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鄂教)
第6课乌篷摇梦到春江导学练测资料包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濡r’染:沾染;浸润。
袅niƒo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飞珠迸玉:形容瀑布像飞迸出来的珠子和玉石,晶莹剔透。
惬qiˆ意:满意;称心;舒服。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浪敛波平:浪头收住了,波涛平静了。形容水面重又平静下来。
钟灵毓y”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人物。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阿谀y’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叶文玲,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三十四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寂静的山谷》、《拐角》;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单篇作品《乌篷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
《心系苍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等等,也都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1997年个人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2、相关知识:
⑴乌篷船:
船篷漆成黑色,在绍兴方言里叫“乌篷”。乌篷之间透亮的叫“明瓦”,所谓明瓦,是以蚌壳薄片为材料制成的可透光线的小窗篷。有三个这样的小窗篷,就叫“三明瓦船”,有四个就叫“四明瓦船”。
自古至近代,绍兴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离家作客、迎亲送礼、踏青扫墓、出游名胜、观看社戏……等等皆动用乌篷船。人少,用小画船;人多,用明瓦画舫。
当年孙中山、周恩来、鲁迅泛舟鉴湖,乘坐的就是明瓦画舫。
今天我们乘坐的画舫,就是根据当年的样子复制。它保持了原有的外形风貌,豪华典雅,古色古香;同时,又根据现代游客的需求,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现代化功能。
乌篷船有大有小:小乌篷船犹如小轿车,一般乘坐3至4人,亦称“水上的士”,雅名叫“小画船”;大乌篷船,相当于豪华大客车,可乘坐二、三十人,雅称“画舫”。
⑵富春江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您曾否想过,只要您再向前跨出一步,您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
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作者因为一直对美丽的富春江有一种神往之情,并做着同样美丽的梦,才有两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作品以其诗化般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富春江之梦。
第二部分(3-5),写作者“圆梦”的缘由和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以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鱼台。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应文题。
三、写作方法
1.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文章不少句子、词语都具有一种简约含蓄的美,能以少总多,具备诗化语言的特质。如“乌篷摇梦到春江”中的‘摇”字,不仅点明了游览的工具,而且形象化地写出了作者游览富春江时的闲适、惬意和怡然自得的情趣,同时还从侧面烘托出富春江幽静怡人的氛围。又如“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中的“丰”字,形象地概括了富春江的意蕴丰厚、美不胜收,不仅在于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江流,莫道不消魂的色泽,无与伦比的幽静,而且还在于有扬古启今、独具魅力的严子陵钓台。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音韵和谐,声调铿锵,具有一种音律上的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诗句的恰当引用也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写早些时候做的有关富春江的梦时,作者引用了郁达夫的诗句“屋住兰江梦亦香”,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魂萦梦绕,把作者
对富春江的神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写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时,引用“临流鼓棹,帆飞若驰”来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引用“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来写富春江现在的幽静,这样,一动一静,突出渲染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幽静之美。
2.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形神兼备而且富有情思的优美散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在文章中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发议论,使事、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在写回归浙江后之所以能圆了畅游富春江的梦的原因时,作者把时间、人物、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游览的路程和游览中的感受都记叙得一清二楚。然后作者开始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绘他眼中的富春江,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引用的手法,来突出富春江那独特的美。在写景时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因情设景,创造散文意境,处处表露出作者对富春江喜爱之情。而在写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时,作者并没有写严子陵美在何处,而是把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分析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严于陵仰慕的原因,一语中的地指出严子陵钓台千百年来受人们仰慕的真正原因在于严光身上的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骨。从表达方式上看,作者用的是议论。而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了对富春江的浓浓的眷恋之情。
四、问题探究
1.从作家对富春江的描绘中,你发现作者有着怎眼光?
