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室合署办公业务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投资执行委员会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审计稽核部精算部法律合规部信息技术部业务管理部理赔管理部销售管理部资产管理部董事会办公室营业总部直属业务部省级分公司省级分公司省级分公司中心支公司 (二)管理架构
公司遵循扁平化原则,全面实施集中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授权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公司全面KPI考核体系,实施风险承担目标考核激励,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鼓励争先创优,用最佳机制激励人才创造最大价值。
二、业务体系建设
(一)提升资源全面整合能力与价值链延伸
从注重自身发展——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价值链共赢机制。
目前有的保险公司已加快了整合车险上下游价值链,这是保险业在整个车险产业链中抢回利益实现控制力的手段。
在我国目前财产保险经营中车险占比70%左右,中小保险公司达到了90%左右,车险经营结果直接影响公司和行业的经营状况,注重车险价值链经营,打造价值链共赢机制十分必要。
(二)建立承保质量管控有效的承保体系-实行集中与适度授权结合的风险管理架构
针对现阶段保险业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内控风险突出等问题,致力于“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稳健发展,实现支持业务发展,加强承保质量管控,有效提升公司的业务承保能力,为公司的效益指标、内控建设、核心技能、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有关政策尤其是费率政策前提下,将严格管理与适度灵活操作有机结合,实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在功能上首先完成承保风险绝对控制的架构设计,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撑满足及时监控及时风险预警的前提下,建立适度向下授权机制。
第二,建立总公司原则性承保指引——进一步精细化,一地一策——动态监控,实时调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建立有竞争力和实现价值的营销体系
营销体系建设的目标是:由被动的买业务,到建立多层次营销体系主动实现销售,再到集约优势形成区域与行业竞争力,吸引客户,控制客户。同时,在业务质量可控前提下,实现业务尽快上规模,奠定生存基础,打造发展竞争力。
(四)建立集中核赔与功能控制外延的理赔体系
理赔体系的建设目标是:理赔风险可控,客户对服务满意,实现品牌效应。 1.管理要素齐备与特殊管理结合; 2.加强专业理赔队伍建设; 3.理赔服务贯穿全程; 4.形成区域资源集约化优势。
(五)建立符合某发展需求的资产管理体系
某保险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到合理配置资产,重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建立完善资金运用平台,以获得更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获得更大发展。
1.三性兼顾,安全第一
遵循保险资金运用的各项要求,公司在资金运用上重视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统一。
2.创新资产管理平台
进一步提高资金运用的能力,完善相应组织体系,构建和完善资产管理平台。 积极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探索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着眼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保险综合试验改革区,加强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为云南引入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专业队伍,为成立自己的资产公司做好全面准备。
三、保障体系建设
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完善的管理措施的推动,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一)观念转变
1. 学习大公司的同时以小公司心态做人及小公司方法做事,杜绝官僚作风和“等靠要”思想;
2. 公司是金融性质,工作是服务性质; 3. 保险不能只抓管理,更要抓经营;
4. 公司高管是客户资源的控制者而不能只靠团队机构。公司高管也是重大事故案件的第一责任人(到获取重大效益和控制重大损失的第一线去);
5. 保险公司必须向成为价值链主导发展;
6. 在新的监管形势下实现价值回归与产业回归目标;
7. 新设保险总部克服两年限制发展必须做到最大限度总分功能共用,建多层次营销体系。
(二)管控模式
1. 实施扁平化垂直管控,缩短管理路径,减少冗员,人员向销售和理赔倾斜配置。;
2. 严格定岗、定员、定编、定现金流、定工资总额、定销售费用; 3. 公司组织架构进行流程再造和前瞻性的安排,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三)考核机制
公司在目标绩效考核中要突出关键性指标的考核,建立科学量化的考评体系。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将某保险的战略目标、年度经营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总部各部门及各级销售直属部门及各分支机构,实现各级联动、上下联动,以保证某保险经
营目标的实现。
1. 强化综合成本率考核指标; 2. 加强赔付率和费用率管理;
3. 提高激励性,促使公司业绩持续上升; 4. 动态运用考核结果,目标考核结果应用。 (四)用人机制
某保险坚持以“专业、价值”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以专业能力为引进人才、聘用员工的考量标准,以贡献价值为选拔任命、考核奖励干部的考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专业技术与奉献精神的战斗队伍。
(五)IT平台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好坏优劣是公司竞争力的直接表现,信息技术贯穿现代保险公司营运与技术操作全过程。某公司本着高效原则建立公司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更准确、更真实、更丰富地为公司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数据,及时反馈预警信息,为业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六)品牌打造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与软实力的象征,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保险公司承担涉及千家万户及社会经济安全运行的重大职责,因此,诚信是我们的根本,履责是我们的义务。某保险要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奉献股东、奉献员工。某员工要以诚信为本,诚实信用地履行职责,对上级安排的工作要高效执行、要专业、要精细、要止于至善。要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身体力行,以为公司创造价值为荣。?
四、企业风险管理
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大量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必须加强偏差管理,对风险的管理是保证战略实施,目标达成的必要要求。
(一)战略风险
战略就是取舍,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但是基于数据的有限性和信息不对称,发展实际状况肯定会出现与预测的偏差,这必将导致战略实施的偏离。对于此种系统性风险,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以有所考虑,整个战略规划均基于较保守的风险状况。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将通过战略管理手段及时识别并在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降低、分担与接受风险)中做出选择。
(二)市场风险
市场的总体趋势可以预测,但各细分市场和区域的变化的预测是困难的。特别是在一个欠规范的市场中,与竞争者的竞争和与上下游的博弈直接影响市场地位与市场占有率。市场风险是难以规避的,要降低市场风险,最佳途径是快速反应。因
此,在战略规划中较多的保障措施的目的之一便是打造一个快速反应的流程。通过市场信息的快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再到对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基础管理平台,才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三)信用风险
作为金融业一员的保险公司,最具毁灭性的风险来自信用风险。保险业的信用风险来源于偿付能力不足。随着保监会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的落实,偿付能力不足引起的信用风险有所降低。但是,公司还需要谨慎制定承保政策,争取把巨灾等风险有效降低。
(四)法律合规风险
目前公司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合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治理结构监管风险、偿付能力监管风险和业务市场监管风险。应对治理结构监管公司在人才引进、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也会在过程中严格管理。根据战略规划,在未来几年里只要公司经营不出现大的偏差,偿付能力充足率便不会低于100%,不会存在偿付能力监管风险。业务市场监管风险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公司将建立专门的部门及专门的合规负责人进行管理,建立公司合规体系和制度,要求每个部门必须深刻认识争对性的分类管理要点,熟悉监管政策,通过认真的贯彻落实各项监管政策,业务市场的监管风险也同样可以避免。
(五)内部运营风险
内部运营风险主要来自于重大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活动。本次的战略规划基于
相对稳健的原则,没有对公司经营方向、领域进行重大改变,只是要求流程再造,管控模式、营销模式等优化创新,因此重大经营决策引起的内部运营风险较小。同时,为防范内部管理活动带来的风险,在各项战略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中均强调制度的严肃性与执行力,并通过绩效管理和责任倒逼等机制防范内部管理风险的发生。
第三章 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节 发展规划
一、市场与客户规划 1. 市场规划
基于公司车险业务规模,车险以中心城市和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地区为主要市场。
非车险以地方政府、股东单位资源或技术服务能力相关的行业为主要市场,比如:交通旅游、基建、公众场所、冶金化工、农林牧等行业;
2. 客户规划
1)集团客户:政府事业机关、某些特大行业系统或集团。
2)大众客户:低频率、专线路行驶的车辆或高素质车主、公众场所自然人。 二、产品与费率规划
满足大数法则,车险等大众化产品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管控业务向规模化
发展,车险费率上,除了借鉴已有费率条款,尽快开发及向保监会申请与电话车险费率相对应的费率条款(或直接申请电销、假设网销产品),以应对优势客户的特殊价格策略,
在财产险、工程险、意责险等其他险种方面,整合风险管理与理赔技术、资源、渠道,参与风险管理及特色理赔服务,提供特色保险产品,在满足形成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实现行业持续创新价值;发展规模化的农林业险等险种,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及风险控制条件设计基础上实现效益,非车产品费率政策一定要具备竞争力。
三、产品结构规划
1. 车险与非车险结构,根据公司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合理进行安排。由于车险同质化严重,公司致力于通过聚焦特定区域、客户,逐步做大非车险规模。开业两年省内发展,车险与非车险比例由70:30逐步发展到50:50,当省外机构设立后,车与非车险力争控制在70:30,并根据发展逐步缩小比例。
2. 遵循风险经营的规律,合理进行高风险与低风险品种的安排,并根据其盈利能力进行合理组合,在遵循保险内在规律前提下,不断优化险种结构。
四、渠道建设发展规划 (一)销售渠道发展的基本思路
公司对销售渠道发展规划设计的依据如下:
1. 遵循偿付能力监管原则,初期形成与资本规模相适应的业务渠道与机构网络服务体系。
2. 由于前两年只能在云南市场经营,因此在昆明等主要发达地区集约优势,集中力量把云南市场做精做深形成区域竞争力。
3. 建立总公司、分公司、三级机构多层次以控制保险资源为目的的销售组织模式。
4. 在以后的分公司数量规划上,以形成总公司最佳规模经济为标准;三级及以下机构数量以每个分公司形成最佳规模经济为准,三级以下机构必须自身具备最佳经济规模,不盲目发展机构数量。
5. 在公司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下以后,在确保管控能力的前提下,可加快机构发展并行成更大区域范围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由上述,公司销售渠道建设将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高度市场化,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原则;二是能充分整合政府资源及股东资源,有利于开展资源推动型业务,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原则。
(二)销售渠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遵循上述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公司销售渠道的类别共分为三大类: 1. 直销业务渠道
由公司自建销售团队,直接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拓展业务。根据公司资源状况,计划设立两类直销业务部门:
公司直属业务部:主要负责开展股东业务和公司协调政府推动的业务,主要由
公司营业总部或分公司设立和管理;
直销业务部:主要负责开展市场常规团体业务,主要由中心支公司和支公司设立和管理。
