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文化引领发展
作者:张悦峰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年第09期
学校合并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学校提升办学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合并校并非“一合就灵,一并则优”,它也存在多种问题,例如结构庞大、人员臃肿导致责权不清,效率低下;学校原有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观等不同导致文化冲突,人员消极抵制合并,最终使合并校陷入“貌合神离”的尴尬局面。克服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形成并逐步提升与完善学校主流文化。右一小在学校主流文化的建设中,形成了以“和”文化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态势。以下是学校“和”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确立学校主流文化——“和”文化
学校合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之“魂”的整合,也就是学校主流文化的确立。然而,合并校的主流文化建设并非易事。每所学校合并之前,都已形成各自零散或完整的文化,这些文化已植根于师生心中,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容低估。因此,要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包容各校一切合理的学校文化,结合合并校的发展目标,探索不同学校文化在深层结构和内在本质上的共同点、结合点以及生长点,积极创造新的学校文化,达到文化的真正互补与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校的主流文化不是各个学校文化的简单相加,应在合并校的不同学校文化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点,创建一种被全员认同的主流文化。
学校积极探索,在继承了学校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教师和学生身上那些已被认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优良品质,站在长远的发展高度,遵循社会和学校发展规律,通过“和”文化的整合和建构,让全校师生不仅身在一起,心也在一起,在文化的浸润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享的人生态度、共振的美好情感、共同的人格趋向。 将“和”文化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
学校主流文化并不是一句口号,创建主流文化的题中之意是让其融入学校工作的各层面。为了让“和”的主流文化扎根于右一小的土壤,我们以“和”文化为原点,对学校管理文化、教学文化、物质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深化学校发展内涵。
“和顺”管理文化。学校合并后,因管理队伍组成复杂多样,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得管理队伍在思想状况、素质和水平等方面与合并后学校对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学校在组织结构、管理幅度、责任分工、制度规章、管理机制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以保障管理运行机制、沟通机制畅通有效。
“和实”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作为一所合并校,教学文化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通过建设求真务实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管理文化,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和“文化课堂,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建设,创建“和实”校本教研文化,从而为合并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教学教学质量。
“和美”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好的物质文化能够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学校从全局出发,将学校文化融入到环境细节中,对原来校园物质文化进行适当的改造,并对各校区的规划、校园的绿化、文化景观的建设做整体的考虑,建设具有特色的、风格相对统一的校园建筑,为校园文化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升和完善“和”文化
学校“和”文化建设在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要有新的追求。要适时进行学校文化审计,进行文化的统整与扬弃。所谓统整,就是要与时俱进,聚合体现时代精神、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等;所谓扬弃,就是根据时代需要不断甄别、选择、创新。无论是统整,还是扬弃,都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目的。
要坚持内省与开放的统一。学校要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在成员校间开展对话与合作,激发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积极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增进与学校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相互尊重、接纳、包容,建立共享的愿景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自主、共享、合作、开放的“和”精神文化。 编辑 肖佳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