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doc 112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质量安全控制要点集
第一章 围护结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1 导墙沟开挖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支护或放坡 加强施工放样复核,检查导墙轴线位置,内外导墙间距应根据地连墙深度适度外放 导墙地基应作夯实处理,导墙背后应用黏性土分层回填并夯实 控制 方法 检 查 防坍塌 2 导墙净距 内外导墙间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一定距离 导墙结构应建于坚实的地基上,并能承受水土压力和施工机械设备等附加荷载 尺 量 3 导墙基础 现场试验 导墙 4 导墙变形 导墙不得位移和变形 地下连续墙 5 导墙拆模后,应立即在两片导墙间按一定间距加设支现场人员检撑。在导墙混凝土养护期间,查 严禁重型机械在导墙附近行走、停置或作业 导墙高度偏差 6 导墙内壁面垂直度 7 导墙顶面平整度 8 泥浆制备 原材料 导墙高度宜为1.5~2m,顶部高出地面不应小于100mm 导墙内壁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 导墙顶面应平整,平整度误差为5mm 泥浆拌制材料宜优先选用膨润土,如采用黏土,应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其黏粒含量应大于50%,塑性指数应大于20,含沙量应小于5%,二氧化硅与氧化铝含量比值宜为3~4 1
加强施工测量及复核检查 尺 量 加强施工测量及复核检查 吊锤测量 加强施工测量及复核检查 卡尺、 塞尺测量 在泥浆使用前确定拌制泥浆材料,并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 检查合格证,送检
泥浆比重:比定期检查槽段底、中、上重计 部泥浆比重、黏度、含砂率、年度:漏斗计 pH值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含砂率:洗沙要求 瓶 PH值:试纸 9 泥浆性能 拌制泥浆前,应根据地质条件、槽段尺寸、成槽方法和用途等进行泥浆配合比的设计并经试配确定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10 泥浆面 控制标准 挖槽期间泥浆面必须保持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新拌制泥浆应贮存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或黏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 泥浆贮存量应满足槽壁开挖使用需要。施工中可回收利用的泥浆应进行分离净化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废弃泥浆应采取措施,不得污染环境 地下连续墙应根据地质、地下障碍物、施工环境、墙厚与工程质量要求选择挖槽机械 单元槽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采用间隔式开挖,一般地质应间隔一个单元槽段 连续墙的槽壁和接头均应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小于0.5%。槽段终槽深度必须保证设计深度,同一槽段内,槽底开挖深度一致并保持平整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定期用吊锤对泥浆深度进行测量 吊锤测量 11 泥浆制备 存储时间 做好新拌制泥浆记录管理与存储时间控制 现场记录 12 泥浆储备 对工程泥浆需求量进行测算,检查泥浆池设置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人员检查 13 地下连续墙 成槽机械 根据成槽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施工环境、设备能力、地连墙的结构、尺寸及质量要求等条件选择 检查进场机械设备合格证、使用说明及使用记录 14 成槽施工 槽段划分 槽段的长短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层性质、地下水情况、现场地质情钢筋笼的轻重大小及设备起况及施工图 吊能力、混凝土供应能力等条件确定 挖槽过程中应观测槽壁变形、垂直度、泥浆液面高度,并应控制抓斗上下运行速度,成槽机应配备强制纠偏装置。槽段挖至设计高程后,应及时检查槽位、槽深、槽宽和垂直度 15 槽壁垂直度及槽深 槽深用吊锤测量,槽壁垂直度用超声波检测 2
16 清槽及换浆 清底应自底部抽吸并及时补浆,清底后的槽底泥浆比重不应大于1.15,沉淀物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 挖槽时对泥浆的各种技术 比重计吊锤参数进行跟踪检测,清槽后,测量 测定槽底以上0.2~1m处泥 浆的比重及沉渣厚度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7 制作精度 地下连续墙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8 保护层厚度 19 钢筋笼吊装与入槽 地下墙的钢筋笼规格和尺寸除按设计要求确定外,尚应考虑单元槽段、接头形式钢筋笼长度±50mm; 及现场的起重能力等因素。钢筋笼宽度±20mm; 钢筋的净距应大于3倍粗骨粒径,并应在制作钢筋笼时钢筋笼厚度-10mm; 预留纵向插放混凝土导管的主筋间距±10mm; 分布筋间距±20mm; 位置,且上下贯通。分节制预埋件中心位置±作的钢筋笼,应在制作台上进行试装拼,钢筋笼分节位10mm 置、接头处纵向钢筋接头应 符合设计要求,且上下连接牢固。并按设计要求检查预埋件定位的准确性,并且与主筋连接牢固可靠 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度,需按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应小于70mm 外侧采用预制钢板垫块(焊接)的定位措施 在清槽换浆,槽段接1.起吊前应反复检查钢筋头清刷并经检验合格,笼的吊点位置是否准确、固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在定方式是否正确,焊接是否钢筋笼运输和入槽过程牢固可靠。 中,不得产生不可恢复2.检查主吊与辅吊搭配及法变形,如有变形,不停置位置是否得当,现场指3
尺 量 尺 量
得强行入槽 挥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3.钢筋笼应在槽段接头清刷、清槽、换浆合格后及时吊放入槽,并应对准槽段中心线缓慢沉入,不得强行入槽。 4.钢筋笼分段沉放入槽时,下节钢筋笼平面位置应正确并临时固定于导墙上,上下节主筋对正连接牢固,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下沉 监理旁站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控制标准 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应采用搀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不应小于370 kg/m3,采用碎石时不应小于400,坍落度应采用200±20mm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20 原材料控制 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参数 检查合格证,送检 21 地下连续墙 混凝土灌注桩 导管连接 22 导管布置 23 埋管深度 24 混凝土灌注速度 导管应采用直径为200~250mm的多节钢施工前进行试拼并进行隔管,管节连接应严密、水栓通过试验 牢固 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导管下端距槽底应为300~500mm,灌注混凝土前应在导管内临近水泥浆面位置吊挂隔离水栓 各导管储料斗内混凝土储量应保证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埋管深度不小于500mm,导管随混凝土灌注应逐步提升,其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3.0~6.0m,相邻两导管内混凝土高差不应大于0.5m 混凝土不得溢出导管落入槽内,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应低于2m/h 4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吊锤测量 监理旁站
25 混凝土灌注高度 混凝土灌注宜高出设计高程300~500mm 吊锤测量 26 接头清刷、接缝渗漏、拐角渗漏 接头、接缝或拐角处不得附着土渣、泥浆等物 接缝或拐角处接头清刷应在清槽换浆即将完成之前进行。清刷时,清刷锤应与接头混凝土面(或接头工字钢)监理旁站 紧贴并上下来回拉动,直到钢丝刷不带泥屑为止 墙体接头处理 锁口管插拔 27 锁口管应沉入槽底300~500mm。锁口管在混凝土灌注2~3h后应进行第一次起拔,以后每30min提升一次,每次50~100mm,直至终凝后全部拔出 锁口管应紧贴槽端对准位置垂直、缓慢沉放,不得碰撞槽壁和强行入槽。锁口管起拔后应及时清洗干净。灌注混凝土时锁口管不得位移、不发生绕管现象 监理旁站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28 桩位放线 控制标准 顺轴线方向±50mm,垂直轴线方向+30mm 严格控制护筒的水平位置及垂直度,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护筒顶高于地面0.3m,埋置深度,黏土层不应小于1.0m,砂质或杂填土层不应小于1.5m 泥浆比重(黏土或砂性土)控制在1.15~1.25之间,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0.5~1.0m,孔深允许偏差为+300mm,桩底沉渣厚度摩擦桩≤150mm、端承桩≤50mm 5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加强施工放样复核及检查 水准仪测量 29 钻孔灌注桩 护筒埋设 钻孔 加强施工放样复核及检查 水准仪,钢尺测量 30 钻进成孔 1.钻杆就位正确、垂直,允许偏差±100mm,横向±50mm,垂直度30°。 2.开钻或穿越软硬不均匀土层交界处时,应缓慢钻进并保持钻杆垂直。 比重计,沉渣仪或吊锤测量
3.在松软杂填土或含水率较大的软塑性土层中钻进时,钻杆不得摇晃。 4.钻进中随时清理孔口积土,当发现钻杆跳动、机架摇晃、不进尺等现象时,应停钻检查。 5.钻孔至设计高程后应空钻清渣,提钻后及时加盖 31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原材料检验 检查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并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合格证、见证送检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32 钻孔灌注桩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钢筋笼的制作 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20mm,长度±50mm 1.主筋接头可采用对焊、绑扎、搭接焊或冷挤压、气压焊等连接形式,并符合相应施工技术规定。 2.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桩的钢筋笼内径应大于导管连接处外径10cm以上。 3.钢筋笼应按吊装条件确定分段加工长度,并设置钢尺 量 筋保护层定位装置和焊接吊装耳环。 4.钢筋笼下端0.5~0.8m范围内主筋应稍向内侧弯曲呈倾斜状。 5.箍筋间距不得大于300mm,并宜采用螺旋筋。 6.钢筋笼刚度较差时应补强,吊运中不得变形 6
1.钢筋笼应吊直扶稳,对准孔位缓慢下沉,不得摇晃碰撞孔壁和强行入孔。 2.分段吊装时,将下段吊装入孔内后,其上端应留1m左右临时固定在孔口处,上下段钢筋的主筋对正连接合格后继续下沉 混凝土必须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粗骨料宜采用粒径不大于40mm卵石或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参数 33 钢筋笼的运输、吊装 要求整体吊装放置,防止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安装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 监理旁站 34 原材料、配合比及混凝土强度 检查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并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合格证、见证送检 35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坍落度 水下灌注控制在160~210mm,干施工控制在100~210mm 混凝土充盈系数>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坍落度筒检测 36 混凝土充盈系数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37 38 桩顶标高 桩径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定期对桩径进行测量 控制 方法 允许偏差为±5mm 尺 量 控制在设计标高以上0.5~1.0m 成桩后对标高进行复测 水准仪测量 39 旋喷桩 原材料、水泥、外掺剂 产品合格证见证试验抽样送检 1.审核水泥及外加剂的种类、品名、强度等级等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合同等要求。 检查合格证、见证送检 7
2.检查水泥仓库是否达到防潮、防毁、防变质的条件,达不到条件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入场地的水泥储存期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超过储存期的水泥等加固材料,必须重新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决定可否使用或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3.审查施工用的水泥及外加剂的生产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单、生产日期是否齐全,否则不予进场 设计要求 检查现场实际用量 40 水泥用量 查看流量计和施工记录 41 桩体完整性、渗透系数及止水性能 42 钻孔位置 在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作业时,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并随时做好关于喷射时间、设计要求、渗透系数:用浆量、喷射压力、提升速10-6~10-7cm/s 度、冒浆情况等的记录。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旋喷桩与排桩的交圈长度不得小于20cm 钻头对准孔位中心,钻孔允许偏差为≤50mm 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 抽芯检验 尺 量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方法 43 旋喷桩 钻孔垂直度 允许偏差为≤1.5% 44 孔深 允许偏差为±200mm 8
钻机平面放置平稳、水平,保证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垂直度,钻机就位后必须做水水准仪或水平校正,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平尺量 准钻孔中心线,钻杆角度和设计要求的角度之间不大于1%~5% 吊锤测量
实际孔位、孔深和每个孔内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及工程地质报告不符等情况均应进行详细记录 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并随时做好关于喷射时间、用尺 量 浆量、喷射压力、提升速度、冒浆情况等的记录 钻头对准孔位中心,确保尺 量 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一致 1.审核水泥及外加剂的种类、品名、强度等级等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合同等要求。 2.检查水泥仓库是否达到防潮、防毁、防变质的条件,达不到条件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入场地的水泥储存期一般不得检查合格证、超过3个月。超过储存期的见证送检 水泥等加固材料,必须重新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决定可否使用或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3.审查施工用的水泥及外加剂的生产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单、生产日期是否齐全,否则不予进场 检查现场实际用量 45 桩体直径 允许偏差为≤50mm 46 桩中心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为≤0.2D(D为桩径) 47 搅拌桩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产品合格证书、设计要求 48 水泥用量 参数指标 查看流量计和施工记录 结序构控制项号 形目 式 49 搅拌桩 桩体强度及完整性检验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方法 抗压强度不低于10MPa 1.通过室内试验及成桩试验,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外加剂掺量、气压、气量及搅抽芯检验 拌速度等施工参数。 2.灰浆拌制机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增加搅拌次数。 9
3.调节泵送压力,在深层成桩时,适当增大气压 通过室内试验及成桩试验,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外加剂掺量、气压、气量及搅拌速度等施工参数 严格控制机头提升速度 检查钻杆钻进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搅拌完成后对桩顶标高及时进行复测 保证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导向架搅拌轴的垂直度,确保桩位对中 1.认真检查搅拌桩现场的规划基线、高程和桩位线。 2.检查导向架垂直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外加剂掺量、气压、气量及搅拌速度等施工参数 控制搅拌下沉时间、搅拌下沉速度、搅拌下沉深度并采用复搅工艺 50 止水性能 设计要求 抽芯检验 51 机头提升速度 ≤0.5m/min 监理旁站 52 桩底标高 ±200mm 抽 查 53 桩顶标高 +100mm,-50mm 水准仪测量 54 桩的垂直度 允许偏差≤1.5% 水准仪或水平量尺 55 桩位 允许偏差≤50mm 尺 量 56 桩径 允许偏差≤4%D(D为桩径) 尺 量 57 搭接 >200mm 尺 量
10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基坑开挖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且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均应该经过专家论证,专家资格条件满足深圳市相关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放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开挖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1 施工方案 层开挖深度、石方爆破、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及检测要求,风险源和应急抢险措施等。 在地铁保护区范围内的基坑(地铁车站和隧道两侧50米),其设计施工方案应通过地铁公司相关部门审批 1、编制并完成报审基坑开挖方案。 2、制定控制底层及围护结构变形的从管理指标。 3、按设计要求编制完成周边地下管线的保护方案。 4、编制并完成报审基坑爆破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5、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细则》进行方案控制。 6、地铁保护区内基坑设计和施工方案地铁公司审批表 监理检查、审批 1.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临边高 临边防护栏杆栏件的规格及连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横杆上杆直径不小于16mm,下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钢管横杆及栏杆住直径不应小于18mm,采用电焊或镀锌2 临边防护 钢丝绑孔固定。 2.钢管栏杆及栏杆均采用φ48×(2.75~3.5)mm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 3.以其他刚材如角钢等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电焊固定 处作业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2.基坑周边搭设的防护栏杆从选材、搭设方式及牢固程度都应符合规范要求。 3.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4.防护栏杆应该1.5m,并加挂安全立网,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5.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 监理检查 11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3 降水井施工 4 5 滤料投放 滤料应清洁,其规格为含水层筛分粒1.滤料投放前应清孔稀释泥浆。 2.滤料应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 3.滤料填至井口下1m左右时应用粘性土填实夯平 1.填滤料前井管必须居中,使井管周围填滤料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两侧慢慢在填滤料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象,应及时停止填滤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在滤料充填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洗井,洗井采用井管外注清水循环法工艺,抽、停交替,直至水清砂净为止。洗井结束前测量井深,清理井底,使井底沉淀小于0.2m 径的5~10倍。投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试验检测 井点 成孔 降水井点布设 降水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如下条件: 1.井点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1.5m 2.井点应沿基坑布设,并应成封闭形,当不能封闭式,应延长1倍以上的基坑横断面宽度 1.钻孔的孔口处应设置护筒。 2.孔径应比管径大200~300mm。 3.孔径应垂直、上下一致,孔底比管底深0.5-1.0m。 4.钻进中应取土样并做好记录 1.成孔直径、深度、平面偏差等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下管前保证井底渣厚度不大于20cm。 2.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降水井井管应高于自然地坪20~50cm,并加井盖予以保护 监理检查 1.依据基坑平面形态合理布井,井点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 2.当基坑较宽而满足不了降水深度需要时,应在基坑内增设井点 监理检查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12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降水井施工 1.下泵深度距井底1.0~2.0m左右。 2.选配适当流量的抽水泵,制定相应的降水运行方案,抽水需要每天24小时派人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记录,每天记录水位、流量。 3.在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进行预降水,以便提前疏干底层滞水,降低地下水位,潜水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潜水泵安6 装及降水运行 1.安装前应检查各部件是否良好。 2.电缆必须绝缘,并牢固地捆绑在排水管上。 3.吸水管底部应设逆止阀。 4.水泵就位后应固定牢固。 5.水泵试抽水合格后方可正式抽水 顺利进行无水作业。降水深度为底板下2m。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停止抽水。 4.在降水井的成井施工阶段,要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运行一口,力争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底开挖面一下2.00m深。 5.降水运行过程中,做好各井的水位观察工作,及时掌握承压含水层水头的变化情况。降水运行期间,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备齐全。降水运行过程中对降水运行的记录,及时整理分析,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的效果 监理检查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降水7 井拆除 降水井点系统,应在基坑回填土填至原水位以上后方可停泵,并及时拆除。井点管拔出后,应及时将井孔回填密实 基坑井点降水结束后,拆除井点管封孔前,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封闭钻孔时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旁站方可进行,并做好记录 监理旁站 13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施工图纸及地质条件、建(构)筑物情况、地下管线情况和相邻的其他地铁工程的情况,制定详细的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2.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制定周密的施工监测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并备案。