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焚书坑儒”与秦朝文化政策

2021-12-30 来源:汇智旅游网
时代,有专家认为,对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也应该重新认识,这纯粹是一个政治思想上冲突的表现,将 “焚书”和“坑儒”事件合并,容易使人迷失当时的真相。 关键词:秦始皇 焚书坑儒秦朝文化政策  L一秦始皇主要是依靠法家而不 是儒家来完成自己的帝国大业的. 所以其治国策略就体现出了明显 个半世纪.秦孝公就曾经按照 议说”的学士.认为“夫冰炭不 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 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且居学之 商鞅的建议“燔《诗》《书》而 明法令”.韩非子更是反对“藏书 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 的法家思想。早在秦始皇之前的 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被甲, 其二.在保证图书产品质量这一基本前提的基 础上.大学出版社应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行业性质和 工作报告(Report of the Secretary to the Delegates and Chief Executive).载200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2008)http://www.oup.co.uk,2009—03—19。 市场化定位.探索多元营销模式。打造新的产业链 及价值链.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媒体的大学出 版系统。实现教育、学术出版的立体化、网络化和 系列化,形成新的现代出版产业背景下的工作机制。 这是高校出版社在市场浪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根 本方略。 我国大学出版社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研究国外同行的做法.有益于 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出版之路.为繁 荣学术、传播知识、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担负起 大学出版社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注释 参考文献 1.陈昕,白冰.Evan Schnittman:对话六:牛津大学出版 社,内容提供商将更强大, 《出版商务周报》,2008—5—15 [EB/OL],www.chinapublish.coa1.cn/ztjj/cbgc/zxdh/dh/200805/ t2008051536221.htm1. ——2.Annual Report 2008.2009一O3—19[EB/OL],http://www. oup.co.uk. 3.Regulations for the Delegates of the Oxford University [1]参考剑桥大学出版社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对实施 “按需印刷”产生的效益有更直观了解:剑桥大学社每年出版 1500 种新书.每年也有1300种销量有限的图书因达不到传 统印刷的最低印数而无法重印。1998年至今,剑桥大学社通 过按需印刷挽回的图书销售达3000万美元,仅在2005年, 该社超短版印刷图书就卖出了25万册,金额达750万美元。 转引自httpY/www.govyi.eom/lunwerF2009/200901/288979_5.shtla/. [2]亨利・里斯(Henry Reece),200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5期 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 (害)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 则为屈公之威.人主奚得于居学 一场文化浩劫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响.但它到底对出版活动造成多 大的损失是一个很难准确回答的 问题 颁布“焚书令”的时间是 公元前213年.但是至前2o8 年 李斯死亡时秦国已经摇摇欲坠。 朝廷根本没有精力去料理这些事 情。也就是说。 “焚书令”的认 应当明确的是.秦始皇并没有下 令焚烧所有书籍, 《诗》、《书》、 百家语仅仅是禁止私藏.博士仍 然可以拥有这些文献典籍(秦始 皇时有博士70人);医药、卜筮、 种树等实用的科技类图书则被保 之士哉!”并在《五蠹》篇里主张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商君书》多次提到“三代不同礼 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前世 存了下来:秦国的历史著作(秦 记)也没有被烧毁,所以才会有 司马迁的抱怨:“独有秦记,又 真施行也许仅有五年的时间而已。 其对文献的损害也许远远不如公 元前206年项羽焚毁咸阳秦的宫 不同教.何故之法?帝王不相复, 何礼之循?”正是由于对法家学说 的采纳.才使得秦国国力强盛, 行政效率与军事实力大大加强, 所以秦始皇对法家的建议大多予 以接受 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一个值 得深思的问题是.虽然秦始皇施 行“焚书”的暴政.但是还有大 量的科技著作得以传播.而汉朝 在远为宽松的文化环境里.科技 殿造成的损害。据统计: 基督降生前后汉代存在的秘 府书目列出了677种著作.其中 不到524种,即77%,现在已不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 阳大宴群臣.席间.博士淳于越 又提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主张分封皇子功臣为 复存在。这个事实说明。汉以后 的几个世纪.特别在印刷术流行 前。文献损坏所造成的总的损失, 书籍却越来越少.不被重视,以 致后世流传甚少 钱穆认为:“其实此事(焚 书)在当时.纯粹是一个政治思 想上冲突的表现.而秦始皇和李 斯.则比较站在较开明较合当时 历史大流的地位 ”“李斯力劝秦 始皇弗从众议.而同时深感到思 想言论上的庞杂情形.有碍于理 也许甚至大于秦代的焚书。因此. 诸侯.法先王.学古法。丞相李 斯针锋相对地指出, “五帝不相 可以想象.即使没有焚书之事发 生.传下的周代的残简也不可能 复.三代不相袭”。政治制度的不 同源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所以 “三代之事.何足法也?”李斯痛 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 世.惑乱黔首”.建议秦始皇下令 大大多于现在实际存在的数量。[,】 但是.秦始皇的焚书之举还 是贻害无穷的.最少体现在两个 方面: 想政策之推进 恰巧李斯的老师 首先.这是对愚民政策以及 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肯 定.是一种野蛮的反文化行为。 虽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却影响颇大.消极作用很明显。 其次.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 传承的断裂.使得大量古代典籍 面目全非.乃至到汉代出现了大 量的伪书.一种书籍又往往有多 种版本.使人们不知所从,造成 了学术思想上的混乱局面。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秦始皇曾 经于下达“焚书令”的第二年坑 杀了460多名儒生.即所谓的 “焚书坑儒”.后来人们对这一说 法开始产生怀疑.不少学者认为 “焚书”与“坑儒”是两个独立的 事件.并开始对“坑儒”的真实 性产生怀疑。公元前212年,秦 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 药的术士(韩众、徐市、侯生、 卢生等人)由于无法交差而纷纷 逃跑,并且侯生、卢生在交谈时,指 责“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 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坑儒。司 为在秦征服之前,齐、鲁、魏几 个国家也有养士与设博士的风气。 在公元前3世纪.一些大国的君 主普遍供养了一大批学者.既是 为了使用.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 威望.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 马相如言: ‘列仙之儒居山泽间, 形容甚腥。’……王充《儒增》、 《道虚》、 《谈天》、 《说日》、 《是应》,举儒书所称者,有鲁般 刻鸢,由基中杨,李广射寝石、 矢没羽.……黄帝骑龙.淮南王 贪于权势至如此”.龙颜大怒.命 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 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 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太子扶苏 因为对此不满而被派往北方边疆 个典型:秦国丞相吕不韦也这样 做过。另外。公元前753年秦国 开始专设史官纪事 注释 犬吠上天、鸡鸣云中,日中有三 足鸟.月中有兔蟾蜍。是诸名籍 道、墨、刑法、阴阳、神仙之伦, 监督蒙恬修造长城。司马迁在 《史记・儒林列传》里并没有“坑 儒”一说.而说是“坑术士”: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 旁有杂家所记.列传所录,一谓 之儒,明其皆公族。” “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 [1]《史记・秦始皇本纪》。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98—9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年。 《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朱渊清认为: 历史上第一个完整提出“焚 书坑儒”说法的是伪孔传本《古 文尚书》全书之前假冒孔安国的 射、御、书、数。 《天官》日: ‘儒以道得民。’说日: ‘儒,诸 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地 [3] [英]崔瑞德、鲁惟一.《剑 桥中国秦汉史》,86页,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序》: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 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 陕西省渭南传说中的秦朝“焚书 堆”遗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