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大集中学一分校 437500
近年来,崇阳县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联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让1.8万名乡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县义务教育实现了“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逐步形成“教联体”建设“五联五统五促进”的工作格局。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湖北省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推行“五联”,构建“教联体”办学网络 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五个联合”方式,构建全县“教联体”办学格局。
一是“乡村一体”联。以“中心小学和优质完小+相邻的若干小规模学校”实行“1+X”一体化办学。全县共建12个乡镇“教联体”,“教联体”内部办学条
件基本均等,资源共享,步调一致,有效保障了村级小学的办学质量,缩小了校际办学差距。
二是“以城带乡”联,以“城区优质学校+乡镇薄弱学校”实行“以城带乡”联合办学。共有22所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结成6个“教联体”,通过校长下派、师资交流、资金扶持等形式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壮大。
三是“以强带弱”联。以“传统强校+薄弱学校”实行“以强带弱”联合办学。强校输入管理团队,注入优质师资,帮助弱校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能力。如崇阳五小2012年只有23人,实行联合办学后,已发展到1700多人,由弱变强,由分校变成主校。
四是“城郊融合”联。以“城区名校+城郊弱校”实行“城郊融合”办学,共建成4个“教联体”。通过城区名校的强势“输血”,带动城郊弱校逐步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尽量将吸附当地学生。如实验二小鹿门铺分校从原来的27人发展到现在的800余名学生,崇阳三小大白分校从原来的63人发展到现在的1150名学生,为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空中课堂”联。成立崇阳县网教协同中心,推行“联校网教”办学,先后建成“14个主播教室+28个乡村听课教室”专递网络平台,以一对二或一对三的形式,利用网络传递音乐、美术等小学科课程资源,帮助农村小微学校按部颁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二、实行“五统”,创新“教联体”管理模式 创新“五个统一”管理模式,促进“教联体”内部资源要素科学调剂、深度融合,形成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一是发展统一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县域统筹、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工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进程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形成党建联建、特色联创、资源联享、教师联聘、中小幼联动运行机制,促进优质教育品牌、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管理机制的输出与共享,提升“教联体”实际办学成效。
二是管理统一实施。坚持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原则,牢固树立“教联体”内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体意识。校长是“教联体”的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通盘考虑,做到主校与分校发展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建立校长轮流办公、督导巡查制度,及时解决各分校的实际困难。
三是师资统一配置。引进激励机制,建立教师“能上能下”的轮岗制度,促进“教联体”内部教师有序流动。下派教师在职称评聘、评选表模、绩效工资优先考虑。教师的统一配置和有序流动,促进了“教联体”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如大集中学金塘分校、天城中学高枧分校、桃溪中学铜钟分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主校基本均衡。
四是财务统一结算。“教联体”内部建立财务统一预算、结算制度,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薄弱分校的改造升级上。崇阳三小大白分校、第二实验小学鹿门铺分校分别投入几千万元,用于办学条件的改造升级。目前,这两所分校校容校
貌发生根本性的改观,脱胎换骨,变成了美丽的乡村学校。
五是教学统一考评。坚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行“捆绑式”监测评价。凡是分校与主校监测指标未达到基本均衡的,“教联体”主要负责人就要受到问责处理。“捆绑式”评价机制倒逼总校必须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补齐薄弱分校的发展短板,有效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现“五促进”,深化“教联体”办学成效 在推行“教联体”办学工作中,我们紧扣“五个结合”,在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联体”办学成效。
一是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和自然人文景观的资源,实行“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办学。精心挑选一批独具特色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联合办
学,打造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促进“五育并举”方针落实落地。
二是促进“县管校聘”改革落地。积极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引进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让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全县共有315名城区教师聘任到农村任教,推动了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促进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统筹推进“教联体”建设,吸引稳住农村、城郊学生就近入学,促进学生回流。仅实验二小向鹿门铺分校、崇阳二小向郭家岭分校、崇阳三小向大白分校共分流学生1815人。此举共扩增35个班级,1925个学位,大力促进了我县城区大班额化解工作。
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以“联校网教”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2022年,我县被确定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
中心实验区;“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被确定为全国优秀案例,并被教育部作为湖北唯一典型案例向全国宣介推广。
五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将“两类学校”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补齐“两类学校”建设短板。我县投入资金5000万元,推动我县40余所乡村、城郊学校办学条件提档升级。2020年,全县回流到农村分校学生2147人,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先后被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
“教联体”办学改革实践十余年来,已经成为崇阳教育持续发挥发展的强力引擎。这项改革永无止境,大有可为。今后,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砥砺前行,推动崇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