读完全文,我们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那就是感知生活中的美,寻求生活的意义,需要有一颗敏感、诚挚、感恩的心,需要去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体会自然,感悟山水。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自然中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娇媚,获得某种人生的启示,进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乐趣。
2.从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来看,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
意义、诗意固然离不开责任、道德、义务、良知、事业等等,但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能缺少了美和对美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但我们却时常听到类似活着真累的声音。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所谓心源指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时,当我们向世间万物敞开胸怀时,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报以善意的微笑时,当我们对身边的物投以凝视的目光时,我们就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练习解答】
第一题:富春江有俏、娇、静三个特点。通过描写富春江江流曲折多姿、委婉袅娜来体现它的俏;通过描写江水色泽之绿来体现它的娇;通过描写江水水敛波平、没有牛点儿惊涛骇浪来体现它的静。
第二题:写严子陵钓台是为了表明富春江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娇俏美丽,还在于它具有扬古启今的文化内涵。
第三题:1.“摇”字点明了游览富春江的工具,透露出作者游览时的闲适、惬意和自得之乐,同时从侧面烘托了富春江江水的宁静与娇美。 2.“闪”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特点。 3.“染”和“浸”简练而又准确地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千嶂染翠、江水澄于湖海碧于天的娇美,表现了富春江山清水秀之美。
第四题:意在加强我们对名段、名句的背诵、积累。
【类文品读】
风景区 老舍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这几手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苹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建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的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的在青天下① 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的② 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③ 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参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像细致的④ 在心灵里。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都那么毫不矜持的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凤蝶,闲散而又忙碌的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梁,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和高梁,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自自然然,幽荚而亲切。看,那间小屋旁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就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的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1.通读全篇,用两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的扎兰屯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两例,分别说明扎兰屯的这两个特点。
2.文中划线处的词语,最生动的一组是( )
A、①绣②长③坐④印 B.①绣②长③藏④染
C.①形②种③坐④印 D.①形②种③藏④染
3.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毫不矜持:
各有千秋:
4.根据文义,说说用“天苍苍,野茫茫”来形容扎兰屯,为什么“显得不恰当”?
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 。
6.试就本文中的一句话,从语言的角度作鉴赏评价。
7.根据文义,仿照划线的句子,以扎兰屯为陈述对象,再写出一个句子。
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
它(扎兰屯)不像 ,也没有 。
(参考答案:1.幽美、自然(或纯朴)如:“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写出了扎兰屯幽静而美丽的特点。又如:“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向游人索要诗词”,写出了扎兰屯不加雕饰的纯朴和自然。只要言之有理,举其他例亦可。 2.B 3.毫不矜持:指各种花都毫不拘谨的、自然的开放。各有千秋:指扎兰屯与苏杭或桂林山水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4.“天苍苍,野茫茫”是用来形容雄浑旷远的草原风光,与扎兰屯清新秀丽的风格迥异。 5.作者希望矫正人们对内蒙古的不正确的看法,使人们认识到内蒙古的美丽。 6.开放性问题,可以从本文语言的生动、用词准确、亲切自然的口语化色彩等方面作鉴赏。 7.略)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濡染( ) 袅娜( ) 惬意( ) 钟灵毓秀( ) 飞珠迸玉( )
2、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乌篷摇梦到春江
⑵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3、作者在文章开篇为什么先写戈壁滩?
4、作者之前并没有见过富春江,是什么原因使她却做了千百次有关富春江的梦?
5.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画线的部分应改为: ,
6.在横线上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导报)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山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二、同步解读
①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
②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关于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④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
⑤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
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清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更添无限情趣。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不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呼唤吧。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