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并采取监理工开挖8 前准备工作 程师批准的工程措施将施工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3.基坑开挖必须在围护结构、地基加固、降水等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必须在基坑开挖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相应的试验和检验报告,征得书面同意后方可开挖。 4.在基坑开挖前应准备好充足的排水设备,以保证开挖后开挖面不浸水,基坑周边必须有防止地面水流入的措施。 5.在基坑开挖前应备好与挖土速度相适应的垂直吊运设备、挖土机具及劳动力、运土车辆、运土路线、弃土场地及卸土机具和劳动力。 6.必须针对雨季施工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应根据雨季施工的特点制定护坡、坑内排水、坡脚排水等措施,并配备充足的防汛、防洪和防台风的器材设备 基坑开挖与回填 9 坑边基坑两侧10米范围内不得存土。弃土坡脚距离坑上部边缘不宜少于1.5倍基围内严禁堆土 堆载 坑深度,滨海软土区3.0倍基坑深度范 开挖的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于坑顶周边,以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在已回填的隧道结构顶部存土时,应核算沉降量后确定堆土高度 监理检查 监理检查、审批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巡查封堵围护墙接缝渗漏10 水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允许有大的渗漏 或墙体上的渗漏点,特别是涌泥涌沙点。 特别提醒:已经出现的渗水涌砂部分可采取快速堵漏方法用水玻璃水泥堵漏。在渗水涌砂较严重部分,应在墙后用高压注浆方法在一定宽、深部范围内注浆 监理检查 14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11 开挖方法选择 基坑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等确定开挖方法,当机械在基坑内开挖并利用通风道或车站出入口做运输通道时,不得损坏地基原状土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1.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土方开挖和支撑的步序以及每步的施工参数,要求施工参数能够满足基坑允许变形要求。 2.必须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段开挖边坡的稳定性作验算,并达到允许的安全系数。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对边坡的养护和检测。发现有失稳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3.斜撑范围内的土方,应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地开挖并架设支撑。对长度大于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后挖两端 监理检查 15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基坑开挖与回填 12 13 基底1.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0mm时,应配合人工清底,不得超挖或扰动基底土。 2.基地应平整压实,其允许偏差为:范围内不得多于1处。基底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 处理 高程+10/-20mm;平整度20mm,并在1m基坑开挖宽度及放坡坡度 1.基坑开挖宽度,放坡基坑的基底至隧道结构边缘距离不得小于0.5m。设排水沟、集水井或其他设施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宽;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临时支护的基坑,结构边缘至桩、墙边距离不得小于1m。 2.放坡基坑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地质、基坑挖深经稳定性分析后确定,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1.基坑土方开挖必须遵循“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和“先撑后挖、限时支撑、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 2.每小段的开挖长度不应超过2道支撑的范围,对于钢支撑每小段从开挖土方到架设支撑施加预应力不应超过16个小时。开挖台阶高度或层厚不宜大于2m,严禁在坡顶堆土或行车。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该层支撑的底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坡面保护措施,防止纵向滑坡。 3.基坑必须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严禁掏底施工。放坡开挖基坑应随基坑开挖及时刷坡,边坡应平顺并符合设计规定;支护桩支护的基坑,应随基坑开挖及时护壁;地下连续墙或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的基坑,应在混凝土或锚杆浆液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基坑应在土方挖至其设计位置后及时施工横撑或锚杆 1.机械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底部应留20cm厚土层由人工开挖,基地底部土层不得受扰动,对于基底超挖部分,要求承包人用碎石或素混凝土回填夯实。 2.基底超挖、扰动、受冻、水浸或发现异物、杂土、淤泥、土质松软及软硬不均等现象时,应做好记录,并会同有关单位监理旁站 监理旁站 16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基坑开挖与回填 14 基坑监测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安全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研究处理 1.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期间应经常对支护柱、地下连续墙及支撑系统、放坡开挖基坑边坡、管线悬吊和运输便桥等进行检查,并进行检测。 2.在燃气、电力、通信电缆和给排水等重要管道3.0m范围内挖土时,应在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监护下实施。 3.基坑开挖过程必须对以下项目进行监测并满足设计要求: (1)支护体系变形情况,包括围护结构位移与倾斜、钢支撑轴力等。 (2)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变形。 (3)坑底隆起 (4)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变化。 (5)临近建筑物动态。 (6)地铁保护区内基坑的监测包括轨面沉降和地铁结构变形监测。 特别提醒是: (1)现场必须按照监测方案严格布点你,不得漏设检测项目。 (2)高度关注监测数据和报告,并及时分析处理。一级深基坑墙体水平位移控制在0.2%~0.3%开挖深度,接近或超过0.2%时,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水平位移速率在1cm/d时,应密切关注,破坏即将来临。[深圳规范:一级0.002h(内撑)或0.003h(锚撑)] 监理检查 17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15 石方爆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有石方需要爆破时,其炮眼布置、炮眼钻设、炮眼装药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定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1.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有关参数 2.爆破参数应依照浅孔、密布、弱爆、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选取,并必须经现场试爆后确定。 3.爆破后应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1)开挖断面不得欠挖,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2)爆破眼的眼痕率:硬岩应大于80%,中硬岩应大于70%,软岩应大于50%,并在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3)两炮眼衔接台阶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0mm。 (4)爆破岩面最大块度不应大于300mm 监理检查、旁站 18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基坑开挖与回填 1.基坑回填料除纯黏土、淤泥、粉砂、杂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殖土、过湿土、冻土和大于150mm粒径的石块外,其他均可回填,设计有明确规定的根据设计要求回填,回填时注意保护传力带。 2.回填土使用前应分别取样测定其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并做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圈、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3.回填土为黏性土或砂质土时,应在最佳含水量下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干土拌匀;如含水量偏低,应洒水湿润,并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重型压实机械碾压。回填料为碎石类土时,回填或碾压前应洒水湿润。 4.基坑必须在隧道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基坑回填前,应将基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应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 5.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压实;隧道结构两侧应水平、对称同时填压;基坑回填高16 基坑回填 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二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6.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隧道结构及防水保护层。隧道结构两侧和顶部500mm范围内以及地下管周围应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 7.基坑回填土采用机械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mm。人工夯填时,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得小于1/3夯底宽度。 8.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应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实度。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或基坑面积为1000m时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25m或基坑面积为500m2时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得少于6个,其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遇有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应增加取样点位。 9.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应满足地面工程设计及规范要求。 10.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成一定坡势。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质 17 18 刚围檩安装 钢围檩必须连成整体并与围护结构密贴 钢支撑进场验收 钢楔块、紧固螺栓、铁板等支撑材料必须经质量检验合格方可按施工进度分批进场 其型号、长度、壁厚、外观质量必须满 钢支撑管、活络头及钢垫箱、钢垫块、足设计要求。 特别提醒:用旧倒换的钢支撑,应特别查验型钢材质证明、产品合格证书、形式检验报告证明等。必要时必须见证送检相关项目 对因围护结构施工误差造成钢围檩不能与围护结构紧密接触处,必须在钢围檩与围护结构之间用细石混凝土找平,钢围檩监理旁站 监理见证送检 2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监理检查、旁站 19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支撑架设 19 20 预应力施加 预应力应对称分级施加 施加预应力时将2台液压千斤顶吊放入活络头顶压位置,其两台千斤顶必须对称平行安放。施加预压轴力时应注意保持两监理旁站 钢支撑安装 1.钢支撑安装前应先拼装,拼装后两端支点中心线偏心不应大于20mm,安装后总偏心量不应大于50mm。 2.钢支撑应在土方挖至其设计位置后及时女装,并按设计要求对坑壁施加预应刀,顶紧后固定牢固。 3.设有腰梁的钢支撑,其腰梁应与桩体水平连接牢固后,方可安装钢支撑。 4.钢支撑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 5. 钢支撑上不得堆放材料或其他重物。发现变形、钢楔松动或支撑系统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 1钢管横撑的设置时间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时应分段分层,按基坑开挖深度及开挖时间架设钢支撑。 2所有支撑连接处,均应垫紧贴密,防止钢管支撑偏心受压。 3.端头斜撑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角度加工焊接、安装,保证支撑为轴心受力且焊接牢固。 4.钢支撑安装应采用龙门吊整体吊装,支撑吊装采用两点起吊,在吊装过程中必须保持支撑平稳、无碰撞、无变形。钢管支撑吊装到位后,先不松开呆钩,将支撑两端放在钢牛腿上,用入工辅助将支撑调整到设计位置后再将支撑临时固定。 5.对因围护桩施工误差造成支撑的端头不能与钢围檩面紧密接触处,必须在围檩面与支撑端头之间加设钢板垫块,以确保支撑轴向受力。 6.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触碰和损坏内支撑系统。严禁在钢支撑上行走。 7.每天派入对支撑进行1~2次巡查,以防支撑松动 监理旁站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节与节之间用缀板焊接成一个整体,焊缝应饱满确保其整体受力。 特别提醒:钢围檩的原材料、尺寸及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正确选取钢围檩型号,处理好支撑与围檩、围檩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接触面。 20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支撑架设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个千斤顶对称同步进行,预压轴力应分级匀速施加,重复进行。每级压力施加完毕,在活络头中楔入钢楔,锲紧并焊接牢固。当预加轴力达到设计预加轴力时,再次检查各连接点的情况,必要时应对节点进行加固,待预加压力稳定后锁定,在活络头中锲紧钢楔并焊接牢固,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钢丝绳完成该根支撑的安装。施加预应轴力时应设专人旁站监督,做好记录备查 1.必须在底板、侧墙、立柱、中板、顶板浇筑完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拆除相应钢支撑,有换撑要求的应在安装好替代支撑后方可拆除支撑。 2.单根钢支撑拆除应分段进行,通常以两支撑点(围檩或立柱)间的支撑作为一段,逐段拆除。 3.拆除时首先搭设脚手架支托钢支撑→辅吊配合主吊固定钢支撑→把千斤顶放到原支撑点→用千斤顶支顶钢支撑→焊断钢支撑与活络头的预应力固定焊板→千斤顶逐步回油卸力→移走千斤顶→钢支撑和活络头连接军固→钢支撑平移→起吊钢支撑→辅吊调整钢支撑方向,避让上部钢支撑→吊至地面 21 支撑必须待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方能拆监理旁站 拆除 除支撑 21
第三章 车站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1.根据综合接地网平面布置图进行测测量定位1量放线,每段主体结构土方开挖及基底平整后进行测量放线,并用白灰标记。 2.开挖沟槽后,沟槽表面不得有明水,不得进行带水施工作业。 3.遇到槽底存有明水的情况,采用开挖集水坑,将明水引流至集水坑内,坑内放置水泵,将积水抽干,并晾干基面。1.熔模、焊剂、连接体在使用前用烘综合接地干箱或喷灯予以加热驱除潮气。 2.凡附着于熔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锈溃、氧化膜等熔接前必须完全去除,使其光亮后才可以进行熔接作业。 3.熔模内遗留的矿渣也需及时 完全清除,每次熔接后趁熔模热时,利用自2接头施焊然性毛刷(不可用塑 胶毛刷)及布轻挖1.检查接地网测量放线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2. 及时抽排明水。检查、复测 及沟槽开挖 1.对进场材料如镀锌扁钢、角钢、镀锌钢管、扁铜、铜管、铜板、降阻剂等主要原材料进行报验。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资料。 2.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前必须按相同条件做焊接试件,送检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施焊。 3.检查接地体的焊接连接是否牢固、无虚焊。 4.检查扁钢(扁铜)、圆钢(铜管)的连接焊接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观察、监理旁站、见证送检 轻拭除。 4.熔接完成后,连接头表面光亮,没有贯穿性气孔或瑕疵。 5.放热焊使用的模具使用次数不能超过100次。 6.接地引入线与母线连接应采用气焊,焊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并不得损坏芯线,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22
1.垂直接地体:在垂直钻孔内投放降阻剂,降阻剂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并保证垂直接地体基本位于降阻剂填充降阻区中心部位。 2.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焊接完毕后对底部进行支撑并固定,然后填充降阻剂,并保证水平接地体处于降阻剂填充区中心部位,降阻剂量用呈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1.检查接地极钻孔孔位测量放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査接地极钻孔护筒埋设是否正确,是否高出钻孔孔口(一般高出500mm)。监理旁站、检查3 剂施放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23
3.检査接地极管是否按设计要求在管下约占管长1/3管 壁上,相隔200mm错开不同方位钻直径10〜15mm的孔,以便压注降阻剂。 3.在敷设完接地体的沟槽中填充降阻剂时,应使降阻剂与接地体充分接触。 4.土方回填: 降阻3综合接地系统分段数设完毕后,采用电阻率低的黄黏土进行回填夯实。对孔洞进行捣实,沟槽毎层回填土厚度控制在 20〜30mm,采用人工进行夯实处理。回填夯实过程中严格控制回填标高,偏差控制在-50mm内,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imn。现场严禁使用杂填土回填。保综合接地证电陌率达到现范要求。4.检査接地体材料(扁铜、扁钢)的立弯、平弯的 弯曲半径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5.检査接地网沟槽回填土是否满足设计规定要求,回填土应采用黏土或低电阻率的粉末状强风化岩(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回填。 6.检査降阻剂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技术使用说明,严格按规定的操作工艺施作。 7.降阻剂施放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水是否抽干,槽内水是否排干,禁止带水作业。 8.垂直(斜)接地极降阻剂的施放,检査浆液是否注满。 监理旁站、 检查 剂施放 每个接地系统电阻测试分4段进行,当接地极完成到总量的四分之一、二分4之一、四分之三、全部完成后各进行一对于分段测试电阻值经换算达不到要求的段落,及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现场测检查验收时报监理、设计,分析原因,试 电阻测试 到设计要求,完工后接地系统测试:车站总电阻值小于0.5Ω;区间总电阻值小于1 Ω。次电阻测试,分段测试电阻经换算要达 1.接地引出装置保护工作贯穿整个车站主体施工过程,综合接地施工完成接地5后移交前由土建施工单位负责保护。 2.接地端子需设专人负责,过程中做好保护及登记工作,接地引出线、连接引出 保护装置监理检查 端子等应做好醒目标志, 需将完工的每一根接远线平面坐标备注于竣工测试报吿上。 控制标准 24
序控制 控制措施 控
号 项目 制方法 3. 最终接地引出线测试报告达到设计要求,外露长度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小于0.5m;对具备条件的接地引出线采取浇筑底板混凝 土时外套钢管(钢管深入底板混凝土不少于10cm,钢管外露长度大于接地检查接地引出线在底板混凝土中部是否焊止水板,上下四周必须满焊;接地引出线穿进底板钢筋时,应按设计要求在钢筋上下包缠复合绝缘热缩带。 监理检查综5接地装置引出线外露长度l0cm)或轻轻弯于底板上面不少于5cm,严防断裂和丢失。 4. 接地引入线在保护套管内不得有接头,隧道穿墙管严禁与隧道结构钢筋接触。 5. 施工主体结构底板、搭设中板脚手架过程中均需要施工单位注意成品保护,避免材料碰撞或人为损坏接地引出线,造成后续电气设备专业进场后的施工困难。 合接地引出 用混凝土覆盖保护,覆盖层应高出底板表 保护 25
1. 底板施工前应将坑1. 素混凝土垫层标高、厚度及强度要满2. 底板混凝土浇筑必须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连续不间断完成。采用高频震动器振捣密实.不得出现满振或过振现象。 3.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同时,及时收底6浆、压实、抹光,终凝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要求。 4.底板混凝土施工执行《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有关规定。 5.底板混凝土灌注至高程初凝前,应用高程±10mm,表面平整度10mm。 6.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7d,底板结构混凝土养护期应不少于14d。板施工底软弱土清除干净,并用土填平。 2. 底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设置,经监理工程师检査合格、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 审查底板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吿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混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尤其应关注水泥和砂),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预留相应数量的混凝土试块。监理旁站、 检查、验收足设计要求,面层应无蜂窝、麻面和裂缝, 砾石、砂、碎石或素混凝 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抹面,其允许偏差为:凝土浇筑过程中抽查原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1.侧墙内模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侧向稳定性。 2.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并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侧7接地保护3.—次立模浇筑高度超过3m 时,应采准。 4.侧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浇筑混凝土要连续不间断完成,不得出现漏振或过振。 5.侧墙混凝土施工执行本章《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有关规定。墙施工引出 取合理立模补强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1.侧墙施工前,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对围护墙的墙面渗漏进行处理。 2.立内模之前,应通知监理工程师对防水层、钢筋及预埋件工程等进行检查,合格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审查侧墙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抽查原材料的品监理旁站、 检查、验收 装置 26