2. 中介业务渠道
公司制定中介业务发展计划和管理办法,与具备专业、兼业中介资格的保险经纪公司、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各种兼业代理机构、个人代理人等建立中介业务合作关系,并组建专门的部门对各渠道进行管理和维护。根据市场资源状况,经纪公司渠道以拓展非车险团单业务为主,其他中介渠道以拓展个人分散型、标准型业务(如车险、家财险、意外险)为主。计划设立三类中介业务部门:
(1)专业中介业务部:负责与保险经纪公司和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并维护、管理业务运作。由于目前省内保险专业机构较少,主要由公司营业总部或分公司设立和统一集中管理;
(2)兼业代理业务部:负责与银行邮政、车行、汽车修理厂等兼业代理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并维护和管理业务运作。由于兼业代理渠道点多面广,由分公司设立银行业务(管理)部、车行业务(管理)部以渠道条线的管理为主,兼顾部分业务的维护;中心支公司及以下机构设立对应的业务部,负责辖区内各渠道业务的拓展和维护。
(3)个人营销业务部:负责制定个人营销业务管理办法,组建个人营销队伍,拓展个人分散型业务。一方面自建公司个人营销员队伍;另一方面与其他寿险公司
合作,发展交叉销售业务。
在分类原则基础上,分公司下设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渠道设置方案。一类渠道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业务部。
3. 电销、网销渠道
尽快布局电销、网销等新渠道业务市场,快速推进公司基础管理平台建设及落地服务机构网点建设工作。
电话营销渠道通过使用电话,来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高效率地扩大公司客户群、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公司集中管理的呼叫中心对目标客户群进行一对一营销,电销坐席以清晰有力的契约描述,在短的时间内了解客户需求意向,推荐目标产品,完成保险销售。
网络营销渠道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与客户交流信息,在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服务的同时,实现公司宣传和市场调研的电子化、网络化。网络营销渠道快捷、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公司可以直接与投保人接触,缩短了投保、承保和保险费支付等进程的时间,也可以了解投保人需求,为公司今后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相关数据资料。
五、分支机构发展规划 分支机构建设规划如下图所示: 机构分布 年份 省内机构(云南省分公司) 省外机构(优先选择在西部临近省份或沿海发达地区) 二级机其他地州 昆明地区四级机构 三级机构 四级机0 构 构 三级机构 四级机构 0 0 2012 9 7 20 0 0 0 2013 14 13 50 0 0 0 2014 14 15 60 2 6 0 六、分支机构设立区域
一是严格按效益优先和功能完备原则完善云南省内机构配置;二是省外机构发展以行业整体承保有效益的国内区域为目标,兼顾优秀职业经理人区域资源控制能力。
七、行业地位与可持续发展
到2016年前后,初步建立起专业化品牌,进入赢利型公司行列,公司突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行业内成为特色经营有持续赢利能力的公司。
八、财务规划
争取2014年实现经营持平,力争2016年前后实现亏损弥补,每股净资产高于1元。
第二节 三年经营规划
一、三年计划开设机构数量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周云南省云南省年份 分 区 县 内中支 内县支 分公司 支 省外 省外中合计 2012 1 5 4 7 20 —— —— 37 2013 1 5 9 13 50 —— —— 78 2014 1 5 9 15 60 2 6 98 二、三年计划人员编制
云南云南总公云南昆明昆明年份 司 省分 市区 周县 中支 县支 省内省内分公司 省外 省外后援查勘中支 人员 人员 合计 理赔理赔2012 60 60 50 30 105 100 — — 40 40 485 2013 70 80 70 60 180 320 — — 70 70 920 2014 80 95 95 65 200 340 60 60 100 140 1,235 三、三年计划固定费用投入(万元)
人力 房租 费 技术 成本 定费用 力成本 具成本 建设 新型渠其他固理赔人理赔工道平台合计 开办年份 信息2012 2,920 1,100 3,852 916 2,069 680 908 1,500 13,945 2013 935 1,300 6,239 1,455 2,790 1,160 168 1,500 15,547 2014 760 900 9,476 1,957 4,165 2,249 176 0 19,683 注:其中IT投入含电销,理赔工具投入含136台查勘车。
四、三年计划再保前保费收入(万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8,200 55,500 120,000 五、三年计划承保利润(万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4,203 -11,863 -6,114 六、三年计划投资收益(万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4,574 4,972 6,242 七、三年计划净利润(万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9,630 -6,891 96 八、三年核心经营指标
2012年 第1年 关键指标 保守 估计 合理 估计 乐观 估计 保守 估计 合理 估计 乐观 估计 保守 估计 合理 估计 乐观 估计 2013年 第2年 2014年 第3年 14,560 18,200 23,660 44,400 55,500 72,150 96,00保费收入(万元) 0 -14,01承保利润(万元) 2 投资收益(万元) 净利润(万元) 4,523 3 4,574 0 4,649 6 4,742 3 4,972 4 5,317 5,625 -14,20-14,49-12,65-11,86120,000 156,000 -10,67-9,026 -6,114 -1,747 6,242 96 243% 7,167 4,065 189% -9,489 -9,630 -9,840 -7,914 -6,891 -5,356 -3,401 737% 587% 448% 296% 预计偿付能力充足率 2598% 2068% 1580% -9.49% -9.63% -9.84% -7.91% -6.89% -5.36% -3.40ROE(净资产回报率) % 分公司(个) 1 1 0.10% 4.06% 3 机(中心)支公司构(个) 数 12 18 26 县支公司(个) 员工数(人) 24 485 59 920 69 1235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经营保险险种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公司在保险险种经营及研发中将以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和具体的业务规划为指导,严格遵守保监会《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2010年第3号令)及《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2008年70号文)的要求,通过聚焦战略抓住保险行业转型的契机,贯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模经营为前提、资源整合为基础、专业研发为突破的保险险种开发和经营思路,坚持“规范、专业、价值、务实”的产品策略,做到基础产品挖掘内在服务价值、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培育价值,通过保险险种的专业性和保险服务的有效性来确立和凸显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效规避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实现最佳经济规模基础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策略
公司将严格按照中国保监会的产品管理规定,结合当地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按照“简洁高效、专业精细、特色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的要求,选择企业财产险、机动车辆险、工程险、责任险、保证保险、货运险、人身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农险等产品,在不同渠道和领域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和营销。
(一)产品开发:找准需求,专业突破
根据前期对保险市场中保险险种供需矛盾的调研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将公
司拟经营保险产品分为三类:1、基础型——保险市场中现行和通用的险种;2、改良型——对现行险种进行整合改进的险种;3、创新型——根据市场需求和相关管理规定开发的新险种。在以客户为中心,科学细分目标市场和有效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遵循大数法则的要求,本着市场有需求、精算有支持、内控有保障、渠道有优势、规模有基础的原则进行保险险种的开发和经营。公司将通过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深入市场,提高保险产品自主研发和贴近市场的能力;并充分运用外部的研发资源,增强公司研发力量。在公司内部建立起良好的研发机制,践行专业、务实、创新、持续的内涵式开发,以保障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公司的产品特色,实现同质产品与特色产品的有机结合下的产品效益。
(二)产品销售:定向销售,资源整合
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规划的原则下,结合自身特点科学细分目标市场,针对各类渠道资源优势的不同,建立与公司价值取向、业务布局吻合的分渠道的专项营销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渠道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推进和实施专业化的销售队伍建设和培养,逐步配套专属产品和专项营销方案;并对渠道实施垂直管控,建立渠道分类管理和销售团队专业考核机制,结合产品分类和价值贡献、细分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分客户、分渠道的专业化的产品销售管理模式。
(三)产品管理:实时评估,动态监控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公司内建立所经营险种的监控分析平台,支持各级机构业务管理的定时和专项承保业务经营分析和专业培训,确保保险险种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的正确指引。通过有效地跟踪监控和评估分析,对产品定价、
业务承保政策、销售费用政策进行合理匹配和管理纠偏,力求实现市场保险需求与公司经营要求相对应的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的有效益运营,保证公司的产品既满足社会发展日益扩大和提升的保险保障和风险转移的需求,创造保险的社会价值,同时也给公司贡献现金流,确保承保利润,实现产品本身的价值,从而创造股东价值、公司价值。
(四)产品服务:规范诚信、做实做优
公司将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评价产品价值和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为社会公众提供诚信、专业、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通过对公司业务流程中与客户接触的各节点的梳理和标准化,全方位打造专业、规范、高效、优质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使队伍的服务技能与业务技能共同构成公司的服务能力,并通过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行,追求超越客户期望,全面履行保险责任,有效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实现服务营销的最终效果。
三、拟经营产品的计划安排
公司产品设计及险种安排主要立足于四个方面: 1. 贴近市场,发掘和满足客户现实和潜在的保险需求; 2. 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为地方特色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3. 服务于面向东南亚桥头堡建设战略,拓展新兴业务市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4. 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借鉴、改良、创新,并在建立良好的分保渠道,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的基础上,具体在两个层面实现突破:
第一,做好基础型产品的精耕细作。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云南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云南产险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和盈利能力,公司拟在商业车险、交强险、财产险、工程险、意外险等传统产品领域深度经营,确实履行好保险责任和有效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在目标客户群和特定区域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服务于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特点和公司自身的内外部资源优势,做好创新经营,形成有专业支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云南省旅游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云南省作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首个试点省份,这为云南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独具云南特色的旅游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内在需求。云南省旅游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并具有辐射效应,因而公司将旅游保险确定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针对旅行社、游客、景区、宾馆、饭店、旅游车等推出一系列的配套责任险、意外险、财产险、车险等保险产品。
