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内容的非线性结构及其教学策略
2022-11-02
来源:汇智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膏导刊2002年8、9月暑上半月 数学教学内容韵菲线牲结构及其教学策路 林少杰 (摘要]数学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的逻辑顺序更多地是从严谨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等方面 去考虑的,这种以阶梯递进的连续的线性结构使教学内容的表述表现为“演绎叙述式”。教师 应当把教学内容重组为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非线性主干结构”,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数学非缌陛、结构、教学内容。 一、“非线性结构”的理念 然而,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 明:人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过 程;学生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不断反复循环中 数学的学科逻辑特征和教材的传统规范,决定了 数学教材的编写要做到内容铺排的的阶梯性和连贯 性、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和简明性。在这种以阶梯连贯 的“线性”排列的知识点为主线的、以“演绎叙述” 实现的;在学习材料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 呈现的状态下,学生的感悟才会形成,学习效益才会 更高;学生的能力不是靠按部就班听教师讲解过程和 结论都已经完备的材料,在逐步模仿中累积形成的, 而是在从实际背景中提炼构造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和 结论都未必完备的问题,靠独自领悟或合作探索的认 知实践去形成的。 为主要形式的内容呈现方式中,知识构筑于严密的逻 辑网络里,环环相扣,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由局部到整体(没有讲等式之前不能讲方程,没 有讲一元方程之前不能讲二元方程……);在这种表 达规范下,所有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及题例的表述 都是严谨精练的,不可或缺的(学习解方程和学习怎 样检验方程的解,孤立地看很难说谁更重要・…・・), 它便于严谨准确、系统完备地表述数学内容,成为传 统和现实的数学教材中内容组织的基本范型。这种系 统化(非零散)、阶梯化(非跳跃)、线性化(非间 可见,高效益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 方式与教材呈现内容的“线性演绎叙述”方式有很大 的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进行教学设计 时,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把教材内容处理成更有利于学 生学习的方式。不少成功的做法已被概括,已成为教 师共识。例如, “创设问题情境”,把教材中要学习 的问题包含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以克服教材内容呈现“演绎叙述”方式的枯燥; 断)的内容呈现方式在总体下提供了有利于班级授课 制下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材料蓝本。 会接纳,学会包容,学会汲取,以有效实现教学的价 值目标。 (五)讲究新颖性 课堂学习评价的新颖性包括内容新颖和形式新 颖。内容新颖主要是评价的着眼点新,内容风趣幽 默,如一位老师在下雨天表扬学生发言声音响亮时 说: “你的发言足以与窗外的雨声抗衡。”一位老师 在教《赤壁之战》时评价一个同学的发言,说: “你 的话迎合了曹操的心理,若曹操听了也会欢喜得不得 了。”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随机引发评价, 是指评价不仅可采用有声语言,如:真诚的话语,鼓 励的言辞,还可以是亲切的体态语言,象翘起大拇 指,与学生握握手,拍拍肩膀,摸摸头,甚至于一个 友好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等;更可以是形象的图 案语言,如一朵红花.一张卡通贴纸等等。 总之,新颖、生动、形象,别具匠心的评价.能 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状 态,恰到好处地推进教学过程,使教学不知不觉地形 成一个又一个高潮。 (作者单位:广州市中星小学 责任编辑:李柏 宁) 使评价的内容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形式新颖,主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又如,设置认识上的“最近发展区”,把教材内容的 连贯、渐进的局部逻辑呈现方式改造成合理的跳跃、 突进的整体逻辑呈现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探索领悟, 形成知识结构;再如, “展现知识的发生、形成过 程”,把教材中表面上以结论形式出现为主(过程都 是以不出现曲折和艰苦的最简练、最顺利的形式出 现)的内容,改造成过程(以有意识展现思维过程的 矛盾的形式出现)与结论并重的呈现形式,促使学生 在思考中形成能力,发展良好的素质。 二、“非线性结构”的构建与施教策略 数学教材内容呈现的“线性演绎叙述式”是某种 意义的必然,内容的重点或“主干与非重点或“枝 叶”在呈现的篇幅和顺序上的差异往往是不明显的, 而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却首先是“非线性”的,归 纳、类比、猜想等非演绎的逻辑方式使思想必须呈跳 跃、反复、循环、扩散态,这些重要的心理元素的活 动都极具个人特征。