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党报与都市报评论版操作方式比较——以2008年10月两个“长江评论”为例
2024-08-15
来源:汇智旅游网
新闻知识(2010.01) ・媒体观察・ 城市党报与都市报评论版操作方=-'ltt较 p,(2oo8年lojq两个“长江评论”为例 邓辉林 本文以2008年1O月《长江日报》、《长江商报》 占总数l5%。表面看来, 《日报》批评稿比重大,而 且没有赞扬稿,其评论作品似乎更有力度。实际上, 同名版面“长江评论”发稿的总体情况为样本,管窥 了城市党报与商业化都市报评论专版的不同操作方 式,就各自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思考,并就破解各自难 题进行了初步展望。 曾经培养出鄢烈山、赵振宇、刘洪波等著名评 《日报》的评论往往观点不明朗,因此批评类稿件比 重虽大但力度不强。如《日报》10月1O日发表《一毫 克,很轻也很重》,对食品监管部门设置乳品三聚氰 胺限量值置评,只在最后一段中点出~个不甚明朗的 论点:限量值是底线和原则,但对具体执行者来说不 是守住底线就行。《商报》10月15日发表《最好的道 歉是对民生的敬畏》,就三家乳品企业高管在央视向 论人的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以下简称《日 报》),在2008年3月6日推出“长江评论”版,现有 7位评论员,除了轮流主持专版外,还撰写大量的社 论、评论员文章;主要面向武汉市民发行的都市报 《长江商报》(以下简称《商报》),从2006年9月 6日报纸创刊起就推出了整版“长江评论”,该版是 三个年轻人主持。两家报纸的评论部主编在接受笔者 访谈时介绍了他们各自命名“长江评论”版的初衷: 《商报》评论部在创版时考虑到武汉的地理特点,制 定了“长江评论”与“大江评论”两个备选版名,最 公众道歉置评,全文五段,在第三段第一句就亮出观 点来点题,而且观点鲜明,这是两个“长江评论”风 格各异的力证。 首先,在评论标题上两报风格差别很大。 《商 报》标题大都是中规中矩的新闻评论范式,即直接提 出观点,表达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 《日报》较多标 题既不表达观点,也不指出所评何事。例如1O月27日 终选择了前者。《日报》评论理论部鉴于报纸已有 “长江调查”、“长江监督”等专栏,因此顺理成章 地为评论版赋名“长江评论”。两报评论部的关系处 理得很好。 《商报》发表的4篇原创评论是《柑橘消费信心靠什 么挽回》、 《唯有法治才能保障举报人的权利》、 《给予农民“国民待遇”不应止于呼吁》、 《改革 资本市场,防止危机扩散》,都明确给出了论点或 论题;同日《日报》发表6篇原创评论,其中三篇是 《怎样才能抄袭一辈子》、 《早产判决》、《写在裤 带上的美德》,这三个标题既不明确表达观点,又没 由于《商报》“长江评论”版从2008年11月 28日起刊出《长江评论告读者》,决定从评论对象 和作者上走本地化路线,并随即在当日以“读者之 声”专栏的4篇稿件表明了这种转向,因此,笔者选 取转向前最后一个月即2008年1O月的《长江商报》 与同月的《长江日报》,就两个“长江评论”发表 有给出具体的论题。“其实标题作为~种信息载体, 它的信息容量功能才是更基本的功能,才更多地体 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按照这一观点, 稿件的总体情况以及版面运行情况作一比较。其中 字数很少或者转载类作品不列入统计。 《日报》有较多的评论标题缺乏信息量,因此不易引 起读者注意,削弱了评论本来可以发挥的力量。 其次,在评论文本的写作手法上两报存在明显 分野。《商报》的写作手法是直奔主题,论述集中, 评论的风格:直接鲜明还是平缓内蕴 2008年10月两报“长江评论”版发表评论数如 下:《日报》75篇,《商报》100篇。《日报》批评类 除占作品总数比例较小的个人专栏文章外,其评论文 本结构大都是由引述昨日新闻、提出论点、进行论证 稿件2O篇,占总数26.7%: 《商报》批评类稿件l5篇, ・媒体观察・ 新闻知识(201O.01) 等三个部分连缀而成。 《日报》则有较多文章采取杂 力更多。如《日报》1O月8日社评《让“两型社会” 文路线,结构随意,论证过程较为平缓,时有信手拈 建设成为公民事业》,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鼓与 来的隽言妙语、轶闻趣事。比如《日报》io月21日评 呼。在这方面,《日报》推出的稿件比重比《商报》 论《你今天被“黑”了吗》,行文伊始作者用两段谈 大得多。在反腐倡廉方面, 《日报》也着力较多,如 到朋友最近迷上用毛体字在电脑上做壁纸,在第二段 10月l3日《用公务卡不只图个“实惠”》,作者对一 末才借朋友的那幅“黑自己的屏,让微软装X去吧” 卡多用的公务卡本身能否预防公款私用表示怀疑,提 引出评论对象:微软为反盗版对盗版操作系统采取黑 出必须在公务卡使用的“宏观环境”——相关配套制 屏措施。该文最后提出结论: “做自己的系统,让别 度的完善与衔接上下功夫,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反腐 人不再黑我们吧!”并建议朋友再用孙中山先生的字 利器”。