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东南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构——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2024-02-22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09年第1期 (总第168期) 世纪桥 No.1,2009 Shi Ji QiaO (General No.168) 对东南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 SWOT分析及发展建构 ——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龙 照,袁光焯,李水根 (赣南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石城县是典型的东南丘陵低山地区,通过对石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阐述和SWOT分析,并结合东南丘陵地 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建构一个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东南丘陵;县域经济;石城县;发展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域内,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 (二)财政收入 纽带,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面向农村、以 2003年到2007年石城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财 服务三农为目的,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 政收支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0455万 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党的十六大把“壮大县域经济” 元,比上年增长23.7%,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03年高 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 出了43%,年平均增长14%。在改革开放起步时的1978 至1998年超过5000万元用时整整二 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的一 年仅为228.3万元,个重要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部署,是落 十年,至2003年超过7000万元用时五年,至2007年仅用 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 了四年时间就突破了亿元大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及 载体,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也得以逐年提高,财政面貌发生 设的新要求。 了可喜的变化。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邻福建 (三)城镇化水平 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宁都,北靠广 2007年石城县城镇化已达到29.9%,城市化率不断 昌。自古以来,石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素 提高,县城总人口达到6.1万,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 有“闽粤通衢”之称。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辖5 里,城市规划面积38.55平方公里,城市主干道总长2O.7 镇5乡,人口3l万。其中丘陵山地面积2ll1347亩,约占 公里,建成区绿地率10.27%。全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 总面积的89%,耕地面积192646亩,约占总面积的10%。 入不断增加,城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强化了管理,城镇面 水面面积57794亩,约占总面积的3%,道路、城镇、村落、 貌也有较大的改观。 厂矿237230亩,约占总面积的1O%。人谓“八山半水一分 (四)新农村建设情况 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个典型的东南丘陵低山地区。 石城县新农村建设以“民富村美、文明和谐”为要求, 石城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面完成 (一)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了85个省试点和5O个自主建设点建设任务;完成改水工 2007年石城县生产总值为145145万元,比上年增长 程47处、受益5600人,改厕2130座,新建沼气池776座。 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65万元,增长5.5%; 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6个,规范建设标准化农民专业 第二产业增加值42185万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 合作社11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从这些数据可以看 值45595万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5002元,低于 出,石城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生活 江西省的平均水平,比上年增加574元。三大产业结构由 质量有所提高,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正在向着“生 上年42.6:26.6:30.8调整为39.5:29.1:31.4。多种经济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 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主义新农村发展。 一、71253万元,增长20.5%,占GDP的比重达49.1%。从经 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但农业比重继续下降, 二、石城县域经济SWOT分析 (一)石城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 步向协调、合理发展。 收稿日期:2008.11.12 1.农林产品资源丰富 石城县有耕地22.5万亩,山地17.6万亩,水面7.2万 作者简介:龙照(1985一),男,江西赣州人,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袁光焯(1985一),男,贵 州天柱人,贵州水城县青树小学,特岗教师;李水根(1984一),男,江西新余人。 ・107・ 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石城的农产品独具特色,白 莲、烟叶享誉全国,是著名的通心白莲和优质烤烟基地县, 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和“中国烟叶之 乡”。以脐橙、牛心柿为主的果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动 植物种类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动物118种,中药材138种。 称。但从石城县地理区位来看,石城县远离中心城市,处 于江西赣州和福建龙岩中心位置。石城是一个农业为主 的县域,农业在石城县占的比重比较大,而由于受地理区 位的影响,农产品接近市场的机会较少,市场的规模、发展 的潜力明显不足。加上自然环境因素,交通不是很发达, 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3.资金因素 受土地和国家环保对我县限制政策的影响,招商引资 成效不显著。具体表现在:一是新签约、新落户项目少,大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8%,活立木蓄积量262万立方米, 尤其以毛竹丰产林、油茶林、松脂林等发展较快。 2.特色旅游资源 石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 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 项目更少,资金到位率偏低;二是招商引资在建项目进展 自然风景名胜区6个,温泉4处。石城是赣江的发源地, 缓慢,除少数几家投产外,大多数项目建设进度不理想,迟 物华天宝,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既有五龙岩摩岩石刻、杨 迟不能投产增效;三是项目投资转化率不高,引资项目固 坊村坊式亭、岩岭永宁桥、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西华 定资产转化率只有68.8%。