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一科脾胃病科100首方剂

2023-09-13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四君+四物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 木通 扁蓄 车前子 滑石 山栀 大黄 炙甘草 灯心

方歌:黄山路窄,六一通车。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第 1 页 共 41 页

组成: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方歌:秦朝两皇(是)白头翁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大臣和将甘心服,半夏白术天麻汤。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方歌:匍匐半生勿苏醒。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第 2 页 共 41 页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方歌:初(草)恋(连)情人找夏佳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方歌:神父乘桥下山来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第 3 页 共 41 页

方歌:黄龙归川吃红桃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 炙甘草 人参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方歌:杞人归城数柴草与麻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1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 炒甘草 白扁豆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大枣

方歌:四君淮北挖砂,恋子伊人借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第 4 页 共 41 页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肠鸣泻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11.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

组成: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炙甘草

方歌:柴胡疏肝穷(芎)开心,享福只说呸(陈皮)。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细辛 防风 薄荷 茶清

方歌:荆芎细活荷方伯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13.大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生姜 大枣

第 5 页 共 41 页

方歌:胡琴伴姜嫂,找川军枳为打豺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满,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方歌:大郅忙扑火。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 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蕺然汗出、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15.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牡丹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方歌:大黄牡丹的芒挑瓜

功用:泄热破瘀,散结消肿。

第 6 页 共 41 页

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1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花椒 干姜 人参 胶饴

方歌:将赶僧人上花轿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虚寒腹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17.丹参饮(《时方歌括》)

组成:丹参 檀香 砂仁

方歌:三(叁)人烧(砂)香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

18.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第 7 页 共 41 页

组成: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柴胡 牡丹皮 山栀 甘草

方歌:姜二伯拎柴草,当归路上何逍遥+丹皮、栀子

功用: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

主治:肝郁血虚生热证。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19.当归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 当归 白芍药 桂枝 细辛 炙甘草 通草 大枣

方歌:落叶归枝辛细家 甘灸枣通少爷来(党要通知找心肝)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2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梢

方歌:竹杆通地

第 8 页 共 41 页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下移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21.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调胃承气大郅俏。

方歌:承气汤去枳实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咽痛等症。

22.丁香散(《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组成:丁香 柿蒂 甘草 良姜

方歌:香柿甘凉。

功用:温寒降逆。

主治:胃寒哕逆。

第 9 页 共 41 页

23.二陈汤(《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乌梅

方歌:夏姜苓红梅,赶赴治燥痰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24.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黄芩 人参 干姜 黄连 大枣 半夏

方歌:半夏泻心多加草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胃气虚弱痞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25.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

第 10 页 共 41 页

方歌:略。

功用:解表清热。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26.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 川芎 牡丹皮 赤芍药 乌药 延胡索 当归 桃仁 红花 甘草 香附 枳壳

方歌:桃红归川胡说,武当竟无纸香。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治瘀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者。

27.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方歌:归脾桂圆酸又香,四君远归齐来尝。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

第 11 页 共 41 页

不止,舌淡,脉细者。

28.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桂枝白芍姜枣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29.化肝煎(《景岳全书》)

组成:青皮 陈皮 芍药 牡丹皮 栀子 泽泻 土贝母

方歌:贝母清晨(青陈)摘(泽)支(栀)白(芍)牡丹

功用:疏肝理气,清热止血。

主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

30.化积丸(《类证治裁》)

组成:三棱 莪术 阿魏 海浮石 香附 雄黄 槟榔 苏木 瓦楞子 五灵脂

第 12 页 共 41 页

方歌:三棱莪朮服兵役,威武雄壮向(香)苏联(楞)。

功用:消积化痞。

主治:治诸积。

3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黄芪

方歌:桂枝汤加饴糖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32.黄芪汤(《金匮翼》)

组成:黄芪 陈皮 火麻仁 白蜜

方歌:脐橙妈咪,益气通便。

功用:益气行气,通便。

主治:气虚性便秘,大便并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脉弱。

第 13 页 共 41 页

33.黄土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灶心黄土

方歌:甘地嘱咐勤浇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3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藿香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夜半城府寂,三叔补纸皮。

功用: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35.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第 14 页 共 41 页

