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

2021-11-14 来源:汇智旅游网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

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 产业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 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

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

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 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

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与首钢正在联合打造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兴业伊始对未来产业布局的规划尤为重要:到底是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专业的钢铁城市,还是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各种产业全面发展;着眼于富甲一方,还是放在整个京津唐经济圈考虑,构筑一个产业集群的次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如何选择,曹妃甸未来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定位已是迫在眉睫。

二、曹妃甸未来产业定位分析

1、曹妃甸的产业带动能力及规模经济分析

无论是钢铁工业还是石化工业抑或是大型码头带来的航运业的发展均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煤炭、机械、采选矿业、食品工业、化工原料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

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上述三大产业横向、纵向产业链很长,而且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对上述不同行业会形成较大的拉动力。

其次,降低相关企业的金属材料成本。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其产品和原材料区位重量较大,运输成本占交易费用的比例较大,因而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降低成本。

具体的带动作用可有产业间的关联度来说明,产业间的联系可分为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两种: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而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力对其他产业的顺向关联度都非常高,因而曹妃甸未来的产业带动力将是巨大的。

曹妃甸的起步就在于钢铁工业,首钢曹妃甸搬迁后,将由首钢、唐钢联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最终年产能1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一期计划实现年钢产量500万吨,二期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其规模列目前国内第二位。据国外的专家测算钢铁企业的最佳规模为500-1000万钝,首钢在曹妃甸的钢铁项目规模效益应该是能实现的。 另外已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有:航运业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76个码头,;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以及年发电460万千瓦的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这些项目无一例外的都是我国重化工工业重头戏,规模效益明显,带动作用巨大。

2、基于运输成本的分析

钢铁企业本身的运输费用的分析。为了节省运输费用,钢铁企业布局按照工业区位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布局在原料地,二是布局在市场即消费地,三是布局在折中位置,即费用最省的位置。在接近原料地的布

局中,又可分为是选择靠近铁矿的原料地,还是选择靠近煤炭的原料地,因为煤炭、铁矿石这两种原料用量、区位重量都较大,且必不可少;曹妃甸建厂距离迁安这个亚洲最大的铁矿石的生产基地,距离为130千米,又接近唐山开栾煤矿这个煤炭基地。同时又因为邻海,兼顾了资源紧张时从海上进口原材料的便利,据测算采用海外进矿比本土矿成本平均降低大约83元/吨。以上分析可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大大减少运输成本,从而有效的减小离心力。

未来其他产业的运输费用分析。基于以上的地理交通区位优势,曹妃甸未来其他产业也面临一个较低的运输成本。曹妃甸将来必然要继续承接北京、天津、唐山的部分重化工业,比较而言曹妃甸作为位于京津唐三角区一个边上的港口,显然要比三角区以外的地区承接成本要低的多;曹妃甸所需的相关的原材料、燃料、技术等供应都能从本地及京津唐得到相对低成本的支持。因此对于其他产业,曹妃甸未来仍然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妃甸未来的产业不管是钢铁业还是其他产业均面临一个较低的运输成本。

3、基于高制造业投入的分析

国家为首钢的搬迁计划斥资1000亿,这本身就是一个巨额的制造业投入,其次,首钢也要进行大规模投资,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当代先进管理和技术的大型钢铁企业。另外河北省已申请在此兴建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曹妃甸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大批的项目跟进意味着高额的制造业投入。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上缴利税200亿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妃甸未来的产业不管是钢铁业还是其他产业均面临一个较低的运输成本。和上面的规模经济分析综合考虑,其结果是:向心力强,而离心力弱,向心力明显大于离心力。

按照克氏观点,规模经济、运费低、制造业投入高的综合作用,必然会导致产业积

聚。以上规模经济、运费、制造业投入的分析意味着曹妃甸未来的工业积聚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工业积聚的趋势有其必然性。这里的区域工业积聚将导致曹妃甸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

由上述可知,曹妃甸未来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支柱产业的制造中心,有其逻辑的可行性,有克氏理论作为其逻辑证明的起点。而对其制造中心的定位、产业结构的选择则需从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进行展望。

三、关于曹妃甸未来产业结构的分析 曹妃甸位于渤海之滨,依唐山市,邻天津市,处于京津唐经济圈的北轴,众所周知,京津唐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曹妃甸的发展将有力提升唐山作为城市圈北轴次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唐山市一并构筑京津唐经济圈中的第三大经济中心,随着北京作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城市定位的日趋明朗化,随着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角色的淡化,必将承接北京地区转移出来的部分产业,首钢的搬迁应该仅仅是揭开了大型项目承接的序幕。以后计划

选址在天津、唐山的部分新兴项目也可能在曹妃甸布局。

1、主导产业——钢铁业

构成主导产业条件是,产业本身拥有一定规模、效益,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是本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轮,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构成区域经济的主体核心。曹妃甸以钢铁业起家,钢铁业在曹妃甸未来的发展中必然是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它将主导着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通过连锁反应拉动和推进区域其它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贡献率最高,由于钢铁业在曹妃甸市场潜力大,与其它产业关系密切,带动性强,因而在前期作为主导产业是适合的。 2、新的主导产业——制造业

随着钢铁业的发展完善,钢铁业在当地经济总量和税收中所占比例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完成钢铁业作为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而制造业将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因为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刺激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表现在:原材料可就地取材,

节省了运输成本,减少了库存,节约了资金占用;另外,比邻钢厂使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货真价实的合格钢铁原材料成为可能,而钢铁材料又是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三,天津、唐山两个制造中心的临近,又为新的钢铁基地注入新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曹妃甸将是津、唐两市技术、知识外溢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主导产业的特征,并最终转化为主导产业。 3、主导产业之二——石化

目前,河北已申报为二批石油仓储基地,这主要是基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石油缺口将越来越大,不可逆转的现状。为此,国家已批复了黄岛、宁波等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而第二批申报名单中曹妃甸则极具竞争力,石油的战略性重要地位决定了石化是非常有潜力的产业,而曹妃甸的大型深水良港恰恰满足了大型油轮停靠的需要,经过本地石化产业加工后,直接销到冀、京、唐、秦等地——相比以前在天津落地,精加工后再运输到冀东地区,或原油在天津二次装运,到唐、京、秦等地进行深层提炼最后

提供给消者成品油而言,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因此石化在曹妃甸将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可以做为今后的主导产业加以培植。 【】

[1] 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和经济地理》,美国。 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吴殿庭:《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