如果说教材内容所提供的呈现方 式,侧重于促成学生演绎的、条理化、共性的、便于 记忆的整理性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应 侧重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仔细分析现有教材,孤立地看,其中的内容都是 重要的,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似乎不妥当;联系起来 看,却有主次干枝之分,削枝强干,淡化形式,把教 材内容进行整体处理,使之以更符合于学生的认知需 要的形式呈现,可能应当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策 略。为使教学内容形成非线性结构,我们把教学内容 按师生的活动方式进行如下处理。 1.把教材内容分为四类: (1)工具类的内容(教师讲授为主); (2)非工具的重点内容(师生共同研究); (3)经验类(学生总结为主); (4)非重点内容(学生阅读为主)。 (注:以上分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况且对于 不同的学生,作为工具和作为重点的标准不同,这样 做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尽量提炼出教学的重点和主干, 把“讲”的内容尽量压缩。) 例如,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等式性质、代数运算,属工具类内容;用代人 法、加减消元解方程,属非工具类的学科重点内容; 先消哪个元,属经验类内容;怎样检验方程组的解, 属非学科重点内容。 2.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单位,把前两类内容整合为 主干,略去后两类内容,组成以工具知识为主线的结 构,对课本中以阶梯连贯的线性形态呈现的内容削枝 强干,适当地舍去次要的内容,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出现非线性的跳跃或网状发散,使知识呈现形成:整 体(先忽略细节与技巧,较粗糙)——局部——整体 (更精细)的循环上升结构。 3.对经验类和非学科重点类的知识,不讲或尽量 少讲,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经验和完善知识结构,教 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 在这一意念下,每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呈现是非线 性的,存在局部逻辑缺环的,但单元的主干结构却是 明显的、知识的层次是由低到高循环的。它能为教师 提供创设教学情境的有利条件,提供展现知识形成过 程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最近发展区”系列, 提供独立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优势载体。 以“整式运算”为例,用传统的目光看,其中 “添括号”的教学是难点,教材和教参都在此给予了 足够的关注,教师们对此也颇感费力;但用本文的观 点看, “添括号”是一种经验,是乘法分配率这一工 具的运用。对经验类的知识教师甚至可以不讲而让学 生自行总结。笔者曾要求广州市的某些普通中学的教 师进行如下尝试:在“整式加减”的教学中,仅用乘 法分配率做工具去教学生如何“去括号”,删去“添 括号”的内容不讲,练习中也先删去不练,只让学生 熟练“去括号”,至“整式加减”整章学完之后,直 接让学生去完成“添括号”的习题,居然十分顺利: 当问起学生为何“未学自通”时,都{ “这有何难”, 仅为‘去括号’而已。”可见,教材中“线性”排布 的某些难点内容,完全可以用“非线性”的方式处 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整体把握,能更有效地解决局 部,这对于改变课堂灌注式教学,实现启发式教学, 改变学生对教师亦步亦趋的模仿,提高学习自主性, 有着普遍而深刻的意义。 再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为例,教材的知识铺 排顺序是,讲了哪一条判定公理之后就只出现一批应 用该公理的相应练习,综合运用的练习出现在四条公 理都单独讲完之后。按这种“线性”的知识铺排去施 教,知识的结构是在相对长时间的局部堆积中形成, 知识问的联系在局部堆积的过程中无法建立,结果通 常是当学生在某一课只学习某一判定公理时,能顺利 地完成对应的习题(因 只需要模仿套用工具而不需 要考虑选择工具),但当分别学完作为工具的四条判 定公理后,面对需要正确选择工具才能完成的综合习 题,学生便觉得困难。笔者同样让教师对这一知识单 元进行改变教材内容“线性结构”的尝试,在同一节 课内用实验的方式学完四条判定公理(现行教材用实 验方式引出这些公理),让学生尽早形成知识结构, 并在下来几节课的例题和练习中分层次地让学生接触 需要选择判定公理才能完成的题目,也就是构建整 体——局部——整体的结构。这样做,知识“主干” 被突出呈现,知识“枝叶”被删节, “工具”已齐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学生自觉地打消或不自觉地被取消了对教师的依 赖,要尽早调动个人的潜能去面对任务,去补偿必须 学习的,被有意删节的知识“枝叶”。教师集中讲课 的时间少了,个别辅导的时间多了,学生的局部模仿 少了,整体的联系和自主的探索多了,学生通过从简 单到复杂的多次循环去内化知识,研究性的学习得以 有效开展。于是,课堂呈现出一派学生主动学习的生 动活泼景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最后.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单元教学设计与 施教实践,去展现数学教学内容“非线性结构”的功 能(由笔者指导广州市天河中学游小蓉老师执教)。 1.