⑩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甜,惟愿年年得相见。
7.简要说明第①段、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8.按下面的语句形式,为第⑥段的结尾补写一句活,表达“山”“江”与“绿”的关系。(横线上所写的文字,力求简洁、有情趣)
很难说,是 ,还是 。
9.作者在展示富春江的景致时,没有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概括说说作者描绘富春江的思路。
10.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篇文章意境朦胧,看似游记,但没有记游;全文写的是美丽的梦境,是富春江上的乌篷船摇来的甜美的乡思梦。
B. 作者圆了游富春江的梦,但俏丽娇美的富春江,扬古启今的严子陵钓台又把作者引进“梦”中,令她陶然如醉。
C. “江中之江葫芦湾”的景致,突出了富春江的“俏”:纤秀的水道,碧嫩的江流,但见富春江的“豆蔻年华”。
D. 钓台“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与“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照应,将富春江的美定格在人文景观上。
E. “丰哉,富春江”,好一个“丰”——委婉婀娜的江流,莫道不销魂的绿色,无与伦比的幽静,独具魅力的钓台——包蕴其中。
三、美文赏读
江南小镇
余秋雨
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在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
两岸的屋舍越来越密,河道越来越窄,从头顶掠过去的桥越来越短,这就意味着一座小镇的来临。中国很多地方都长久地时兴这样一首儿歌:“摇摇摇,摇到外婆桥。”不知多少人是在这首儿歌中摇摇摆摆走进世界的。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早在躺在摇篮里的年月,我们构想中的这座桥好像也是在一个小镇里。因此,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奇异的记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周庄到了,谁也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知道。这里街市很安静,而河道却很热闹,很多很多的船来往交错,也有不少船泊在岸边装卸货物,更有一些人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连跳几条到一个地方去,就像市井间借别人家的过道穿行。
小镇上已有不少像我们一样的旅游者,他们大多是走陆路来的,一进镇就立即领悟了水的魅力,都想站在某条船上拍张照,他们蹲在河岸上恳求船民,没想到这里的船民爽快极了,想坐坐船还不容易?不仅拍了照,还让坐着行驶一阵,分文不取。他们靠水吃饭,比较有钱,经济实力远超这些旅游者。近几年,电影厂常来小镇拍一些历史题材的片子,小镇古色古香,后来干脆避开一切现代建筑方式,很使电影导演们称心,但哪来那么多群众角色呢?小镇的居民和船民非常帮衬,一人拿了套戏装往身上一披,照样干活,你们拍去吧。我去那天,不知哪家电影厂正在桥头拍一部清朝末年的电影,桥边的镇民、桥下的船民很多都穿上了清朝农民的服装在干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倒是我们这条船靠近前去,成了擅闯大清村邑的番邦夷人。
从船上向河岸一溜看去,好像凡是比较像样的居舍门口都有自用码头。这是不奇怪的,河道就是通行,码头便是大门,一个大户人家哪有借别人的门户,迎来送往的道理?遥想当年,一家人家有事,最明显的标志是他家码头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主人便站在码头上频频迎接。 ……
就这样,江南小镇款款地接待着一个个早年离它远去的游子,劝他们好生休息,又尽力鼓励他们把休息地搞好。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在无形中悄悄控制着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使他们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江南小镇的荚色远不仅仅在于他们自身,而更
在于无数行旅者心中的毕生描绘。 11.“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这句话写出了河流在江南小镇的什么特点?
12.第2段中写道:“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奇异的记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如何理解“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
13.读文章,我们会发现“江南小镇”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14.“就这样,江南小镇款款地接待着一个个早年离它远去的游子,劝他们好生休息,又尽力鼓励他们把休息地搞好。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如何理解“人生范式”( )
A、江南小镇用船送游子离家。
B.江南小镇的码头成了迎接亲人、游子的标志。
C.江南小镇不仅接待游子,还劝慰、鼓励游子。
D.江南小镇以美好的情接纳游子,游子虽遍及九州,却梦绕魂牵的江南小镇。 15.“比较像样的居家门口都有码头。”这里的“码头”有何深意?
16.品读《江南小镇》之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并作简析。
17.本文多次用笔写到了“船”“水”。根据作者的提示,发挥你的想像,描绘小镇河流上的图景。
(参考答案:1.略 2.⑴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富春江如梦般酣甜的向往之情,一个“摇”字,似乌篷船有意载着作者的美梦到富春江,营造出一种悠荡缠绵的意境。⑵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富春江的曲曲折折多姿,“闪”字尽显葫芦湾突现眼前时的灵动可爱。 3.形成反差,抒发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之情。 4.郁达夫的诗文,叶浅予的画使作者魂牵梦绕富春江。 5.善思考、敢行动 6.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意合即可) 7.文章是写富春江的,但第①段先写戈壁滩,与其形成反差,借以增强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之情。第②段,写梦想中的富春江,强化了在第①段中孕育的感情。这两段文字不多,却把文章气氛调得很浓。(意思对即可) 8、如:很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 9、作者用回味富春江美景的方式组织材料,描绘曲折多姿的江流、迷人的绿色和清幽的氛围以突出富春江“俏、娇、静”的特色。最后写人文景观严子陵钓台。(意思对即可) 10、AD(A项,“没有记游”的说法欠妥。作者是以特殊的方式记游,全文主体仍是描写性的文字,写的不是梦境,百是现实。D项,钓台“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有深刻含义,即严子陵精神千年百载对人们对社会有一种引导作用。而“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只是对景色的一笔点染,并无深意,二者谈不上“照应”。另,“将富春江的美定格在人文景观上”不符合文章的基调。) 11.不是障碍,是方便之途,水乡的河流相当于陆地上的街道。 12.江
南小镇在变化,陌生的感觉是必然的,但外婆桥的儿时记忆却不会随外景的变化而消失,它终是熟识的。 13.与众不同之处:①河流如同街道是主要运输通道。②小镇古色古香,成为拍戏者青睐的场所。③居民、船民非常朴实,拍戏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④居民门口都有自用的码头。 14.D 15.“码头”是人们离开家乡,走向新生活的起点,也是游子归来,休憩的港湾,“码头”体现了江南小镇是无数行旅者心中的美好所在。 16.略 17.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