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推进乌海妇女工作再上新台阶,结合全市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工作的具体要求,近期,乌海市妇联分组到各区妇联和市直单位妇委会,采取广泛听取意见,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初步梳理出我市妇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市妇联在上级妇联的具体指导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促进妇女“和谐、发展、稳定”为主线,以关注妇女民生为落脚点,以充分发挥四个作用(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着力点,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乌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从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引领妇女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新成绩。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以“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以科技培训、产业结构调整和富余劳动力转移、项目带动为依托,促进农区妇女增收致富。一是努力提高妇女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全市创建了5所农区妇女学校,争取《中国妇女》杂志社捐助图书4000余册,在农区建立了3个星星火阅览室。二是开展以“撒科技种,结致富果”为主题的培训活动。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我市种养殖专家为农区妇女讲授科技新知识、进行现场指导。七年来,各级妇女组织共培训农区妇女7000多人(次)。市妇联举办农区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班5期,培训农区妇女300多人。三是开展结对帮扶脱贫活动。精选市级“巾帼科技示范户”40户,每户带动3户贫困妇女家庭,通过科技示范服务,指导、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四是开展援助农区妇女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活动。实施小额贷款项目1个,为263户农区贫困妇女家庭发放贷款89.6万元;实施“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2个,投入专项基金30万元,建成2个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024人、3200头牲畜的饮用水困难,为320亩农田、温室提供了灌溉水源;实施全国“三八绿色工程”项目2个,投入专项资金25万元,植树38000棵,在乌达区北郊建成3000亩“三八绿色工程围栏封育”项目区。2008年,我市“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被授予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2、促进妇女在创业再就业中实现新发展。一是主动协助政府开展再就业培训、“春风送岗位”服务,大力推介妇女自主创业项目。几年来,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共培训下岗失业妇女1.2万多人,协助有关部门安置下岗失业妇女7000多人。市妇联举办女性专场用工洽谈会3场,2938人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二是服务女性创业,推动女企业家进一步发展壮大。举办女企业家座谈会,组织女企业家参加“环渤海区域女企业家世纪发展大讲坛”等活动,为女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三是深入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创建领域。广泛开展了“巾帼文明岗”现场观摩会、“巾帼文明岗礼赞”征文、总结表彰会、岗位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巾帼文明岗”在引导城镇妇女提高素质、建功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创建领域从窗口服务行业延伸到党政机关、科教文卫和新经济组织。2003
年,市妇联被授予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七年来,全市有12个集体被授予国家级“巾帼文明岗”,9个集体被授予自治区级“巾帼文明岗”,77个集体被授予市级“巾帼文明岗”。
3、引导妇女在家庭文明创建中实现新提高。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栋(道)”、“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的创建评比表彰及“十大优秀母亲”、“十大好军嫂”、“十大军人好母亲”等评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认真实施“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引导下岗失业妇女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中实现再就业。积极组织社区妇女开展健身操大赛、家庭趣味运动会、家庭手工艺品展、家庭才艺展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广泛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开展贫困母亲免费健康体检,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改善了贫困妇女、下岗女工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2007年,我市“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被授予自治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组织称号。七年来,全市有3户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11户家庭荣获自治区级“五好文明家庭”称号,50户家庭荣获市级“五好文明家庭”称号,100户家庭荣获市级特色家庭称号,15个楼栋(道)荣获市级文明楼栋(道)称号。海勃湾区滨河办事处河源社区荣获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称号。海南区拉僧仲办事处新世纪社区被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
(二)从统筹妇女儿童利益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源头维权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针对家庭暴力、流动留守儿童、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女职工权益保护、妇女参政议政等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开展调研,为党委政府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二是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女干部的比例。市第七届人代会中,女代表比例为25.2%,比上届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七届政协会议中,女委员比例达到 38.5%,比上届提高13.5个百分点。三是着力推动“两纲”的实施,组织开展中期监测评估、婚前医学检查和新生婴儿缺陷问题等专项调研,加快重点难点指标的达标进度。目前,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6.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1%、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达到100%,2006、2007年连续两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12.32‰下降到目前的8.97‰,提前实现了妇女纲要2010年目标。四是坚持开展“三•八”维权周、“综治宣传月”、“11•25”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等法制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开展“聚集婚姻法”主题讨论活动、“《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婚姻法》有奖答题”、“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2、构建社会化妇女维权工作新格局。一是与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建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110报警制度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自2007年启动以来,共接到有关报警案件158件。二是建立妇女干部人民陪审员制度。特邀10名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30多例案件陪审。三是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依托内蒙古坤泰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妇女、儿童、老年人维权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义务咨询、免费代书和法律帮助。依托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站,共为符合条件的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1059人(次)。四是围绕“平安乌海”建设,全面