相比《日报》,这种高举反腐大旗的评论, 体作一幅壁纸:“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商报》刊发很少。而在舆论监督话题方面, 《商 作为新闻评论,这种行文方式的表达效率有待提高。 报》用稿较多,体现出对这一类话题的深度关切。三 “新闻评论的效率有三个核心问题:第一,新闻评论 农问题是10月份《商报》的亮点,不仅在“改革开放 首先必须和一件具体的新闻事实挂钩;第二,新闻事 三十年系列评论”专栏中,分三期刊载了著名三农学 实在评论文章里要尽早出现;第三,对于新闻事实的 者贺雪峰教授的3篇评论,而且发表了《农村改革发 判断在评论文章里也要尽早出现。” 而《你今天被 展新篇章》等6篇评论。 “黑”了吗》一文,仅满足上述第一条要求。像这样 《日报》评论偏重民主参与、反腐倡廉, 《商 的文章,在《日报》还有不少。原《中国青年报》资 报》则在舆论监督、三农问题上下力较大,与两报 深评论员马少华认为,读者对大众传播媒体的心理节 的地位有关。《日报》作为一家城市党报,应更多 奏就是急匆匆的,如果你不能有效率的表达,就会丧 地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工作,在 失部分读者,作品就难以产生强大的影响。 民主、反腐败问题上发出声音确乃其职责所系。中国 另外,两报在评论时效上也存在差异。按照时评 共产党新闻网于12月12日开通“反腐倡廉”频道,也 界的说法, 《商报》的评论都是“隔夜评”,即都是 是对党委机关媒体应更多体现党的意志的有力诠释。 评昨天媒体披露的新闻。 《日报》的评论在时效性上 而《商报》在舆论监督和三农问题上发言,则体现出 也比较强,但比《商报》稍弱,较多作品评的是“近 都市报平实的价值追求。虽然《商报》的办报口号是 来”“近日”“不久前”的新闻,体现出《日报》评 “主流生活驱动力”,不走大量报道市井新闻的都市 论在总体上的平缓态势。 报路子,但它终究是一张都市报,就必然会以具有 评论的问题:立足更高还是贴近民生 “三贴近”特性的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因此相比城 在评论问题所属领域上,10月份两个“长江评 市党报《日报》,其评论空间范围较窄,评论底线稍 论”的分布情况如下: 《日报》政治类2l篇,占总数 高,涉及敏感话题较少。 28%,经济类12篇,占16S,文化类6篇,占8%,社会类 此外,两报在分析问题的深浅上也有区别: 《日 23篇,占30.67%,法制类7篇,占9.3%,国际类2篇, 报》评论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刻,但因往往抛开事实 占2.67%,其他4篇,占5.3%: 《商报》政治类25篇, 讲道理而切入新闻事件浅; 《商报》评论作品的思 经济类31篇,文化类4篇,社会类22篇,法制类11篇, 想内涵浅近,但因始终围绕问题做分析而切入新闻 国际类4篇,其他3篇,所占百分数即篇数。 事件深。如《商报》i0月14日《民企抱团能撼动垄断 可以看出, 《日报》的经济话题在其作品总量 吗》,全篇始终紧扣民营油企计划起诉中石油和中石 中的比重仅及《商报》一半,这是由《商报》偏重传 化垄断一事,展开分析,最后得出应由法律赋予一切 播经济信息的报纸定位决定的,不构成城市党报与一 博弈行为正当性的结论。从“长江评论”评论问题及 般都市报的对比。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类, 分析深度来看,党报《日报》高开高走,都市报《商 则可以看出两个“长江评论”的区别。其中形成鲜明 报》低开低走。 对比的有四组数据,分别是民主参与、反腐倡廉、 版面的运行:独立性强还是服务性强 舆论监督、三农问题。两报在这四个方面的发稿数量 从出版常规化来看, 《商报》比《日报》做得 分别为6:3,4:1,2:10,2:9,在各报评论作品 好,即坚持按固定周期出版的制度更为刚性。 《日 总数中的比重之比依次为:8:3,5.3:1,2.67: 报》“长江评论”的出版常规是法定节假日之外每日 10,2.67:9。《日报》较多选取民主参与、反腐倡 出版, 《商报》“长江评论”则是除周日外每日出 廉等话题,而《商报》在舆论监督、三农问题上着 版。按照上述常规, 《日报》“长江评论”除国庆假 新闻知识(2010.01) 日和双休目之外,一共应该出版20期,实际有7期未能 按常规出版,占应出总期数的35%。 《商报》“长江 ・媒体观察・ 论版的具体操作比《日报》更为自由、灵活。 结语 总的看来, 《日报》立足点更高,评论空间比 《商报》更大; 《日报》评论风格比《商报》更加平 评论”未曾中断,一共出版23期。《日报》“长江评 论”中断的相关情况如下:lO月6日,国庆假后第一 天,《日报》仅出8版;l0月15日,《日报》评论部主 编“求知”理论专版;lO月24日、28日《日报》推出 缓内蕴,不如《商报》适应现代生活节奏; 《日报》 评论版的运行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不如《商 报》独立灵活。进一步言之,城市党报《日报》操作 空间大,但受到了诸多外因影响,其影响力、作用力 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商报》操作空间小,但由于 独立性强,其影响力、作用力发挥得更为充分。 