…2007年虽然财政收入增幅 山、如日山、东华山、通天寨、鸡公岽等风景奇丽的自然景 色,通天寨更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 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 县,现保存有众多的革命遗址。如李腊石石城阻击战遗 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中央临时军事委员会驻地)、红石 寨旧址(屏山)、红四军军部旧址(横江秋溪红家垄)、毛泽 东和朱德同志观下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太雷县 中心县委旧址(横江)、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城县革 命烈士纪念馆。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客 家摇篮”之称,历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转站。客家遗址丰 富,客家风情浓郁,主要有:宝福院塔;太平天国幼天王洪 天贵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杨村亭式坊;Tk宁廊式古桥;古 驿道闽粤通衢;古城墙、城门;客家民居;客家灯彩、擂茶、 宴酒、哭嫁、赛龙船等。 3.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石城县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有着发展县域经济的特色 产业的基础。石城特产中横江南金纸飘洋过海,闻名遐 迩,称为“黑老虎”的晒烟声誉甚高,白莲、烤烟、泽泻均为 传统的出口产品。尤其是白莲、烤烟已成为石城农业两大 支柱产业。1996年,石城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 “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烤烟之乡”。“紫石”牌烤烟供不 应求,成为江西省主要品牌“金圣”系列卷烟主料配方。通 心白莲、莲心茶、莲子奶糊等白莲系列食品畅销全国。茵 陈保健茶多次荣获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石城手工米粉 为清朝贡品,久负盛名。别具特色的石城砚台被越来越多 的艺术家、收藏家青睐。牛心柿、茶树菇、客家酒酿等名特 产品蜚声全国。从近年的发展看,石城依托资源的优势, 已开发出一系列特色产品,在江西及珠三角有着明显的竞 争优势。 (二)石城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不利因素 1.思想因素 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封闭保守向开明开放转 变。从发展方式看,石城县域经济半开放、半封闭的“自然 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思想观念、创新能 力、增长方式、体制机制各方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 “对接长珠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一些公务人 员的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大局、全局意识还不够强,一些 部门对服务对象管得太死、太严。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 够创新,尝试不够,因此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 展。 2.区位因素 石城县位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之处。自古以来,石 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 ・】08・ 较大,实现历史性突破,但全县税源基础薄弱,税源结构不 合理,增收潜力小,非税收入等一次性收入比重所占份额 较高,增减变数较大,财政收入总量还较小,用于投资的额 度还是较少。 (三)石城县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机遇 1.区位政策加速石城经济的发展 2004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 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因此专家 指出,县域经济要想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各种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从体制上创造 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 江西是中部的农业大省,有 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对江西的崛起有着重要的 意义。江西省委所提出的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 旅游休闲后花园”的战略构想,在促进江西省旅游业发展 的同时也为石城县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在中部崛起 的战略部署下,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石城应抓住这个机会, 利用政策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党的十六大把“壮大县 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的提出。十六届三中全 会,又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是党中央在新的 时期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 策,“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涉及到许多惠农政策,如取消 了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扶植力度等。使农业经济在县域 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也有利于优势的农业资源发 挥,以及农民的增收。从而使石城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 展。 2.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石城县经济发展 随着济南至广州、泉州至南宁两条高速公路石城段的 开工建设,石城的区位优势必将凸现,“闽粤通衢”的优势 将在未来几年重新展现;随着西部政策延伸县、省财政直 管县政策的实施,上级对石城县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 大,发展的政策条件将更加宽松、更加优惠;随着瑞金作为 赣州次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必将辐射和带动作为邻 县的石城积极参与赣州产业经济的大发展;随着国家土地 新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石城作为闽东南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将率先迎来更多 更好的发展机遇。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今后五年将是 石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3.新农村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赣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源地,石城县是新农 村建设的主要地区。专家指出,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的 发展,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物 质条件。所以我们要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综合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互为因果、相互 联系的。 实施好石城县的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石城县 (四)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的经济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达到规模适度的村 以整村推动为主体,构建和谐的新农村。力求规模发展, 庄布局,特色的民居风格,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的产 产业经营,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一片产业,致富 业结构,和谐的新农村面貌。 方百姓。实现石城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并加大农村基 (四)石城县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 础措施的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现代化农村,培育新型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邻福建 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达到具有地方特色,以及生态 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宁都,北靠广 良好的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推 昌。