(二)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改造不断推进,在六年时间里跨跃了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2009年4527亿元)新台阶。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公司将积极拓展工程建设相关保险业务。
(三)随着云南逐渐深入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亚区域的贸易,中国企业的境外农业保险(如中国企业在缅甸农业开发)、境外财产保险(主要是缅甸、越南)、境外工程保险(主要是缅甸、越南、泰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是缅甸、越南)、境外旅游险以及服务于“桥头堡”建设的责任险、货运险、工程保险的需求逐渐加大,公司将发挥地缘优势,根据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大力研发这些领域的保险产品支持和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涉外财险保障体系。
(四)将满足政府公共职能发挥的要求作为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有效的推动地方相关立法的完善,并充分发挥股东优势,针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行业大力开拓责任险、工程险、财产险、货运险等;联合消防部门大力推广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积极开展旅行社责任保险、校方责任保险、医职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促进云南地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五)配合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为目的,进行社保补充保险和特殊人群意外保险试点;推出房屋及车辆按揭保险;开发与个人、家庭责任相关的意外险、责任险、家财险、健康险新产品。探索开发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创新产品设计方式,为目标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保险产品。
(六)针对西部农业覆盖面广、农村人口众多、大多数省份属于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在建立起有效的服务体系和取得相关授权后,积极开发服务于西部“三农”和少数民族的特色保险产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服务、后拓展”
的原则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公平自愿、自求平衡”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试点品种;逐步开发和推进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试点,探索小额保险与扶贫机制的结合,创新小额保险发展模式;支持西部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三农”保险发展。
附件1:开业三年内的产品规划表
产品名称 交强险 机动车辆商业保险(B款) 摩托车、拖拉机商业险 单程提车商业险 财产基本险 财产综合险 财产一切险 机器损坏险 家庭财产综合保险 家庭财产保险基本险(房屋) 建筑、安装工程保险 国内货物运输保险(通用版) 公路货物运输保险 水路货物运输保险 铁路货物运输保险 国内航空货物运输保险 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建筑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公众责任保险 雇主责任保险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旅行社责任保险 校(园)方责任保险 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保险 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客户类型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 个人 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 法人 适应渠道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推广区域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全国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附件2:第二年的产品发展规划表(新增产品及销售区域)
产品名称 电厂财产险 商业楼宇财产险 营业中断保险 现金保险 计算机保险 个人贷款抵押房屋保险 个人贷款抵押房屋综合保险 家庭财产火灾爆炸保险 建筑工程一切险 安装工程一切险 道路工程建筑工程一切险 地铁工程建筑(安装)工程一切工程机械设备保险 公路货物运输定额保险 国内航空旅客行李保险 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保险 国内邮(包)件保险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 海洋运输冷藏货物保险 海洋运输散装桐油保险 航空运输货物保险 活牲畜、家禽的海上、陆上、航空运输保险 集装箱保险 邮包险 陆上运输冷藏货物保险 物流货物保险 油气管道运输保险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客户类型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个人 适应渠道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网推广区域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全国 全国 云南省 全国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全国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全国 陆上运输货物保险(火车、汽车) 个人、法人 出境人员意外伤害保险 个人旅游意外伤害保险 机动车驾驶人员意外伤害保险 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 交通工具乘客意外伤害保险 旅游观光景点、娱乐场所人身意手术安全意外伤害保险 手术麻醉意外伤害保险 学生、幼儿意外伤害保险 学生、幼儿安康保险 执法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家用燃气意外伤害保险 保安公司责任保险 保险代理人职业责任保险 保险经纪人职业责任保险 餐饮业经营者责任保险 产品质量保证保险 承运人旅客责任保险 单项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 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保险 电梯责任保险 吊装责任保险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 风景名胜区责任保险 个人责任保险 工程监理责任保险 工程项目监理责任保险 工伤责任保险 供电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机动车辆停车场责任保险 家庭雇佣责任保险 家政服务人员责任保险 建筑施工企业雇主责任保险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法人 个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 法人 法人 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网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全国 全国 全国 全国 全国 全国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 律师职业责任保险 免疫接种责任保险 居家责任保险 特种设备第三者责任保险 物流责任保险 物业管理责任保险 医疗责任保险 医务人员法定传染病责任保险 展览会责任保险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 种植业保险 养殖业保险 林木火灾保险 公路综合保险 中小企业综合保险 航空保险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个人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附件3:第三年的产品发展规划(新增产品及销售区域)
产品名称 高速铁路工程安装工程一切险 高尔夫球场综合保险 广告综合保险 起重机械综合保险 汽车经销商综合保险 汽车修理厂综合保险 加油站综合保险 苗木保险 农作物火灾保险 能繁母猪保险 奶牛保险 烤烟保险 客户类型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法人 法人 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个人、法人 适应渠道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直销、代理 推广区域 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机构铺设区注:开业经营的第三年,在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有关审批后,可将公司开业前两
年的保险产品推广区域扩大至全国机构铺设所在省份;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不同产品组合的开发,以及特定行业、特殊风险的产品设计开发,逐步完善并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
某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支机构扩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照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2009年第1号令《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和保监发改[2011]525号文件《关于筹建某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的要求,开业两年内,在云南省内开展业务。两年后,根据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发展状况和人才储备情况,经报请中国保监会同意后,逐步扩展到其他省份开展业务。
在获中国保监会开业批准之后,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保险)将按照“精心耕耘云南、抢先走出国门、逐步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在云南省内发展的两年,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的契机,重点利用公司总部在云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聚焦产品开发战略,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社会管理、资金融通三大功能,提高保险在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力和贡献度。两年后,在符合《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下,在建立健全公司业务管理平台及对拟设省外分支机构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报请中国保监会同意后,逐步建设省外分支机构。
二、分支机构设立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市场导向原则
分支机构设立坚持以公司聚焦重点行业及重点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把能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作为评价和检验分支机构工作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一方面通过对市场环境和客户资源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对行业主体的分析和借鉴,明确具体建设思路和实施差异化管理。
(二)最佳经济规模原则
分支机构设立坚持做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结合公司战略,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统筹安排主营产品组合,确保分支机构的建设与公司聚焦行业及产品相结合,争取机构开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业务规模;同时结合当地政府完善区域保险保障体系的需求开展业务,力争实现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风险防范原则
分支机构设立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规定,切实做好风险防范。一方面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公司的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筹建工作,为机构的稳健运行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严格遵循合规诚信的原则,通过合规和诚信的工作,取得市场接纳、获得客户认同、赢得同业尊重,全面树立起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
三、分支机构扩展策略