种和规格(尤其应关注水泥和砂),检査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预留相应数量的混凝土试块。 1.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1.梁、板的模板支架应采用满堂红支架,其密度应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 中楼82.楼板上堆放设备、材料等物品时,必须进行强度验算,附加荷载不能超过设计规定的要求。 3.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满堂红支架。 4.中板混凝土灌注至高程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抹面,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mm,表面平整度5mm。施工缝,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査合格、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等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审查支架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评审,并应对搭设完的支架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监理旁站、 检查、验收 板施工 监理旁站、 检查、验收顶9除严格遵循中楼板施工要求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1.顶板混凝土终凝前应对顶面混凝土压实、收浆成细毛面。 2.养护期结束后应立即施工顶板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并对保护层进行养护。 3.顶板混凝土施工执行《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有关规定。 板施工 模101.模板种类、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严格审核每批进场模板的材质合格证。检查产品合格证 板施工 序控制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27
号 项目
法 1.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 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超过一定规模的挨板及支架方案论证应按重大危险性分部分项工程举行专家论证、评审。 2. 模板及支架要深化支撑体系设计计算,并附计算书。模板及支架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注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模11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模板安装应清理干净。 板工程3. 模板使用前,要先进行除锈及清污处理, 4. 立模前复核衬砌内轮廓线、中线高程以及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立模 后再次检查。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5. 钢模板在支立前涂刷隔离剂,隔离剂采用专用水性隔离剂均匀涂刷,保证脱模效果。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6. 结构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模板所有拼接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内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 7. 混凝土开盘浇筑前,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润湿,清除焊渣、杂物,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顔色的一致性,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 8. 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査各构件是否牢固,横缝和竖缝是否对齐。钢尺检验、 经纬仪、吊线等 4. 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5.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拱起,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 28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允许偏差: 1. 预埋钢板中心位置允许偏差3mm; 2.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3. 插筋中心位线位置允许偏差5mm,外露长度0〜+10mm; 4. 预埋螺栓中心位线位置允许偏差2mm,外露长度0〜+10mm; 5. 预留洞中心位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外露长度0〜+10mm;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1. 轴线位置:5mm; 2. 底模上表面标高:±5mm; 3. 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mm,柱、墙、梁:±5mm; 模12预留预4.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的:6mm,大于5m的:8mm;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 6. 表面平整度:5mm。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1.长度:板、梁±5mm,薄腹梁、桁架±10mm,柱0〜10mm,墙板0〜5mm; 2.宽度:板、墙板0〜5mm,梁、薄腹梁、桁架、柱2〜5mm。 3. 高(厚)度:板2〜3mm,墙板0〜5mm,梁、薄腹梁、桁架、柱2〜5mm; 4.侧向弯曲:板、梁、柱L/1000mm且≤15mm,墙板、薄腹梁、 桁架L/1500mm且≤15mm; 5.板的表面平整度:3mm; 6.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1mm; 7.对角线:板7mm,墙、板5mm; 8.翘曲:板、墙板L/1500mm; 9.设计起拱:薄腹梁、桁架、梁±3mm。检查验收板工程 埋 29
1.拆模时不应形成较大荷载; 2.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符合以下要求: (1)板:构件跨度≤2m,达到设计的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50%;构件跨度2m<L≤8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75%;构件>8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 跨度压强度标准值≥100%; (2)梁、拱、壳:构件跨度≤8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75%:构件跨度> 8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100%;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墙、柱、梁模板:拆除非承重侧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2.5MPa。 2.拆模顺序一般应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柱、侧墙等),后拆除承重部分。 3.拆模时不要用撬棒重锤硬击,拆除后的模板要及时运走。拆除的模板要逐块传递下来,不13 板拆除 得抛掷。模板在拆除后应及时整修淸理干净,并分类堆放整齐。 控制方法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30
4. 柱应先拆除斜撑,拆除压脚方木,再拆除柱箍;然后用撬棍从上口向外侧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拆除时,应适当加设临时支撑,以防止整片柱模倾倒伤人。柱模板拆除后用木板条对柱子阳角进行保护。 5. 墙体模板拆除时,先拆除对拉螺栓,然后拆除竖向钢花梁及内棱钢管,并将加腋处的底板预埋钢筋割除, 然后拆除斜支撑,从模板下部轻轻撬动模板,使(3)悬臂构件: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多100%。 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 5MPa时即可拆除:模板拆除承重结构顶板和梁,跨度在2m及其以下之与墙体分离。在模板撬离时,模板上方架设临时支6.梁板结构模板拆除: (1)站台层、站厅层的梁板模板一起拆除; (2)梁模拆除时,先拆除梁侧模板。从跨中下调支柱顶翼U形托螺杆,之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拆除主、次龙骨,然后拆除梁底模:拆除梁底模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3)板模拆除时,先下调支柱顶翼U形托螺杆,之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拆除主、 次龙骨,然后拆除板底模。在原有板底支撑架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4)当梁和楼板模板拆除后,再拆除梁柱接头模板。 (4)结构拆模时间:不承重侧墙模板,撑,防止模板倾倒。 板工程13 的强度达到50%、跨度在2〜8m的强度达到75%、跨度在8m以上的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应以此条为准) 序控制 控制标准 31
控制措施 控
号 项目 制方法 检査产检查钢筋品种、级别、规格直径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1. 严格审核每批进场钢筋的材质合格证和按规定进行现场见证抽样送检,经检验合进场时,应按相关规定抽样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格后才准予使用。 2. 做好原材料存放和保护,保持钢筋表面应洁净、无锈蚀、无局部弯折。量测、观察14 钢筋钢筋原材外观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平直、 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力学性检查进场复验报告15 工程 料 能 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其他性能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16 其他专项检验。 32
1. 采用调直机械调直盘条,调直过程中除锈。当采用冷拉方法时,HPB235 级钢筋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定: 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 5倍,弯钩的弯后平主钢17筋弯钩和折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 级钢筋的弯钩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3. 钢筋作不小于90°的弯折时,弯钩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 RRB400级钢2. 据翻样表编号下料,分规格挂好料牌。切料时不得有端部弯起现象,钢筋要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不积误差。 3. 采用弯曲机和手工弯曲工具加工钢筋,应先加工样品,看尺寸无误后再大批量加工,检查其质量并验收, 不能反复弯曲以免产生裂纹。 4.浇筑混凝土楼板时,要求对柱子插筋采取限位措施,确保柱子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以免 柱子钢筋位置偏差过大,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钢尺检查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成 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筋加工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做 得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 弯 度符合设计要求。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33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 1.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满足箍18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筋弯钢筋加工钩5.钢筋配料时,须充分考虑钢筋接头错开距离和长短搭配组合,以免钢筋同截面接头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 钢尺检查 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形状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mm。 钢尺检查19 钢筋工程、尺寸 2. 起弯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 3. 钢筋内径尺寸:±5mm。 检查受力钢筋的连接和绑扎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査所绑扎钢筋的级别、规钢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链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方格、数量、间距、形状尺寸、筋连接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设置等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同时还应着重检查某些构造措施: (1)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荷载作用处的附加吊筋或箍筋不得漏放。 (2)具有双层配筋的板和墙,应按要求设置撑筋和拉钩:检查板筋的撑筋位罝及数量是否正确和足够。20 式 观察 序控制 控制标准 34
控制措施 控
号 项目 制方法 在施工现场,应按《钢筋机械连检查产(3)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应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钢筋加固应符合设计要 求。 (4)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强度、厚度、位置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3. 绑扎铁丝应软硬、粗细得当,接头绑扎牢固,绑口全部向同一方向,避免钢筋绑扎节点铁丝松脱。 4. 钢筋焊接时,确保钢筋端面平整,填装焊剂均匀,焊接时间及熔化量得当, 保证在施工现场,应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钢电渣压力焊焊包厚度均匀。 5. 控制焊接预热时间、优化顶锻速度、压力和过程,避免出现对焊接头未熔化的痕迹或夹渣(未焊透)。观察观察、钢尺检查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连21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 接质量 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宜设罝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的10 钢22钢筋连接连接位置 筋工程倍。 23 外观 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合有关规程规定。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接头试件作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 35
机械或焊接接头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非绑扎24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 1.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观察、 接头数量 钢尺检查 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釆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36
1.检查受力钢筋的连接和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绑扎25接头数量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大于50%。 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加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绑扎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检査所绑扎钢筋的级别、规格、数量、间距、形状尺寸、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设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应着重检査某些构造措施: (1)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荷载作用处的附加吊筋或箍筋不得漏放。 (2)具有双层配筋的板和墙,应按要求设撑筋和拉钩:检査板筋的撑筋位置及数量是否正确和足够。 (3)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应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钢筋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罝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 1.箍筋直接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箍26大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5倍,且不应小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筋配置(4)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强度、厚度、位置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3.绑扎铁丝应软硬、粗细得当,接头绑扎牢固,绑口全部向同一方向,避免钢筋绑扎节点铁丝松脱。 4.钢筋焊接时,确保钢筋端面平整,填装焊剂均匀,焊接时间及熔化量得当,保证电渣压力焊焊包厚度均匀。 5. 控制焊接预热时间、优化顶锻速度、压力和过程,避免出现对焊接头未熔化的痕迹或夹渣(未焊透)。 钢尺检查观察、钢尺检查 钢筋工程钢筋连 接 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断面外100mm范围内设置两个箱筋,其间距宜为50mm。 序控制 控制标准 37
控制措施 控
号 项目 制方法 钢筋安装完成之后,在浇筑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内容包括: 1.纵向钢筋的品种、规格、钢27钢筋安 筋安装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罝等。观察、钢尺检查 装 钢筋工程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规 钢安装偏定: 1.绑扎钢筋网长、宽±l0mm;网眼尺寸±20mm。 2.绑扎钢筋骨架长±10mm, 宽、高±5mm。 3.受力钢筋间距±10mm;排距±5mm;保护层厚度基础±10mm、 柱4.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mm。 5.钢筋弯起点位置20mm。 6.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mm:水平高差±30mm。筋安装钢筋安装完成之后,在浇筑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内容包括: 1.纵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 钢尺检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查28 差 梁±5mm、板墙壳±3mm。 38
1.坍落度检测: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工作班不应少于2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混凝29的为准。防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宜钢筋安装控制在120〜160mm。 2.留置试件检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査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车站多数混凝土有抗渗要求,还应留置抗渗试件。1.先检査商品混凝土厂家 提供开盘鉴定资料和混凝土质量控制资料,进场后验收分为坍落度检测和留置试件检测。 2.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如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拌合物进行二 次搅拌。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全面评定拌合物的和易性。现场检查 见证送检 土工程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混凝30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审核原 混凝土工程土配合比 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及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 1.混凝土送至浇筑地点,如拌混凝土运输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2.混凝土拌合物运到浇筑地点的温度,最髙不宜超过35度,最低不宜低于5度。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现场检査31 39
1.施工振捣: (1)施工缝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1.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粗、细骨料、水、外加剂每盘称重的允许偏差均为±2%。 2.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3. 对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混凝32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4.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2)节点区 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2.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梁、板等受弯构件的一般留在距支座距离为三分之一跨度的位置处,因此处的弯矩与剪力均较小。车站施工缝留置18m左右,综合考虑图纸变形缝、诱导缝位置。墙体留设水平施工缝时,应留在高出底板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偏差应符合规定:水泥、掺合料、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 土拌合及浇筑 案确定。 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5.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6. 外观质量: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宜有一般缺陷。 7. 现浇结构允许偏差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40
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及时养混凝土浇筑完毕,待终凝后及时养护。结构养生期不少于14d,以防止硬化期间产生干缩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测温孔,确保养护期间混 凝土内外温混凝33差低于25℃。并切实做好养护工作,以防止水化热混凝土养护过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养护方法为洒水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梁板结构采用蓄水养护,柱、墙体主要采用喷淋养护,保持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润湿。养护的时间一般达到标准强度的60%左右。护,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时间,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由水化产物堵塞毛细孔隙,从而形成不连通的毛细孔,使混凝土抗渗性得到提高。 2. 加强早期养护,特别是7d 内的养护对混凝土极为重要,也是混凝土获得强度和抗渗性的必要条件。一般养护期不少于14d,采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防水混凝土不应少于21d。每天浇水2次-3 次,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表面。 3. 炎热季节防水混凝土拆木模板前应先往木模板上浇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有充足的水分。拆模后应立即浇水养护,并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或喷涂养护剂,以避免和延缓混凝土失水过快。此外,炎热季节切忌防水混凝土在中午或温度最高的时间拆模,以防失水过快出现干缩裂缝,拆模时间以早、晚间为宜。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土工程 1.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材料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2.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含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防水混原材料、配合比和搅拌 3.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 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4. 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得大于1.5%;不得使甩碱活性骨料, 5. 防水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粉煤灰的级别不得低于二级,渗量不宜大于20%;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7. 每立方米防水浪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得大于3kg。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报告防32 水工程 凝现场土 6. 防水混凝土可渗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样试验 控序控制 控制标准 41
