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00后”亚文化属性的代际演变和代内演进
作者:张雪银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4期
摘 ; ;要: 近年来,新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逐渐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应用,在互联网世界里,网络亚文化日渐形成,并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80后”“90后”“00后”亚文化在互联网中形成并将反向影响互联网产品的迭代过程。本文在互联网语境下,从“80后”“90后”“00后”青年亚文化视角入手,分析“80后”“90后”“00后”青年亚文化特质,从互联网亚文化传播中窥探青年群体的思维活动与行为特征,探寻互联网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风靡的原因,研究“80后”“90后”“00后”亚文化属性代际演变和代内演替的路径,为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互联网亚文化的传播价值做铺垫。 关键词: 亚文化 ; ;代际演进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逐渐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应用,在互联网世界里,网络亚文化日渐形成,并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亚文化这个词的含义是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改变的,既可以按年龄段划分“80后”“90后”“00后”,又可以根据文化媒介分为短视频爱好者、直播爱好者、游戏爱好者等,在此不一一列举,但可以说正是这种大包容、大共存的社会生活现象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背景。 一、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亚文化”(subculture)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弥尔顿·戈登提出。他指出:“所谓亚文化,又名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是指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接受范围相对局部的文化现象。”[1]亚文化研究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集大成者的伯明翰学派,他们认为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亚系统,对英国的主流文化和霸权构成了反抗。今天的网络亚文化环境与伯明翰学派研究的英国青年亚文化的环境大有不同。光头仔、嬉皮士、朋克是伯明翰学派研究的个案,这些个案存在于某个片区、工厂,网络亚文化的主体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是他们聚合的基础。此外,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是阶级斗争的延伸,由于其分散性和非理性成分使得网络文化主体的阶级属性并不明朗,导致暂时不能形成一政治方面的诉求方面的合力,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与斗争不明显。
网民个性化的表达在特定网络环境下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网络产品日渐丰富,使“网络亚文化”成了人们全新的精神家园。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亚文化具体表现为二次元、恶搞、吐槽、网络文学、直播文化、御宅文化等。探究网络亚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因为网络的普及为各类亚文化群体提供了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此外,由于网络亚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渗透力,足以对网民的思想、行为、意识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互联网亚文化风靡的时代背景 1.互联网亚文化传播的经济基础
互联网亚文化是基于二十多年来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中流行的不同于主流媒体的亚文化现象,以目前流行的“二次元亚文化”为例,其本质是八十年代日本兴起的宅文化借互联网工具向世界传播。起源于八十年代日本漫画的“宅”文化是日本经济放缓的产物,“宅”的全称是“御宅族”,描述的是那些足不出户,沉迷于动漫游戏,深陷二次元世界而不能自拔的群体。据日本研究表明,日本经济80年代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增长放缓甚至经济下滑,导致日本整个社会消费水平下降,加速了宅人群的增加及宅文化的流行。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可以预见的经济放缓,以及中日韩同属儒家文化的东亚文化圈,种种内外因素凭借互联网时代发达的信息传递渠道迅速在年轻人中形成共鸣,形成亚文化,进而对社会主流文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互联网亚文化传播的技术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特定的群体因共同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亚文化,封闭性是这些亚文化的显著特征,外部人很难融入这些群体的生活当中。此外,不同亚文化群体之间的特质不同,使它可以成为人们的一种区别性。正因为如此,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亚文化在其群体内部的接受程度更高。随着社会的發展,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消费观念日益瓦解,消费主义思潮全球蔓延,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的不断涌入,使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一元化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伴随着互联网而生的各类亚文化在震荡中日益发展壮大,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各式各样亚文化的兴起和演变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推动。可以说,在互联网语境下,相对于以往的亚文化,网络的辐射力和科技的便捷性使新生的网络亚文化产生了更强大和深远的影响力,这是我们研究网络亚文化的意义所在。 三、“80后”“90后”“00后”互联网亚文化属性代际演变和代内演进 (一)“80后”“90后”“00后”代际人口互联网亚文化属性的代际演变 1.“80后”叛逆,追求非主流,热衷视觉系网络亚文化产品。
