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附16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0-04-23 来源:汇智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硝 2007年6月 第2卷第3期 347 菌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51 4 Hamidon BB,Raymond AA.Rsi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of acute is chaemic stroke paitients at Hospital University Kebangsuan Malaysia 3李英平,梁瑜,伊永娟,等.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 理对策[J].中原医刊,2004,31(13):62~63 (HUKM)[J].Med J Malaysia,2003。58(4):499~505 厂+ + + + [文章编号]1673-7768(2007)03-0347-03 }临床研究} k一+ + +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一附16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卢森强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州546300)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的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 16例患者中,5O岁以上占81.3%;基础疾病: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 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例,便秘7例,高脂血症6例。诱因中以使用泻剂最多7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16例,血性腹泻15例,发热9例,腹 胀11例,恶心、呕吐8例,腹部或下腹部压痛15例,腹肌紧张1例。结肠镜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渗血、糜烂及 溃疡、狭窄等为表现,其中一过型14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病变位于降结肠1O例、脾曲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组织 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43.8%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结论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活检 [中图法分类号] R 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此病以老年人多发,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便秘,临床以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壁血液灌注不 粪便潜血实验均呈阳性,16例粪便进行常规培养,结核杆菌均 良所致结肠缺血性疾病,临床以腹痛、便血及腹泻,严重者肠坏 阴性。 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较 1.6内镜表现高,早期不易鉴别,极易误诊。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但国内报 所有病例于发病后1周内进行结肠镜检查, 其中10例在发病72 h内进行。结果一过型为14例,狭窄型2 例,未见坏死型。结肠镜下一过型病变肠管呈节段性分布,与 失达100%,弥漫性少量渗血者10例(62.5%),粘膜糜烂8例 (50%),溃疡5例(31.25%),其中不规则溃疡者4例(25%), 纵行溃疡2例(12.5%),溃疡表面可见薄苔样物附着。病变位 于降结肠10例,脾曲3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和结肠脾曲同 的病变外,其特征是肠腔可见环形隆起或结节性改变,皱襞明 例,1例溃疡呈纵形,位于降结肠。1例呈环形,位于脾曲。体 道尚少。本文收集临床诊断的16例Ic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 疗提供参考。 文献,总结其临床及内镜和病理特点,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 正常肠管界限清楚,病变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血管网消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6例IC患者,男10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 1,67:1,年龄49~71岁,平均64.5岁,>50岁者13例。 1.2诊断方法凡有腹痛、腹泻、便血者除外其他器质性病变 时受累者1例,乙状结肠1例。狭窄型病变粘膜除具有一过型 进行大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大肠镜在发病24 h~7 d内检 大肠镜。 查,并根据病变部位、范围、特点分型分期并治疗,4—8周复查 显增厚、溃疡较深,但粘膜未见明显的坏死征象。