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阳修——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
诗人生平 作品特点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 .诗:欧诗受韩愈的影响 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 典型作品作品一:诗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丧失自信,而是更多地表现了对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 信心。 作品二:词浣 溪 沙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 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步入官场后,参与改革,先后被贬至夷陵、滁州等地。后还朝为官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嘉祐二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 风格。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 楼外出秋千。.词:欧阳修对词作也有考试,提倡平实文风,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很大影响。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 “六一居士”。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 何处似尊前![鉴赏] 此首词是写春日画船载酒宴游之乐事,当作于宋仁宗皇祐元年至二年(~)词人知颍州时。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酒游于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叙写作者在画船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 趣。 二、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人生平 作品发展历程及特点 典型作品.变法之前: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发展历程 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祐三年()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 风格一:古体诗 河 北 民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王安石的创作历程可 分成前后两期。 ()前期的王诗注重反 映社会现实,像《河 北民》描写边界地区人民在灾年的悲惨生活,《兼并》《发廪》等批判贪官污吏,都[鉴赏] 北宋朝廷每年向契丹(后改称辽)、西夏交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以求苟安。这年年岁岁的沉重经济负担首先落到边境百姓身上。庆历六年(),北方遭受严重旱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王安石时淮南签判()后期王安石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任满,在去京师的路上感受到这一严酷的社会现象,写下了这首诗。该诗剪裁精当,言简意赅,全面反映当时百姓深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之苦,真切深刻地体现了此时此地.变法之后: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 称其“王荆公”。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 的社会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特点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 和对时政的批判。风格二:近体诗 江 上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诗歌期雅丽精深的绝句。 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苏轼——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 .苏诗特点 ()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①有作品特点 典型作品 诗人生平.读书、应举与入仕时期(仁宗景祐三年至神宗熙宁二作品一:诗 初到黄州 年,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应举、入仕等几个阶段。苏轼读书很有自己的特色,一是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涉群览,博闻强记;二是关心政治,“奋励有 当世志”。不少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的诗作,也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②他在诗中记录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懑,排遣忧愁,表现自己机智风趣、例作水曹郎。 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鉴赏] 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神宗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即熙丰变法时期):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作品二:词 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对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徐州、湖州。在杭州时,诗歌创作达到热情高涨期;在密“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州时,词创作步入繁盛期)、中给人新的启迪。 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苏诗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在黄州期间他带着家人在城东开荒,自食其力,自号“东 坡”。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例如,脍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喻的新.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神宗元丰八年至哲宗元祐鲜与丰富是苏诗的一大特色。又如,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鉴赏] 宋神宗熙宁七年()七月,杭州知州陈襄罢任,新任知州杨绘正在赴杭州途中,杭州官妓前往苏州迎接杨绘,苏轼作该词描绘迎接的场面。这首词,上八年):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宜”。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大力起用司马光等反王安石变法()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枯淡”,其更主要的旧党人物,苏轼被召回朝,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连连升迁。但苏轼认为王安石新法不可一概废除,于是又被旧党视为异己,不安于 朝,再次请求离朝外放。.远谪惠、儋时期(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坡豪”。 .苏词特点 ()题材广泛:在众多作品中,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题材,而且用词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辈情谊、贬居生即哲宗亲政时期):这期间,涯……这些都扩大了词的创作视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野。 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儋 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片写对钱塘江风光和长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以意为主,官诗才的赞赏;下片借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形成同秀共荣的局面。 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全词采用用典的写作手法,有对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物的评价,更有细致的心理刻画,言简而意长,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四、秦观——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金山晚眺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鉴赏] 此诗四句四景,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汽;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写出了月下之景。四句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全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怀抱,而是借景生情,将情感蕴含在所描典型作品作品一:诗 诗人生平 作品发展历程()秦观诗歌前期是指从熙宁二年()作《浮山赋》至元丰八年()止。这一时期,秦观除两度漫游,三次应举之外,基本在家读书。这时候的秦观还未卷入党争,较.未仕期:秦观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为科举做准备。然而亦时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徜徉于 山光水色之中。.