启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了“零家庭暴力社区”、“无毒社区”创建活动,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和使用童工情况专项检查。五是健全维权工作机制,市区妇联成立维权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维权工作、信访接待,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开通了维权热线。七年来,市区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867件。2006年,市妇联被授予自治区首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先进集体。2007年,被授予全国妇联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3、关注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促和谐。一是在广大妇女中大力宣传“共建共享”的和谐理念,增强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的意识。关注经济社会建设中妇女发展问题,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互动,加大了妇女工作、妇女典型和妇女热点问题的宣传。大力倡导先进性别文化,通过“男女平等国策宣传年”、“法制宣传年”活动,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二是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深入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目前,全市已创建家庭教育基地15个,成立15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依托各类家教基地、家长学校、妇女学校,开办“母亲课堂”30余期,受教育人数达6000人次。全市涌现出“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8个、先进工作者15名、“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好家长15名、优秀小公民7人。2007年,市妇联被全国妇联授予“十五”期间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三是以实施“春蕾计划”为载体,发动社会力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各级妇女组织通过直接救助、争取项目资金等多种形式,开展“爱童月”、“儿童慈善一日捐”、“关注未来,救助失学孩子”等主题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先后创建了21个春蕾女童班,救助贫困女童283名,在全市建立6个安康教室。七年来,市妇联两次召开“春蕾计划”表彰大会,对支持“春蕾计划”工作的29个先进集体、46名先进个人、17名“优秀春蕾园丁”和32名“优秀春蕾女童”给予表彰奖励,向社会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并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和号召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来关注和参与“春蕾计划”的实施。2006年,市妇联被自治区妇联授予全市“春蕾计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从提升妇联干部统筹能力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基层妇联组织网络化格局不断健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巩固发展妇女组织,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妇女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市各区、镇(街)、社区全部建立了妇联组织,村(居)妇代会的组建率达100%,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不断推进。截止目前,市妇联下属直属妇委会10个、区级妇联组织3个、镇妇联5个、街道办事处妇联15个、社区妇联、村(居)妇代会154个,区级以上工会女工组织118个,女性组织的协会、商会2个。
2、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提高。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22期,组织1300多名女干部参加市内外学习培训;支持、鼓励妇联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干部文化素质,全市专兼职妇联干部大专以上文化占95%;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关作风教育整顿、“争先创优”、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全体妇联党员干部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形成了一支知识型、年轻化、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七年来,市区两级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同级党委委员、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参与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目前,全市女公务员800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7.6%。市、区、镇党政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100%,村(居)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率达100%,6名区妇联主席和8名市妇联机关干部得到交流或提拔,其中有4人被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虽然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1、妇女群众思想观念有待更新。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市还有部分妇女思想观念比较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有的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没有创业的激情,没有创新的积极性;有的不关心形势,对当前的形势任务不了解,不愿主动参与竞争,被动地等机会上门;还有的不顾自身实际,提出过高要求,造成发展困难等。
2、妇联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妇联干部对新时期妇女工作发生的新变化不了解,不能有效地探索新时期妇女工作出现的新课题,抓妇女工作较盲目。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经验欠缺,妇联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二是社交意识淡薄,缺乏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社会活动能力较弱、魄力不足、工作中缩手缩脚,不敢开拓和创新。三是一些妇联干部学习业务劲头不足,仅仅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甚至有的妇联干部连日常的应付都懒得应付。
3、基层妇女组织职能有待加强。目前,我市镇、办级妇联组织虽然存在,但有相当一部分妇联干部身兼数职,使妇联工作退为次要位置,即使有专职妇联干部,但也经常是哪里需要哪里上,无形之中挤占了妇联工作。问题更大的是社区和村级妇女组织,多数只是挂起了妇代会的牌子,根本无法保证妇女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单纯干妇女工作没有任何待遇,村妇代会主任80%以上的精力是抓计划生育工作,一些基层党委考核妇代会主任的工作也主要是看计划生育指标完成情况,基本上不涉及妇联工作,使妇联工作成为了捎带。
4、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女领导干部配备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即“副职多、正职少,一般岗位多、重要岗位少,虚职多、实职少,中层多、上层少”。女性参政议政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女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有一定的比例,但一些代表和委员反映民意、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热情不高,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上,表现较为被动。
(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仍存在薄弱环节。
1、妇女就业问题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市妇女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女性就业、再就业及受歧视的现象较为突出。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就业渠道不畅等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影响限制了4050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在招工时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有的企业不愿意承担女职工劳动保护责任而不愿意招收女职工,就业性别
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2、妇女婚姻家庭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因家庭暴力导致民事诉讼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从市妇联信访记录来看,因为家庭纠纷、配偶有外遇和离婚中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原因造成的家庭暴力占到妇女信访案件总数非常高的比例,从全市来看,这还不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家庭暴力以及轻微伤害和冷暴力,如果加上以上因素,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人数和范围将更加突出。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扰乱了家庭的安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当前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3、弱势妇女儿童群体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妇女和儿童一直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市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特别是老年妇女群体。她们的生存发展问题涉及妇女生存、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4、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依然偏低。