控制措施
号 项目 制方法 原材料、配34合比和现场搅拌8.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 9.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灰砂比宜为1:2.0〜1:2.5。 10.水灰比不得大于0.55。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缓凝时间宜为6〜8h。 11.控制防水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33, 1.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宜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 现场检查35 防水工程防水混凝坍落度 2.允许偏差: 要求坍落度≤40mm时,允许偏差±10mm;要求坍落度50〜90mm时,允许偏差±15mm;要求坍落度≥100mm时,允许偏差±20mm。 土 混凝 1.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对于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300mm,对于表面振捣器不应大于2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h,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缝。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0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或滑管等工具进行浇筑。 2.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 以混凝土开始出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3.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应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除预留混凝土强度试件外,防水混凝土连续浇筑每500m应预置—336 土浇筑监理旁站 混凝37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抽查1处,每10m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全数检査。22 土试件见证送检 且每项工作不少于两组。 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 42
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在养护38养护期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拆得超过2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渗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要求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4〜6h后须覆盖养护,时间不小于14d,拆模时强度必须超过设计强度的70%,以防混凝土产生裂纹。观察检查 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之差不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1.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施工缝,为使接缝严密,对缝表面1. 施工缝、变形缝所用止水条、止水带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施防39细部做法工缝、变缝300mm的墙体上。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洞孔时,施工缝距空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3.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4. 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5.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转角45°折角,紧固件的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凿毛处理,淸除浮粒。继续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先铺净浆,再铺上一层30〜50mm厚的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2. 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 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3. 雨水膨胀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 4. 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 5. 变形缝与施工缝均周外配件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两侧应平整、淸洁、无渗水,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基层处理剂;嵌填应密实,与两侧黏结牢固。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水工程 形 于300mm;可卸式止水带配件齐全,贴式止水带时,其相交部位的 43
后40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止水带、止水条予以保护;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观察检查 浇带 设计要求;釆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金属止水环与主管满焊密实。采用套管式穿墙管时,翼环与套管应满焊密实,并在施工前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管与管的间距不宜小于300mm。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不宜小于 250mm采50mm止 水环采用胶黏 用遇水膨胀止水环的穿墙管,管径不宜大于剂满黏固定于管上。穿墙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 埋角钢焊严,并从钢板上的预留浇筑孔注入改性沥青柔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 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 当 穿41 墙管观察检查 埋42 设件 内的防水层,宜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 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预留孔 (槽)观察检查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预留43通细部做防44法道接头预留通道接缝处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对预留通道先施工部位的止水带、防水层预留接茬部位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金属膨胀螺栓应进行防锈处理。观察检查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桩头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保护;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种孔口应设置防地面水倒灌措施。 头、孔口桩 水工程 观察检查 水泥砂浆防水层 1. 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2. 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mm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0%,硫化物 原材料审核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45 3. 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0%。 聚合物乳液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 4.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 量要求。 44
配46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配合比应符合 合比 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所摻材料的规定。 水泥砂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 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 3.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规定;掺外加剂、掺合料、聚合物水泥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基47 层质量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 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 砂、麻面等缺陷。 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水泥砂浆防 抽查 1.防水层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防水48槎,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mm。 2.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1. 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和表面压光。 2. 防水层的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3. 防水层施工缝留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抽查 层施作 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5%。 3.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检查出厂检查卷材防水层的原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以及现场取样复检报告等 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序控制 号 项目 防49卷材防水原材料应选择具有一定的机械物理性能、较高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可施性,以及一定厚度的防水卷材做防水层。黏贴、固定卷材的胶黏剂、垫圈等,应与防水卷材同材质。常用 水工程 层 防水卷材技术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5
1. 相邻表面构成的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固弧半径应大于150mm。 细502. 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处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应小于600mm。 3. 卷材在转角处和特殊部位应 按设计要求作增强处理,增强处防水层应按其形状黏贴牢固,封闭严密,且无空鼓及破损。检查转角、变形缝、穿墙管道等处的细部做法均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观察检查 部做法 1. 铺设卷材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突出的尖基51角。筋头和凹坑或表面起砂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 观察、检查隐蔽工录层外观 且每米长度内不得超过一处,空隙处只允许有平缓变化。 3. 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污物、无明显漏水点。 2. 当用2m长的直尺检査时,直尺与基层表面的空隙不应超过5mm,程验收记 各层卷材之间,以及卷材与基层之间必须黏贴紧密,表面应平整,搭52不允许有皱折、空鼓、起泡、滑溜、翘边与封口不严等缺陷。沥青 接缝 材料,采用冷黏法铺贴卷材时,接缝上采用材料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小于10mm。 密,厚度均匀一致。 类卷材应在最外层的表面上均匀涂刷一层1〜1.5mm厚的热沥青胶结观察 1. 侧墙卷材防水混凝土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黏结牢固,结合紧53 墙 控制 侧2. 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mm厚水泥砂浆。观察 序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46
1.橡胶、塑料类卷材宜为一层,两幅卷材的黏贴搭接宽度应为100mm。沥青类卷材层数应根据工程情况而定,两幅卷材的搭接长度,长边不应小于100mm,短边不应小于150mm。卷54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上、下层搭接宽度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橡胶、塑料类卷材胶结料应使用要求涂刷均匀,沥青类卷材层间胶结热沥青的涂刷厚度宜为1.5~2.5mm。 3.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里面卷材时,应先将接茬部位的各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原材料、配合比观察、钢尺材防水层 检查出场合格材料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5 防水工程涂防水层 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56基层外观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7 膜 涂料外观涂料应与基层黏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观察检查 58厚度涂膜防水层的最小成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前一涂层实针测法或割取×20mm实 20mm样用卡尺测量 干后实施下层涂刷,不得漏刷漏涂,接缝宽度不小于100mm。平面涂膜防水层的保护层应采用不小于70mm厚的细石混凝土,59侧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黏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观察检查 塑料侧墙 并在防水层和保护层之间设置隔离层;立面涂膜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层,也可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 60 板防水层原材料、配合比检查出场合格材料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控制标准 47
序控制 控制措施 控制
号 项目 61方法 基面应坚实、圆顺、无明水,平整度应满足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与两相邻凸面间的距离比值应为1/6~1/10;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观察、钢尺丈量 塑料基层外观 观察、双搭接搭接缝必须采用热焊接,不得有渗漏;塑料板应固定牢固,与基面伏贴,不得有绷紧、破损和过大的鼓包。62 板防水层 缝 宽度 焊缝间空腔内充气检查 63搭接 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应为100mm,必须采取双焊缝,单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10mm,塑料板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观察检查 48
第四章 暗挖隧道及竖井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序控制 控制标准 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设计和《钢筋钢筋焊接试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的规定 钢材、砂、号 项目 1 石、水泥、添加剂材质 控制措施 查验合格证 控制 方法 见证送检、抽检 见证取样 送检 2 验 1.钢格栅及锚杆加工所用原材料必须竖井 力学性能、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宜在钢格栅、钢3 架及锚杆加工 工厂加工;钢格栅组装后应在同一平面网,允许偏差为高度±30mm20mm 宽度±20mm,扭曲度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揣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万可使用。 2.锚杆使用前要进行外观质量、长度、端部主丝质量检查 3.钢格栅、钢架按照设计分段、分节集中制作那工,在加工场地按1:1放祥制作胎膜,保证拼装精度。 4.首榀格栅、钢架那工完成后应放在平整钓水泥面上进行试拼装,经检常各部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可进行批量生产。 5.钢架加工的焊接不得假焊,焊缝要饱满,表面不得裂纹、焊瘤等缺陷 49
钢格栅:基面应坚实并清理干净与壁面应楔紧,每片钢钉格栅节点及相邻格钢格栅允许偏差为:横向±30mm、纵向±钢格栅,锚4 杆 ,钢筋网安装 50mm、高程±30mm、垂直度5‰.锚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100mm。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栅纵向必须分别连接牢固。锚杆:安装前应将孔内清理干净:水泥砂浆锚杆杆体应除锈、除油。安装时孔内砂浆应灌注饱满,楔逢式和胀壳式锚杆应将杆体与部件事先组装好,安装时应先楔紧锚杆后再按板并拧紧螺栓,检查合格后应填写记录。钢筋网:铺设应平整,并与格栅或者锚杆连接牢固;钢架格栅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在第一层铺设好后再铺设第二层;每层钢筋网之间搭接牢固。 应特别注意钢格栅间的距离、锚杆的数量及长度控制 目测、尺量、旁站、实地检查、检测 序控制 控制标准 配合比: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应取1: 4~4.5。砂率应取45%一55%,水灰比应取0. 4~0.45。速凝号 项目 控制措施 操作检验:应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并先喷钢筋格栅与壁面间混凝土,然后再喷两钢筋格姗之间混凝土;每喷射厚度为70~100mm;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如终凝1h后再喷射,应清洗喷层表面;喷层混疑土回弹量不宜大于15%;爆破作业时,喷射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间隔盯间不应小于3h 应特别注意控制啧射混凝土配合比和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控制 方法 喷射混凝土5 配合比及操作 台秤、地质锤旁站、实地检查 竖井 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符合设计6 喷射强度要求;平整度30mm 及外观质量 允许偏差 制作试块、目测、地质锤 7 锚杆及抗拔力 锚杆钻孔孔位、孔深和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巴抗拔力不小于设计锚固力 拉拔试验 50
8 封底及集水井质量 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m 1. 做好通道内排水措施,应保证施工过程的无水作业条件,以保证开挖安全 2. 竖井周围应设置有效排水措,严禁地表水进入井内 水准仪、钢尺检测 提升架必9 提升设备性能及能力 须经过计算,满足提升要求 要求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提升井架的安装调试施工,完工后进行专业检测 计算、试运行、报备 隧道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工作面清理→测量放样→施工作业台车就位→钻孔、验洞10 室开挖 作业程序及开挖方式 按批准的开挖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空→装药、联网、爆破→通风与安全处理→出渣→临时支护→岩面验收→进入下一环 特别提醒:无论采用哪种开挖方式,严格控制一次开挖长度,防止超挖和欠挖,超挖回填质量要严格控制 旁站或巡视检查 序号 控制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必须事先编制爆破方案,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并经公安部门同意后 方可实施;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有关参数。 2.钻爆作业必须按照爆破设计进行 1.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间距、深度、斜率洞11 室开挖 爆破 和数感,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等均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开挖断面不得欠挖,超挖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 3.周边炮眼和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10~20cm,以保证掏槽效果和掌子面的平整。 4.加强地质超前预报,提前探明前方围岩性质。 5.合理确定爆破装药量,防止强爆破对围岩的破坏。 6.每次开挖后均要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对开挖断面尺寸进行检测,及 时检查出欠挖面并进行处理,保证隧道开挖断面不侵限。 7.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尽早封闭围岩,控制围岩风化及变形 专家评审、目测、尺量旁站、实地检查、检测 51
具有良好的可注性:固结后收缩小,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一定强度、抗渗、耐久12 注浆原材料材质 和稳定性当地下水有侵蚀作用时,应采用耐侵蚀性的材料;无毒并对环境污染小;超前注13 浆小14 导注浆管材管 质及加工 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钻孔施工时,其孔眼注浆管埋15 入深度、角度 深度应大于导管长度;采用炮击或者钻机顶入时,其顶入长度不应小于管长的90%。在土层,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5°~15° 尺量 注浆配合注浆工艺简单操作万便、安全 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浆, 1.原材料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钻孔前精确测定出钻孔的位置和倾角,安设导向管,施做导向墙。钻 孔时严格控制钻孔方向,并应钻成直线。 3.钻孔后应及时用高压水风,清除残留在孔中余渣,防止装管时卡管 合格证、尺量 对照设计 检查合格证、取样送检 比及配制 其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1 序号 16 控制 项目 注浆压力及注浆量 控制标准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应根据试验确定 满足设计及地质情况需要 控制措施 4.在施工前进行注浆参数的设计,并进行注浆试验,确足合理的注浆参 数,保证注浆质量。 5.装入钢管时应严格控制控制 方法 查看仪表及计量装置 合格证、性能、试运行 17 超前注18 浆小导管 19 钻孔机具 钻孔深度、角度、顺直度 在土层或不稳定岩体,接管时的连接质量,宜采用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丝扣连接。 不大于3°,钻孔的外插角允许偏差为5‰ 6.洞内超前大管棚施工时,应特别关注管棚底部侵入开挖轮廓线、管棚装入长度不够、钢管连接等质量控符合设计要求 制。 尺量、目测 钢管材质、加工及埋入深度 合格证、尺量 52
