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散文家谈散文

2020-11-18 来源:汇智旅游网
“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施教日期 2014年9月 日

教学内容 散文家谈散文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2 1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 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资 源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1.学生已积累部分写白鹭的诗歌 2.对散文有一定了解 预 习 设 计 1.读准音,认准形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2.积累写白鹭的诗 3.思考: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说说你对白鹭的整体印象。

学程预设 学生完成,同桌互批 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汇报所了解的知识。 (参照下注、结合课前资料准备) 补充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1.学生听教师范读,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尝试朗读 3.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在头脑中想象美丽画面。 1.朗读2—8小节,概括 2.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有自己的见解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预习检测 《同步练习》课前思考1、2、3 二、导语设计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作者简介 补充总结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配画面朗读课文. 2.教师及时点评,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四、理解文意 1.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形体美 神韵美 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鹭美,美在 ” 例: 美在色素的配合:有雪白的蓑毛 1.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4. 明确: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 5.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理解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美在身段: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美在悠然: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美在清澄: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美在含蓄: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五.品析语言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3.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4. 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5.文章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如何理解? 1.文字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 2.没有固定格式 最自由的文体 风格多样 3.文章开头表明了作者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这不仅是作者评论《白鹭》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总体评价,正是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所以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风格迥异的多姿多彩。 4.作者指出这些作家的风格不同,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作者在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5.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6.目的在于告诉读者在阅读时要注重阅读的感受。莱辛的话则说明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仔细品味,才能进入其艺术境界。这说明《白鹭》一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深入品味才能知其“味”。 6.教师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 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六.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关于散文《白鹭》 1.郭沫若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白鹭诗一样的美,那么评论家又怎样评价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呢? 2.作者对一般散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试着从文中找出来? 3.作者要评论《白鹭》,为什么开头却写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4.第二段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 5.郭沫若的散文有何特点? 6.文中引用姚鼐和莱辛的话有何作用? 生活中的美善于发现 作品中的美善于品读 内心感受的美尽心表达 学生交流尝试评论 七.总结 本文两篇文章,一篇散文,一篇是对此文的评论。从中我们了解到散文的一般特点,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同时也学到了一般评论的写作特点,学会要在阅读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八.拓展 “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在这句话中,作者谈到了它对不同散文家风格的理解,结合你的阅读经历,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仿照上段文的格式,写出你对这些大家散文风格的理解。 同步练习 作 业 设 计 说课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导入新课后品读课文,分析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接下来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①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3)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4)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通过这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实施,清晰地而展现对白鹭由外在美的刻画升华到其内在美的具体过程,感情也进一步推进。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1)文章首尾都提到

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

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二、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然后认真研读晓雪的文章。

1、请同学们先朗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

这篇随笔式的评论文,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二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

五、六两段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最后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