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的顺序
训练目标:
1.掌握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条理清楚、顺序合理地写一篇说明文。 指导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说明文常见的几种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发展过程的时间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远到近,从外到内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逐渐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二、典范引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
这段话是_______顺序,先写_______,再写_______ ,接着写_______ ,最后写_______ 明确:时间顺序,先写“立春过后”的物候变化,再写“转入炎热的夏季”,接着写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最后写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叙述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的成长和鸟虫的活动现象,就是物候现象。
2.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梦回繁华》
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从“开卷处”到“中段”再到“后段”,画面内容虽然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将画面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得益于采用了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3.《恐龙无处不有》这篇说明文作者采取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先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问题。
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的原因,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明。 4.《时间的脚印》采用了逻辑顺序。
文章首先通过问答,告诉读者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并以岩石和铜壶滴漏为证。接着重点写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先说明岩石是怎样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变小最后变成沙砾的,然后再说明岩石重新由沙砾聚集而成的过程,在重新成岩的漫长岁月,历史的遗迹被保存了下来。包括地质年代、地壳活动、地球历史的发展等。
小结:说明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角度不同,说明的顺序也会不同。 时间顺序:
多用于说明生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产品或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 空间顺序:
多用于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如《核舟记》。 逻辑顺序:
多用于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的事理说明文。如第二单元的事理说明文。 三、小试身手
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使用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它。比如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等。 片段示例:
我的小天地
走进我的小天地,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靠窗的书桌,约85厘米高,它与卧室的门相望。在书桌的前面,放着一把舒适的靠背椅,和书桌一样,都是原木色的。在书桌的左方、有一张小床、那就是我经常念叨的,我亲爱的“窝”。在“窝”的一角、住着一只“大老鼠”,当然,那只是毛绒玩具,可它却为我的“窝”增色不少。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夜抱着一只大老鼠进入梦乡、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现在,再把目光转向床头柜。瞧、床头柜上摆着一盏台灯,台灯旁还躺着一群“小知识分子”、有童话、作文、小说等。这些都是本人失眠时的精神食粮、遇到挫折时的良师益友。 四、迁移思考
说明文是否只能使用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不是,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内容的需要,通常可以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
例如:《苏州园林》以逻辑顺序为主,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又兼用空间顺序(栽种和修剪树木),体现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中国石拱桥》除了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大自然的语言》全文主要是逻辑顺序。由物候现象到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再到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写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这是逻辑顺序。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依次排列。 五、总结
说明文写作口诀:
文章体裁细分辨 对象特征是重点 说明方法记心间 顺序灵活条理显
六、范文引路
许多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水果进行介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要求: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清楚明白的介绍对象。
石榴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罂。每年五月,我火红的花分外娇艳,农历五月也俗称榴月。据传,因此物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引入,故旧时又名“安石榴”“海石榴”。张华《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夏季开花,经常为橙红色,亦有白、黄、红、粉红诸色。果实球形,成熟后外皮为粉红色或深紫色。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我“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在寂寞少花的夏季,我灿红的花朵吐放于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都有吟咏我的诗赋传世。诗人们以“碧油枝上昼煌煌”“火光霞焰递相燃”形容绽开之榴花,可谓气象全出。宋代诗人王安石吟唱独夸我 “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亦不失为赏心悦目的点染之笔。
关于我的传说,一说是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取回石榴。一说是江淹,因为他写有著名的《石榴赋》。还有一说是钟馗:“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我成熟之后看起来像一个红灯笼,虽然我的皮没有苹果那么光滑,不过好吃的都在里面呢!
你将我掰开时,就会看到我的“肚子”里有许多枚红色的晶莹的小颗粒,而汁水也会流出来。尝一口汁水,有点酸,回味起来又是甜甜的,让你忍不住要尝里面的果实。我们一“家”大约有五六十个果实,每一个中间都有一层黄色的膜。我的营养价值很高,有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我身上的外衣也是很好的药材,我浑身都是宝哦!
点评:作者以第一人称介绍了石榴的称呼、由来、传说以及营养和药用价值等。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石榴,语言富有文采,大量引用诗文名句,表达了对石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介绍恰当。 七、妙笔生花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思路启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