(一)两年内,以公司聚焦行业及产品为主线,配合公司重点发展的渠道优势,确定公司重点发展区域,确保公司聚焦战略的顺利实施。通过由点带面,逐步扩大经营机构和服务网络在全省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保险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云南下辖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云南的经济发达地区多分布在“坝子”地区,其复杂的地形特征是影响各地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充分发挥保险保障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推进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的支持“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云南省政府提出了要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步伐,并印发了《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改革的意见》(云政发 2011[99]号)文件,提出了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明确了保险业要以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有效监管和防范风险为重点,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保障,不断完善统一、开放、规范、灵活的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奋力推进云南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保障和服务。某保险在遵循公司聚焦战略的引领下,充分考虑云南省区域地理特征,以提高保险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出发点,合理推进全省机构建设,力争在服务领域和服务内涵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和发展。
(二)立足云南,在符合中国保监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立健全公司业务管理平台及有效风险管控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省外分支机构
在省内经营的两年,公司将认真探索并严格遵循现代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和规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严守依法合规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兼容并蓄,充分发挥总部优势,将产品创新和渠道优化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路径,成为云南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及桥头堡建设功能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立健全公司业务管理平台及有效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报请中国保监会批准后,公司将走出云南,开始建设省外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各种风险保障和资产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满足人民财富增值和生活和谐稳定的需求。
四、云南省内机构扩展计划 (一)申请设立云南省分公司
某保险在获中国保监会开业批准之后,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健全,制定完善的分支机构管理制度,根据云南省情及区域保险市场发展状况,将由总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设立云南省分公司。
(二)省内分支机构扩展计划
公司将认真学习中国保监会的相关监管要求,对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分支机构的扩展计划如下:
1. 昆明地区
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GDP占全省29.36%,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省37.78%。昆明也是公司总部所在地,是今后竞争市场的主战场。因此,某保险将重点在昆明地区进行机构网点布局,由云南省分公司直接管理昆明地区各支公司,采取先主城、后郊县的步骤,计划在两年内达到昆明市区各支公司全覆盖。
2. 省内其它地州
在省内发展阶段,公司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将在公司聚焦战略的引领下,结合公司重点产品及重点渠道发展规划来开展机构建设工作。
首先,依托公司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根据公司聚焦产品项目的重点营销区域优先设置分支机构,为公司主营产品和重点目标客户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公司经营战略有条不紊的按计划推进。例如,为服务云南建设旅游大省的区域发展战略,公司开业后将全力推广旅游组合保险业务,从而优先选择在旅游资源充足的大理、丽江、版纳等地设置分支机构,完善销售及服务网络。
其次,选取拥有庞大资源、辐射面广的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将公司服务窗口前移,为公司完成全省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确保有效的建立各级分支机构,结合各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各级分支机构设置严格实行业务结构和业务规模双要求,在保证盈亏平衡的基础上稳健发展,力争较快实现盈利。
分支机构扩展离不开公司整体有效管理,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以及流程等的建立完善是分支机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公司在筹备期间,就着手于建立承保、理赔、财务及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平台,按照统一集中模式运营管理,在追求集约高效的同时严格管控风险。同时,将大力推行各条线管理流程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及
基层营业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并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平台,确保公司能够长期稳健经营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为两年后某保险公司走出云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省外机构扩展计划
公司获准开业两年并达到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要求后,计划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在西部临近省份(如四川、重庆、广西、贵州等)和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深圳等)开设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以扩大发展领域及服务半径;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发达区域市场及国际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某保险走出云南,成为业内优秀的全国化乃至国际化保险企业创造条件。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坚持以投资者实现投资价值和公司实现经营价值的发展目标,遵循保险行业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行业及变化趋势,准确制定公司战略,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挖掘行业价值、提升赢利能力,在业务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队伍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达到全国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后,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全国化建设工作。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渠道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保险)获准开业后,将严格执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的相关监管规定,结合公司战略定位及布点区域市场发展情况从高度专业化、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拓宽销售渠道覆盖面,提高业务渗透度,聚焦特定产品和特定行业,按照专业高效的标准,实施直销渠道、中介渠道、新型销售渠道等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元化销售渠道发展策略。
二、销售渠道建设思路
当前,我国保险深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保险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随着“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保险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拓宽保险覆盖面,某保险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搭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销售渠道体系:
(一)直销业务渠道
公司将重点建设直销业务渠道,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团队建设等举措,由公司自建销售团队,直接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拓展业务,重点聚焦于公司股东业务、资源型业务和市场团单业务。公司将设立直属业务部,组建专业团队拓展并维护此类业务。如:聚焦于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繁荣建设的保障需求,建立意责险专业团队,专业拓展各类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聚焦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
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信用保证保险专业团队,推动保险与信贷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当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聚焦云南特色旅游产业,成立旅游保险专业团队,设计开发适合云南旅游产业的专属保险产品,为云南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各种专业直属团队的建立,拓展特定渠道保险业务,逐步建立公司的长期忠诚客户群,在重点目标市场上建立某保险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中介业务渠道
公司将本着“深度合作、长期共赢”的原则,制定中介业务发展计划和管理办法,与具备专业、兼业中介资格的保险经纪公司、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各种兼业代理机构、个人代理人等建立中介业务合作关系,并组建专门的部门对各渠道进行管理和维护。公司将严格遵循中介业务相关监管要求,建立健全中介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真实、管控到位。根据市场资源状况,公司内部细分专业经营团队,以聚焦战略为指导,步骤明确、重点突出,有选择的与符合公司开展战略的中介渠道建立业务关系。经纪公司渠道以拓展非车险团单业务为主,其他中介渠道以拓展个人分散型、标准型业务(如车险、家财险、意外险)为主。由此,公司将设立三类中介业务部门:
1. 专业中介业务部:负责与保险经纪公司和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并维护、管理业务运作,由分公司中介业务部设立并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聚焦选择有重点工程或重大建设项目保险经纪业务经验的专业保险中介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的保险保障服务,全面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并有效扩大某保险的社会影响力。
2. 兼业代理业务部:负责与具备相关资质的车行、银行、邮政、汽车修理厂等兼业代理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并维护和管理业务运作。由于兼业代理渠道点多面广,采取由分公司设立银行业务部、车行业务部,建立渠道条线的管理模式。选择与公司价值取向相吻合的重点兼业代理机构,突出拓展银邮代理和车行代理等渠道的优质业务。各级机构设立对应的专业团队,负责辖区内各渠道业务的拓展和维护,严格按总公司业务管理规程开展业务,在确保合规、效益的前提下建立深度共赢的中介业务合作体系。
3. 个人营销业务部:负责制定个人营销业务管理办法,严格遵循个人代理人相关监管要求,规范组建个人营销队伍,拓展个人分散型业务。一方面自建公司个人营销员队伍,另一方面与有行业影响力和规范管控能力的其他寿险公司合作,发展交叉销售业务,为分散型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保障服务。
(三)电话营销及网络营销渠道 1.
电话营销渠道
电话营销渠道自1985年始于英国,目前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成为保险营销的主流渠道之一。在英国,超过50%的车主选择通过电话投保车险,在韩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近几年,电话营销在我国发展也较快,2009年以来,电销车险保费收入以超过100%的增长速度急速上升,预计2011年电话车险保费收入可能超过300亿元,前景非常广阔。某保险将密切关注电话营销渠道市场发展趋势,关注信息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公司基础管理平台建设及机构网点建设工作。公司将按照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报请中国保监会批准后,通过细分目标市场,聚
焦于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定位的特定目标客户,开发电销专属保险产品,待条件成熟时相机抉择,高起点地建设某保险新型电话营销渠道。
2.
