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3-08-12 来源:汇智旅游网


初中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指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之前,站在美术学科教育价值和课程标准的高度,进行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解析、学情分析等,以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在课程标准的大框架内有侧重地选取适宜内容、设定达成目标、制定检测方法等准备工作。

(一)课程标准研读

在教学准备阶段,应首先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研读,从课程标准的高度理解初中阶段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等,明确教学的大方向。

1.整体理解

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意图与理念。

2.明确方向

掌握课程标准中本课所属学习领域以及相应学段在本领域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明确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

3.多维度定位

立足学段,结合学习领域与三维目标,多角度对本课教学进行定位。

(1)应掌握的静态知识点、动态技能等学习内容。

(2)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3)学生在不同维度应达到的目标以及不同水平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层级。

(4)学习成果的展现形式、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5)对学生审美素养、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材解析

教材与课程标准是“木本水源”的关系。教师应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使教材成为真正适用于教学的材料。

1.明确本课的作用及意义

教师应立足于本课所属的学段和学习领域,联系前后课程内容,掌握学生已学习的知识技能、已达到的目标和水平等,分析本课与前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层级关系,明确本课在本单元、本册教材、本学段中的作用及意义。

2.分析教材版面内容

包括分析教材版面的文字阐述、图片选择、活动安排、学习提示、单元评价设置等各个方面,结合之前对本课作用和意义的分析,明确以下问题:

(1)本课学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内容主次、详略安排、重难点等。

(2)本课适宜开展的活动形式、学习方法、作业形式以及评价形式等。

(3)学生应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学生应掌

握的程度水平、不同水平学生应达到的不同目标层级等。目标之间应有前后逻辑关系,逐步深入。

(三)学情分析

在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分析授课对象的具体学情,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分析的内容

(1)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学生已有的能力。如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2)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技能及掌握水平。如构图、色彩知识的掌握情况,线条表现能力等。

(3)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已有知识或技能储备欠缺或薄弱的方面。

2.分析的作用

(1)为本课教学选择更适度的学习内容,设定更精细的学习目标。

(2)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预估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学困点。

(3)基于学生学习特点、风格等,调整本课教学内容或方式方法等,使教学更具特色。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PPT课件,搜集或拍摄教学视频、图片素材等,有能力的老师可设计制作课堂小游戏、动画或小程序等。

(2)可根据需要准备范画范作、写生静物、实物(如民俗面具、特色服装、纹样饰品等)或其他教学物品。

(3)可设计制作导学案、学习单等学习辅助材料。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教学用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教学用品的准备应贴合本课内容,兼顾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及美观性原则,可适当突出地方地域特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应注意素材不可过于花哨,影响课堂教学。

2.学生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中最常用的是绘画和手工工具材料,如各种类型的绘画用笔、颜料、纸张、剪刀、胶水、综合材料等。

(2)部分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前搜集图片和文字材料、进行调查问卷或搜集相关的实物材料等。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做好安排布置,明确要求,并说明方法。

(五)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美术教学目标的表述,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在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分解或具体化,体现美术学科素养的基本导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2)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凸显美术学科不同领域的学习要求。

(3)教学目标的续写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间逻辑关

系合理。

(4)教学目标的续写中,要完整体现出行为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五个方面的内容,做到续写规范、具体、准确,可理解、可操作、可测评。

2.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法和学法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教法,突出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审美性。

(2)创设具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明确个人学习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制订“课堂学习单”,辅助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3)关注学法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4)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3.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教学应在研究与梳理美术教材、借鉴教参的基础上,梳理教学内容,把握不同领域课程实施要求,准确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积极的思想导向,要注重实用性、审美性、时代性、科学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要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艺术、中国与外国美术作品的关系。

4.教学过程

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要包括课堂导入、知识新授、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展示评价和课堂小结等主要环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凸显美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把握课堂容量,合理分配时间。教师要语言规范、内容科学,教态自然、大方、亲切,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师生课堂互动自然流畅。

5.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感受与认识,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力。

首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设置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其次,教学活动力求情境化、多样化、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序组织,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学活动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知识和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6.教学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美术语言的规范性,评价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明确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评价要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记录、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评价方法。

(六)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术课程资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以美术教材为主要载体,美术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主体,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也可以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二次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美术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学习,积极参与网络美术课程资源的建设。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主要起到提示学习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等作用。

1.导入时间以2~3分钟为最佳,不宜超过5分钟。

2.导入的形式应根据课型或课程侧重点选定,如情境式、实物式、阅读式、视频式等,体现多样性与丰富性。

3.导入的内容主题明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具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导向。

4.导入活动应体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对艺术的现有理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基础知识学习

(1)学生能快速捕捉到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并读或画出来。

(2)学生经过阅读或讲解能复述基础知识的要点。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4)分配的时间不宜多。

2.技能技法练习

(1)范作(视频、图片、实物)匹配课程内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视频、图片质量高清无水印。

(2)示范活动面向全体且有效,准确讲解技能技法,对关键点(重难点)进行深刻解读。

(3)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纠错—修改。

(4)及时归纳总结,以板书等形式展示出技能技法的步骤、流程或要点。

3.重难点突破

(1)设计的活动(游戏、问题等)有效性和针对性强,学生操作性强。

(2)开展必要的、真实的小组合作探究,关注真实的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探究式的突破。

(3)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

(4)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做出正确的引导或指导。

4.作品欣赏评述

(1)评价符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横向的地域对比和纵向的时间对比等内容。

(2)欣赏内容包含多个角度(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等)。

(3)评述语言要体现美术学科的专业性。

(4)辩证地评述作品,名家的作品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通过评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在图形、图像的识读基础上有对文化的理解。

5.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围绕目标用驱动性问题来组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深度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活动主题要真实具体,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2)体现美术学科思想,甚至多学科交叉的思想。

(3)活动过程由学生管理、选择、设计,强调协作,教师辅助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课堂评价

(1)评价多维度,既要关注学习成果又要重视学生过程性表现。

(2)评价语言要有美术学科特点,以鼓励、启发为主。

(3)评价要及时、具体,有针对性。

(4)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观念方面、思维方面的表现,提升美术的育人功能。

(三)课堂小结

1.时间1~2分钟,起到升华课程内容的作用。

2.内容承上启下或拓展延伸课程内容。

3.总结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文字、视频、图片等。

(四)作业设计

1.贴合课型特点,基于教学目标评测。

2.立足学生实际水平,分层设计作业。

3.作业形式多样、新颖灵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和人文性。

4.作业不局限于在课堂上完成,鼓励学生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表达、创作。

(五)教学反思

1.课后要及时反思,做到一课一反思。

2.思考记录教学实施中的亮点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分析,形成持续改进建议。

3.反思的形式灵活多样,例如撰写教学日志、教研组研讨、自我反思等。

(六)板书设计

1.板书要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层次。

2.板书内容要简洁、扼要,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3.书写字体规范,无错别字和繁体字,布局完整,整体协调。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达成

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有充足的评价证据呈现。

2.学习方法和情感人文等目标有效达成。

3.不同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

(二)教师素养评价

1.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2.实施中能够较好处理预设与生成,并能机智处理突发事件。

3.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流程

科学有效。

4.教学评价贯穿教学过程,评价与目标、内容之间具有一致性。

5.教师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娴熟,教学语言精练、教态亲切自然。

(三)学生素养发展

1.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及理解层面都得到有效发展。

2.对学习内容、主题产生一定的关注或兴趣。

3.能够运用所学进行迁移,在新的情景或条件下解决新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