“80后”,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代人,作为网络移民,成长于网吧的高速发展期和网络游戏萌芽期,他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史诗般的历程;经历了从有线电视、游戏机到网游、页游、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轻狂,张扬,离经叛道,都曾是贴在“80后”身上的标签,被某些媒体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在社会上备受争议。“80后”成长的早期,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调,成长后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生活物品和文化产品呈现井喷式爆发,生活水平明显的反差,造就了“80后”表面潇洒,而在实际生活中又存在既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尴尬心理。2000年—2010年受时代的影响,视觉系的互联网产品陆续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线,这些产品高度契合“80后”内心叛逆追求个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做到潇洒真实地展现自我的心理,因此这些产品一经上线便占据主流。
2.“90后”独立,喜欢二次元,热衷脑洞系网络亚文化产品。
“90后”,作为互联网第一代原住民,生活富足,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没有物质生活方面的担忧,精神层面的需求和享受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互联网提供的公共空间给予他们寻求认同的平台,他们热衷于通过网络寻求兴趣圈子展开社交。“90后”的成长期恰逢中国加入WTO,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日益走进中国,因此“90后”的价值观深受欧美日韩文化的影响,逐渐与国际接轨。“90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普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人均GDP快速增长,契合“90后”个性需求的弹幕网站、直播等脑洞系互联网产品兴起,此后借助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因此在“80后”视觉系互联网进一步迭代,弹幕网站、二次元等脑洞系互联网同时兴起。 3.“00后”自我,追求真实表达,热衷存在系网络亚文化产品。
伴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00后”相对于“90后”来说,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思想更加活跃,网络表达更加个性化,有着更加强烈的圈层意识。如果说“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的话,那么“00后”则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很多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智能手机,因此他们是从手机开始认识屏幕的,这与“80后”“90后”从PC端认识屏幕不同,这使他们对于小屏幕的滑点操作得心应手,而对大屏幕的多层级列表反而不是很习惯。虽然目前“00后”的文化圈还停留在稚嫩阶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生活,他们会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交领域,类似产生的易烊千玺等为代表的“小鲜肉”组合,甚至得到了部分“80后”“90后”的新潮人士的追捧,还有以王者荣耀、绝地求生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游戏文化,可以预见“00后”的“存在系”亚文化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二)“80后”“90后”“00后”互联网亚文化属性代内演进
1.“80后”视觉系代内演进:从非主流、QQ秀、YY直播再到美图系列。
“非主流”文化是视觉系互联网的原生文化。个人电脑的普及是在“80后”上大学之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80后”进而基本普及互联网,在此过程中QQ上线并成为风靡一时的社交软件。重金属、颓废自拍、杀马特、哥特式等是早期非主流文化的主要风格特征,这些早期的非主流文化随着QQ空间的兴起而广泛传播,社会中的年轻群体纷纷效仿,对当时的“85后”“90后”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此后在网络技术进步的影响下,互联网真人秀场进一步爆发,9158、YY娱乐直播等视觉系陆续上线并在年輕人群体中快速流行,视觉系互联网逐步成型。随后“视觉系”互联网产品迭代加速,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照片美化、分享应用火爆。 2.“90后”脑洞系代内演进:从二次元,弹幕、音乐手游、换装再到拼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次元,指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中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的虚构世界,与三次元(真实世界)相对应[2]。二次元世界是想象的、美化的和理想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原本普通的事物更加丰富美好,使人观后精神愉悦、脑洞大开,丰富的想象力、搞怪是“90后”“脑洞系”互联网的最大特征,“90后”“二次元”亚文化催生“脑洞系”互联网亚文化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代表性产品有AB站、lovelive(学园偶像祭)、暖暖的换装世界和myotee脸萌等。
3.“00后”存在系代内演进:从小学生、王者荣耀再到吃鸡。
由于中国代际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00后”的出生率为1.2%,与“85后”最高点的2.4%相比,出生率大幅降低,这将增加“00后”的孤独感。“00后”更渴望被同龄人认同,更愿意花更多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他们展现不同的人格,从小就懂得在不同的场合塑造不同的形象,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喜欢。玩摩尔庄园长大的“00后”,他们在AB站被称作“小学生”,因吐槽直接、真诚被“90后”用户逐步边缘化。但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先进,手机游戏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带有一定社交属性的手游一时之间风靡,这些游戏很好地满足了“00后”渴望被同辈认同、自由真实的表达等心理。 参考文献:
[1]曾妍.“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网络亚文化发展现状[J].今传媒,2017(10).
[2]贺华成.从非主流到AB站:“80后”“90后”“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下)[Z].申万研究投资报告,2018(08).
[3]陈一.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3(6). [4]征鹏,浦颖娟,孙艳.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报告——基于江苏21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