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减小(填入增大、减小、先增后减)。
4K[Fe(CN)](K[Fe(CN)])4(K)([Fe(CN)])_。 m46mm646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
3、离子迁移数 (ti) 与温度、浓度都有关,对 BaCl2水溶液来说,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
t (Ba2+) 应 _减小_ ,t(Cl-) 应 增大 ;当温度升高时,t(Ba2+)应 增大 ,t(Cl-) 应 减小 。(填入增大或减
小)。
4、298K时,当H2SO4溶液的浓度从 mol·kg-1增加到 mol·kg-1时,其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将:增加_,减少。(填入增加、减少或不变)
5、离子迁移率的单位是_ m2·s-1·V-1 _。
6、 已知 18℃时,Ba(OH)2,BaCl2,NH4Cl 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
×10-2,×10-2,×10-2 S·m2·mol-1,那么 18℃时 NH3·H2O 的
m= ×10-2 S·m2·mol-1 _ 。
7、NaCl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NaCl)与其离子电迁移率之间的关系为:
(NaCl)[U(Na)U(Cl)]FU(Na)FU(Cl)F_。 m_
2-8、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m(CaCl2)m(Ca)2m(Cl)_。
9、在25℃时,m(LiI),m(H+) 和 m(LiCl)的值分别为×10-2,×10-2和×10-2
S·m2·mol-1。LiCl中的 t+ 为,当假设其中的电解质完全解离时,HI中的t+为 。
10、 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时必须采用_交流_电源,以防止_极化 _。
11、若要比较各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大小,更为合理应该选 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值 。
12. 电极AgNO3(m1)|Ag(s)与ZnCl2(m2)|Zn(s)组成自发电池的书面表示式为:
Zn(s)|ZnCl2(m2)||AgNO3(m1)|Ag(s) 。选用的盐桥为:饱和KNO3(或NH4NO3)盐桥。
13. 将反应Sn2++ Pb2+= Sn4+ + Pb,设计成可逆电池,其电池表示式为 Pt│Sn2+,Sn4+‖Pb│Pb 。
14.反应 Zn(s) + 2HCl(a1) = ZnCl2(a2) + H2(g),已知 25℃,fGm(Zn2+)值为 kJ·mol-1,(m$= 1 mol·kg-1),利用电化学方法判断25℃,当pH= 101325 Pa,aH= 10-8,a(Zn2+)= 105的条件下,反应的方向为:反应正向进2+行
Zn(s)│Zn2+(a2)‖H+(a1)│H2(101325Pa)│Pt $ (Zn2+/Zn) - 0 = fGm(Zn2+)/2F = V E = E$-RT/2F×ln[a(Zn2+)a(H2)/a2(H+)] = V。(写出基本公式,然后判断)
15. 电池反应和电动势如下所示:
⑴ 2Cu(s)+ 2Cl2(p)→2Cu2++Cl -
111 E1
⑵ Cu(s)+Cl2(p)→Cu2++2Cl - E2
设(1)和(2)中各物质的活度均相同,则E1与E2的关系为:E1=E2 。
16.已知E(Cu2+|Cu)= V,E(Cu+|Cu)= V,则E(Cu2+|Cu+)= V 。
17.常见的测定AgCl(s)的Ksp的电池为:Ag(s)|Ag+(aq)||Cl –(aq)|AgCl(s)|Ag(s),其正确断路的形式为:Ag(s)|Ag+(aq)||Cl –(aq)|AgCl(s)|Ag(s) 。
18.用Ag棒插入AgNO3溶液,用Zn棒插入ZnCl2溶液,用盐桥相连,组成自发电池的书面表示Zn(s)│ZnCl2(m1)‖AgNO3(m2)│Ag(s) ,所用的盐桥是KNO3 盐桥 (或 NH4NO3盐桥) 。
19.为求CuI(s)的Ksp,应设计的电池为: Cu(s)|Cu+(aq)||I –(aq)|CuI(s)|Cu(s) 。
20.常用的铅蓄电池,工作时发生的电池反应为:Pb(s)+PbO2(s)+2H2SO4(aq) = 2PbSO4(s)+2H2O(l)。
21. 电解氢氧化钾溶液,制备氢气和氧气的阳极反应是 2OH-→ (1/2)O2+ H2O + 2e-_;阴极反应是 2H2O + 2e-→ H2+ 2OH-。
22. 电解工业中, 为了衡量一个产品的经济指标,需要计算电能效率, 它的表达式是
理论上所需的电能__电能效率 =___实际消耗的电能_。
23.将一 Pb 酸蓄电池在 A 电流下充电 h,则 PbSO4分解的质量为 。 (已知 M(PbSO4)= 303 g·mol-1 )
24.电解过程中,极化作用使消耗的电能 增加 ;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极 化作用使腐蚀速度 减少 。
25. 以 Cu 为电极,电解 1 mol·dm-3 CuSO4溶液 (pH = 3), 则在阴极上的电极反应 阴极:Cu2+ + 2e- → Cu↓,阳极上的电极反应 阳极:Cu - 2e- →Cu2+ 。
已知: H2在 Cu 电极上, = V, $ (Cu2+/Cu)= V ,