石城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域,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外 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新农村。 向带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增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越来 (五)发挥县城带动作用,推动县域工业化发展 越紧密。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周边县域的发展对石城经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 济发展存在追赶挤压的效应。虽然石城县经济与赣州市 力。工业化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培植地方支柱财 一发达的县市有一定差距,但石城周边的县域,发展的水平 相差无几,产业结构相似,因此会造成在招商引资,优惠政 策等方面的恶性竞争,从而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挑 战。虽然石城的区位优势不是很明显,但南边的瑞金作为 赣州市的一个次中心城市来发展,对于石城县来说,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次中心的瑞金享有更多的优惠政 策,人气比石城影响更大,这就无形地拉大了石城与周边 县域经济的差距,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大。 三、对石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建构 (一)改变落后的思想意识,培育创新主体 发展县域经济,要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树立长远的 思想,面向未来,立足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抢抓机 遇、加快发展。面对周边区县追赶的发展势头,勇于在研 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中把握机遇,敢于放开手脚,在开拓 进取中用好机遇,抓好发展,迎头赶上。在新的基础上形 成新的统一认识,这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 的过程。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要素的培育。 在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过程中,还要培育县域的创新要素, 建立县具有持续创新动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要对 工农业的技术创新,还要加强吸收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变 为具有动力的创新主体。同时,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 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本县的人力资源优势,变人力优势 为生产优势,让全县劳动者的创新热情和潜力充分的涌 现,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新机制。 (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石城县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应深入分析自身的情 况,准确把握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石城县 地处东南丘陵地区,其优势产业是于农林产品及加工品。 在生产要素配置市场的前提下,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不可 能全方位的发展县域经济,只能从优势的资源来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特别要发展好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 的发展。比如,石城县有白莲、烤烟等优势农林产业,通过 这些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可以增强其产品在“长 闽珠”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环境已成为县域经 济发展的一张王牌。石城县政府,要充分发挥这张王牌, 加速转变政府的职能,推行一条龙服务,尽可能为外来投 资者提供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以良好的投资环境, 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要从建立创新 招商引资的机制,以多元化为目标。积极地培育合格引资 主体。 更快、更好地实现石城县域经济的腾飞。 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 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 县域工业的发展也是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 和经济能力。 石城县应制定科学的县域工业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要立足本县的资源优势,面向 市场,通过积极合理的规划建设,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应好、环境污染少、资源耗能低的新型工业。工业的发展, 必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人,扩大财政税源, 从而促进石城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发挥县 域带动作用,加快工业发展,振兴县域工业,实现传统农业 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六)发展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石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对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天然优势。应加强对全县旅游资源 价值、市场潜力的调查和评估,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分 级的原则,制定符合生态旅游目标的生态发展规划。在旅 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创新上,要找准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体现不同的文化特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能够 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 证。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建立完善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法 制,把全县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做好环 境生态保护,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保育、公害防治和废弃物 处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的和谐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良好的运 作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温永银,石城县2007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2oo8 年经济展望[EB/OL].石城统计局网,2008—4—15. [2] 建设新农村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基础条件[N].经 济日报,2006—4—26. [3] 廖成旺,温永银.石城县近三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分析[EB/OL].石城统计局网,2008—4—15. [4] 青理东.县域发展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2006:87. [5] 林木西.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EB/OL]. 新华网,2o08—2—20. [6] 数据来源:石城人民政府网,赣州统计年鉴,石城统 计局网. [责任编辑:李继锋] ・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