本组狭窄型2 1.3起病特点全部急性起病,腹痛16例(100%),主要表现 检发现腹肌紧张的1例病人起初曾疑诊坏死型缺血性结肠炎, 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血性腹泻15例(93.8%),发热9例 肠镜检查时见一较深的纵行溃疡,周边明显充血肿胀,弥漫渗 (56.3%),体温为37.5~38.2℃,腹胀11例(68.8%),恶心、 血,但未见明显的肠段坏死表现,因此诊断归于狭窄型,病人出 呕吐8例(50%),腹部或下腹部压痛15例(93.8%),腹肌紧张 1例(6.3%)。症状发生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腹痛一血性腹 纯腹痛者1例(6.25%)。 1.4基础疾病及诱因 IC多在某些疾病基础上发生,本组冠 院后2个月复查肠镜溃疡已痊愈,留下瘢痕狭窄,证实了原先 诊断。 泻者12例(75%);腹泻一腹痛一血性腹泻3例(18.75%);单 1.7病理组织学特点所有病例结肠镜检时作了活检,病理 报告粘膜充血水肿,表层变性、坏死、形成糜烂14例(87.5%), 溃疡形成8例(50%),粘膜下层淋巴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浸润 心病3例(18.8%),高血压2例(12.5%),糖尿病4例 16例(100%),大量纤维素渗出6例(37.5%),腺体增生3例 (25%),便秘7例(43.8%),高脂血症6例(37.5%)。发病前 (18.75%),淋巴滤泡增生5例(31.25%),见有吞噬含铁血黄 使用泻剂7例(43.8%),进食冷饮2例(12.5%)。 1.5实验室检查WBC:(7.0~170)×10’/L,其中>10×10 /L者11例。PLT: 素细胞7例(43.8%)。 所有病例经补液、抗炎、应用扩管药物及肠 道休息等综合治疗措施后,1~5 d血便和腹痛等症状消失,12 Hb:87~160 g/L,其中<100 g者3例。 1.8病程及转归(110~290)×10 /L,均正常。粪便常规血便15例,所有病例 例病人发病后约两个月复查肠镜,10例提示病变的结肠粘膜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8 全恢复正常,2例可见瘢痕狭窄。 但一过型病变较表浅,经治疗后病变好转快,粘膜常在短时间 内完全恢复正常,无狭窄。而狭窄型粘膜充血水肿更严重、皱 襞增厚呈隆起性改变,形态如肿块。粘膜呈颗粒状,溃疡较深, 2讨论 IC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肠壁血液灌流不良的肠缺血性疾 导致肠腔狭窄。本组两 病,供血不足是病变的基础,炎症反应是其继发性改变。多种 纤维组织增生较明显,最后形成瘢痕,原因可诱发本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均可导致 例狭窄型病人肠镜所见与上述表现相符合。文献指出,如3周 肠系膜动脉发生血栓、栓塞、动脉硬化、血管炎、微小血管痉挛, 仍有环形病变,5周仍有纵形病变,应考虑狭窄型。坏死型见于 肠粘膜可见深大纵形溃疡, 而便秘、腹泻等可导致肠内压升高,进食后肠管蠕动增加、氧需 严重缺血或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起 求量加大,其结果是某段结肠绝对或相对缺血,发生组织损 出血坏死。本组未见此型病人。一例出现腹肌紧张的病人,害…。本组患者均有上述因素.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 更易发生IC。其他较易引起IC的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腹 部手术后。本病好发于6O岁甚至7O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 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道女性稍多者。有报道150例Ic,其中 91%为7O岁以上老年人 。本组的发病平均年龄63.5岁,> 5O岁者达82%。与文献报道相一致。显示了年龄在本病的发 病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年龄增大与诱发Ic的基础疾病的发生 密切相关。 IC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所见分为3种类型 一一过型 (短暂型)、狭窄型、坏死型。较早的症状常为饱餐后突然发生 间歇性腹痛,多数为绞痛、随之血性腹泻及左腹压痛,可伴有恶 心、呕吐、腹胀和发热。本组以腹痛、血性腹泻和腹部压痛为主 要表现,分别达100%、94%、94%。一过型和狭窄型在发病初 期较难鉴别,这两型症状相对较轻,50%以上仅表现为轻度软 弱、无力,轻度至中度腹部疼痛及排少量血便。病情好转快,2 周后完全恢复者为一过型,而狭窄型常留有肠腔狭窄,狭窄严 重者症状消失后数周内可再次出现腹痛。但也有资料认为狭 窄型症状不典型,有时无腹痛。而坏死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 性加重,药物治疗不缓解,腹部出现肌卫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 症状及休克表现。根据腹痛的程度和腹部体征,坏疽型和非坏 疽型的鉴别并不困难。对此型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病人, 因其反应性差,有时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需加强病情的观察 和监护。 本病好发部位是结肠血供较薄弱的区域,即肠系膜上、下 动脉供血区交界以及肠系膜下动脉与髂动脉交界处,血管发育 不良,狭窄易缺血的肠段一一左半结肠,少数也可以发生于任 一段结肠甚至全结肠。另外,左半结肠是肠系膜下动脉供血, 它与腹主动脉呈锐角,亦影响血液灌注。本组病例病变全部位 于左半结肠,依次为降结肠(62.5%)、脾曲(18.75%)、横结肠 (6.25%)、乙状结肠(6.25%)。与国内的学者报道相似。以 往认为本病好发于结肠脾曲,但本组发现更多的发生于降结 肠,与日本学者报道相符。直肠缺血少见,本组未见直肠病变 者,原因是直肠供血丰富,不易缺血,这与溃疡性结肠炎多有直 肠累及不同。