网络营销渠道
网络营销渠道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与客户交流信息,在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服务的同时,实现公司宣传和市场调研的电子化、网络化。网络营销渠道快捷、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公司可以直接与投保人接触,缩短了投保、承保和保险费支付等进程的环节和时间,也可以了解投保人需求,为公司今后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某保险高度重视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将在符合中国保监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聚焦于针对特定人群的新型网销产品的开发和建立新型的网络销售渠道和网络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
三、两年内在云南省内开展业务,以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聚焦于重点渠道和重点产品的精耕细作
根据保监发改[2011]525号文件《关于筹建某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的要求,开业两年内,在云南省内开展业务。某保险在省内经营的两年,将紧紧围绕云南保监局和云南省政府关于保险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深入分析云南财产保险市场,以严格执行中国保监会关于合规经营的相关要求为前提,从以下几个方面在重点渠道和重点产品上实现聚焦突破。
(一)做精做细传统产品领域
在西部大开发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带动下,云南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云南财产险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和盈利能力,2010年,财产险保费收入98.96亿元,同比增长36.32%,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76.03%,同比增速达40.57%。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传统保险产品如商业车险、交强险、财产险等险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某保险将组建车险及财产险专业销售团队和管理团队,在传统产品领域精耕细作、深度经营,确保公司规模、效益、品牌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二)成立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专业团队,支持平安和谐云南建设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大力推广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高危行业责任保险、道路承运人责任保险、校方责任保险等强制责任险,要求积极开展煤矿雇主责任和火灾公众责任强制保险试点,鼓励发展学生平安保险、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筑工程责任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逐步推进社区综合保险、医护人员综合保险等社会影响大的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逐步在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生产、储运场所等方面建立消防与保险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平安和谐云南建设。某保险作为总部位于云南的保险公司,有义务、有责任将自己的业务拓展重点聚焦到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方面,重点研究并开发拓展新型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产品,以专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全力支持平安云南建设。
(三)成立工程险专业团队,支持云南省各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将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
沿边开放开发的合作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以及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如公路、铁路、机场、地铁、电力、通信等领域)将得到较快发展和突破。为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服务云南经济建设,公司将成立工程险专业团队,重点拓展全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程保险业务。
(四)成立保证保险专业团队,探索建立保险与信贷互动机制
云南省政府鼓励保险机构结合省情,开发手续简便、保障充分、责任清晰、理赔快速的各类保险创新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云南“桥头堡”建设要求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某保险将紧抓机遇,聚焦特定行业,研发报批保证保险产品,建立专业团队,在保证合规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小额贷款、汽车及工程机械贷款等保证保险产品,以产品和服务优势实现业务突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建立专业旅游综合保险服务团队,服务云南省旅游业发展
云南是旅游大省,目前,云南省正在实施重大旅游项目以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完善。为扩大旅游产业的保险覆盖面,某保险将建立专业团队,重点拓展以旅行社责任保险、游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核心的旅游综合保险业务,为旅游产业经营者及国内外游客提供周全、完善的保险保障服务。
(六)在获批中国保监会同意开办农险业务后,积极推动“三农”保险业务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财政部、保监会以及云南省政府都将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支持服务三农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保监会也在多次会议强调,要以服务全局为中心,着力扩大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三农”保险发展,要求在总结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试点品种,鼓励各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试点;支持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三农”保险发展。根据保监会《关于加强农业保险承保管理工作的通知》(保监产险〔2011〕455号)以及相关文件要求,某保险将聚焦三农,深入调查,加强研究,结合云南多民族省份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农业和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完善农业产品体系,经报保监会批准并取得政策性农险业务准入资格后,全面拓展保险服务“三农”新领域。
四、走出云南,服务全国,有针对性的建立多层次销售渠道体系
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公司开业两年后,将根据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发展状况和人才储备情况,经报备中国保监会同意后,逐步扩展到其他省份开展业务。省外机构获准设立后,公司将结合中国保监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防范化解风险为保障,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创新,加强改善监管,更加注重拓宽服务领域,更加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大力提升保险业综合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开创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的发展要求,认真分析当地保险市场情况,结合两年在云南省内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大力推进保险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创新,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做好保险工作。强化公司专业特色经营模式的战略定位,发扬公司以聚焦求
发展的战略思想,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保险市场的不同特点,坚持开拓创新、稳健经营、专业发展,深耕细作,不断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销售渠道体系,为公司长期稳健经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再保险计划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保监会2010年第8号令)以及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经营的相关要求,本着稳健经营的原则和方针,特制定以下再保险计划:
一、 再保险计划制定原则
(一) 严格遵守《保险法》、《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
(二) 对承保风险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合理分散风险,保证公司经营安全稳定;
(三)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规划,提供充足的承保能力,促进业务发展; (四) 通过与实力型再保险人的合作,引进再保市场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增强公司技术实力;
(五) 严格审核再保险人资质,保证再保摊回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二、 再保险计划具体内容
公司将严格遵循第一条所列再保险计划制定原则,结合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对拟经营的每类险种选择科学合理的再保方式。公司开业初期各险种的
再保险计划安排如下:
(一) 合约分保
1.车辆保险:车险单一标的保额和赔偿限额较小,按照公司现有的资本金状况,不存在自留保费的法律监管风险,且根据公司的业务规划,车险将实现一定的业务规模,业务稳定性较强,拟暂不安排车险再保合约。
2.财产、工程保险:该类业务单一危险单位保额较大,从公司开业初期的资本金状况和预计保费规模来看,此类险种业务需要较强的再保支持。通过安排再保合约,提高公司的自动承保能力,并实现分散风险、稳定经营的目的。对该类险种业务,我司拟安排成数溢额比例分保合约,并根据公司开业后的业务发展状况,适时地增加险位超赔和巨灾超赔分保合约。
3.责任保险:此类险种是公司实施聚焦战略的重点产品。公司开业初期,尚未形成较大业务规模时,需要再保支持实现该险种的稳定经营,为业务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开业初期,对该类险种业务我司拟安排溢额分保合约,在该险种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规模后,将购买险位超赔分保合约。
4.货运保险:根据此类险种保险标的的流动性特点,单个危险单位遭受全损的可能性较其它险种要大,本着稳健经营的原则,我司拟安排货运险溢额分保合约。
5.意外保险:此类险种业务单个保险标的保额较低,且标的数量众多,业务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好,在公司开业初期暂不做合约分保安排,待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根据风险的累积情况,适时地增加超赔分保合约。
6.信用保证保险: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此类险种的业务多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赔偿限额低,风险较为分散,在公司开业初期暂不做合约分保安排,我们将根据公司开业后的业务发展状况,酌情考虑增加成数分保合约。
(二) 临时分保
作为合约分保的补充,临时分保合同可涵盖所有险种,公司将对以下四类业务
安排临时分保合同:
1.已有分保合约保障的险种,单个危险单位保额超过公司自动承保能力的业务;
2.无分保合约保障的险种,单个危险单位保额超过其自留额计划的业务; 3.属于公司分保合约的除外责任,需要分保支持的业务; 4.确因业务发展,其它需要安排特约临分的业务。 三、 自留额计划
对于自留额和自留风险的管理,公司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关于每一危险单位最高自留限额的规定,基于公司注册资本金是10亿元人民币的情况,各险种每一危险单位的最高自留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同时,结合业务风险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留限额或自留保额,针对超过自留额的部分安排办理分保。
计划拟定的各险种自留额将本着稳健经营的原则,结合公司各险种计划的业务发展规模、经营效益及稳定性的要求,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细化。
公司开业第一年拟考虑:财产、工程险业务常规自留额8000万元人民币;责任险常规自留额1000 万元人民币;货运险常规自留额800万元人民币;意外险常规自留额(每人保额)100万元人民币;车险常规自留额200万元人民币;信用保证险常规自留额100万元人民币。我们将根据公司的经营理念、险种规模和风险状况,对自留额计划予以年度动态调整。
四、 再保人资信控制
