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的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2020-10-08 来源:汇智旅游网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的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

摘 要 为推动证券公司业务创新,中国证监会正推动证券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如何完善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模式,转变审计方式、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及审计目标,是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证券公司创新业务不断发展,市场环境迅速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模式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完善。文本介绍了证券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改善方法。 关键词 风险管理 证券公司 内部审计 模式研究 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变化 近年来,证券公司创新业务蓬勃发展,各项业务加速转型。为有效控制风险,中国证监会正推动证券公司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公司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在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中,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有效管理。证券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生以下变化: 1.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模式都是根据定期进行审计活动,然后根据审计的结

果进行评价,这是典型的事后评价,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证券公司发展需求。全面风险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在事件发生前对业务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项目进行重点审计,从而对证券活动的风险进行控制。这也使得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从事后转移到了事前,从事前和始终获取信息进行审计,对审计资源的投入起到指导作用。 2.对审计范围的影响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设计到企业的所有环节,审计范围被无限放大,并且出现了许多分类,例如合法合规性审计、业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等,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对某些方面进行重点审计,使审计的效率得到提升。

3.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关注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越权行为,而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内部审计工作除了包含以上内容,也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员工的道德规范、经营理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4.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关注公司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风险环节,所关注的层面更高,从传统内部审计中对经营活动具体过程的检查、监督、评价,发展到现在对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企业目标、战略和管理程序的全面审查、评估,审计目标与企业的管

理目标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注重从战略层面上防范和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证券公司全面风险内部审计模式中的不足 1.人员配置不完善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内部审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事前和事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判断尚未发生的各种活动的风险情况,并作出评价,对于审计人员的水平要求很高,不但要精通财务、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等审计技术,同时还应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等相关知识,才能做好审计工作。 2.缺乏合适的评估工具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评估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后续工作影响最大。而风险工具的选择是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步骤。由于我国开展风险评估的时间比较短,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缺少合适的规范标准,主观成分居多,风险的正确评估和量化受到限制。

三、改善证券公司全面风险内部审计模式的措施 1.正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在证券公司的定位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证券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是公司的职能部门之一,但是只有保证其独立性,才能使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审计工作进行中,由于被审计的人员也是公司的组成部分,审计的结果很可能会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利益造成影

响,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对内部审计部门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按照其他国家比较成功的案例,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中的定位主要有三种:一是监事会领导模式,董事会下设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监事会;二是董事会领导模式,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三是总经理领导模式。 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证券公司应当定期对公司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到国外成功的证券公司学习。 3.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解决证券公司全面风险内部审计模式的中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只有不断提升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高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效,因此内审部门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考核的方法具体落实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实务——通过解读 iia2001 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2004,12(02):85-88.

[2]倪慧萍.内部审计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动因分析.财会通讯

(学术版).2006,17(08):20-25.

[3]任志宏.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经营能力.审计研究.2005,32(03):205-209.

[4]严复海,党星,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管理现代化.2007,33(2):16-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