一是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虽然这些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年轻女性受教育权利有了保障,但在整体上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提高相对较慢。二是妇女的科技水平不适应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尽管这些年各级妇联和农业科技普及部门在培养女农民技术员、女致富大户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总体水平仍不容乐观。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 (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1、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妇女的思想水平。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加强对妇女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妇女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我市小康社会和和谐乌海建设。帮助妇女正视矛盾和问题,克服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妇女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念。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宣传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自主创业、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选树妇女创业创新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调动广大妇女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2、加强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妇女的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女性素质工程”,积极主动与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沟通联系,在发挥家长学校、农家女课堂和科技直通车等阵地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协调社会各方参与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就业需求和不同类型的妇女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办学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见习培训、随岗培训、定向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3、加强创新服务,努力提高妇女的创业水平。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进一步加强妇女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为妇女群众提供求职登记、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确保妇女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女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妇女自主创业、勇创大业,引领更多的妇女走
创业之路,创新之路,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协调劳动、教育等部门,为妇女创业牵线搭桥,为妇女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着重帮助“4050”妇女、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着力解决妇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弱势妇女儿童帮扶和妇女干部培养选拔等问题,切实为广大妇女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不断提高维权服务水平。要加大源头维权的力度,充分发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大力开展妇女法律援助,借助社会力量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明确执法机关的法律义务与责任,特别要发挥公安机关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的作用。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让广大妇女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关注婚姻家庭纠纷、家庭暴力问题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2、积极关爱弱势妇女儿童。关爱弱势妇女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和关爱留守儿童这两项爱心行动坚持下去,加强管理,积极探索长效帮扶机制,让更多的妇女儿童感受到和谐乌海大家庭的温暖。要重视困难母亲素质培训和心理帮助,引导她们树立“四自”精神,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就业技能,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为单亲特困母亲及其子女提供心理辅导,给予这些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加强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各级妇联组织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积极配合推动各级党委做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和发展女党员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妇女的政治权利。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女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健全妇女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为女干部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不断加大女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女干部的政治理论、思想作风、业务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和谐乌海作出积极贡献。
(三)努力提高服务妇女儿童工作水平。
1、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妇联干部的作风建设,克服行政化、机关化倾向,要走出机关、走向基层、深入群众,在服务中树立威信、激发活力、创新品牌,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牢记服务宗旨,勤勉干事,切实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尽心竭力地为妇女儿童服务,发挥好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作用。要不断探索妇女工作理论机制,用科学发展的思维与方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妇联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素质较高、本领过硬、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2、增强妇联工作的影响力。妇联是群团组织,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妇联
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影响力的大小。因此,要把“增强影响力”作为妇联工作的基础工程来对待。重点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出特色,叫响“妇”字招牌,使群众对妇联工作有认同感和信赖感,真正成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娘家人”。要依托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近年来妇联系统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各级妇联组织要增强服务理念,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生力军作用,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3、推动妇联工作创新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给妇联组织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妇联组织要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妇女事业创新发展,不断解决妇女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的思维,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从满足妇女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愿望出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良好的组织和示范带动作用。要组织培养当地的“妇”字号龙头大户学习经营新理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通过她们帮助周边姐妹学技术、创业绩、快致富。要积极开展“双学双比”、“美在农家”、“六类十佳家庭”、“平安家庭”等各类创建评选活动,设立“实践创新奖”,每年进行评比、表彰,形成常抓不懈的创新机制,尤其要着眼于加快农村牧区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要充分发挥妇联的协调优势,积极争取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地融合,达到以活动促进工作、以工作带动活动的目的,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