右半结肠Ic发生较少,文献报道11.6%。 结肠镜检查对本病具有确诊价值。既能观察病变部位,又 能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利定性诊断。本病内镜下表现 取决于缺血持续时间和缺血严重程度。病变主要分四种形态, 即环形、纵形、散在性病变、瘢痕或正常粘膜,病变与正常肠段 之间界限清晰。病变形态随病期而异,一过型和狭窄型有时在 两周内不易鉴别,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血管网消失等,此外两型均可见肠管痉挛,腔呈全周性狭窄。 初曾疑为此型,但经肠镜检查后排除。掌握肠镜检查时机对本 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便血期进行急诊检查,是本病早期诊 断的关键。因一过型缺血一周后病变即可减轻或消失。而如 果腹痛持续,进行性加重,便血及腹膜刺激症状明显应考虑坏 死型,大肠镜检查为禁忌 ],因操作牵拉肠管及注气可加重肠 穿孔。 钡剂灌肠对不能耐受肠镜检查的一些病例具有重要意 义 ]。急性期特征性表现为指压痕,其机理是由于粘膜或粘膜 下层水肿或粘膜下层出血所致。由于肠管局部的痉挛、管壁不 整齐出现锯齿征和管腔狭窄,发病几天后粘膜坏死脱落可见不 规则溃疡和沿结肠系带分布的纵行溃疡,这些改变在一过型可 在几天内消失。但此检查的缺点是不能对病变做定性的诊断, 对排除结肠肿瘤等鉴别诊断价值不大。另外,如果高度怀疑坏 死型Ic,钡灌肠亦属禁忌。本组全部进行结肠镜检,能安全准 确地作出诊断。肠系膜血管造影对此病的诊断帮助很小。偶 尔可见小动脉狭窄,但有助于排除肠血管畸形所致的便血。 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急性期表现为炎性细胞 浸润,粘膜及粘膜下水肿,粘膜表层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形成糜 烂或浅表溃疡,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腺体退行性变,腺 管破坏,杯状细胞减少及灶状出血。慢性期溃疡趋于愈合,可 见肉芽组织形成。粘膜下层有含铁血黄素细胞对诊断有意 义 ’ 。本组43.8%可见此征象。 本病的诊断关键在于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性,尤其是对老年 病人,有上述基础疾病而突发腹痛和便血;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从而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病变部位在左半结肠但不影响直 肠;粪便或活组织细菌培养阴性;具有特征性的x线像及衍变 如指压痕、纵行溃疡、管腔狭窄;活检组织见到含铁血黄素细 胞;并排除了急性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药物性结肠炎、肿瘤 等即可诊断。特别指出的是药物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本病 很相似,均有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很容易混淆,但药物性结 肠炎具有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历史可资鉴别。 治疗首先应行保守治疗,内科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输液、应 用血管扩张药及抗炎药。如出现肠管坏死,大量出血,内科治 疗无效,高度肠腔狭窄,怀疑有癌变等情况应行手术治疗。 参 考 文献 1 张泰昌,曹涛,李雅君,等.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5):268—271 2王孟薇.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几种特殊类型[J].中华老年医学杂 志,1995,14(6):366—367 3 Marston A,Pheils MT,Thomas ML,et a1.1schemic colitis[J].Gut, 1966。7(1):1—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斟 2007年6月 第2卷第3期 6关349 4张毅冰.缺血性结肠炎大肠镜检致穿孔二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 志,1998,15(1):56 劫,孟云霞,樊艳华,等.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5):261 5 Bower TC.Ischemic colitis[J].Surg Clin North Am,1993,73(5):1037 —7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J].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9.191—193 1053 [文章编号]1673-7768(2007)03-0349-02 3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分析 王佐圣,达春和,张衡中 (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明确的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重视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症状得以缓懈后再予以舒利迭吸人治疗。结果39例中治愈28例,显效lO例,总缓解率97.4%。