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楼梦》比喻句探析 定稿

2023-06-19 来源:汇智旅游网
摘 要

本文列举了《红楼梦》全文的比喻句,包括明喻、暗喻、借喻、较喻等比喻句句式,然后对列举的句子进行探析,探析内容包括句子的作用、特色。最后专门通过对典型的“以花喻人”和“以物喻人”的深度分析来说明比喻句在整个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比喻;类型;作用;特色

1

Abstract

This article lists th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full text of the metaphor, Including simile, metaphor, metonymy, metaphor metaphor sentences etc,Then analyze the sentence list,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include sentenc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based on the typical \"to spend the peopleo illustrate the analogy in the novel is shown in action.

Key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Analogy;Types;Effect;Characteristics

2

《红楼梦》比喻句探析

比喻,又称“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的构成,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所描绘的对象,叫做“本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两个条件是: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语言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有“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而点缀其间的精炼深刻、意蕴丰厚的比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修辞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因此,选用《红楼梦》中的比喻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研究《红楼梦》的比喻,可以使整个汉语言文学的比喻修辞研究得到进一步丰富。

本论文以《红楼梦》中的比喻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梳理、分析、总结了《红楼梦》中的比喻。

一、作品中比喻句例句

(一)、明喻

本体、喻体都分明出现,中间使用“像”、“若”、“似”、“好似”、“如同”、“一样”、“如„„一般”、“似的”等比喻词语连接,是最为明显的比喻,也是《红楼梦》中比喻的重要类型之一。

例1:他这一下去,就同一盆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第十七回)

例2: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第十四回) 例3: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第十七回)

例4:晴雯等早去瞧了一遍回来,喜欢的笑向袭人道:“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的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四根水葱儿!”(第四十九回)

例5: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做的不恰当。”如同开了笼的猴子一般。(第二十二回)

例6: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第六十八回)

例7: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第二十八回)

3

(二)、暗喻

暗喻比明喻更进一步,直接用“是”、“变成”、“成了”、“成为”等作比喻词语,采用“甲是乙”(本体是喻体)的形式。

例8.“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逛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第八回)

例9: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

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

例10: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他,他是忍不住的。(第五十二回) 例11:[枉凝眉]“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第五回)

例12:也没见你们两个!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第三十回)

例13: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第五十五回)

(三)、借喻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步,在一段话中直接出现喻体,本体并不出现,也不用比喻词语,格式是“乙代甲”(喻体代本体)。

例14: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当权时倒更谨慎了些。因此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去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率性连夜里偷着吃酒玩的功夫豆没了!”(第五十五回)

例15:凤姐儿忙下座以礼相还,口内忙说:“皆因奴家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卧柳,恐惹父母担忧„„”(第六十八回)

例16: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第二十七回)

例17: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拨出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第八十回)

例18:凤姐听了,忙道:“依我说,竟别碰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哪里肯。„„这会子回避还回避不及,反倒’拿草棍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第四十六回)

4

(四)、较喻

除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外,《红楼梦》还有一类把人事人力和物情物力两相较量,估量高下短长的比喻,被称作“较喻”。

例19: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第五回)

例20: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甲戌本,第八回) 例21:人家凤凰蛋似的,好容易养了一个女儿,比花朵儿还轻巧,原看你是个人物,才给你做老婆。(第七十九回)

二、例句分析

(一)、明喻

例1:这个比喻句饱含宝玉对含冤而屈的晴雯的无限同情,很贴切的形容词。如果光用兰花来比喻晴雯可能会比较笼统,但是用“一盆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来比喻受苦受难的晴雯就具体的多了,赞美了晴雯的正直、纯洁、美丽,再加上“送到猪窝里去一般”,美丑相较,通过“嫩箭兰花”和“丑猪窝”的强烈对比,形象的比喻美将被毁,突出了晴雯悲惨的命运。

例2:这个比喻句是描写秦可卿死后凤姐的表现,此句本体是“眼泪”,喻体是“断线之珠”,比喻词语是“似”。滚落的眼泪和断线的珠子外在都呈圆形,而且纷纷下落的动态过程也是十分相似的,我们还可以从定语“断线”推断出泪珠之多,下落之快。作者通过形象可感的喻体,不仅使读者感受到眼泪的具象,还能使之体会到凤姐的悲伤之情。

例3: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杏花”,喻体是“喷火蒸霞”,比喻词是“如„„一般”。“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这个明喻把稻香村里火旺盛开的杏花画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4: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四位姑娘,指刚进贾府的邢岫烟,薛宝琴,李纹,李琦,比喻词语“像”,喻体是“一把四根水葱儿”。这个比喻把四位姑娘白皙苗条的体态一下子画出来。体现出四位姑娘细腻、润滑的肤质、苗条轻盈的体态。