内容处理概说 教材(义务教育人教版)内容的铺排及教参的课 时建议如下(共约6课时): 引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的概念;习题:给出某数对,判断是否某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解(第1课时)。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用代入法解二 元一次方程组(第2、3课时)。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至少有某未知数系数 的绝对值相同的类型) (第4课时)。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 值相异的类型)(第5课时)。 复习、综合练习(第6课时): 为构建非线性的内容呈现结构,对以上内容削枝 强干进行重组。 第1课时用实例介绍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之 后,就直接学习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删去 引言不讲,改为学生阅读;删去给出某数对验证是否 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题目不做,改为在学习完代 入消元法后,介绍解的概念并略提如何检验,事实 上,当学生学会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后,这一部分知识 在整体把握中自然内化); 第2课时学习熟练运用代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课时学习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包括至少有一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同的类型和未 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皆相异的类型,但系数限制在取较 简单的整数); 第4课时学习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 程组(未知数的系数不做限制,习题可取课本A组 题的难度),小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5题时复习本单元内容,学生阅读讨论解法步 骤,查缺补漏,教师个别辅导,课内完成所有习题。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尽早地把知识的结构交 给学生,先不在“学习概念和学习检验方程的解”、 “学习解系数复杂的方程组”这些地方纠缠;尽早地 把知识的整体交给学生,不把“用加减法解至少有某 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同的方程组”和“用加减法解 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皆不相同的方程组”分别在两课 中学习,而是把两种类型方程的系数简单化之后放在 同一节课;尽早地把主干和工具交给学生,建构出主 干突出、循环上升的“非线性结构”。 2.教学实施过程简述 教学实施中,教师在强调了工具——等式性质之 后。对非工具的重点知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采 用师生共同研究解法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悟出“消 元”的意义;对经验类的知识——先消哪个元,则采 用学生练习尝试,教师巡视,个别点拨,学生总结的 做法;对非重点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在边学习重点内 容时边阅读,或学习完整个单元的主干内容后再阅 读,教师只对有需要的学生个别辅导。据笔者统计, 教师每节课讲授的时间累计不超过15分钟,其中的 第3节课累计不超过10分钟。课内大量的时间是学 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的技能训练,课本中的所有习题几 乎全在课内完成,教师不用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效果 同样显著(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体现),学生在非线性结构所提供的一系列“最近发 展区”中不断获得成功,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技能和 能力得以提高,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得以育成,课堂 显得朝气蓬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益。 数学教学内容“非线性结构”的构建与施教,从 哲学的角度看,体现了一种“无为”的观念,教师只 在尽量小的范围和尽量低的程度上给学生以规范和提 示,尽量不去人为地干扰学生应有的自然发展的时 空。这种自然,是人类进行认知的本来面貌,学习不 应再是学生对教师的亦步亦趋,课堂不应再是教师对 书本的忠实演绎,既然学生的一切真知都离不开个性 的张扬、独立的探索和合作研究,那么教师的教学观 为什么不应走向正本清源、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①郭思乐: 《繁荣教育科学促进教育创新》《教育 研究》1999年第9期。 ②钟启泉编译: 《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年lO月第2版。 ③查有粱著: 《教育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1月第1版。 ④邵瑞珍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1990年10月第1 版。 (作者单位:广州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 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