特别提醒: 注意控制小导管长度、数量、间距、安置角度、搭接长度,浆液配比和注浆量的注浆配合比及原材料 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0.5~3 控制。防止浆液配比及参数既无控制,注浆效果又不作严格检查,甚至只设管不注浆。 注意控制大管棚长度、数量、浆液配比和注浆量 台秤、比重计 20 21 超前大管棚支注浆机具性能及可靠性 浆液配制及注符合设计及环保要求 合格证、试运行 22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应 计量装置、压力表 浆压力、注浆量 根据试验确定 注浆试验强度23 护 检验 里程及埋设部位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 按设计规定和测量确定 取试块、抽芯 全站仪、钢尺等测量 24 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参数 1.锚杆加工所需原材料必锚杆 25 钢筋材质及加工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 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 方可使月, 2.锚杆使用前要进行外观质量、长度、端部车丝质量检查 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53
1.锚杆施工前应先进行喷混凝土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孔深钻孔深26 清孔 允许偏差为:水泥砂浆锚+30mm~0mm,胀壳式锚杆+50mm~0mm 度、角度、杆±50mm,楔缝式锚杆初喷后进行锚杆孔孔位的测量定位,孔位测量做到位置准确: 2.钻孔应保持直线,并与设计开挖轮廓线法线方向一致便于形成整体支护系统 3.节理发育地段,钻孔万向尽量与节理面垂直,但要增加锚杆长度,保证沿法线方向的有效长度 尺量、目测 注浆方式27 及注浆饱满度 注浆时注浆管要插至距孔底5~10cm,随砂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保证注浆饱满。杆体插入后若孔口无砂浆溢出,应及时补注 旁站、抽芯检查 锚杆 锚杆数28 量、埋入深度及固定性 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1.锚杆安装前,应先用杆体测孔深,检查钻孔深度。 2.锚杆安装完成后,对已安装锚杆的数量进行检查,保证每一个断面的 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数量不够要补打。 特别提醒:防止锁角脚锚管(杆)少打或不打或者往岩壁上打上两根短钢筋代替 尺量、拉拔 砂浆试件29 制作及标养强度 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锚杆必须设置垫板及锚头。安装垫板和紧固螺帽必须在水泥砂浆体的强度达到10MPa后进行 见证、送检 同一批锚杆每100根应取一组试件,每组3根(不足100根也取330 锚杆抗拔力检验 根),设计或者材料变更时应另取试件。同一批次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锚固力,且同一批试件抗拔力最低值不应小于设计锚固力的90% 合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格拉拔试验 钢材及连31 钢格栅 32 钢材焊接试验 接或结配件材质 钢架加工的焊接不得假焊,焊缝要饱满,证、见证取样送检 旁站、 见证取样送检 施焊应符合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的规定 序控制 控制标准 54
控制措施 控制
号 项目 宜在工厂加工,第一榀制作好后应试拼,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拱架(包括顶拱和墙拱架)应圆顺,直墙架应直顺,允许偏差为:拱架33 钢格栅加工质量检验 矢高及弧长+20mm~0mm,墙架长度±20mm,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10mm~0mm;钢筋格栅允许偏差为:高度±30mm,宽度±20mm,扭曲度20mm 钢格栅 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基面应坚实并清理干净,必要时应进行预加钢格栅安装34 间距、垂直度、连接牢固度 固;应垂直线路中线,允许偏差为:横向±30mm,纵向±50mm,垂直度5‰;与壁面应楔紧,每片钢筋格栅节点及相邻格栅纵向必须分别连接牢固 1.架设前由测量人员将待架钢架的位置(里程、中线和水平)测放在岩面或喷射混凝土面土,控制钢架安装位置 2.安装前应清楚底脚下的虚渣及杂物,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若基地超挖则要iJII钢垫板或混凝土填充 3.钢架应尽量密贴围岩,若有空隙则沿钢架外沿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 4.钢架阶段间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钢板应密贴 钢格栅安装验收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高度±30mm,宽度±20mm,扭曲度20mm 1.加强原材料进场检验,质量36 钢筋网 37 钢筋网加工质量 宜在工厂加工,允许偏差为:横向±10mm,钢筋搭接长度±15mm 材质及直径 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钢筋应冷拉调制后使用,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或者锈蚀 1.严格控制网格尺寸,网片加工时,应制作专用的台架集中制作,以保证网格尺寸,加工完成的网片要分类码放整齐,并加以覆盖以防生锈 1.钢格栅加工所用原材料必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后方可使用。 2.钢格栅、钢架按照设计分段、分节集中制作加工,在加工场地按1:1放样制作胎膜,保证拼装精度 3.首榀格栅、钢架加工完成后拼装,经检车各部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可进行批量生产 方法 目测尺量 组装后应在同一平面内,应放在平整的水泥面上进行试目测尺量 35 尺量 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 尺量 55
序控制 号 项目 38 钢筋网 39 钢筋网验收 钢筋网布设及稳固 控制标准 宜在工厂加工,允许偏差为:横向±10mm,钢筋搭接长度政法±15 控制措施 1.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厚度不小于4cm)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钢筋网要与锚杆连接牢固。 2.当初期支护设置钢架时,钢筋网应设在岩面与钢架之间,不应直接焊接在钢架上 控制 方法 尺量、目测 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密封 保证网片的搭接宽度(搭接1~2个网眼),禁止无搭接铺设。 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必须进行检验,初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外,还要满足耐久性要求 尺量、目测 40 水泥、速凝剂检查 性,输料连续均匀,输料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应具有良好的密封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 41 喷射设备、机具 性,输料连续均匀,输料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配合比:水泥与砂喷射混凝土一般采用湿喷工艺,不须采用干喷工艺 合格证、试运行 喷射水灰42 比、配合比 喷射混凝43 土 试件制作及强度 石重量比应取45%~55%,水灰比应取0.4~0.45,速凝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试件制作组数:同一配合比,区间或小于其断面的结构,每20m拱和墙各取组抗压强度试件,主站各取二组;抗渗压力试件敬意结构每40m取一组,主站每20m取一组 喷层与围岩以及喷层之间黏结应用锤击法检查,对喷层厚度,主区间或小于区间断面的结构每20m检查一个断面,车站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 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喷射混凝土强度 台秤、比重计 制作试块并见证送检 1.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待喷射面的开挖断面;用高压风或水清理岩面,对松动小块石进行人工敲除;确保受喷面洁净平整,保证混凝土和岩面的附着力 2.施工前设置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控制厚度 钻芯、喷大板 喷射混凝44 土厚度及外观 56
起,每2m凿孔检查一个点,断面检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3.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一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 4.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分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 5.对有涌水、渗水或潮湿的岩面喷射前应采用注浆堵水或导管引排后再喷砂混凝土。 6.喷头应保持与受喷面垂直,若受喷面被格栅、钢筋网覆盖时,灵活调整喷射角度,应从每榀前后两侧喷射钢架背后,然后是两侧,确保钢架背后及格栅钢架内填充密实 特别提醒:初期支付完成后,要按要求进行背后注浆,注浆材料和注浆压力要通过试验确定,做好衬砌背后空洞及回填 控制 方法 查点60%以上喷射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厚度的1/3,厚度总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厚44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及外观 度时,方为合格;外观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平整度允许偏差值为30mm,且矢弦比不应大于1/6 钻芯、喷大板 45 喷射混凝土质量 里程、部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符合设计验收规范 养护,一般地段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喷大板、取样送检 尺量、合格证、46 位及防水材料种类 按设计规定和现场检查 防水层必须采用与卷材相适应的黏贴涂料,其涂刷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见证取样送检报告 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报告 47 防水层 原材料材质 符合设计要求 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无漏水现象,基面不平整度为50mm,基面平整度 阴阳角处做成100mm圆弧或50×50mm钝角;保护墙找平层,永久与临时保护墙分别采用水泥或白砂浆抹面;基层面应干燥,含水率不宜大于9% 目测、触摸 48 57
应在初期支护结构趋防水层铺49 设及接缝焊接充气 于基本稳定,并经隐检合格后万可进行铺贴。防水层的衬层应沿隧道环月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顶层,并与基面固定 1.防水层必须在基层面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贴,并在铺贴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施工保护层 2.在阴阳角处、变形缝处及穿墙管周围等铺没规定的附加层。 充气检测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牢固,其长、短边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50mm。应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其搭接长度为:长、短边均不应小于100mm;相邻两幅卷材应错开,错开位置距结构转角处不应小于600mm;卷材搭接处应采用双焊缝焊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10mm,且均匀连续,不焊穿等现象;卷材应附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3.防水层铺贴收头部位、搭接部位、端部等必须进行密封处理 4.防水层铺贴应做到: (1)黏贴涂料必须涂满铺匀; (2)铺贴边长应与隧道结构纵向垂直,其两幅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卷材应随黏结料边涂边贴,并展平压实,卷材之间以及与基层面 之间必须黏贴紧密,黏贴缝黏贴封一层涂料方可施工保护层 充气检测 防水层铺49 设及接缝焊接充气 得有假焊、漏焊、焊焦、严。卷材铺贴最外层表面应均匀涂刷防水层 施工中防水层防护措施 1.喷射混凝土基面有明水流时严禁铺设防水板; 2.施工现场严禁烟火。有电焊作业时必须采用石棉板遮挡。现场设灭火设备,一旦发现火情立即灭火。 50 防水层保护防护 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禁穿带钉的鞋在防水层上或未达到强度的保护层上走动,加强现场管理。 4.施工中热焊枪等工具不准乱丢乱放,以免烫坏坊水材料 5.底板防水层做好后及时施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并尽快浇筑二衬混凝土底板 51 沉止水带及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切无裂纹合格证、见证取检查验收 于衬层上,并固定牢固,不得有渗漏水 58
降胶条材料 和气泡 样送检 缝 沉降缝垂52 直及平整度 53 止水带及胶条安设 塞缝及抹面 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 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 检查验收 允许偏差值(mm):平面位置±20、直顺度5 尺量、测量 54 检查验收 序控制 表面混凝号 项目 55 土质量核验 56 凿毛、清施工洗、处理 连接、加控制标准 施工缝处不应低于2.5MPa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检查验收 已灌注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处不应低于1. 2MPa,垂直已灌注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清理干净后黏贴遇水膨胀条 检查验收 57 缝 强措施 防水措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检查验收 58 施、止水带(条)安装 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检查验收 59 钢筋材料合格检验 运至加工厂的每批钢筋,应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并按规定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如未附文件证或或对钢筋有怀疑时,尚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钢筋焊接接头、焊接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 钢筋60 工程 钢筋焊接试验 钢筋接头在工厂加工宜采用闪光接触对焊,现场可采用搭接、绑条甩弧焊或采用机械连接和其他焊接方法,其工艺和要求按雄应的规定执行 检查验收 61 钢筋除锈及保护层 钢筋不得锈蚀和污染,锈蚀严重的钢筋应除锈。钢筋绑扎应用同标号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支垫,支垫间距1m左右,并按行列式或交错式摆放,垫块或塑料妥与钢筋应固定牢固 检查验收 59
钢筋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筋绑扎前应清点数量、类别、型号、直径,锈蚀严重的钢筋应除锈,弯曲变形钢筋应校正清直径、布62 焊接 理结构物内杂物,调整施工缝处钢筋;检查结构位置、高程和检查验收 一高程或坡度较大时必须自下而上进行绑孔,必要时应增设适当固定点或加设支撑。焊接检验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钢筋绑扎必须牢固稳定,不得变形松脱开焊。变形缝处主筋钢筋定63 位、稳固性 和分布筋均不得触及止水带和填缝坂,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级别、直径、数量、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值(mm):箍筋间距±10;主筋列间距±10、层间距±5;钢筋弯起点位移±10;受力钢筋保护层±5;预埋件中心线位移±10、水平及高程±5 防迷流钢64 筋电焊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 设、绑扎、模板支立情况,测放钢筋位置后,方可进行绑扎。结构不在同序控制 号 项目 65 中线、高程、净空 模板台66 车定位及质量 控制标准 按设计规定和测量确定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测量、尺量 台车整体受力计算、尺寸符合设计、各项机械性能良好、液压装置经鉴定合格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检查验收 混凝土二衬67 施混凝土配合比料 应比设计要求提高 0.2MP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低于320kg,当掺入活性粉细料时,不应低于280kg;水灰比宜小于0.55,并不得大于0. 60;砂率应为35%一40%;灰砂比应为1:2一1:2.5,坍落度应为100-210mm;掺引气剂或引气性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一5%各项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所用水泥、水、骨料、外用剂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原材料的品 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施工配合比的要求,原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 证、试验报告、复试资料及准用证。 计量设备、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符合施工规范。 3.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强度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 见证取样送拌、运输、养护、施工缝的处理必须 检 工 及原材60
预埋件68 及预留孔位 施工接缝处理 混凝土70 坍落度及和易性 混凝土71 出料及入模温度 符合设计且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端头模板支立允许偏差为:平面位置±10mm,垂直度2% 坍落度:墙体100~150mm160~210mm ,拱部应符合设计规定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构留置垂直施工缝时,端头必须检查验收、尺量 69 安放模板,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并不 检查验收 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泵送前应用水灰比为0.7的水泥砂浆湿润导管,浇筑完成后及时清洗导 管,以备下一次应用 坍落筒、目测检查验收 温度计 混凝土72 灌注程序及速度 墙体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连续灌注。至墙拱交界应间歇1~1.5h后方可继续灌注 1.混凝土结构不允许出现裂缝、裂隙、空洞,与钢结构、钢构件连接的 混凝土必须黏结密贴,不得出现缝隙,空鼓 旁站 2.仰拱内无杂物,初期支护底板和整体倒床下的填充混凝土不得侵入仰拱断面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3.混凝土灌注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 模内杂物,隐检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4.垫层混凝土沿线路方向灌注,布灰均匀。 5.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止水带的位置,灌注时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 控制 方法 混凝土72 二衬施工 混凝土灌注程序及速度 直、无卷曲现象。 特别提醒: 1.在软弱地层中,二衬前拆除初支的临时支撑,必须在边量测的前提下 逐榀拆除,以保安全。 2.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要求向拱顶部位的二衬与防水间进行压 浆 3.二衬浇筑前,测量初支内轮廓尺寸及标高,保证二衬厚度并防止侵限 旁站 61
混凝土养73 护方法及措施 混凝土试74 件制作、标养及强度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并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应少于14d。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应大于20℃ 防水混凝土试件的留置组数,同一配合比时,每100m3和500m3(不足者也分别按100 m3和500 m3=计)应分别做两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试件,其中一组在同条件下养护,另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外观应无露筋、露振、露石。其允许偏差值(mm),平面位见证送检 巡视检查 混凝土外75 观质量及偏差项目 置:内墙±10、变形缝±20、柱子±10、预埋件±20、预留孔洞±20;垂直度:内墙2‰、柱子2‰;高程:仰拱±15、拱部+30~-10;直顺度:变形缝5;平整度:内墙15、仰拱20、拱部15、柱子5 检查验收、尺量 76 监控量测77 及工程测量 测量仪器 使用前各种仪器的精度和检测期限必须满足要求,并经标定 标定书、合格证 埋设元件及设备检查、量测频率 按设计规定和经批准监控量测万案 一般含地面及地下监测两部分,地面系统为地表、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和变形监测,地下系统为初期支护的拱顶下沉、净空收敛 ,拱 下沉及基地隆起等监测 检查验收 序号 78 控制 项目 监控量测及工程测计算及回归分析核验 控制标准 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 控制措施 量测数据应准确、可靠,并及时绘制时态曲线,当时态曲线趋于平衡时,应及时进行回归分析,并推算出最终值 控制 方法 检查日报、周报、月报等分析资料 62
量 在暗挖段,土体开挖时每一开挖环要求施工单位都要目测观察洞内外的掌子面围岩状态、支护状态及地表状态,并作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1.围岩状态 (1)地层分布、走向、倾斜; (2)土层固结程度、自稳性、含水量、透水性; (3)水量、涌水位置及涌水走向 2.支护状态 (1)喷混凝土与围岩的密贴情况,喷混凝土表面是否出现裂缝、变形、渗漏水情况; (2)锚杆布设位置、方向、杆体及垫块的松动情况,有无陷入围岩及 局部破坏等 按设计要求或沉 当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引起参建 (1)周边及开挖面塌方、滑坡及破坏。 (2)量测数据有不断增加的趋建立对承包商的势 (3)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 的趋势 复核复测 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和复测。核对数据检查报表 检查报表 79 信息传递及反馈检验 每日及时反馈到相关责任单位 80 沉降控制 降控制在30mm内、各方注意: 隆起控制在10mm内 81 测量结果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双向路电流,照明线路电压在施工区内不大于36v;供电与照明 动力和照明电缆悬挂于隧道的同一侧,分层挂设且高度不低于2m 供风与供水 通风防尘及防有害气体 风管水管架设与电缆线对面一侧,不得妨碍交通和运输,100~200m设置闸阀,前端距开挖面30m 打钻、喷混凝工采用湿作业,有防尘措施 检查验收检查验收 82 风水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 83 84 检查验收63
第五章 盾构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1.根据隧道功能、外径、长度、埋深等参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环境条件以及对地层变形的控制要求,结合开挖、衬砌、施工安全、经济和工期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盾构的类型和技术性能应1 盾构选型 满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条件、环境安全和隧道结构设计要求 2.盾构及配套设备应由专业厂家制造,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盾构制造完成后应经总装调试合格后出厂,并应提供盾构质量保证书。 3.根据盾构类型、掘进方法、隧道施工中各项工艺的要求,配置必要的辅助设施。 4.选择合理的水平运输及垂直提升设备。 5.供电设备必须满足盾构施工的要求。 监理检查、验收 64
1.同一贯通区间内始发和接收工作井所使用的地面近井控制点间必须进行直接联测,并与区间内的其他地面控制点构成附合路线或附合网。 2.隧道贯通后必须分别以始发和接收工作井的地下近井控制点为起算数1.应结合盾构及配置的导向系统的精度、特点和人工测量仪器精度等,制定盾构施工2 施工测量 测量方案。 2.在盾构始发和接收工作井间必须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测量系统,每个井口应布设不少于3个控制点 据,采用附合路线形式,对原有控制点重新组合或布设并施测地下控制网。 3.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以外。由于施工现场条件限制,埋设在变形区内的施工测量控制点必须经常检测。 4.施工导线和施工水准应随隧道掘进布设,当直线隧道掘进长度大于200m或到达曲线段时,应布设施工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延伸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时,应对现有施工控制点进行检测,并选择稳定点进行延伸测量。 监理检查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65