公司将认真贯彻和落实《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保监会2010年第8号令)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再保险业务安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7]112号文)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审慎地选择再保险接受人,强化对再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对再保人的选择将以从严和谨慎为首要原则,确保公司再保险资产的安全。 (一) 首席合约再保人(最大份额接受人)的选用标准 1. 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专业再保险机构;
2. 国际再保人应为专业再保险机构,且最新财务实力至少不低于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A-、A.M.BEST A-、穆迪(Moodys)A3、或惠誉(Fitch)A-等评级标准之一。
(二)其他合约再保险接受人的选用标准
1.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 2.国际再保人的最新财务实力至少不低于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BBB、A.M.BEST B++、穆迪(Moodys)Baa、或惠誉(Fitch)BBB等评级标准之一,且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的等值货币。
(三)临分再保险接受人的选用标准
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 (四)再保险接受人的总体要求
1.再保险接受人的偿付能力应当符合公司注册地监管当局关于偿付能力的有关规定;
2.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起期的前2个会计年度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3.无不良诚信记录。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水平和偿付能力预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投资者实现投资价值和公司实现经营价值的发展目标,建立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经营目标考核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备,持续降低经营成本,力争第三年当年经营实现盈利,公司资本结构持续优化,确保公司偿付能力持续充足。
二、经营结果预期
三年规划核心经营指标(单位:万元)
2012年 第1年 关键指标 保守 估计 合理 估计 乐观 估计 保守 估计 合理 估计 乐观 估计 保守 估计 合理 估计 120,000 乐观 估计 156,000 2013年 第2年 2014年 第3年 14,560 18,200 23,660 44,400 55,500 72,150 96,00保费收入(万元) 0 -14,01承保利润(万元) 2 3 0 6 3 4 -14,20-14,49-12,65-11,86-10,67-9,026 -6,114 -1,747 投资收益(万元) 净利润(万元) 4,523 4,574 4,649 4,742 4,972 5,317 5,625 6,242 96 243% 7,167 4,065 189% -9,489 -9,630 -9,840 -7,914 -6,891 -5,356 -3,401 737% 587% 448% 296% 预计偿付能力充足率 2598% 2068% 1580% -9.49% -9.63% -9.84% -7.91% -6.89% -5.36% -3.40ROE(净资产回报率) % 分公司(个) 1 1 0.10% 4.06% 3 机(中心)支公司构(个) 数 12 18 26 县支公司(个) 员工数(人) 24 485 59 920 69 1235 三、内控体系建设
公司自2011年4月批复筹建以来,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部署建立集中管控的管理模式,以实现财务、核保、核赔三个“集中”;同时,搭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强化对分支机构经营过程的监控。
公司董事会下设提名及薪酬、审计与风险管理以及战略投资委员会,总经理室下设预算管理、业管管理、投资管理委员会,重大决策由相关委员会集体审议,建立起了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强化了对风险的管控。
(一)偿付能力管理体系:
1.资产管理: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重点从以下方面识别、防范和化解集中度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资产风险:
(1)加强对承保、再保、赔付、投资、融资等环节的资金流动的监控; (2)建立有效的资金运用管理机制,根据自身投资业务性质和面临的风险,可以对投资资产进行外部托管,并建立安全、经济、有效的托管机制;
(3)加强内部关联交易管理,监测公司内部风险转移和传递情况。 (4)加强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资产隔离和授权制度。 (5)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再保险资产等信用风险较集中的资产管理。
2.负债管理:重点从以下方面识别、防范和化解承保风险、担保风险、融资风险等各类负债风险:
(1)明确定价、销售、核保、核赔、再保等关键控制环节的控制程序,降低承保风险。
(2)建立和完善精算制度,确保准备金评估的准确性和充足性。 (3)建立融资管理制度和机制,明确融资环节的风险控制程序。
(4)对外提供担保,依据《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保险机构对外担保有关事项的
通知》要求执行。
3.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建立资产负债匹配制度和机制,及时识别、防范和化解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利率、币种等方面的不匹配风险。
4.资本管理:建立健全资本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及时识别、防范和化解公司的治理风险和操作风险。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在制定发展战略、经营规划、设计产品、资金运用等时考虑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建立与其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相适应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融资和提高盈利能力保持公司偿付能力充足。
(二)经营管理控制关键点 1.业务质量控制
计划赔付率目标三年平均为55.5%,与云南目前市场平均赔付率水平相当,公司未来三年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业务品质管控重点是优化结构:整体业务中非车险优质业务比重,车险业务中优质险别和车型比重。
2.边际成本率控制
未来三年公司计划边际成本率85%, 第三年综合成本率106.9%,在总体控制目标下制定赔付率和市场获取成本联动控制策略。
3.人均产能的控制
公司计划第三年加权全员人均产能的控制目标100万,销售系统加权人均产能140万。
4.成本预算控制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配置资源,严格预算管控。 5.网络、渠道并重的发展理念
完善的服务网络、专业化渠道管理,以网络、渠道并重的发展理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锻造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新型销售渠道发展规划。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
一、公司资产配置原则与依据 (一)资产配置原则
按照公司拟定的《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公司资产配置遵循以下原则: 1. 公司的各类资产配置应遵循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在保监会规定的限定比例下进行。
2. 资产配置工作应做好未来保费收入与支出、到期资产等资金流出入的测算,为资金运用提供依据,做好资产负债的有效匹配。
3. 资产配置应遵循三性兼顾、安全第一的原则。
4. 资产配置工作应建立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宏观经济、股票与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的研究工作,在充分调研与沟通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资金运用的高效配置。
(二)宏观经济运行与资产配置策略联系的工具——“投资钟”
投资钟(或投资周期)把资产配置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紧密联系起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已成为国外流行的资产配置工具之一。“投资钟”根据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关系和通货膨胀这两个指标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通胀触底、经济复苏、经济过热、滞胀。
1. 经济复苏阶段: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但成加速趋势,产出负缺口逐渐减小,随着经济活动的加速,通胀也逐渐上行,在这一阶段,股票是高收益的资产,在行业上,由于经济复苏往往伴随着高新技术出现、基础材料研究的突破,因此高新技术如计算机行业是超配的行业。
2. 经济过热: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成加速趋势,产出的正缺口逐渐扩大,经济活动的加速使通胀进一步上升。在这一阶段,经济活动的过热以及较高的通货膨胀使商品资产成为收益最高的资产。在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泡沫。
3. 滞胀阶段:经济增长率依然超过潜在增长率,但成减速趋势,产出的正缺口逐渐减小,而通胀由于资源价格的高企,货币等因素处在高位,这时候现金以及债券是最优配置,股票中需求弹性小的公用事业、医药等是较好的选择。
4. 通胀触底: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继续成减速趋势,产出负缺口继续扩大,通胀继续回落并触底略有反弹,这一阶段债券是当仁不让的最优选择。而在股票中金融股是较好的选择。
以上是实体经济运行与投资策路的基本联系,由于各国经济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经济政策的不同,以上四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并非一致,甚至会跳过某个阶段。就全球来看,美国向滞胀阶段出现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新兴国家处在经济过热阶段的后期。
由于中国处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其经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实体经济的运行与通胀的联系比较紧密,滞胀阶段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以下我们来仔细分析我国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资产配置的转换过程。
宏观经阶段 济 持续时经济增长情况 通货膨胀情况 间 货币政资产配置 策 产出负缺口缩复苏 91-93中期 2年半 小 通胀上升 股票 产出正缺口扩过热 93中- 97中期 4年 大 通胀触顶并下紧缩 降 商品+股票 97中期-99中调整 期 2年 产出正缺口缩通胀下降 小 稳健 现金+债券 97中期-99中调整 期 2年 产出正缺口缩通胀下降 小 稳健 现金+债券 产出负缺口所复苏 2002中期-2006 3年半 小 通胀上升趋势稳健 加大 股票+债券 产出正缺口扩过热 2006-2008中期 2年半 大 通胀上升并触紧缩 顶 商品+股票 产出正缺口缩调整 2008中期- 现金+债通胀触顶回落 小 券 从90年开始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经过了2个中周期,第一个中周期的复苏到衰退阶段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发展的阶段,这造成了资本市场的繁荣与经济周期的阶段有提前或滞后效应,同时由于我国是处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所以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联系非常紧密,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由于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关关系可能提前或滞后。
在99年至2002年中期的衰退期中,大类资产应该配债券以及股票,02年-06年的复苏期中,应该配股票以及债券,06-08年中期应该配商品和股票,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02年至06年基本是债券资产占主导配置的时期(当然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关)。06-08年是股票资产配置的时期(商品期货等在我国还不发达)。08年中期以后随着调整期的到来,现金和债券无疑是较好的资产配置,股票方面应该配公用事业等需求弹性小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个中周期中,世界处在国际化初期,我国受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小,因此通胀与产出缺口、货币政策的相关性比较大,通胀在经济过热的高点已经触回落,而本周期内,大宗商品对我国PPI的影响明显加强,因此此轮通胀回落的过程会较长,但在紧缩货币政策和产出正缺口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其回落趋势会得以保持。
二、2011-2013年宏观经济展望 (一)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1. 全球经济缺乏内生增长动力
