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文强化训练(二)

2022-11-11 来源:汇智旅游网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5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毛澄,宇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頭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泰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溢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两畿,“畿”是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两京。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

(2)澄奋然曰:“老臣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①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稠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②,未随埋没有双尖。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③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注】①烈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移守荒蛮之地密州,作此诗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③本诗作于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首联写自昏达旦,彻夜雪飘的情景。起笔先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纤雨写起,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

B.第一首尾联生动描摹出马耳山的形象。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作者借马耳山含蓄地表达出对志向的坚守。

C.第二首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用“马亦惊”表现漫山皆雪眼前是一片银色世界,与温庭筠《侠客行》中的“白马夜频惊,三更霸凌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D.第二首颈联抒发自己对雪景的热爱。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踏。“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画面。

6.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6分)

2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6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明练时事,严持法度,虽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课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垍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怅惜,居三月,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3

B.“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作。 C.“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由中正公允的人担任。 D.“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故又被称“杜拾遗”。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垍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垍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正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垍参与各种机密事务,深得皇帝信任;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垍选贤用能,贬抑庸劣。不管是任翰林学士还是担任宰相,裴垍均能任人唯贤;对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则另选官员替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5分)

(2)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注释]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 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 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 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6.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6分)

4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7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辛丑二月癸卯,予始与刘伯温、夏允中二君游钟山。出东门,过半山报宁寺。白烟凉草,离离蕤蕤,....使人踌躇不忍去。沿道多苍松,或如翠盖斜偃,或蟠身矫首。入广慈丈室,谒钦上人。适松花正开,黄粉..毵毵触人,捉笔联松花诗,诗未就。于独出,会章君三益至,遂执手至翠微亭,俯瞰山足如井底。东行至道卿岩有僧宴坐岩下问之张目视弗应时雉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日将夕章君上马去予还广慈二君熟寐方觉,呼灯起坐,共谈古豪杰事。明日,予同二君游崇禧院。从西庑下入永春园,园虽小,众卉略具。揉柏为麋鹿形。二君行倦,解衣覆鹿上,僧具壶觞,予不能酒,谢二君出游。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僧采荈,虎爪其颧,颧有瘢可验。子勿畏往矣?”予意夏君绐我。挟雨登惟秀亭。又折而东,路益险,予息促甚,倦极思休。有二台.阔数十丈,至此屡欲返,度出已远。予力行登坡,跃数十步,辄止,气定又复跃,径至焉。见大江如玉带横围,天阙、芙蓉诸峰,出没云际。西望久之,击石高歌。歌已,继之以感慨。过黑龙潭,忽腥风逆鼻,群乌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似有逐后者。又棘针钩衣,咽唇焦甚,幸至七佛庵。庵僧出迎,面有新瘢。询之,即向采荈者。心益动,遂归。还抵永春园,见肴核满地,一髫童..立花下。问二客何在,童云:“其待公不来,出壶中酒饮,赋诗,大笑,酒尽,径去矣。”予遂回广慈,二君出迎。刘君曰:“子幸不葬虎腹,当呼斗酒,,涤去子惊可也。”遂同饮。明日,欲游草堂寺,雨丝丝下,意不佳,乃还。予幸与二君得放怀山水,一刻之乐,千金不易也。山灵或有知,当使予游尽江南名山,虽老死烟霞中,有所不恨。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游钟山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行至道卿岩/有僧宴坐/岩下问之/张目视(弗应/雄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日将タ/章君上马去/予还广/

B.东行至道卿岩/有僧宴坐/岩下问之/张目视/弗应/雄闻人声/复夏起岩草中/日将タ/章君上马去/予还广感/

C.东行至道卿岩/有僧宴坐岩下/问之/张目视/弗应/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日将タ/章君土马去/予还广越/

D.东行至道卿岩/有僧宴坐岩下/问之/张目视/弗应/雉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日将タ/章君上马去/予还广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丑,是干支纪年,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组合能够用来纪年、月、日、时。 B.伯温,是刘基的字,古人与别人交往时常常称字,以表示礼貌和对对方的尊敬。