方歌:咸(泽泻)麻(升麻)辣牛肉(苁蓉)贵(归)至(枳)几文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36.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方歌:桂附地黄丸也。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37.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 玄胡索

方歌:略。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第 15 页 共 41 页

38.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

方歌:白煮干姜制人生。

功用:温中祛寒,补益脾胃。

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 脉沉细。

39.良附丸(《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 香附子

方歌:略。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

40.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方歌:略。

第 16 页 共 41 页

功用: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主治: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41.六磨汤(《证治准绳》)

组成: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

方歌:大兵沉默(木)无(乌)大志(枳)。

功用:理气导滞,通行大便。

主治:气泄腹急,大便秘涩。

4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方歌:令着猪皮献黄山或地山山,摘铃铛。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根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43.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第 17 页 共 41 页

组成:龙胆草 柴胡 泽泻 木通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 生甘草

方歌:车通黄龙山(栀),当地卸(泻)柴草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44.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方歌:干妈贵杏。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方歌:略。

第 18 页 共 41 页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方歌:麻大少爷性朴实

功用:润肠泄热。

主治: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液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47.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

组成:木香、青皮、陈皮、枳壳、厚朴、乌药、香附、砂仁、川芎、苍术、桂心、甘草

方歌:青陈乌云厚,只穿草(苍)背心,去烧两柱香。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腹痛、胁痛。

48.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 19 页 共 41 页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陈仓草厚

功用: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49.启膈散(《医学心悟》)

组成:沙参 茯苓 丹参 川贝 郁金 砂仁壳 荷叶 杵头糠

方歌:沙僧遇贝母,丹佛杀何康

功用:润燥解郁,化痰降逆。

主治: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干结者。

5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 鳖甲 知母 生地 丹皮

方歌:甲鱼母生,戊己丹青。(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功用:养阴透热。

第 20 页 共 41 页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51.清金化痰丸(《统旨方》)

组成:黄芩 山栀子 知母 桑白皮 瓜蒌仁 贝母 麦门冬 橘红 茯苓 桔梗 甘草

方歌:两母卖黄瓜,三(桑)姐(桔)拎橘枝(栀)

功用: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52.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 生地 元参 竹叶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方歌:乔连花选升(玄参)丹麦主席。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53.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冬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胡麻仁 阿胶 麦门冬 杏仁 枇杷叶

第 21 页 共 41 页

方歌:乔连花(银花)选升(玄参)丹麦主席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54.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当归 生地 麻仁 桃仁 枳壳

方歌:当地忙(麻),(怕干活)逃之夭夭

功用: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主治:血虚便秘。

55.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 滑石 白通草 白蔻仁 竹叶 厚朴 生薏仁 半夏

方歌:三人爬竹杆,朴通滑下来。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

第 22 页 共 41 页

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56.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 玉竹 生甘草 冬桑叶 麦门冬 白扁豆 花粉

方歌:沙僧生(桑)天花,遇主贬(扁)草门。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57.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 当归 黄芩 黄连 大黄 木香 槟榔 官桂 甘草

方歌:榔官当将军,秦香莲说白干。

功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5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第 23 页 共 41 页

组成:小茴香 干姜 元胡 没药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黄 灵脂

方歌:少腹逐瘀姜肉桂,延胡没药芍小茴,芎归失笑祛瘀血。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59.十灰散(《十药新书》)

组成: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方歌:黄毛鸡和鸡蛋,总值百文钱。(实惠啊!)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暴急,舌红,脉数。

60.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肉桂 川芎 地黄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黄芪 川当归 白芍药 生姜 大枣

方歌:八珍加芪(肉)桂

第 24 页 共 41 页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61.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大枣 甘遂、大戟、芫花

方歌:枣园赶鸡。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6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方歌:夫人白干。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咣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第 25 页 共 41 页

63.四磨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

方歌:三(参)无香槟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肝气郁结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64.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柴胡 枳实 白芍 炙甘草

方歌:实干胡说。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解脾。

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脉弦。

65.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

方歌:五味茱肉能补骨。

第 26 页 共 41 页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治:肾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66.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方歌:白当兄弟。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女月经不调,或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6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方歌:扶贫(穷、芎)知酸甘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第 27 页 共 41 页

