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史方舆纪要》对广东边界的认识
作者:邹瑜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
摘要:《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所撰一部关于全国的军事地理著作。文中着重写每个地区山川险峻地势对该地区的影响,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在写广东地势时,顾祖禹特别注重粤北的地势以及广东海防的分析,对粤北战略地位及广东海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五岭;海防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凡例中提到“广东,自北向南,声教所为远暨也。”[1]广东历代以来因远离中原地区,因而对于分析广东地理位置的古籍相对较少,《读史方舆纪要》作为清初具有军事地理特色颇浓的一本典籍,书中对广东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见解。本文以广东边界为主分析顾祖禹对于该地区战略地理和军事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一、顾祖禹对广东地势整体认识
位于“声教所为远暨也”[2]广东,顾祖禹对于广东的沿革地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对于广东的沿革顾祖禹写到:“盖岭南当中原多故时,进不能以有为,退犹可以自立。”[3]秦汉赵佗在建立南越国时曰:“南海僻远,东西数千里,此亦一州主也,可以立国。”[4]赵佗因与汉朝保持着君臣关系,使南越国立存了93年。魏晋时期徐道覆、卢循因未审时度势,乘机攻打建康,最后失败。唐末藩镇割据、各州建立政权。此时岭南地区刘䶮建立“南汉国”因实行固守其业,使南汉国持续了53年。在封建社会里,广东因地处偏远、远离战争,受到中原地区影响少,因而它可以独立发展起来,自立国家。与此同时,又因地处偏远、经济状况、军事所需的兵马都相对匮乏、岭南与中原的交通极为闭塞。在这种情况下,进军中原必定失败。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边界记载:“东连七闽,南滨大海,西距安南,北据五岭。”[5]根据广东地理位置分析,顾祖禹得出:“又吾闻岭南之势,在於岭北。”[6]因岭北有“五岭”,呈东西走向的五岭,横跨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四省区交界。《史记·南越王列传》中记载:“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杨僕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 ……出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苍梧;使驰义候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汇番禺。”[7]史料中可以看出岭北“五岭”不仅横亘四省,“五岭”内河流众多,主要有珠江、榕江、滃江等河流,通过“五岭”水域,可以到达广东,从而使“五岭”也成为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在这个重要的地势下,秦汉时南越王赵佗设立横浦、阳关、湟溪三关,称此三关是“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8] 五岭中最为险要的是大庾岭。《读史方舆纪要·广东》记载:“梅岭……为南北之噤要。亦谓之横浦关”[9]与《读史方舆纪要·江西》记载:“赣水,在府城北。其上源为章、贡两水。章水……自宜章县东流经崇义。大庾县及南康县境内”[10]记载中的史料得出赣江作为江西最大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河流,它南溯支流章水,越大庚岭经侦水与广东北江相通。而北江作为主要流域的支流之一。所以通过大庾岭,可以与长江流域相连,成为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要道。为打通大庾岭这个中原交通要道,唐政府开始下令张九龄开凿大庚岭新道。通过大庾岭开通,一方面加强了唐朝与岭南地区的联系以及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大庾岭道开通改善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唐朝因大庾岭开通,促进了广州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大庾岭道沿途的小镇发展起来。 二、顾祖禹对广东海防的认识
广东作为沿海城市,南濒临大海,因而海防尤其重要。顾祖禹在写海界中“海環广东南界,倚为险固,然攻守之计,亦莫切於海。”[11]历代通过沿海进入广东很多,魏晋刘裕追杀卢循就是走的海路。据《晋书·卢循》记载:“裕先遣孙处从海道據番禺城,循攻之不下”。[12]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而广州因地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广东海夷道”开辟,更是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贸易的发展,促使更多的外商前来广东《新唐书·西域传》记载:“乾元初,从大食袭广州,焚仓库庐舍,浮海走。”[13]
在讲广东海防时,顾祖禹认为广东海防应该分左中右三路:第一条左路为惠、潮两路。对于潮、惠路顾祖禹写到“惠、潮两郡皆与福建接壤,而潮尤当其冲。”[14]因潮州与福建接壤的缘故,利用广东潮州府地理位置,从潮州入侵广东。宋末,蒙古大将张弘范进攻广东:“由潮阳港发舶入海,至甲子门,或宋斥候将刘青、顾凯,乃知广王所在。”[15]明清时期,倭寇入侵福建沿海地区,广东潮、惠因接壤福建,因而常常受到侵扰。据《潮州府志》记载:“洪武二年,倭寇惠、潮诸州……倭夷窃发,滨海骚动,乃命行人杨载使日本,以玺书谕其国王。” 第二条右路为“高、雷、廉”这三府濒临南海与海南省的琼州海峡、今天的越南相邻。因濒临南海较近,开发相对较早。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从日南障塞、徐闻、合浦港口等港口出发,沿中南半岛海岸,穿过马六甲海峡,经孟加拉湾,到达今印度洋等地。”从史料可以看出这一地带很早就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其地势可想而知。唐代虽然雷州海外贸易港口被广州取代,但因港口吸水力深,境内河流发达,因而出现“东至海岸二十里,渡小海抵化州界,地名石罔州,泛海通恩等州并淮、浙、福建等路。”因港口的优越性,使福建、浙江通雷州进广东,因而在此设立海防是及其重要。
第三条是“广州为中路”。广州海防中,虎头门最为险要。顾祖禹称虎头门为:“省会门户,海寇往往窥伺於此,为闌入之途,则东莞、 (下转165页) (上接166页)
大鹏之戌守宜切也”明初,在海寇作乱之时,海寇经常通过虎头门入侵广东。为了扫除寇乱,朱元璋拍廖永忠前广东扫除倭寇。据《明史·廖永忠》记载:“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至东莞,真帅官署出迎。至广州,降卢左丞。”明清海盗沿海地区猖狂活动,海盗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屡从虎头门入侵,明朝廷开始建“虎头寨”,以此防止海寇入侵。直至近代鸦片战争的爆发,虎头门的地势更突出它的重要性。据《剑桥中国晚期史·上卷》记载:“1847年4月,英国公使德庇时爵士,为了进攻广东,将英国的战船从香港调过来进攻虎门炮台。36小时内,进入广州,占领了十三行。” 结语: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对广东边界地势叙述,主要以历史事件、史地结合的方法来叙述广东边界军事地理。古代行政区划,大多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许多县与县交界线往往也是以重要的山脉和河流为界。广东“五岭”与福建等四省相邻,地势犬牙交错。“五岭”自秦汉以来,作为重要军事防御体系,因此顾祖禹着重突出了“五岭”的军事地位。广东南濒南海,地理位置独特,外商通过广东海岸来到中原,因而严守海防,防止外侵入,显得更为重要。顾祖禹所撰写的广东军事地理,眼界独到,以具体的历史军事事件来阐述具体某一战略地位价值更加犀利。 参考文献:
[1]、[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凡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页
[3]、[6]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卷九十八,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77页 [4]、[7]司马迁:《史记·南越王列传》,卷一百,中华书局,第2967页、第2975页 [12]房玄龄:《晋书·卢循》卷一百,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636页
[5]、[11]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卷一百,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82、第4587页
[8]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卷九十八,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75页 [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卷一百,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90页 [10]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西》卷八十八,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055页 [13]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卷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59页 [14]、[1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卷一百,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88页 [15]宋濂等撰:《元史·张弘范》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683页 作者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邹瑜(1990年—),女,广东梅州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