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有两个:一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另一个是资源的使用效率,其中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如:管理、分工等,物质资源的使
用效率如:科技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内生动力。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快速增长都能从上述两个因素中找到影子。
最近30年以来,全球经历了两个发展较好的时期,在这两段时期,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通胀处于较低水平。第一个时期从92年开始到2000年结束,推动这一时期发展的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第二个时期从02年开始到07年结束,推动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为全球的分工体系带来的大量廉价人力资源。
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储备的大量廉价人力资源要素参与到全球分工体系中。这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这些廉价劳动力配备相应的生产资料,也就是所谓的资本深化。因此,中国的经济在随后的时期出现了一个快速的资本深化过程。在资本深化过程的最初,要求企业为这些廉价劳动力配备生产资料,那么收入分配必然向资本倾斜。而后随着中国资本深化过程的完成,生产资料相对于人力资源不那么稀缺,分配再次向居民倾斜,人口红利效应随之逐渐消失,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随之减弱。
从物质资源方面来看,矿产等自然资源并没有像人力资源那样突然丰富,因此在02年到07年这个周期中,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个超级牛市。在大宗商品上涨的初期,由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人力成本下降使得整体通胀水平被拉低,但随着低价人力成本效应的消失,全球通胀开始抬头。
可见,无论从资源与资源的使用效率来看,世界经济的长期内生增长动力都是相对缺乏的,全球的潜在经济增速已经下降,并且在未来2-3年内很难看到有太多
起色。
2. 债务扩张无法解决债务危机
02-07年的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动力除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债务扩张。
这段时期美国各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从190%跳升至08年的25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时期美国的需求基本上是由债务支撑起来的。这种需求增长是难以持续的,近期美国国债已达立法规定的上限,虽经两党协商问题得到暂时解决,但事实证明债务扩张不可能无限支撑经济增长。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自08年危机以来,也与美国类似。通过大幅上升的债务杠杆来抵御危机,其中以贷款的扩张最为明显。
这种情况并不是中美的特例,全球其他国家也都有这种倾向:2011年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GDP增速都接近10年的新高,债务扩张是主要的特征。如印尼的贷款总额从07年3月到11年3月增长了128%,导致印尼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欧洲债务危机更是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欧盟的公信力与世界经济的信心,它构成了最近一段时期经济巨大的、负面的不确定性。扩张性政策对全球经济进行了一轮刺激后,除了债务继续扩张之外,经济增速又回到了原点甚至,另一个副产品就是:通胀上升。
可见,缺乏内生动力的经济仅仅依靠政策刺激是无法产生持续增长的,并且扩张性政策的副作用已经逐渐显现。
3. 滞涨的噩梦
从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增速总体低于危机之前,但就是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中国的人力成本与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当前的资源禀赋已经不能支撑当前的全球经济增速。即潜在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下滑,而当前的世界经济在潜在增速之上运行。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实际经济增速必然向潜在经济增速回归。
但各经济实体的积极调控使得经济表面上维持较高水平,实际上是以通胀为代价。内生动力缺乏与周期性政策工具成为08年危机以来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这两大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经济易下难上,通胀易上难下,全球经济步入滞涨似乎不可避免。
从当前的迹象来看,这个时期还没有结束,政府并不愿意承认经济潜在增速已经下降的事实,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还是会随着政府的意愿与目标而变化。
可见,未来全球经济陷入滞涨噩梦的几率极大,除非有重要的生产力进步或者较大的资源发现出现,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在所难免,而周期性政策调控的影响有可能使经济数据名义上呈现复苏,而实际上以高通胀为代价。
综上所述,2011-2013全球宏观经济总体并不乐观。中期资产配置仍然应该以投资时钟的“滞涨阶段”为基点来操作,以固定收益类证券及防御性行业的权益类证券为主要配置方向。长期配置则谨慎观察经济触底迹象,在通胀回落趋势显现时积极调整配置策略。
(二)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初期,但新兴产业的培育尚需时日。未来几年对新兴产业、城镇化建设的投资会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社会收入结构调整、信贷对消费的支持及网络消费等消费模式的形成,促进消费稳步提升。但经济的成功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转型初期经济增速可能短期下滑。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防通货膨胀”中作出抉择,而2011年政策倾向体现出央行更多的是考虑通胀高企的威胁,逐步在对货币政策做出调整,以回收流动性的方式来防止物价过快上行。
1. 国内经济增速或将呈现U型走势
受到节能减排抑制高能耗投资、商品房政策抑制房地产投资以及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收尾、战略新兴产业还处于初期规划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中长期的投资增速预计将会回落;而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财政政策对于个税的调整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以及网络消费等因素或将在未来2-3年推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外围经济复苏疲软则直接限制了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出口增长。因此,预计近期国内经济增速总体将继续下行,2011年GDP增速约在9-10%左右,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则在这五年中,应当出现低于7%的谷底情况。当然,随着转型的深化,消费的稳定增长,国内经济有希望触底回升,GDP同比增速或将呈现U型走势特征,而出现这样的走势可以说是最佳的结果。
2. 通胀见顶可以预期
在历史的长期角度和宽阔视野下,通货膨胀应该放在全球范围的背景下观察,
由历史情况看到,通货膨胀与全球经济增速(工业生产增加值,或者说全球需求)是正相关的,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减速的客观显现(比如公共部门方面的美国国债发行量和欧洲主权信用危机),中国的通胀也将随之下降,包括猪肉价格周期对CPI的影响,也将随之缓和(这里要区别目前与07年-08年的通胀,其来源于全球需求在05、06年时候受到中国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而到07年以后,产能过剩情况的消除和美国次贷危机溢出的资金对商品市场的推动,使得07-08年的通胀高企)。
但是从短期而言,过量资金供给仍对2011年物价上行产生推动作用,因此2011年整体来说CPI依然是处于高位的,此外,输入性通胀也将进一步推升CPI水平。2011年货币政策对CPI的上涨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虽然加息次数不多,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程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存准率已经突破了历史高位,但仍然难以抑制物价快速上涨的趋势,或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证明,实际上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与通胀运行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太强,虽然,站在事后来说,我们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干预是有效的。目前国内的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不匹配已经日趋凸显,收缩信贷对于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很有限,预计近期内央行迫于CPI持续上涨的压力,有可能会再次加息或调存准率,但从中长期来看,再进一步加强紧缩力度将会导致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政府毕竟是以GDP增长情况来考核政绩的,保增速的内在需求还是很强,因此中长期的调控力度将会放松应当可以预见,国内经济触底回升而通胀触顶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
3. 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
(1) 中国的人口自21世纪初以来,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数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高峰,此后,
人口总量开始逐步下降,由低水平增长阶段过渡到负增长阶段。2015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在未来20年内,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一个转折点,劳动力的供给量将会由增长转为逐步下降。
(2)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劳动力数量增速减缓甚至下降所带来的后果,例如,197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9年,2007年为7.5年。考虑到未来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该可以达到10年。
(3) 资本积累方面,改革开放前(1952-1978)为9.3%的增长速度,1979-1998年为10%,1999-2007年为13.5%,这样高的资本积累速度主要是源于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但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有可能增加国内储蓄率的不确定性。中国正在经历一个迅速的老龄化过程,使得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高达1.6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1.9%,老年抚养比(即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为17.1%,接近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18.6%的水平。人口老龄化影响国民整体储蓄水平,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4)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一直是吸引外资流入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会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沿海地区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会抵消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这可能加剧我国与其他低收入国家在成熟产业领域的竞争,也可能导致外资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进一步加大中国资本积累的不确定性。
(5) 战略性资源储量(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以及环境容量的不足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制约。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面临能源供给、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和废气排放的环境容量不足的困难。同时,资源价格的提高将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
(6) 由于中国距离世界技术前沿接近,后发优势缩小,迫切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投入和创新体制改革,如果这些措施能够顺利到位,预计未来还将可以保持过去的技术进步速度。