68.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生地黄 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 远志、 桔梗 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 朱砂

方歌:三婶早搏两冬天,当地接令住五院。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69.通幽汤(《脾胃论》)

组成:炙甘草 红花 生地黄 熟地黄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

方歌:桃红二地当芝麻官。

功用:养血活血,润燥通幽。

主治:噎膈。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70.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组成:白术 白芍 陈皮 防风

第 28 页 共 41 页

方歌:乘(陈)风说书去

功用:补脾泻肝。

主治: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

71.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五苓散加平胃散(五苓散:两个县令是白鬼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72.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 橘皮 炙甘草 白茯苓 生姜 大枣

方歌:诸将指示,凌晨下操。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第 29 页 共 41 页

73.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方歌:新疆贵妇人,脸抹胶元蛋白。(好妩媚!)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亦治久痢久泻。

74.吴茱萸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

方歌:愚人找将(军)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75.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方歌:两个县令是白鬼

第 30 页 共 41 页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76.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方歌:,陈夫丧生(五皮山)。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

77.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组成:桃仁 杏仁 柏子仁 松子仁 郁李仁 陈皮

方歌:(五仁)诚信,白送桃李。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便秘。大便干燥,艰涩难出,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第 31 页 共 41 页

78.犀角地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犀角 生地 芍药 牡丹皮

方歌:岳母牺牲。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而易解等。

79.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砂仁 木香 生姜

方歌:香砂+六君。

功用: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80.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附 紫苏 陈皮 甘草

方歌:陈刚牌香酥味道好!

第 32 页 共 41 页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8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薄荷 烧生姜

方歌:姜二伯拎柴草,当归路上何逍遥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82.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歌:芩人柴草下江湖。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第 33 页 共 41 页

83.小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方歌:太(大)朴实。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亦可用之。

84.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方歌:桂枝汤加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和胃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和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85.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 代赭石 人参 半夏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第 34 页 共 41 页

方歌:人大代表看半江花生。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8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 柴胡 甘草 桔梗 川芎 牛膝

方歌:桃红四物甘,桔(枳)地生胡膝。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生地 枸杞子 沙参 麦冬 当归身 川楝子

方歌:当地一贯杀狗买金铃。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第 35 页 共 41 页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88.益胃汤 (《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 麦冬 生地 玉竹 冰糖

方歌:(一位)沙参煮麦糖。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89.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方歌:略。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90.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第 36 页 共 41 页

组成:茵陈 白术 附子 干姜 甘草 肉桂

方歌:茵陈术附汤,干姜炒(草)肉贵(桂)。

功用:温阳利胆退黄。

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

91.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方歌:茵陈+五苓散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芦根

方歌:淡薄金银,牛车载竹去芦桔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第 37 页 共 41 页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93.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 杜仲 肉桂 当归 制附子

方歌:左归晚,地山山,兔狗叫,牛夕鬼叫。右归晚,地山山,兔狗叫,桂妇中弹。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94.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防风 黄芪 白术

方歌:略。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95.越鞠丸(《丹溪心法》)

第 38 页 共 41 页

组成: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

方歌:苍山香曲川人心。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96.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当归 白术 肉豆蔻 肉桂 炙甘草 白芍 木香 诃子 罂粟壳

方歌:养脏扣住穆桂英,国老妻当说和人。

功用:涩肠固脱,湿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迟细。

97.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大黄 枳实 神曲 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 泽泻

方歌:三黄神灵宰仔猪(枳术)

功用:消食化积,清热除湿。

第 39 页 共 41 页

主治:湿热食积。脘腹胀痛,下痢泻泄,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98.猪苓汤(《伤寒论》)

组成: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方歌:两个县令滑一跤。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者。

99.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黄连 炮姜 当归 阿胶

方歌:冠希放炮,阿娇鬼脸。(少儿不宜)

功用:滋阴,止痢。

主治:用于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

100.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牛膝

第 40 页 共 41 页

方歌:左归晚,地山山,兔狗叫,牛夕鬼叫。右归晚,地山山,兔狗叫,桂妇中弹。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第 41 页 共 4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