入仕期:秦观在神宗元丰八年()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终于成功考取进士,踏上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秦观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亲附苏轼,被视为“旧党”,从此党争的 迫害便从未间断。少遭到重大挫折,写的景物之中。 对前途抱有希望,作品二:词 充满信心。流向笔端、注入诗中的就较少凄婉与哀怨的感情。 阮 郎 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鉴赏]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贬谪期: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旧党”出京。秦观作为“旧党”核心人物,亦在所难免。秦观首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郴()后期诗歌指秦观在中年以后屡遭贬徙,其凄楚之情通过词的创作表现出来。凄婉、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反映了羁哀愁是他后期词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阕就梦断写异乡漂泊的州、横州,最后死在荒蛮 之地。的特点,也是他坎坷身世的真实体现。 孤独幽怨。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 味。 诗人生平 五、李清照——淘尽千古英雄汉,盛开一朵女儿花 典型作品作品发展历程前期:生活安定风格一:清丽明快 蝶恋花·离情.早年幸福: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时与长她三
优裕,词作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闺阁之怨或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 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 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鉴赏]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时,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此词上片描绘室外风和日暖的春景,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抒发怀春之情思;下片意脉承前而来,着重刻画词人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全词从白天写到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后期: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南渡困顿:年,丈夫赵明诚去世。金兵南犯,李清照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绍兴二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 异。险和暮年飘零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精神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转为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 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风格二:凄怆沉郁 鹧 鸪 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 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 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有人认为是李凄怆沉郁,主要[鉴赏]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 的情感。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此词起笔写深秋凄凉的景色,移情于物,含悲秋伤时之意;接着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地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而后引王粲怀远典故,借古寄怀,发思乡之幽情;结尾写借酒消愁,自我劝慰,凄婉情深。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诗人生平 六、辛弃疾——空余英雄心一颗,剩有悲壮词千篇作品特点 典型作品.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贯穿他的全部词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绍兴三十一年(),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抗金队伍,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之后,辛弃疾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并带回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辛词所描绘的自风格一:言志词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鉴赏] 此词当是作者后期闲居的作品,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唯梦境再现。闻钟梦觉,只西风满窗而已。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的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 风格二:写景词 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然景物,多有一种.仕途坎坷:辛弃疾岁南归之初只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签判,六年后官职逐步上升,却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辛词中有许多描只是在地方任职,从岁到岁,述乡村风光和农人年间调换任官职,使他无法有大的建树和作为。岁被弹劾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十年;岁起用福建提刑,三年后被诬陷落职。再度赋闲八生活的作品,朴素清丽,生机盎然。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鉴赏] 此词是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闲居游西岩的记游之作。该词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词人巧借明月、青山来表达自己隐居城北带湖时期孤寂、郁愤的情感。该词写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可称词年后,朝廷北伐却未得重用。前人说苏轼是以诗 两年后含恨而终。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辛词的语.隐居生活:淳熙八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淳熙八年冬,农历十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另一特点,是广泛地引用各种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典籍和前人的语汇及历史典故。灵活用典可以以古喻今,开阔和提升词的意境及空间。 中妙品。 诗人生平 作品发展历程七、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风格一:爱国诗 典型作品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第一阶段(~)为读书学派的影响较大,曾几、金错刀行 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鉴赏] 孝宗乾道八年()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任上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乾道九年,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诗、科举失意、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 黜的原因。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 创作个性。这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第二阶段(~)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
的诗酒生活。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志。 风格二:隐逸诗 具有本质性的变化。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自然风光、田园景物、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第三阶段(~)为退居山阴时期。这一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 在家。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 一丰收期。[鉴赏] 陆游写这首诗时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淳熙十三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王 勃:劲健婉畅 高 适:苍凉悲壮 王昌龄:自然雄浑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李 白:飘逸豪放 梅尧臣:朴素平淡 柳 永:伤感缠绵 陆 游:雄放流畅 韩 愈:古朴奇险 白居易:通俗易懂 刘禹锡:清新豪丽 杜 牧:俊爽明丽 温庭筠:精巧艳丽 欧阳修:清新舒畅 苏 轼:豪放旷达 李清照:凄婉清丽
附:唐宋主要诗(词)人的语言风格特点陈子昂:古朴雄浑 岑 参:雄奇瑰丽 王之涣:清朗雄健 王 维:恬淡优美 杜 甫:沉郁顿挫 王安石:遒劲峭拔 秦 观:清丽典雅 姜 夔:峭拔雅丽 柳宗元:明净幽峭元 稹:精警浅切李 贺:奇诡璀璨李商隐:幽婉典丽李 煜:凄婉柔丽晏 殊:闲雅婉丽黄庭坚:瘦硬新奇辛弃疾:沉郁豪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