结论的诊断,对诊断明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序贯予以舒利迭吸人治疗,具有I临床起效快,副作用少,治 疗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R 256.12 [文献标识码] A 先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O mg冲击治疗 随着哮喘知识在医疗机构及人群中的普及,典型的哮喘大 或治疗诱发因素基础上,d,临床症状缓解后给予舒利迭100 g/次Bid吸入序贯治 多已纳入正规的哮喘治疗。但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3~5  asthma,CVA)因无明显哮喘发作,以慢性咳嗽作为主要症状,常 疗3个月以上。易误诊。本文就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门诊及病房 1.6疗效判定标准咳嗽1周内消失,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 收治的3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无复发为治愈;治疗1周或疗程内咳嗽消失,1年复发1-2次, 短期治疗后迅速缓解为显效;疗程内咳嗽基本消失,停药后仍 有少许咳嗽但无明显不适为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转变 为无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门诊及病房共收 治咳嗽变异性哮喘39例。男性9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 19岁,最大者74岁,平均(35±4)岁;病程1~10个月。 2 结 果 无高血压、血糖升高、青光眼、向心性肥胖及  39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10例,总缓解率97.4%。 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以慢性刺激性于咳为主要表现,其 2.12不良反应中咳少量白色粘痰者仅10例,咳嗽多发生在晨起及夜间,影响 2.睡眠。全部病例有接触烟雾、粉尘咳嗽加重史。18例伴有胸闷 心悸等不良反应。 及气闭感,12例伴有咽喉部不适,4例加重时偶感咽部喉鸣音, 3讨论 1 1例伴有鼻塞、流涕,6例过去曾诊断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13 不一。体检中所有患者肺部听诊都未闻及干鸣音。 1.3诊断治疗史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十年来其发病率 哮喘两种,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非典型哮喘中一种,临床表现主 例在过去3年内有2次以上类似咳嗽症状发作,持续时间长短 及病死率均有所增高。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典型哮喘和非典型 所有病例就诊前被误诊,误诊疾病为慢性 要以慢性咳嗽为主且无明显阳性体征,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支 型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以及医生对疾病认识不到位有关。本 支气管炎16例,急性支气管炎为19例,慢性咽炎4例。自发 气管炎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方面主要与其本身表现不典 病以来,均先后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罗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以 红霉素、阿齐霉素、先锋V、先锋必、左氧氟沙星等)治疗,3例 组39例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加重时曾口服氨茶碱可以缓解症状。所有病例未使用糖皮质 免延缓治疗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激素或吸入药物。 1.4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潜在隐匿形式的哮喘,可发生于任 所有病例胸部x线片正常或仅见肺纹理略增强。 何年龄,其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与典型哮喘相同,亦以持续气道 。糖皮质激素具 采用日本进口CHESTAC肺功能仪检查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 】B 受体激动剂具有解除支气管平滑 性,FEV。<70%预计值的6例,支气管扩张试验FEV。改善 有抗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和B 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哮喘的 21.5%~34.1%;FEV。>70%预计值3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 肌痉挛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降 FEV。下降15.7%~45.1%。所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 基础药物。分会2002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 低气道高反应性。但糖皮质激素长期全身给药会产生许多不 喘标准 j o 良反应,如高血压、血糖升高、骨质疏松、青光眼、肥胖、免疫抑 1.5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后,在脱离 制等。B 受体激动剂也可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