5.盾构始发工作井建成后,应采用联系测量方法,将平面和高程测量数据传入井下控制点,并应满足3.在贯通区间始发工作井联系测量不应少于3次,在初始掘进50~100m及贯通前200m时,应进行联系测量。 4.地下控制测量起算点必须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工作井下2 施工测量 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通常地下平面起算点不应少于3个,起算方位边不应少于2条,高程起算点不应少于2个。 5.在隧道贯通前,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测量不应少于3次。重合点坐标较差应小于10mm,且应采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盾构组装、基座和反力架等安装以及盾构始发对测量的要求。 6.盾构就位后应利用人工测量方法准确测定盾构的初始姿态,盾构自身导向系统测量结果应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 7.隧道贯通后应进行贯通测量,测量主要内答应包括隧道的纵、横向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纵、横向贯通误差,可利用隧道贯通面两侧平面控制点测定贯通相遇点的坐标闭合差确定,也可利用隧道贯通面两侧中线在贯通相遇点的间距测定。隧道的纵、横向贯通误差应投影到线路的法线方向上。 8.应利用隧道贯通面两侧高程控制点进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隧道贯通后以始发和接收工作井内的控制点为起算点,对隧道内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分别重新组成附合路线或附合网,测量结果作为后续施工的测量依据 钢筋混凝土管片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应复检合格。 2.应采用非碱活性骨料。管3 片制作 原材料 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碱含量的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3.预埋件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特殊环境类别中应满足规范和设计中耐久性、抗渗、抗侵蚀等对原材料的要求 原材料应经检验合格,并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监理见证 送检 监理检查 序控制 控制标准 66
控制措施 控制
号 项目 1.模具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选用焊条的材质应与被焊物的材质相适应。 2.模具各组成部件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模具安装后应迸行初验,符合1.模具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并应满足管片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2.模具应便于安装和拆4 管片模具 卸。 3.模具周转100次时必须进行检验,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 管片制作 设计要求后可试生产。在试生产的管片中,应随机抽取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 4.合模前应清理模具各部位,脱模剂涂刷应薄而均匀,无积聚、流淌现象。 5.应按模具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顺序合模和开模,并应对模具进行检查。 6.螺栓孔预埋件、中心吊装孔预埋件以及其他预埋件和模具接触面应密封良好,钢筋骨架和预埋件严禁接触脱模剂。 7.管片出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强度应根据管片尺寸、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起吊方式和存放形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1.钢筋的品种、级别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骨架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在符合要求的胎具上制作。 3.应按钢筋料表进行钢筋切断或弯曲;弧形钢筋加工5 钢筋工程 时应防止平面翘曲,成型后表面不得有裂纹,并应验证成型尺寸;钢筋调直和主筋的弯钩、弯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骨架连接时,应按料表 核对钢筋级别、规格、长度、根数及胎具型号。 方法 监理检查、 验收 监理检查、 验收 67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5.采用焊接连接时,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及焊机性能进行试焊,并确定焊接参数后,方可批量施焊。焊接骨架的焊点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对称跳点焊接。焊接前应对焊接处进行检查,不应有水锈、油渍,焊接后不应有焊接缺陷。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管5 片制作 钢筋工程 6.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验收项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纵向主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3)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7.钢筋加工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钢筋骨架制作、安装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 管片钢筋工程控制措施可参见主体结构中钢筋工程控制措施 监理检查、 验收 68
1.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70mm,在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水泥用量。 2.混凝土中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管6 片制作 混凝土工程 范》GB50010的规定。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要求;生产时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4.应按施工配合比投放原材料,其计量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管片混凝土工程控制措施可参见主体结构中混凝土工程控制措施,同时还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和易性良好,应在搅拌或浇筑现场检测坍落度,并逐盘检查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 2.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监理旁站 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根据生产条件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振捣应密买,不得漏振或过振。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扰动预埋件。 4.管片浇筑成型后,在初凝前应再次进行压面。 5.浇筑混凝土时留置的试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检查 序控制 号 项目 管6 片制作 混凝土工程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6.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至开模前,应覆盖保湿,采用蒸汽养护。 控制 方法 监理旁站 检查 5.每工作班至少测定1次砂石含水率,并应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在管片的蒸汽养护过程中应经试验确定养护制度,并监控温度变化做好记录;管片出模后应继续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可采用水养或者养护剂养护 69
1.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片强度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 1.应在内弧面角部进行标识,标示内容应该根据管片生产国家规范要求,包括:管片型号、管片编号、模具管片质7 量检验、储存与运输 计要求。 3.吊装预埋件首次使用前必须进 行抗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 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 计要求。 2.每生产200环管片后应 4.管片不应存在露筋、孔洞、疏进行水平拼装检验1次,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 3.管片贮存场地必须坚实平整,管片运输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松、夹渣、有害裂缝、缺棱掉角、飞边等缺陷,麻面面积不得大于管片面积的5%。 5.日生产每15环应抽取1块管片进行检验,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即宽度允许偏差±1mm,弧、弦长允许偏差±1mm,厚度允许偏差+3mm至-1mm。 6.管片可采用内弧面向上或单片侧立的方式码放,每层管片之间应正确设置垫木,码放高度应经计算确定 1.根据盾构部件情况、场地条件,制足详细的盾构组装方案,根据部件尺寸和重量选择组装设备。 2.大件吊装作业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负责。 盾构8 掘进施工 盾构机组装、调试及现场验收 3.盾构组装应按相关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组装方案进行。 4.现场应配备消防设备,明火、电焊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负责。 5.组装后,必须进行各系统的空载调试,然后进行整机空载调试。 6.监理单位应按盾构主要功能及使用要求制定现场验收大纲,盾构各系统验收合格并确认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掘进施工;现场验收时,应详细记录盾构运转状况、掘迸情况,并进行评估,满足技术要求后,签认验收文件。 7.盾构组装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总装时的精度标准,配套系统应符合规定,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盾构使用中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监理检查、 验收 监理检查 序控制 盾构号 项目 9 掘进施控制标准 1.始发掘进前,应对洞门经改良后的土体进行质量检查,控制措施 当洞口段土体不能满足盾构始发和接收对防水、防坍等安全要求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固方案可根据洞口附近控制 方法 监理检查、 旁站 盾构始发 合格后方可始发掘进;应制定洞门围护结构破除方案,采取适当的密封措施,保证始发安70
工 全。 2.始发掘进时应对盾构姿态进行复核。 3.负环管片定位时,管片环面应与隧道轴线垂直。 4.始发掘进过程中应保护盾构的各种管线,及时跟进后配套台车,并对管片拼装、壁后注浆、出土及材料运输等作业工序进行妥善管理。 5.始发掘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盾构的姿态和推力,并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掘进参数 隧道埋深、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盾构类型、盾构外径、地面环境等条件确定,加固方法可选用注浆、旋喷桩、搅拌桩、玻璃纤维桩、SMW桩、冻结法、降水法等。 2.当洞口处于砂性土或有承压水地层时,应采取降水、堵漏等防止涌水、涌砂措施。 3.必须对加固的钻孔位置进行复核,当确认钻孔位置无地下管线后方能开钻。孔位允许偏差为±4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并应确保桩体相互搭接。 4.应对洞口段土体的加固效果作检查,加固体强度、抗渗指标必须经现场取样试验确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1.盾构掘进过程中应随时监1.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理深、线路平面与坡度、地表环境、施工监测结果、盾构姿态以及盾构初始掘进阶段的经验设定盾构滚转角、俯仰角、偏角、刀盘转速、推力、扭矩、螺旋输送10 机转速、土仓压力、排土量等掘进参数。 2.掘进中应监测和记录盾构运转情况、掘进参数变化、排测和控制盾构姿态,使隧道轴线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范围内。 2.在竖曲线与平曲线段施工时,应考虑已成环衬砌环竖向、横向位移对隧道轴线控制的影响。 3.应对盾构姿态及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和人工复核,并详细记录。当发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偏。 4.实施盾构纠偏必须逐环、小监理巡视、除查、旁站 出渣土状况,并及时分析反馈,量纠偏,必须防止过量纠偏而损调整掘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 坏已拼装管片和盾尾密封。 3.必须使开挖土充满土仓,并使排土量与开挖土量相平衡。 5.根据盾构的横同和竖向偏差及转动偏差,可采取千斤顶分组控制或使用仿行刀适量超挖或反转刀盘等措施调整盾构姿态。 序盾10 构掘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4.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控制措施 6.必须严格按注浆工艺进行壁后注浆,并根据注浆效果调整注浆参控制 方法 盾构掘进 水文地质条件,注入适当的添加剂,保持土质流塑状态 数,同时根据施工监测情况及时进71
进施工 行二次注浆,浆液类型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用 1.刀具更换宜选择在工作井或地质条件较好、地层较稳定的地段进行。 2.在不稳定地层更换刃具时,必1.应预先确定刀具更换的地点与方法,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带压进仓更换刀具前,应严格按照带压作业规范要求,必须对带压进仓作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须采取地层加固或压气法等措施,确保开挖面稳定。 3.带压更换刀具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合理气压,稳定工作面和防止地下水渗漏。 (2)刀盘前方地层和土仓满足气密性要求。 (3)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开挖面稳定状态和刀盘、刀具磨损状况进行检查,确定刀具更换专项方案与安全操作规定。 (4)作业人员应按照刀具更换专项方案和安全操作规定更换刀具。 (5)保持开挖面和土仓空气新鲜。 (6)作业人员进仓工作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盾构接收井加固控制措施同盾构1.接收前应制定接收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接收掘进、管片拼装、壁后注浆、洞门外土体加固、洞门围护破除、洞门钢圈密封等(洞门段围护结构采用玻璃纤维筋时,盾构可直接破除洞门)。 2.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100m前,必须对盾构轴线进行测量并作调整,保证盾构准确进入接收洞门 始发井加固控制措施。同时还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10m内,应调整盾构掘进速度、开挖面压力等。 2. 3. 应按预定破除方法监理旁站 盾构主机进入接收破除洞门。 工作井后,应及时密封管片环与洞门间隙。 4. 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前应采取适当措施,使拼装管片环缝挤压密实,确保密封防水效果 监理检查 11 刀具更换 并采用两种不同动力装置,保证不间断供气;且气压作业区严禁采用明火。当确需使用电焊气割时,应对所用设备加强安全检查,还必须加强通风并增加消防设备,仓内须采用安全低压供电照明 12 盾构接收 序控制 控制标准 72
控制措施 控制
号 项目 1.调头和过站前,应做好施工现场调查、技术方案以及现场准备工作,调头和过站设备必须满足盾构安全调头和过站要求。 13 盾构调头 盾构掘进施工 14 盾构解体 1.盾构解体前,应制定详细的解体方案,并准备解体使用的吊装设备、工具、材料等。 2.盾构解体前,应对各部件进行检查,并应对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进行标识。 3.对已拆卸的零部件应做好清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1. 2. 下穿地下 15 管线与地 下障碍物 地段 3. 4. 5. 6. 特殊地段施16 下穿建 工 (构)筑物地段 应详细查明地下管线类型、位置、允许变形值等,对受施工影响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管线,应根据应及时调整掘进速度和出渣量,减少地表的沉降和过站 2.盾构调头和过站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观察盾构转向或移动状态,避免方向偏离或碰撞。 3.调头和过站后完成盾构管线的连接工作,连接后应按组装调试步骤重新进行 方法 监理巡视、旁站 监理旁站 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具体情况进行加固或改移。 和隆起,确保管线安全。 施工前应查明障碍物,并制定处理方案。 从地面处理地下障碍物时,应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在开挖面拆除障碍物时,可选择带压作业或加固监理巡视、旁站 法,处理后应进行回填,确保盾构安全通过。 地层的施工方法,控制地层的开挖量,确保开挖面的稳定,并应配备所需的设备及设施 1.盾构施工前,应对建(构)筑物地段进行详细调查,评估施工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控制地表变形 2.根据建(构)筑物基础与结构的类型、现状,可采取加固或托换措施。 3.应加强地表和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及反馈,调整盾构掘进参数。 4.壁后注浆应使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并保证质量 1.施工前,分析施工对已建隧道的影响或平行隧道掘进时的相互影响,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17 小净距隧 道施工 2.施工时,应控制掘进速度、土仓压力、出渣量、注浆压力等,减少对邻近隧道的影响。 3.对先行和既有隧道应加强监控量测。 4.可采取加固隧道间的土体、先行隧道内支设钢支撑等辅助措施控制地层和隧道变形 监理旁站 监理旁站 73
序控制 控制 标准 号 项目 小半径曲 线地段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控制推进反力引起的管片环交形、移动、渗水等。 2..使用超挖装置时,应控制超挖量。 3.壁后注浆应选择体积变化小、早期强度高、速凝型的注浆材料。 4.增加施工测量频率。 5.采取措施防止后配套车架脱轨或倾覆。 6.防止管片错台和严重开裂 1.应详细查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和河床状况,设定适当的开挖面压力,加强开挖面管理与掘进参数控制,防止冒浆和地特殊19 地段施工 下穿江河 湖海地段 施工 层坍塌。 2.必须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与设施。 3.应采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加强壁后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 监理旁站 4.穿过江河前,应对盾构密封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 5.长距离穿越江河时,应根据地层条件预测刀具和盾尾密封的磨损,制定更换方案。 6.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堤岸的影响 1.应综合考虑所穿过地段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刀盘形式称刀具穿越地质 条件复杂 20 地段和砂 卵石地段 施工 配制方式、数量。 2.应选择适当地点,及时更换刀具或改变其配置以适应前方地层的掘进。 3.应根据开挖面地质预测信息,调整掘进参数、壁后注浆参数和土仓压力,保证开挖面的稳定和掘进速度。 4.应注重对渣土进行改良。 5.遇有大孤石影响掘进时,应采取措施排除 监理旁站 监理旁站 18 74
1.对管片及防水密封条应进行验收,并应按拼装顺序存放;对上一衬砌环面应进行质量检查;对拼装机具和材料应进行检查。 2.严格控制盾构千斤顶的压1.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管片和防水密封条。 21 管片拼接 2.应根据上一衬砌环姿态、盾构姿态、盾尾间隙等确定管片排序。 力和伸缩量,并应保持盾构姿态稳定。 3.管片连接螺栓紧固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拼装管片时应防止管片及防水密封条损坏。 5.对己拼装成环的衬砌环应进行椭圆度抽查,确保拼装精度。 6.在曲线段拼装管片时,应使各种管片在环向定位准确,隧道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旁站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75
7.在特殊位置拼装管片时,应根据特殊管片的设计位置,预先调整盾构姿态和盾尾间隙,管片拼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8.管片拼装应严格按拼装设计要求进行,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混凝土剥落现象。 9.管片防水密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缺损,黏结应牢固、平整,防水垫圈不得遗漏。 10.管片拼装过程中应对隧道轴线和高程进行控制,其允许偏差和检验万法应符合规范规定。 11.黏贴管片防水密封条前应3.应按拼装工艺要求逐块21 管片拼装 拼装,并及时联结成环。 4.拼装管片时,拼装机作业范围内平禁站人 将管片密封条槽清理干净,黏贴后的防水密封条应牢固、平整、严密、位置正确,不得有起鼓、超长和缺口现象。管片防水密封条黏贴完毕并达到黏贴时间要求后方可拼装。管片拼装前应对黏贴的密封条进行检查,拼装时不得损坏密封条。 12.螺栓孔密封胶圈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不得遗漏,且不宜外露。 13.管片嵌缝防水应符合设计要求。 14.当管片表面出现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大于0. 2mm宽的裂缝或贯穿性裂缝等缺陷时,必须进行修补。管片修补时,应分析管片破损原因及程度,制定修补方案。修补材料强度不应低于管片强度 1.壁后注浆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注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注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注浆方式、管片强度、设备性能、浆液特性和隧道埋深等综合因素确定。 1.浆液应按设计配合比拌制。 2.浆液的相对密度、稠度、和易性、杂物最大粒径、凝结时间、监理旁站 凝结后强度、浆体固化收缩率均应满足工程要求。 监理旁站 22 壁后注浆 76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3.同步注浆和即时注浆的注浆量充填系数应根据地层条施工状态和环境要求确定充填系数宜为1.3~2.5。 4.壁后注浆材料应满足强22 壁后注浆 度、流动性、可填充性、凝结时间、收缩率、环保等要求。 5.应按注浆施工要求准备拌浆、贮浆、注浆设备,并应进行试运转 控制措施 3.拌制后浆液应易于压注,在运输过程不得离析和沉淀。 4.注浆作业应连续进行。 5.配备对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等参数进行自动记录的仪器。 6.注浆作业时,应规察注浆压力及流量变化,严格控制注浆参数。 7.注浆作业后,应及时清洗注浆设备和管路。 8.管片与地层间隙应填充密实,并应确保衬砌环稳定,不得漏水 1.防水材料必须按设计要求选择。施工前应分批进行抽检。 2.防水密封条黏贴按管片型号使用,严禁尺寸不符或有质量缺陷;变形缝、柔性接头等管片接缝防水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片采用嵌缝防水材料时,槽缝应清理,并应使用专用工具填塞平整、密实。 4.采用注浆孔进行注浆时,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5.隧道与工作井、联络通道等附属构筑物的接缝防水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控制 方法 监理旁站 1.盾构隧道防水应以管片自防水为主,接缝防水为重点,并应对特殊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形成完整的防水体23 盾构隧道防水 系。 2.盾构隧道防水应满足环境保护和设计要求。 3.防水材料在运输、堆放、拼装前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监理旁站 77
第六章 桥梁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结序构 控制项目 成桩桩位 号 型式 1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全站仪 测量 钻孔留取芯样 顺轴线方向±100mm,垂直轴线方向+50mm, 详细了解各桩的地质情况 严格控制护筒的水平位置及垂直度,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大于50mm,深水中加强施工放样复合及检查 2 详勘钻探 每承台或每根桩进行补勘 钻(冲)孔灌3 注桩 钻(冲)孔偏差不大于8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护筒顶旱地高于地面0.3m,加强施工放样复核、检查护筒埋设 或者水面1.0~2.0m,护筒埋深长度在旱地及审核 或筑岛处宜为2~4m,水中应根据水位、地质情况经计算确定埋置深度及护筒长度。护筒内径一般应大于桩径至少200mm 水准仪,钢尺测量,现场验收 78