例5:这个比喻句本体是“宝玉”,喻体是“开了笼的猴子”,比喻词语是“如„„一般”,宝玉见了封建正统思想极浓的父亲像鼠避猫一般,但是离开了父亲的监视,就如同“开了笼的猴子”,这个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宝玉从父亲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自由、活泼的神态。

例6:这句本体是“王熙凤”,喻体是“三春之桃,九秋之菊”,比喻词语是

5

“若”,作者用暮春的桃子和深秋的菊花,写出了王熙凤容貌的红润和艳丽,以及精神气质上的淡雅和坚毅,一个简单的比喻,将人的外在形美和内在气质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7:例句的本体是“脸”和“眼”,喻体是“银盆”、“水杏”,比喻词语是“若”、“同”。,“银盆”给人的感觉是光泽、细腻和润滑,形象地突出了宝钗皮肤白皙、姣好的特征。“水杏”则描绘出宝钗眼睛的外形和水润质感,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二)、暗喻

例8:此句本体为“他(薛蟠)”,比喻词语是“是”,喻体是“没笼头的马”。这个暗喻说出了薛蟠不服父母管教的特性。

例9:这句本体是“女儿、男子”,喻体是“水、泥”,比喻词语是“是”。“水”代表了清澈、流动,写出了贾府众多女子的纯洁性情;“泥”代表着污浊、停滞,写出了贾府众男子包括贾雨村、薛蟠之辈的肮脏堕落、腐化不堪、浊臭逼人。通过“水”与“泥”的对比,作者的爱憎情感和民主思想已暗含其中。

例10:本体是“晴雯”,“是”做比喻词语,喻体是“爆炭”。这个暗喻形象的点出了晴雯心直口快、秉性刚烈、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例11:这句本体是“宝玉、黛玉”,喻体是“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词语是“是”。喻体含有美丽、朦胧、虚幻、飘渺的意象,把宝黛之间难于言表的爱情特征用具像表达了出来。

例12:本体是指宝玉和黛玉“你们两个”,比喻词语是“成了”,喻体是“乌眼鸡”。这个暗喻以斗鸡瞪着眼珠的神态形容宝玉和黛玉生气吵架时互相不搭理彼此的样子,非常具体形象。

例13:例句本体是“林丫头(林黛玉)”,喻体是“美人灯儿”,比喻词语是“是”。“灯”这个意象代,表了明亮、微弱、温馨、易灭,正好与黛玉的多病、柔弱、单薄、敏感两相切合,比“美人花、美人玉”更新奇,更贴切。

(三)、借喻

例14:这里的喻体一个是“巡海夜叉”,另一个是“镇山太岁”。不用比喻词语,不出现本体,“巡海夜叉”直接比喻林熙凤,而“镇山太岁”直接用来比喻李纨、探春、宝钗三人。这两个借喻以神话中的凶神来借喻贾府中的当权者。一来表现除了他们的厉害,二来表达了下人对他们的不满和反抗。

6

例15:例句喻体是“花”“柳”,本体并未出现,但根据上下文意思可以推出本体是那些专,门供男子寻欢作乐的轻浮女子。作者抓住了“花”“柳”外在娇艳柔美,内在任人攀折的特征,来暗喻那些易被男人征服,任人摆布的特殊女性。

例16:这句是林黛玉《葬花词》中的诗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是借“风刀霜剑”这个喻体来形容林黛玉所受的封建压迫与摧残。

例17:这是薛蟠之妻夏金桂因容不下香菱而终日在薛府兴风作浪,薛母终无宁日,忍无可忍所说的话。例句本体并未出现,但是根据上下文可知是“香菱”,喻体是“肉中刺、眼中钉”,说明香菱就像“刺”和“钉”一样让金桂难受、碍眼,通过借喻写出了香菱久受折磨和虐待的悲惨处境。

例18:凤姐对邢夫人说了这句话用了两个借喻。邢夫人要凤姐想法向贾母讨鸳鸯,凤姐不敢去,“竟别碰这个钉子去”,是说别碰贾母这个“钉子”;“拿草棍去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是讲邢夫人不回避贾母的威严,反而去惹贾府里至高无上的太上皇“贾母”动怒生气。这两个借喻比较含蓄,能引起听话者的思索,虽热本体、喻体和词语都没有出现,但是所指还是很明确。

(四)、较喻

例19:本体是“心”,喻体是“天”,用“比„„高”联络起来。通过晴雯的“心”与“天”哪个高,哪个低的比较,突出了晴雯高大的志气和纯洁的心灵。

例20,把黛玉的话与“刀子”形象的做比较,突出了他话的锋利,尖刻。 例21:把金桂与“花朵”作比较,突出了他的娇贵。

三、比喻句的作用

上面说分析了比喻句的种类,下面谈谈它的作用。《红楼梦》中比喻句的喻体可以做多种句子的成分,有的充当定语,有的充当状语,有的充当补语,有的充当宾语,有的充当谓语。它们在各自的位置,执行不同的任务,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下列几例:

例1:他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爷罢了(第六十九回)

这句里面喻体做了定语,显示了事物的特征。“棉花耳朵”做定语,修饰“爷爷(贾琏)”。秋桐以为贾琏耳朵软,没有主见,随便听信旁人的话。

例2:左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的主位,邢王二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第七十一回)

这是喻体做状语,具体显示动作的特征。“两溜雁翅”意为“像展翅飞翔的大

7

雁的两条翅膀一般”,做“站”的状语,说明“站”的特点,把贾母八十大寿入席时的场面和礼法写活了。

例3: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通行本,第四十九回)

这是喻体做补语,起形象的补充说明作用。喻体“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作“显得”的补语,把湘云打扮成小伙子的形象活现出来了。

例4:少不得我去拆开这鱼头才好。(第六十八回)

这是喻体作宾语,强调了宾语的特点,在“拆开这鱼头”里,喻体“鱼头”做动词“拆开”的宾语。“鱼头”比喻一件麻烦的事情,这里指贾琏私娶尤二姐,张华告状一事,凤姐用比喻的方式说的很形象。

例5: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琉璃盆内一般。(第四十九回)

这是喻体作谓语,显示了主语的特点。在这个例子里“自己”是主语,“却如装在琉璃盆内一般”作谓语。写出了宝玉置身于晶莹、洁白、透明的雪景中的切身感觉。

四、《红楼梦》比喻句的特色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其艺术成就时多方面的,就其中的比喻句而言,也是点珠缀玉,异彩纷呈,涉及面极广。但典型的莫过于花和动物作为喻体的比喻句。下文试以这两个方面为例,分析《红楼梦》中的喻句的特色。

(一)、以花喻人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以花喻人”这种修辞手法在有形和无形领域都有所体现,并且曹雪芹的这种修辞格并不只是运用在个别人物身上,而是对众多女儿进行群喻,也并不是以一花一人作比,有时是一人多花,有时是一花多人,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始终做到喻取肖似。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作者让众女子各自掣到自己所属的花签,实际是对大观园的女儿们进行了一次明显集中的花喻,给出了一份属于她们的“花谱”:

8

本体 喻体 宝钗 牡丹 探春 杏花 李纨 老梅 湘云 海棠 麝月 荼蘼 香菱 并蒂 黛玉 芙蓉 袭人 桃花 作者将宝钗比作牡丹,是因二者是对其家境的写照,虽不乏夸张之辞,却可见其家资丰厚。文中第四回也曾提到,宝钗有两点相似:外在之形,内在之质。论外在,宝钗拥有“艳冠群芳”之容貌,对此书中多处有所论及:第五回作品介绍警幻仙姑之妹,将这个仙界美人和宝钗作比较:“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可见在作者眼中宝钗之美非尘世凡人所能及也。第二十一回宝玉《庄子》续文“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强调的是宝钗的外在姿色和黛玉的内在聪慧,通过对比突出了宝钗的容貌之美。第四十九回宝玉见过初来贾府的宝琴等人,有如此评价:“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可见是众人认可,“成日家”说明是一贯评价,“绝色”说明评价之高。

2.以动物喻人

例1: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第二十九回)比喻取的是凤姐和猴子都聪明伶俐,善于取巧这个相似点。很形象的写出了王熙凤能言善辩。例2:柳氏啐道:“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像那黧鸡似的。”(第六十一回)

黧鸡就是通常所说的乌眼鸡,两眼大而圆,身短尾长,凶猛善斗。一般家鸡眼睛周围是青白色,而乌眼鸡通体皆黑,连眼圈也呈黑色,是名符其实的乌眼鸡。乌鸡争斗时眼睛黑亮,气势汹汹,甚至连人都不敢随意靠近。作者此喻是以“乌鸡争斗”的情形刻画人们提防他人偷摘果子的表情,作者通过禽事人事的相似点,写出了人的猜疑惊恐和眼色不宁,喻语简洁、生动而又形象化。

结 语

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红楼梦》中的比喻,虽然不甚全面准确,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格的巧妙,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作品内涵,为整部作品的语言美也增色不少,对后人运用比喻辞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红楼梦》中的比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精湛的语言技巧,是整部作品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我国的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民族思想的理解提出了要求,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语境因素,才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巧妙所在。

9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林兴仁.红楼梦的修辞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3]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M].漓江出版社,1982. [4]刘琮.红楼梦比喻研究[D].中国知网,2010.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