《改革开放30年・武汉见证》专刊:1O月31日《日报》 用3个版作“聚焦改革论坛”专刊,刊登武汉“两型社 会”建设改革论坛开幕的相关报道及代表发言。可以 看到,当报纸版面因故减少、报道量突然增大或推出 专版专刊时,《日报》不再推出“长江评论”。 作为一张城市党报, 《日报》的评论理论部 早在I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问 题研究委员会在报告中就指出,“负责管理交流工 具的人应该鼓励他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信息传 始终承载着服务大局的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途径 与方式有主编理论版面、为其他部门的新闻报道配 发评论等。秦圭、胡文龙认为:“新闻评论的主要 特点为: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 众性和严格的科学性” ,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今 天所有的新闻评论,但适用于包括城市党报在内的 报纸社论,也适用于党报评论员的素质要求。即使 城市党报的评论专版已经与都市报评论专版逐渐趋 同,拥有了更加具体、实在的话题,摆脱了宣传教 化的写作风格,但其评论部作为城市党报这个传播 机构的子机构,较之都市报评论部更容易受到当前 当地中心工作、重要事件的影响。《商报》作为一 张走商业化路线的都市报,其评论版面运作就不那 么容易受到当地中心工作、重要事件的影响,建立 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办法是拨出更多的报纸 篇幅和更多的广播时间,供公众或有组织的社会集 团的个别成员发表意见和看法。” j随着我国政治 民主建设进程的推进,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 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生活的热情越来越 高,表达意见的要求也越来越强,因此,城市党报 甚至省级党报陆续推出评论专版,是一个广歼言路 的良好开端,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郑州晚报》副总编陶玉亮认为:“通过记者调奄 认为,党报读者与新兴都市类报纸的共同读者群越 来越大”, “不要太强调党报的特殊性,而忽视 党报与其他媒体的共性”。 田大宪认为:“只有 坚持执政党立场,以新闻改革为动力,消解制约评 论发展的各种因素,同时又将评论做活, ‘能使城 市党报评论真正成为观点竞争中亮丽的风景。” 其实,都市报和城市党报各有难处,都市报因地位 不如党报高而使评论空间趋于狭窄,城市党报也因 起了较为刚性的出版体例,这是都市报较之城市党 报评论版面运作的一个优势。 在栏目设置上, 《日报》有1 1个常设栏目, 其中,社评、看图说话、个人专栏、每日观点、三 言两语、热贴等6个栏目每期必有,其他栏目周期 不定:每期以共设9个栏目为多,有时设8个。《商 报》有8个常设栏目,除社评和眉批时评外,其他栏 目均不固定;每期共设4—6个栏目。《日报》社评作 诸多掣肘而不能发挥应有的力量。如何破解各自难 题,使评论专版发挥启迪思想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的作用,有待学界和业界进一步探讨。 注释 [i]lf5少华: 《从信息量的角度考察新闻标题》. 《新闻大学》,2003年秋 季刊.77页 者必为本报评论员, 《商报》则有时将社外作者稿 件或“新华时评”作为社评刊出。因此, 《商报》 在栏目出现周期及栏目稿件采用上较《日报》更为 灵活,其版面运行的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 由上述可知, 《日报》评论理论部服务于当地 [2]王亦高: 《新闻评论“效率”的三个核心问题》, 《新闯传播》,2005 年第12期,3O页。 [3]秦圭、胡文坨: 《新闻评论学》,中闻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8一l5 。 4]胡正荣: 《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289页。 [5][6 陶 亮: 《对城I 党报定位的思考》, 《新闻爱好者》.2008年7月 f F、 月),l5页。 工作大局、服务于报社整体宣传报道任务的功能, 强于走商业化路线的都市报《商报》。或者说, 《商报》“长江评论”版不像《日报》“长江评 【7¨玎大宪: 《制度视野F城市党报评论的创新之路》。 《新闻知识》, 2008年第5期.51页。 (作者邓辉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 、 论”较易受到其他部门、其他版面的影响,版面所 属机构的工作力量不易受到当地工作大局、报社整 体宣传报道任务的牵扯和分散。此外, 《商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