5

C.上人,本是尊称修行、智慧都很卓越的高僧,在文中“上人”指修养高的文人隐士。 D.髫童,指孩童,“髫”是儿童下垂的短发,古时几童未冠,头发下垂,叫髫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山沿路景物富有生机,形态优美奇特。在前往钟山路上,烟草洋溢着二月初春的气息,引人留恋驻足,苍翠的松树态多样,给游人以丰富的联想。

B.作者登山之时克服艰难,收获怡人美景。作者在登上惟秀亭后,发现路更险峻,但他继续攀登,看到大江、群山等壮丽的景色,内心振奋,感慨满怀。

C.刘夏二君乘兴饮酒赋诗,颇有雅土情怀。在没有等到作者返回永春园时,虽二客心中有不满,但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于是二人诗酒唱和,大笑而去。

D.作者期盼遍游江南名山,钟情自然美景。钟山之游让作者流连忘返,他进而希望能够游尽江南的名山,在自然美景中老去,让自己心中不再留有遗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君行倦,解衣覆鹿上,僧具壶觞,予不能酒,谢二君出游。(5分)

(2)予幸与二君得放怀山水,一刻之乐,千金不易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水龙吟·过黄河

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筏。②传说汉代张赛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日:“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棹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6.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6分)

6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8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韩雍,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砀山教谕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诉教谕杀其子,取他尸支解以证。既诬服,雍踪迹得之,白其冤。大学士陈循荐为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岁饥,奏免秋粮。劾奏宁王不法事,王府官皆得罪。石亨既诛,锦衣指挥刘敬坐饭亨直房,用朋党律论死。雍言:“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当之,岂律意?且亨盛时大臣朝夕趋门,不坐,独坐敬何也?”出之。七年议事入觐,留为兵部右侍郎。广西瑶、僮流剽广东,残破郡邑殆遍。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雍曰:“贼已蔓延数千里,而所至与战,是自敝也。当全师直捣大藤峡,攻其腹心,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贼益奔突,郡邑益残,所谓救火而嘘之也。”众曰:“善。”遂长驱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道左,愿为向导。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十二月朔,雍等督诸军水陆并进,拥团牌登山,殊死战。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别遣壮士从间道先登,据山顶举炮。贼不能支,遂大败。九年,柳、浔诸蛮复叛。兵部劾雍奏报不实。广西镇守中官黄沁素憾雍抑己,因讦雍。帝遣给事中张谦等往勘。谦还奏,事虚实交半,竟命致仕去。雍洞达闿爽,疾恶邪,坦中不为崖岸,挥斥财帛不少惜。两广人念雍功,尤惜其去,为立祠祀焉。家居五年卒,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韩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B.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C.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D.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第一名称状元。 B.兵部,古代“六部”之一,长官为侍郎,掌管兵籍、军令、军械制造等及选用武官。

7

C.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到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D.祠,本义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筑,引申义是为纪念名士伟人而修建的供舍(纪念堂)。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雍审案缜密,昭雪冤案。砀山教谕某某已被伙夫父亲诬告而屈服,身为御史的韩雍追查伙夫逃亡的踪迹,查得事情真相,为教谕昭雪冤情。

B。韩雍心系百姓,深受爱戴。他发现年成不好而引起饥荒,上奏要求免征秋粮,此后两广人因此怀念他,尤其惋惜他的离职,建立祠庙来祭祀他。

C.韩雍疾恶如仇,不畏豪强。他心中坦荡无城府,做右佥都御史时,弹劾宁王的不法行为,使王府的官员被判有罪,又为锦衣指挥刘敬仗义执言,使其得救。

D.韩雍胆识过人,有谋有勇。他辅佐赵辅平定叛乱,不仅提出直捣大藤峡、进攻盗贼的巢穴的策略,还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士兵爬树攀藤而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当之,岂律意?

(2)而分兵四出,贼益奔突,郡邑益残,所谓救火而嘘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新 荷 叶①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②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注]①该词是为一位友人祝寿而作,这位友人信息不详。②安石: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片前四句交代了友人举办寿宴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秋分时节,地点是某处楼台。 B.这首词上片末尾两句从多个角度描写侍女,表现了她们美好的形象,也表现寿宴场面热闹。 C.这首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如上片中的“簪笏”代指宾客,下片中的“东山”代指友人。 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描写场景,下片侧重于抒发情感,整首词语言清丽,风格典雅,主旨深远。 6.这首词的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