综上所述,2011-2013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速将总体有所回落,或将呈前低后高特征,通货膨胀水平将总体维持高位,但或呈前高后低走势,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发展模式上也将相应改变,结构性调整势所必然。
三、2011-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一)固定收益类市场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走势很明确的取决于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走向,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导致固定收益市场在2010年大幅下跌,但是根据上述对于2011-2013年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的判断,未来货币政策再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并不会太高,通胀回落的过程可能较慢,但是如果再加强紧缩力度,政策可能超调。
同时,基于CPI同比增幅的中长期形态可能是倒U或倒半圆形态的看法,在基准利率中长期走向方面,可能出现一个或短或长的不对称加息过程,但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典型的单边加息周期。因此,就未来3年的整体情况而言,债券收益率应与
CPI走势相近,呈现 “先升后降”的态势。
正所谓通货膨胀要放在全球范围来观察,则CPI倒U或倒半圆顶部拐点出现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全球各主要央行,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及气候因素,因此,预测债券收益率“由升转降”的拐点在何时出现有很大难度,从目前情况看,通货膨胀在6、7月已经见顶的概率比较大,7 月已发布的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与统计局50 个城市主要农副食品平均价显示,上月拉动CPI 大幅上行的肉类价格在本月升幅明显放缓,水果价格已连续第三个月维持10%左右的降幅,但其他商品均维持平稳增长,个别品种涨幅有拉大的势头。从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来看,10月CPI同比上涨5.5%,为5个月来新低,基本证明了上述观点。
从“中债总净价指数”来看,目前债市总体价位(7月末111.636)自2009年来下跌明显,已经接近5年来的历史中值。从5年期左右的配置角度来看,价值机遇已经开始显现。
从2007年以来关键期限几类债券到期收益率走势来看,目前的资金面极度紧张,资金持续紧张及城投类公司的违约事件导致债市收益率急速上行,几乎所有的品种收益率都已经超过2月初的最高点。尤其是作为利率观察标杆的10年国债收益率也上行到4.12%左右,超过了2月初的最高点。
短期来看,债市处于超跌,可能会超跌反弹,但长期一点来看,资金面的间歇性紧张、资金成本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概率较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在4%以上停留一段时间,利率产品收益率难以大幅下行,因此,目前可进行部分持有到期的债券配置,具体配置的观察点仍聚焦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上。
根据前面对2011-2013全球宏观经济及中国市场的分析,中期资产配置仍然应该以投资时钟的“滞涨阶段”为基点来操作,以固定收益类证券为主要配置方向。
可见,固定收益率类资产在2011-2013应作为主要的配置方向,并且应该积极把握中长期历史机遇,以持有到期为目的,获取稳定的相对较高收益率。
(二)权益类市场
1.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的相关性
将通胀、货币政策(利率)与证券市场放在一起看,近十年来,基本上是首先看到通胀见顶,随后利率见顶(与通胀见顶是存在几个月时间差的),而后市场见底是基本上可以确定的。
由上图可见,04年、08年,当通胀见顶之后,利率随后见顶,然后市场都有很大幅度的剧烈上升。而本次预测6月通胀见顶、四季度明显回落,虽不能说利率也会马上见顶,但是在三季度见顶是比较明确的,因此三季度市场见底也是有理论和现实支持的,只是不能说随后是否同样会带来将大幅度的上升。因为存在差异性:
(1) 05年以后中国贸易盈余的惊人扩张,而目前是缩小的; (2) 09年信用创造的惊人的扩张,这一点同样不存在。
另外,理应不必担心经济陷入通缩导致证券市场的长期低迷,除了证券市场本身有股指修复的需求,中国私人部门投资的增加是对陷入通缩状态的有效阻击,私人部门的投资对企业盈利增长有较强的支持作用。当然,目前资金面依然很紧,会
对市场上涨形成压制。
基于前述对CPI的分析,预计CPI在2011年将6月见顶、在四季度出现明显回落和利率在三季度见顶的判断,权益市场或将在经济触底和政策松动的预期下于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走出底部。而由于2010年至今,权益市场对于国内经济下滑的恐慌性情绪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在国内经济底部逐渐明晰以及宽裕的资金面及预期的支撑下,预计股市的底部将有所抬高,权益类市场同样的进入了长期配置的有利时机。换言之,从谨慎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即便短期内证券市场指数会显得比较平淡,但是提高权益类长期配置资产比重的策略整体风险是比较小的,所牺牲的不过时间,而保险资产投资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有能力进行左端配置。
2. A股估值
从 2002年 1月到 2011年 7月,A股整体市盈率的均值是 28.57,标准差是 11.96;市净率均值是 2.80,标准差是 0.98。目前 A股的整体市盈率是 18.10,低于均值 0.88个标准差;整体市净率是 2.47,低于均值 0.34个标准差,估值处于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Wind,截至 7月 29日
注:历史市盈率、市净率用当年年报数据计算;2011年市盈率用 2010年年报计算,市净率用最新季报计算;考虑到市场规模、样本量等因素,统计数据的样本为 2002年以来的月度数据
综上所述,对2011-2013年权益市场走势的整体判断为谨慎乐观,整体走势或将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若通胀见顶较快出现,国内经济转型顺利,或将有趋势性上涨
行情。
四、公司2011年-2013年资金运用目标
在前述公司资产配置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和了解,认真分析2011年—2013年宏观经济走向、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资本市场走势的预判,公司2011—2013年力争资金运用收益率超越行业同期平均水平,风险容忍度为零。
五、公司资产配置策略 (一)投资范围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初创时期极度厌恶风险的特性,在充分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基础上,2011年—2013年,公司投资资产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及其他投资资产。
1.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型基金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品种。
2. 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债券、银行定期(协议)存款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品种。
3. 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除货币型基金外的证券投资基金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品种。
4. 其他投资资产,包括不动产(自用)、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产品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品种。
(二)公司资产管理模式选择
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8月31日起施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配置、专业运作”的要求,实行保险资金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从目前保险行业的监管政策、投资渠道、投资能力、投资规模等各方面看,将未来两年即2012-2013年确定为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初创成长期,其具有以下特征和需求:
1. 2. 资机会;
3. 4.
现行的监管政策要求部分投资渠道需要通过委托投资管理方式进行; 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证券环境需要公司具有内外部结合的资产管理资产规模小、运作历史短、资产管理相对简单;
需要具有高度资产管控能力以适应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把握有利的投
综合风险控制能力并能借助外部投研能力;
5.
公司向专业化资产管理方向的发展需要积累工作经验和管理技术。
在与前述特征和需求相适应的基础上,公司资产管理建立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复合型的,是公司内设部门与外部委托管理相结合的二元化组织架构设计。即:公司资产配置在公司内设部门完成,证券选择由内设部门完成一部分、外部委托管理完
成一部分。二元化组织架构具体模式见下图:
公司资产管理部资产配置 无风险资产 风险资产(证券选内设资产管理部外部委托专业公 二元化组织架构有利于在公司节约成本的同时,发挥公司资产管理人员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1. 初创成长期公司资产规模小,单位资产管理效益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及配备人员应当精简,严格成本控制;
2. 公司资产管理部在西部新设保险公司中优势较为明显,西部整体具备保险资产管理实作经验的专业人员非常稀缺,公司目前则基本具备有效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的能力;
3. 由于公司资产管理人员的集体积累,建立起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来源,信息资讯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借用外部资源,包括对监管政策调整的理解、及时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内容、资本市场机构参与者投资策略变动、知晓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
露及细节、同行业投资业绩情况等等。
(三)资产配置策略
2011-2013年资产配置策略贯彻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采取稳健均衡的资产配置策略。
1. 当期即配置一定比重的固定利率协议存款以保证投资组合获得稳定、较高的收益;
2. 进行以金融债、高信用级别企业债、公司债等品种为主的债券组合投资,保证公司投资资产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性,久期应当在3-5之间。
3.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对权益类资产进行配置,加强资本市场研究分析,在操作策略上应做到灵活应变,配置比例不超过中国保监会相关监管要求,考虑公司厌恶型风险偏好(拟不超过20%)。
4. 在技术层面,权益类投资将采用分步建仓的策略,在结构层面,优先配置新兴产业和资源消费类。
5. 充分利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产品渠道、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保险公司次级债务等品种,适当时机进行不动产(自用)投资,使投资品种多元化、风险分散
化
,
有
效
规
避
非
系
统
性
风
险
。
资产配置策略(2012——2014) 大类资产拟配置平投资品种 配置区间均比例 要求 拟配置平预期3年平均期限均收益率 (年) 备注 一年期 2.00% 1 3.00% 现有基准:3.5% 银行存三年期 固定收益类 款 五年期 2.00% 3 4.50% 现有基准:5.0% 35.00% 5 5.50% 现有基准:5.5% 政策性金融债 2.00% 3 4.50% 中债到期收益率(8月4日):4.5349% 央行票据 2.00% 0.5 3.50% 中债到期收益率(8月4日):3.59% 中债到期收益率AAA(8月4日):商业银行金融债 5.00% 5 4.80% 5.4575% 中债到期收益率AAA(8月4日):企业债 2.00% 5 5.00% 5.5605% 公司债 5.00% 5 5.50% 可转债 5.00% 5 6.00% 固定收益类小计 0-100% 60% 3-5 4.5-5% 股票 4% —— 15% 开放式基金 6% —— 8% 权益类投资 封闭式基金 2% —— 10% 核算时收益率应与12%这一平均仓权益类小计 20%≥ 12% —— 0-15% 位对应 流动性管理工具 ≥5% 5% —— 1.5-2.5% 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其他投资 产品 15% —— 5% 基础设施债权计划 8% 5 7% 其他投资小计 25%≥ 23% 3-5 5-7% 合计 100% 100% —— 4.16-6.54% 六、2012-2014年公司投资收益率目标及测算
2012年,公司实收资本10亿元,开业后将按规定存出资本保证金2亿元,保费收入预计1.82亿元,扣减经营费用及资本性支出因素,预计平均可投资额度7.53亿元。综合考虑2012年度可投资期限及综合投资收益率预测,预计2012年度公司可实现投资收益为0.46亿元左右。
2013年,保费收入预计5.55亿元,扣减经营费用及资本性支出因素,预计平均可投资额度8.36亿元。综合考虑2013年度可投资期限及综合投资收益率预测,预计2013年度公司可实现投资收益约0.50亿元左右。
2014年,保费收入预计12亿元,扣减经营费用及资本性支出因素,预计平均可投资额度11亿元。综合考虑2014年度可投资期限及综合投资收益率预测,预计2014年度公司可实现投资收益约0.62亿元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