采用符合要求的钻机、钻头。 1.机架稳定性要好,具有一定刚度。钻具与桩位要桩径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比重(黏土或砂性对中。 2.开孔时应慢速钻进,可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土)控制在1.15~1.25可正常钻进。 之间,泥浆面标高(高3.采用正、反循环回旋钻机时应用减压钻进方法。 于地下水位)0.5~4.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时,1.0m,孔深允许偏差摩钻进过程应保证泥浆面始终不低于护筒底部500mm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以上,并严格控制钻进速端承桩比设计深度超度。 5.冲孔应采用小冲程开深不小于50mm,桩底沉 孔,根据地质条件选用不同冲程进行钻进,操作时应防止打孔锤和大空绳。 6.在钻进中根据地质条件控制泥浆性能指标,及时清渣,并填加黏土造浆。 钢尺测量,黏度计,含砂率仪,吊锤测量 4 钻(冲)进成孔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7.冲击表面不平整漂石、渣厚度;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于直径≤1.5m的摩擦钻4 钻(冲)孔灌注桩 (冲)孔 桩,不小于200mm,对钻(冲)进成孔 于直径>1.5m或长度>40m或土质较差的硬岩时,应先投入黏土夹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后钻进。 8.充抓、冲击钻锤起吊时,钢尺测量,孔口严禁站人,钻孔至设计高程后清渣,提钻后及时加盖。钢筋笼检孔器制有足够的刚度和重量,外筋检孔器吊起时必须垂直 钢笼筋制原材料检验 检查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并满足设计要求 粘度计,含砂率仪,吊锤测量 号 型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摩擦桩,不小于300mm,作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并应端承桩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50mm 径尺寸应与孔径一致,钢5 检查合格证、见证送检 79
作及安装 1.主筋接头可采用对焊、绑扎、搭接焊或冷挤压、气压焊等连接形式,并符合相应设计要求及施工技术规定。 2.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桩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6 钢筋笼的制作 20mm,钢筋笼外径±10mm,长度±50mm(标准选用),桩基检测管道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的钢筋笼内径应大于导管连接处外径10cm以上。 3.钢筋笼应按吊装条件确定分段加工长度,并设置钢筋保护层定位装置和 尺量 焊接吊装耳环。 4.钢筋笼下端0.5-0.8m范围内主筋应稍向内侧弯 曲呈倾斜状。 5.钢筋间距不得大于 300mm,并宜采用螺旋筋, 6.钢筋笼刚度较差时应 补强,吊运中不得变形。 7.检测管道的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号 型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80
1.钢筋笼应吊直扶稳,对准孔位缓慢下沉,不得摇要求整体吊装放置,防钢筋笼的7 运输、吊装 止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安装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不得直接将钢筋笼骨架支承在孔底 晃碰撞孔壁和强行入孔。 2.分段吊装时,将下段吊入孔内后,其上端应留lm左右临时固定在孔口处,上下段钢筋笼的主筋对正连接合格后继续下沉,检测管道在安装过程需灌水,防止浮管 钻(冲)孔灌注8 桩 混凝土灌注 原材料、配合比及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检査材料合格证、设计配合比报告及验证设计配合比报告、试验报告,并满足设计要求 水下灌注控制在160~210mm,干施工控制在100~160mm 混凝土充盈系数>1 允许偏差为±5mm 控制在设计标高以上0.5~1.0m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定期对桩径进行测量 成桩后对标高进行复测 尺量 水准仪测量 塌落度筒检测 易性,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粗骨料宜采用粒径不大于40mm卵石或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参数 混凝土塌落度 混凝土充盈系数 桩径 桩顶标高 检查合格证、见证送检 监理旁站 9 10 11 12 钻(冲)13 孔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 设备、混凝土 1.开始灌注混凝土前用测绳测量沉渣厚度小于设计容许值 2.导管应采用宜径不小 1.备选用合适、性能完于250mm的管节组成,接头应具备装卸方便,联接好的施工机具设备。 牢固,并带有密封圈,保2.对导管进行水密试证不漏水、不透气,按要求现场做水密试验, 验,其水压不小于孔内 3.浇筑混凝土数量应作记录,应随时测量并记录导水深1.3倍。 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的表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面高度,导管埋深应合理控制。 度宜控制在2~6m。 4.水下混凝土灌注不间断4.采取措施防止钢筋 进行,要控制混凝土浇灌时间间隔不超过前批混凝笼上浮 土初凝时间规定时间, 5.防止导管挂勾钢筋笼和调整灌注速度及导管埋入深度,防止钢筋笼上浮 监理旁站记录 监理见证 第三方检测 81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1.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深度采用不同的边坡支付方法,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 2.开挖后基坑边坡应窄足够的稳定性,坡顶堆土要符合要求。 3.边坡四周设置排水沟等14 开挖支护 边坡稳定 排(挡)水设施,坑设置抽水坑。 4.开挖深度控制不超挖。 5.靠近建筑物等受场地限制时,最好采用钢筋混凝土挖(钻)孔桩。 承台 6.开挖完成后按规定做 好白蚁防治的处理工作。 7.回填要分层夯填 桩头与承台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必须符合15 定位放线 桩径≤1m时,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桩径>lm时,不小于0.3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 现场量测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号 型现场观测超深基坑专家评审 全站仪,尺量 82
1.桩顶锚固筋与承台锚固筋应按设计要求连接牢固,形成一体。 2.主筋接头可采用焊接、绑扎、机械连接等连接形式,钢筋接头错位控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技术规定。 3.钢筋加工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要符合设计要求,要注意承台内布置的桥面杂散电流接地要求。 4.钢筋骨架不同高度要绑扎适量的垫块,以保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5.控制柱子预埋钢筋的位置准确 检查合格证、现场量测,抽样送检 16 钢筋加工、安装 设计要求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1.模板支搭成形应保证 承台的设计尺寸,检査垂直度、模内尺寸、轴线位移。 2.应有足够的可靠度承 受17 模板安装 设计要求 浇注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其他施工荷载,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 3.接缝紧密不滴浆,内侧 光滑平整 承台 1.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30cm。 2.浇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不应超过允许的间断时间。 18 混凝土浇筑 设计及规范要求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号 型现场量测计算审核 3.灌注过程中要注意模 监理旁站 板、支架等支撑情况,发现变形,及时处理。 4.如进行大体积承台混 凝土浇筑,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控制。 83
5.应采取泵送、串筒、流管等措施,防止由高位倾卸混凝土时产生离析。混凝土按照规定留取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试块 19 断面尺寸 ±15mm 现场量测 尺量 20 厚度 0,+10mm 现场量测 尺量 21 顶面高程 允许偏差为±10mm 现场量测 水准仪 22 轴线偏位 允许偏差≤15mm 现场量测 全站仪 23 预埋件位置 ≤10mm 现场量测 1.与其他钢筋要求相同。 全站仪、尺量 检查合格、现场量测,抽样送检 24 现浇墩、台、柱 钢筋加工、安装 设计要求 2.重视检査钢筋加工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的加工精度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25 现浇墩、台、柱 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模板安装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模板安装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3.模板接缝紧密不漏浆,内侧光滑平整,保护层符合要求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号 型审查方案,浇筑前验收,浇筑时观察维护 84
1.柱身高度内有系梁连接时,系梁应与柱同步浇筑。V形墩柱应对称浇筑。 2.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控制在1.5〜2m。 3.采用滑升模板时应注意采用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浇筑应分层分段进行,控制每段浇筑至模板上26 混凝土浇筑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口不小于100〜150mm处,若为排柱式墩台,各立柱保持进度一致,在滑升过程中应防止千斤顶及油管接头在混凝土或钢筋处漏油,每一整体结构应连续进行,控制混凝土脱模强度宜为0.2〜0.5MPa。 4.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埋件不能移位。控制好混凝土的振捣质量(位置,方法) 现场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强27 混凝土抗压强度 符合GBJ 107-87规定 度等级复核设计要求,留取试块 28 断面尺寸 允许偏差为±20mm 测量复核 抽样送检、现场回弹检测 尺量 尺量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29 30 31 垂直度或斜度 顶面高程 轴线偏位 0.2H(H为结构高度) ±10mm 10mm 简支梁±10mm;连续梁±5mm;双支座梁±2mm 测量复核 测量复核 测量复核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吊锤、经纬仪量测 水准仪 全站仪 号 型现浇墩、台、柱 32 支座处顶面高程 测量复核 水准仪 85
1.控制进场材料检验批次及抽检频率。 33 原材料 2.钢筋的表面应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经除锈处理 1.进行钢筋成批弯曲操作前,各类型的弯曲钢筋要试弯,检査验收合格后才能成批加工。 34 加工 2.成型钢筋形状与设计相符,同一平面无翘曲,弯曲点处无裂缝。 3.弯曲成型允许偏差:全长现浇混凝土梁桥(支架浇筑) 钢筋 设计及规范要求 ±10mm;弯起部分±20mm,弯起高度±5mm 1.控制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尺寸。 2.钢筋连接要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焊接接头,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均应采用绑扎,II级钥筋末端一般不宜35 安装 作弯钩,但需要时可以弯成90度的直角钩。 3.控制钢筋接头位置及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4.控制钢筋焊接(连接)质量,从业人员资质,焊接工艺、确定抽样检测频率 检查合格证、接头形式检验报告、外观检查、抽样送检 量测、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资格证检查、抽样送检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36 现浇混凝土梁钢筋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间距±10mm,排距±5mm 钢尺检查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号 型86
桥(支架37 浇筑) 箍筋、横向水平筋间距±10mm 钢筋骨架尺寸:长±38 10mm,宽、高±5mm 39 20mm; 40 保护层厚度±5mm 1.每批进场材料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组成。 2.控制进场材料(预应力41 原材料 筋、锚具、夹片)检验批次及抽检频率。 3.预应力筋和金属管道在室外存放时,送检不宜超过6个月 预应力材料及器材 设计及规范要求 42 安装 1.预应力筋宜采用砂轮机或切割机切断,不得用电弧切割,切口处应绑牢。 2.預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严格控制固定质量和固定点的间距,浇筑混凝土时不发生移位和变形。 3.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 4.成孔管道应密闭良好,接头处不得漏浆。 5.灌浆孔、排气孔设置正确,装入管中的后张预应力筋要有防锈措施 1.张拉时要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43 施加预应力 2.张拉设备要标定校核,满足张拉力要求,达到张拉次数或标定到期必须重新检验标定,张拉人员要培训上岗。 监理旁站、现场量测 现场观测 检查合格证、包装、标志 、规格、外观检查、抽样送检 钢筋弯起点位置±序结控制项目 号 构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87
型式 3.控制张拉和放张顺序、工艺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4.控制张拉应力满足设计预应43 力材料及器材 施加预应力 要求,采用应力控制时,要用伸长值进行校核。 5.加强张拉过程中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切除多余钢绞线预留的长度控制。 6.张拉后及时进行孔道压浆,水泥浆的强度按照设计要求或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1.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检测确认,44 现浇混凝土梁桥(支架浇筑) 原材料 设计及规范要求 水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对拌和站的混凝土原材料按照规范要求的频率数进行抽样检测 1.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验收并将模板内杂物、积水、钢筋上混凝土 污垢清理干净。 2.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抽检坍落度,一般梁体混凝土应按水平分层,一次整体浇筑成型,当梁体混凝土数45 浇筑 量较大时,可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连续浇筑。 3.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不宜超过30cm,而且混凝土混合料应从模板四周向中间均匀布料,不得采用振动赶料,梁体浇筑,由于钢筋较密,应尤其重视混凝土的振方法 监理旁站,现场筋断丝、滑丝、断筋的控制。量测 检查合格证、抽样送检 监理旁站 88
捣作业。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4.连续梁应自跨中向两边墩台连续浇筑。 45 混凝土 5.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査支浇筑 设计及规范要求 架、模板、管道、锚固端钢板及预埋件的情况。 6.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梁体养护 1.按要求进行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并通过专家会议通过。 2.制定支架基础结构形式,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现浇混凝土梁桥(支架浇筑) 46 模板、支架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模板安装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3.模板接缝紧密不漏浆,内侧光滑平整 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调查施工区内不良地质情况,应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特别要重视雨、污水管线渗漏情况。 3.抽取不同地段进行地基预压及承载力检测。 4.支架预压应在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预压材料应有防雨措施,防止被水浸泡后引起加载重量变化。 5.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逐级加载。 6.检査支架材料符合要求,进行支架验收。 7.模板、支架拆除时间要符合设计要求。 8.模板、支架拆除要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按顺序横向同时卸落,纵向对称均衡卸落 47 支座 成品 进场检査,主要査验合格证、出厂性能试验报告、规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号 型监理旁站 抽芯检验检查合格证、现场量测,抽样送检,评审后整改验收 检查、量测 89
格尺寸、组装质量 1.控制好支座安装位置与顶面高程,垫石混凝土强度 48 安装 支座偏位3mm 安装偏差:高程±5mm,2.检査确认支座安装型号、方向。 3.控制支座安装上下部件纵轴线必须对正。 4.支座底面与顶面的钢垫板,必须埋置密实 检查、量测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高+5,-10mm,宽±49 断面尺寸 30mm,顶、底、腹板厚度+10,0mm 50 51 52 53 54 55 现浇混凝土梁桥(支架浇筑) 轴线偏位 长度 横坡(%) 平整度 钢筋加工、安装 允许偏差为10mm +5,-10mm ±0.15mm 8mm 设计要求 1.挂篮质置与最大量段混凝土质量比值宜控 制在0.3〜0.5之间,总重不超过设计限预应力混凝土56 梁(悬臂浇筑) 挂篮结构、模板安装 重。 2.允许最大变形不超过20mm。 3.挂篮安装、梁体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及挂篮行走每一种工况的整体稳定系数不小于2.0。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见前 1.挂篮结构参数符合要求,专项施工方案要经过专家评审。 2.挂篮组装后,应全面检査安装质量,并应按设计荷载做载重试验,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3边跨非对称现浇梁段采用架施工时,架要经过设计计算,强度、刚度、下沉量及稳定性要满足要求。 4.当梁段与桥墩设计为非刚性连接时,浇筑悬臂段混凝土前,应先将墩顶梁段与顶面高程 允许偏差为10mm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水准仪或水平量尺 水准仪 全站仪 水准仪 水准仪 水准仪、水平尺量 号 型方案审核,现场验收 90
4.挂篮总质重变化不应超过设计质量的10% 桥墩临时固结 1.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段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观测挂篮因荷载变化而产生的变形,应对挂篮采取57 混凝土浇筑 设计及规范要求 预加变形的方法。 3.控制悬臂浇筑周期,要多预留好试块进行同条件养护。 4.桥墩两倒悬臂浇筑梁 段应对称、平衡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 观测、监理旁站、与设计第三方检测研究沟通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5.应从浇筑长度、混凝土性能、浇筑时间、浇筑工艺、养护等方面控制好合龙段57 混凝土浇筑 设计及规范要求 混凝土浇筑。 6.悬臂浇筑梁段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线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8 预应力混凝土梁(悬臂浇筑) 断面尺寸 高+5,10mm,宽±30mm,顶、底、腹板厚+10,0mm ±10mm,相邻节段高差10mm 允许偏差为10mm 20mm +5,-10mm ±0.15mm 8mm 现场量测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观测、监理旁站、与设计 、第三方检测机构沟通 水准仪或水平尺量 水准仪 全站仪 水准仪 尺量 水准仪 水准仪 号 型59 60 61 62 63 64 顶面高程 轴线偏位 合龙后同跨对称点高差 长度 横坡(%) 平整度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现场量测 91
1.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高强螺栓连接副等按频65 原材料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率要求抽样送检。 2.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除锈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检测 1.资质检査,作业人员检査复核,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1.加工工厂具有相应钢梁、钢66 —混凝土结合梁桥 制造 焊接 资质,焊接从业人员有相应资质证书。 2.焊缝符合设计质量等级及外观标准要求 2.下料、矫形按工艺程序进行,检查高强度螺栓的孔距。 3.焊缝外观检査,不得有裂纹、未融合、夹渣、 未填满弧坑等缺陷,并在24h后按要求进行无损检验 1.检査除锈后钢材表面不1.涂装前进行除锈处理,表面除锈等级和粗67 涂装 糙度符合设计要求。 2.涂装材料、涂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得有焊渣、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 2.涂装底漆要在除锈后4〜8h内完成,遍数符合要求,进行涂装厚度检查。 3.热喷铝涂层做附着检査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驻场监造,检查验收,抽样送检 合格证、监理见证送检 结序构 控制项目 式 1.试装时,每一节点板束孔应有85%的孔能自由通过比公称孔径小钢梁、钢68 —混凝土结构梁桥 制造 试拼装 l.Omm的试孔器;100%的孔能自由通过比螺栓公称直径小0.2〜0.3mm的试孔器。 2.主要尺寸偏差符合 设计及规范要求 1.试孔器进行板束孔检。 2.按照现场量测的墩柱中心尺寸进行校核。 3.检査整孔板梁、桁梁杆件、箱型梁基本尺寸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驻厂监造,检查验收,抽样送检 号 型92
1.钢梁安装前,应对桥 台、1.安装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 2.吊装方式、吊机的选69 安装 用、吊装顺序符合要求。 3.正确合理使用高强 螺栓 墩顶高程、中线及每孔跨径进行复测。 2.需采用临时支架时,应进行支架结构设计,并应注意河床地质情况及河水影响。 3.高强螺栓连接按照频率进行扭矩检测。 4.架设过程中应经常观测钢梁的架设拱度及中心位置的准确度 1.混凝土桥面结构应全断面连续浇筑,浇筑顺序,顺桥向应自跨中开始向支点交汇处,或由一端开始浇70 混凝土浇筑 设计及规范要求 筑;横桥向应先由中间开始向两侧扩展。 2.设立的施工支架,必须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 求,且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卸落 71 ±10mm 梁底高程 72 差5mm 73 轴线偏位 74 两孔相邻横梁中线相对高差5mm 钢梁中线相对偏差10mm 现场量测 全站仪测量 两孔相邻横梁相对偏现场量测 水准仪测量 墩台处梁底相对偏差专人指挥、吊装机具验收、监理旁站 结序构 控制项目 桥面系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位置、高度、数量符合设计预留钢筋 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与箱梁顶面钢筋锚固在一起 现场观测,隐蔽验收 号 型式 桥面系75 及附属工程 93
1.检査产品合格证书,复核进场产品的规格、尺寸、外形。 2.伸缩缝预埋钢板位置应76 伸缩缝 符合设计要求 准确,边压块榫口密贴,橡胶止水带外形尺寸符合要求。 3.检査橡胶止水带安装后不能破损 现场观测 1.检査材料进场合格证书,按频率进行抽样送检。 2.防水涂料铺装前,进行桥面清扫,不得有垃圾、杂土防水材料的品种、规77 防水层 格、性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等遗留。 3.配比与称重应准确,涂装厚度均匀一致,不得有漏涂处。 4.重视细部结构(阴阳角、预制梁板与施工缝、栏杆地袱、伸缩缝、泄水管)处的提作,防水层与泄水口、汇水槽结合部位应密封 现场观测,测厚仪检查 1.护栏板制作采用钢模施工,预制时注意混凝土振捣,使模板与混凝土间尽量不能残留气泡。 78 护栏板 符合设计要去 2.重视养护与现场存放,控制色差,由于混凝土批次不同,日照不同,护栏板机易产生色差。 3.预制安装要控制桥下作业范围内物体坠落 现场观测 序结控制项目 号 构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94