O2在 Cu 电极上, = 0 V, $ (O2/H+,H2O)= V 。
26. 从能量的利用上看,超电势的存在有其不利的方面。但在工业及分析等方面,超电势
的现象也被广泛的应用, 试举出二个利用超电势的例子 极谱分析的滴汞电极,铅蓄电池的充电, 氯碱工业, 电镀杂质的分离。
27. 从理论上分析电解时的分解电压, E分解= E分解 分解=E可逆+可逆阴+阳+IR , 而且随电流 强度I的增加而 增加 。
28. 超电势测量采用的是三电极体系, 即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其中辅助
电极的作用是 提供电流, 使研究电极极化 , 参比电极的作用是 测量研究电极的超电势值。
29. 氢气在金属电极上析出时, 根据条件不同, 超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关系分别可用
=Rej 或 =a + b lgj 表示, 前者适用于 低超压 情况, 而后者适用于 高超压 情况。
30. 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分别达到 50%,75%,% 所需时间分别为 t,2t,3t 则反应对此物质的级数为 一
121212级 。
31. O3分解反应为 2O3─→3O2 ,在一定温度下, dm3容器中反应。 实验测出O3每秒消耗×10-2 mol, 则
反应速率为 ×10-2 mol·dm-3·s-1 氧的生成速率为×10-2 mol·dm-3·s-1, d /dt为 ×10-2 mol·dm-3·s-1.
32.在300 K时, 鲜牛奶5 h后即变酸, 但在275 K的冰箱里,可保存50 h, 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 kJ·mol-1 。
33. 反应A + B → C 的速率方程为:-dcA/dt = kAcAcB/cC,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 一 级。若浓度为 mol·dm-3,时间以 s 为单位,则速率常数 kA的单位是 s-1 。
34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两亲性 。
35 一般说来,物理吸附的吸附量随温度增高而 降低 ,化学吸附的吸附量随 温度增高而 先增加,后降低 。
36、 300 K 时,水的表面张力 = N·m-1,密度 为 ×103 kg·m-3。在 该温度下,一个球形水滴的饱和蒸气
压是相同温度平面水饱和蒸气压的 2 倍,这个小 水滴的半径是 R' = ×10-9 m 。
37、界面吉布斯自由能和界面张力的相同点是量纲和数值相同 ,不同点是 物理意义和单位不同 。
38、 从吸附的角度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 化学吸附的强度 ,一个良好的催化剂应是 中等强度的化学吸附 。
39、 在 298 K时,正丁醇水溶液表面张力对正丁醇浓度作图,其斜率为 N·m-1·mol-1·kg,正丁醇在浓度为 mol·kg-1 时的表面超额 为:×10-6 mol·m-2 。
40、 T = 298 K时, 水-空气表面张力 = ×10-2 N·m-1 ( / T )p, A = - N·m-1·K-1。在T,p$ 时,可逆地增加 2 cm2 表面,对体系所作的功 W = ×10-6 J , 熵变S =×10-3 J·K-1
41、 对于分散体系, 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当粒子半径为r<10-9m_时, 称为分子 (或离子)分散体系; 半径为_10-9<r<10-7m,时, 称为胶体分散体系; 半径为_r>10-7m 时, 称为粗分散体系。
42、瑞利(Rayleigh)在研究散射作用后得出,对于单位体积的被研究体系,散射光的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_四_次方成_反_比。因此,入射光的波长愈短,散射光愈强。
43、超显微镜的原理就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丁铎尔效应。用超显微镜不可能直接确切地看到胶粒的大小和形状
44、溶胶的光学性质是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性特点的反映。通过光学性质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释溶胶体系的一些光学现象,而且在观察胶体粒子的运动,研究它们的大小和形状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45、加聚反应的机理可以是自由基反应机理,也可以是通过正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而得到均聚物。
46、 对于 Au溶胶而言, 当以NaAuO2作为稳定剂时, 其胶团结构是: (Au)m·nAuO2-,(n-x)Na+]x-·x Na+
47、在晴朗的白昼,由于蓝光波长_短,散射作用显着,所以天空呈蔚蓝色。
48、起始时,高分子化合物电解质NaR的浓度为c1,KCl溶液浓度为c2,将它们用半透膜隔开,其膜平衡条件为[K+]内/[K+]外=[Na+]内/[Na+]外=[Cl-]外/[Cl-]内。
49、 超离心沉降分为两种方法:
(1) 沉降平衡法,它是沉降池中,沉降与扩散达成平衡
(2) 沉降速度法,它是 离心力与质点运动时所受阻力成平衡 平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