型式 1.检査材料进场合格证书,进行外观检査。 2重视声屏障预埋件设罝位置,型号,箱梁混凝土浇筑桥面系79 及附属工程 声屏障 符合设计要求 时不能移位、沉陷。 3.声屏障的骨架与基础、隔声板与骨架连接牢固,无松动、脱落现象,安装时要防止声屏障侵界。 4.重视声屏障底板与预 埋件顶板的密贴
方法 95
第七章 轨道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控序分制 号 类 项目 龙门吊走行轨基础强度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走行轨安装牢固。 1 龙门吊 龙门吊安装经专门部门检验合格,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符合其他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施工条件 严格服从调度管理。 2 施工准备 平板车 不得超载、偏载和松散运输。 停用时,需锁上铁链锁和穿紧铁鞋 土建单位必须通过关键节点条件验收后方能申请轨行区移交,如车站、区间主体结构的防水质量及界限通过验收,具体按发布的相关办法执行。 3 轨行区移交 隧道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土建承包商仅遗留防水作业。 轨行区干净整洁,无杂物、无积水,结构底板浮浆已清除完成。 完成隧道断面测量和贯通测量,符合调坡线设计要求 现场复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控制基标直线段每120m设置一个,曲线段4 测量 控制基标测设 每60m和曲线起止点、缓圆点、道岔起止点等均应各设置一个。 控制基标位置允许偏差:方向为6〃;高程为±2mm;直线段距离为1/5000,曲线段距离为1/10000 对施工控制桩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核测量。 严格按照先测设控制基标,后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的顺序进行。 基标标桩应埋设牢固,桩帽中线和高程调整符合要求后应及时固定,并标志清楚 提前介入,加强与土建单位沟通,告知标准要求。 地铁建设单位制定关键节点条件验收和轨行区移交相关管理办法,施工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批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特种设龙门吊专业队伍安装。 备报批、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 严格验收程序、质量 施工单位复测、监理审核 96
测量条件具备,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要求,CPⅠ、CPⅡ、高程控制点已复测。 CPⅢ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中误差 5 CPⅢ精密测量 测量方法 方向 观测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CPⅢ轨道控制网采用GPS坐标点,在布设时应结相邻点相对点位 1.0mm 合土建导线点,以减少由于两者精度不同所形成的误差。 距离 观测 1.8〃 1.0mm 控序分制 号 类 项目 CPⅢ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 5 测CPⅢ精密方法 水准测量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精度等级 精密水准 MΔ ≤2mm MW ≤4mm 附和路线长 ≤ 3km CPⅢ轨道基础控制网布设完成后,测量资料须经第三方测量单位复测后方可使用 全站仪、棱镜等专业测量设备 量 测量 按设计要求对矿山法段和明挖段的基底混6 普通整体道床7 施工 铺轨车走行轨 安装 铺轨车走行轨中心线为线路中心线,跨距根据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 最大不超过1.4m,接头处需增设支承点,每只钢支墩用4个膨胀螺丝固定在隧道地板上 基地凿毛 要求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所有浮浆,露出粗骨料,凿完后将基地清理干净 凿毛处理后用高压水枪凝土碎片等残留于基底之上 由于滚动铺设、拆装的动态特点,需加强检查螺架、螺栓等配件的更换,杜绝连续支架连接失效 凝土接触面凿毛,包括道床和水沟全部范围。 进行清理,禁止浮渣、混凿毛机具、监理检查 走行轨的支撑基础钢支墩布设间距为1.2m,栓连接的牢固度和失效支目测检查 97
根据设计要求对钢筋网间距及线路中心位置进行布设和绑扎固定。 防迷流焊接技术要求:每隔5米选一根横向8 安装道床钢筋网 钢筋与所有纵向钢筋焊接,线路中心线两侧各选一根纵向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横向钢筋焊接;焊接采用堆焊,焊缝高6mm,保证其断面面积要求。 作为连接端子的铜排应具有良好的电气连接,露出过高或过低 采取基地下料加工,现场绑扎焊接的作业方式。 按该规定要求在钢筋网下设置混凝土保护层砂浆垫块 隐蔽工程报验、钢筋原材检验、接头焊接检验 轨排组装在铺轨基地完成。现场施工技术员应监普通整9 体道床施工 轨排组装及运输 左右股钢轨公差相差量不得大于3mm。短枕悬挂与钢轨中轴线垂直,内外对齐,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 扣件按顺序正确安装,扣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轨排吊装和运输过程中避免碰撞、受力,使轨枕桁架钢筋扭曲变形 督轨排组装过程,未经质检工程师确认合格的轨排要采取措施整改直至合格。 轨排应根据铺设顺序来编号,并在运输时按先铺设者在上,后埔设者在下的顺序装车。 轨排运输时轨道车装运轨排严禁超限,运轨轨道车运行必须遵守《建设期轨行区行车管理办法》 轨枕进厂检查、25m轨排验收 控序分制 号 类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方法 98
钢轨支撑架架设间距:直线段宜3m、曲线段宜2. 5m设置一个,并使其在直线段垂直于线路方向,曲线段垂直线路的切线方向。 轨排架起后结合CP3轨道控制网配合精调小车对其几何状态进行粗调和精调,使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调整项目 中心线 普通整10 体道床施工 轨顶高低差 轨距 轨排铺设与轨道几何形状 水平及高程 轨枕间距 允许偏差(mm) ±2(距基标中心线) ±5 直线段1mm(10m方向 弦)、曲线段详见相关规范。 ±1,在延长18m范围内无大于1mm三角坑。 1(10m弦) -1~2,变化率不大于1‰ 按1/40设置,1/50~1/30 0~1 0.5(轨面、轨头内侧应平顺) 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即先调水平、后调轨距;先调基标部分,后调基标之间;先粗调后精调,反复调整。 施工中严格按照“三步控制”的措施确保轨道的几何状态。 轨排的轨距、方向、高低精调后,严禁人在轨排上行走 专用工具现场检查、监理验收合格 轨底坡 轨缝 钢轨接头 浇筑前应清理干净基底杂物和积水,再次检测轨道几何尺寸,确认符合验收标准后方可浇普通整11 体道床施工 道床混凝土浇筑 筑道床混凝土。 整体道床混凝土的变形缝和水沟模板支立应牢固,接缝紧密,其允许偏差为:位置土5mm、垂直度2mm。 混凝土应分层、水平、分台阶灌注,并振捣密实,轨枕四周混凝土应加强振捣,捣振时严禁触及支撑架和钢轨。 道床伸缩缝按设计要求留置,伸缩缝板安装时必须与线路中线垂直:混凝土道床凝固后,道床面2. 5cm 以下伸缩缝采用沥青填充。 道床混凝土分两部分施工,先施工道床区域,后施工水沟区域。道床和水沟施工均一次性浇筑,以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冷缝。 施工浇筑时应对铁垫板及扣件等表面加以覆盖,保护使其不受污染。 ① 监理检查验收 序分控控制标准 99
控制措施 控
号 类 制 项目 11 普通整体道床施工 道床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每班应检及水沟的抹面,并清理灰浆。 查坍落度并做好记录。同混凝土浇筑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期一般一配合比每浇筑100m(不足时按100m计)制作2组不少于14天。其强度达到5Pa 时方可拆除钢试件,一组在标准条件下轨支撑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 时,养护,一组与道床同条件养护 道床上不得行驶车辆和承重 基础施工前,应对结构进行检查、验收, 对于渗水地段应先进行处理。 与给排水专业紧密协调,做好道床垫下道床面的排水条件,确保道床垫下的道床渗流水能够及时排出 铺设踊振垫之前,先在基底上进行道床板施工放隔振垫应与浮置板密贴,无空隙:满铺时,隔振垫铺设 浮置板与基础槽或隧道壁之间应密封,防止刚性接触。 两侧及伸缩缝处密封条和防水层的施主要样,主要放样出道床板伸缩缝、混凝土顶面标高线等,以便下一步对隔振垫道床顶面标高等进行精确铺设隔振垫工作应在厂家的培训及指导下完成 道床混凝土初凝前应及时进行面普通层以制方法 监理检查验收 12 隔振垫浮置板轨道施工 基础施工时,主体结构底板应无积水、无浮碴;凿毛地段的凿毛深度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凿毛后应清理干净,确保与主体结构底板基础施工 结合密贴。 基础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控制其高程及平整度,高程允许偏差范围为0~-5 mm ,基础表面严禁局部凸出或凹陷 现场检查 13 现场检查 严格按质量要求进行施工,且应做好防水处理 控制。 100
钢轨架设时,在钢轨支架立柱位置的减振垫开孔或垫铜板,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密封措施,防止钢轨支撑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其横梁不应侵入浮置板道床表面:支撑架的位置应避开轨枕、道床伸缩缝及隔振器等。 浮置板及水沟模板应支立牢固,其纵向位置14 道床混凝土施工 允许偏差直为±10mm ,横向位置允许偏差宜为±5mm;垂直度允许偏差宜为5mm。 轨道精调后几何状态所有检查项目均应满足规范要求。浮置板轨道中心线距基标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轨顶高程允许偏差为±1mm,左右股钢轨顶面水平允许偏差为1mm 减振垫局部受力。 道床钢筋焊接、模板支立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火花对减振垫造成损害。 道床浇筑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污染扣件及钢轨,同时应加强轨枕周围及底部的振捣,浇筑和振捣时不得损伤隔振垫。 施工前组织召开专项技术交底会,施工时严格按照、各项去全技术、质量措施落实到位,以确保安全质量 监理检查验收 控序分制 号 类 项目 隔振器或隔振支座安装位置的基础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mm/m ,对不满足要求的部位应进行修整,修整范围应包含安装位置的15 钢弹簧浮置板轨16 道施工 隔离层施工 基础施工 基础表面及距安装位置外轮廓线100mm的区域。 隔振器或隔振支座安装的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3mm 仰拱混凝土需达到设计强铺设隔揭膜的浮置板轨道,其隔离膜宜选用厚度后方可铺设隔离层,且要将浮置板道床施工范围度不小于1mm的透明薄膜,具有足够强度,不内的基底混凝土表面彻底得出现破损;隔离膜铺设平整无皱槽,与隔振清理干净; 搭接长度20mm 以上,并器黏合无缝,搭接牢固,防止漏浆。 用强力胶黏连牢固,发现在轨道基础设置的排水设施应通畅,不得积水 局部破损及时修补黏连密贴 按设计图纸和测量放样结果将隔振器摆放相隔振器安装前,对基础混2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部位应进行整体打磨或垫高,打磨范围应超出隔振器外筒底部尺寸100mm。严禁局部垫高或挖深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17 隔振器外现场检101
套管安装 应位置上,允许偏差为±3mm。 隔振器位置直径500mm 范围内应保证表面平整,其平整度≤1. 5mm ,垂向公差0~5mm 凝土面和隔振器位置标高进行复测。 隔振器外套管放好后,用硅胶等物把基础密封好,保证外套管的位置并防止水泥浆渗入 查 轨排铺设后应调整钢筋网和轨道几何尺寸,满钢筋笼运18 输及轨道调整 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进行固定。轨道精度应符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钢筋笼轨排采取特殊的加国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措施; 检查验吊装钢筋笼轨排的吊点应的相关规定。 收 受力分布应均匀。 在钢筋笼的定位与调整阶段控制好变形问题。 经验算,钢筋骨架应进行钢筋绑扎对需顶升的浮置板轨道,其轨面标高手口道床完成之后的初步验收和浇筑混凝土之前的验收 面高程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顶升量 19 道床混凝土施工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道床顶面平整、整沽,混凝土标高允许误差为绑扎隔振器周围的钢筋±5mm。 时,不得扰动外套筒。钢道床混凝土初凝前应及时进行抹面,并将钢筋绑扎与焊接应符合杂散电流的要求,焊接时应采现场旁轨、外套筒等处表面的灰浆清理干净。抹面允取避免损坏隔离膜的防护站 许偏差为:平整度3mm、高程0~-5mm 。 措施。 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同一块浮置板混凝土应一次性连续浇筑,避免形成50204相关规定 冷接缝,且应加强枕下和隔振器周围混凝土的捣振 控序分制 号 类 项目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施工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为避免浮置板产生过应力,浮置板要表逐步抬起达到规定高度,至少要分两步进行,允许误差±1mm。 顶升后轨面高程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顶升应在浮置板道床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且要清除现场杂物,用胶条将浮置板周围缝隙密封,检查孔加盖板。 使用专用设备在厂家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巡视检查作业过程 道床顶升及标高调整 20 102
整体道21 床道岔施工 基底处理与基标测设 矩形隧道基底凿毛处理全面彻底,清除残渣高压水图设置,埋设方法同普通整体道床控制基标,冲洗,保证无杂物、无污道岔铺轨基标的限差还应满足: 水。 1.铺轨基标与线路的距离和设计距离较差应在岔头、岔尾及岔心设控制基标,中间轨距变化处小于2mm; 及支距位置增设加密基标。 2.基标间距与设计值较差小于2mm; 3.相邻基标间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小于1mm,道岔铺轨基标经检测满足其各项限差要求后,应进高程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小于2mm 行永久固定 道岔铺轨基标根据控制基标和道岔铺轨设计道岔架设完成后,对道岔整体进行精确调整,精度要求如下: 调整项目 历程位置 导曲线支矩 轨顶水平及高程 允许偏差(mm) ±15 1 水平:2; 高程:±1。 间距分别不大于1和0.5 ±1 +2,0; 0,-1 0~+1 道岔铺设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辙后辙叉。 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重点控制滑床板水平和尖轨的密贴调整。 轨道的钢轨和道岔精度调整合格后必须固定牢固,并隐检合格后,应及时灌注整体道床混凝土。 组装完的道岔必须上锁并设专人防护,禁止随意搬动尖轨 现场检查 整22 体道床道岔施工 道岔铺设与整体精确正位 尖轨、轨撑与基本轨密贴 尖轨尖端处轨距 查照间隔与护背距离 轨缝 外观检查、量具检查 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曲尖轨在第一连接杆处的动程不应小于152mm;轨面应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 其他调整精度应符合普通整体道床的轨道调整 轨枕搬运时应做好防护外23 合成树脂轨枕道岔 合成树脂轨枕使用前的各项性能测试(成品外观、螺栓抗拔强度、成品弯曲强度等) 膜,防止轨枕受损。铺设时注意不得划伤、损坏轨枕表面,正式铺完后拆除保护膜 外观和型式检验 控序分制 号 类 项目 103
控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方法
正式焊接前须按相关要求进行型式试验,确定焊接焊轨前应按《钢轨焊接》(TB/T1632.1~4-2005)参数,制定相应规程。 中有关规定进行型式检验,确定焊接参数,制24 型式试验 定相应规程。 金相、硬度、外观、抗拉、冲击、断口等 待焊钢轨应符合地铁钢轨相关技术条件规定,焊接业培训并获有操作合格证,严格按焊接规程进行操作 第三方检验、监理旁站 型式试验项目包括:静弯、落锤、疲劳、探伤、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每个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均应进行外观检查及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 外观检查:钢轨焊头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钢轨焊接 轨顶面 焊轨 25 (移动式 接触焊) 轨头内侧工作面 轨底 +1.0,0 低接头,用一米直尺测量钢轨焊头的不直度应符合下表: 焊头部位 允许误差(mm) +0.3,0 0.3 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应在轨温冷却至40℃以下进行,含轨头、轨腰及轨底。探伤时以轨底两角为重点,对焊缝进行全面探伤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一下规定: 1.气温低于0℃不宜施工。刮风、下雨天气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 2.钢轨焊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3.气温低于1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长度范围,预热温度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至35℃~50℃才能进行作业,焊后应采取保湿措施。 焊轨车组正式开始焊轨后,每焊接完成500个钢轨焊头后,加焊7个钢轨焊接接头进行周期性抽样检验 巡视检查、第三方抽检、监理旁站 钢轨焊头轨顶面及侧面应预打磨,轨头及轨底上圆角在1.0m范围内应圆顺,无横向打磨痕迹,母材打磨深度不超过0.5mm。 接触焊焊头在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轨两侧轨底角边缘各为35mm的范围内应打磨平整。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2.5μm。 在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表面无明显的压痕、碰痕、划伤缺陷。焊头不得有电击伤 26 无缝线路应力单元轨节放布置 散及锁定施 线路锁定前应掌握当地轨一个放散锁定的单元轨节长度一般为1~2km,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及现场温度条件应力放散和锁定施工 温变化规律,根据作业区段的时间间隔,选定锁定线路的最佳施工时间。测量轨温应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现场旁站、巡视检查 序分控控制标准 104
控制措施 控
号 类 制 项目 长轨条锁定时,其锁定轨温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无27 缝线路应力28 放散及锁定29 施工 缓冲区 位移观测 1.相邻长轨条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 锁定轨温 2.左右股长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 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条的最高和最低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10℃。 4.曲线外股锁定轨温不大于内股 应力放散前,应按规定设置位移观测桩。 无缝线路铺设后,5天的观测无缝线路纵向位移、伸缩区两端位移量不大于20mm,中桩位移量不大于5mm 无缝线路缓冲区接头应方正,左右轨端相错量不大于40mm。 应与相邻单元轨节同时锁定,接头预留轨缝符合设计规定。 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要求平齐,误差不大于0.5mm
每隔100m左右设一临时位移观测点观测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达到应力放散均匀、彻底。 线路锁定应从两端向中间锁定,同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以观测并记录钢轨位移情况。 无缝线路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或不符合规定时,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线路,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制方法 现场旁站、巡视检查 105
第八章 车站通风空调设备安装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1.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规范规定。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检查材料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 通风空1 调金属风管 得有十字形拼接缝。 2.风管外径或外边长的允许偏差:当小于或等于300mm时,为2mm;当大于300mm时,为3mm。管口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矩形风管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mm。 风管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1.严格控制镀锌刚板镀锌2.钢板风管厚度按设计要求选用,未规定时按规范要求。 3.风管必须通过工艺性的检测或验证,其强度和严密性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4.制作场地要求平整、围护,采取措施使加工过程中不破坏镀锌层。 2层质量应满足235~385g/m。 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2 防火、排垫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板的厚度不得小于规范规定 烟风管 应符合设计的规定。钢板或镀锌钢风管3 制作 复合材料风管 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板材的厚度不得小于规范规定 混凝土风道内表面水泥砂浆应抹平整、无裂缝,不应渗水和漏风,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砖、混凝土风道的允许漏风量不应大于矩形低压系统风管规定值的1.5倍。 1.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假焊和孔洞;1.金属风管法兰材料规格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风管法兰 2.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的孔距不得大于150mm。 3.矩形风管法兰的四角部位不应有螺孔。 法兰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螺孔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 2.风管与法兰采用铆接连接时,铆接应牢固、不应有脱铆和漏铆现象;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其宽度应一106
4 砖、混凝土风道 观察检查和漏风量测试 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5
致,且不应小于6mm;咬缝与四角处不应有开裂与孔洞。 序控制 号 项目 风5 管制作 风管控制标准 4.复合材料风管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与风管板材的连接应可靠,其绝热层不性能的连接方法。 控制措施 3.金属矩形风管边长大于630mm、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mm,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积大于1.2m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1.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板开启应呈逆气流方向,易熔件正常感温安装时应迎气流方向。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 2.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2控制 方法 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法兰 得外露,不得采用降低板材强度和绝热防火阀和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6 风管部件制作 防火阀 关消防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装置(包括预埋套管)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套管不得有死弯及瘪陷。防火阀安装时注意阀门调节要设置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的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板关闭应保持严密。防火阀尺寸大于或等于630mm时,宜设置独立支、吊架。 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柔性短管应选用防腐、防潮、不透气、7 柔性不易霉变的柔性材料,应采取防止结露150~300mm,其连接处应严密、牢固可靠 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必须为不燃材料 短管 的措施,柔性短管的长度,一般宜为核对材料品种的合格证明文件。尺量、观察检查 107
风口的验收,规格以颈部外径与外边长为准,其尺寸的允许偏差值按下表要求: 矩形风口尺寸允许偏差(mm) 边长 8 风口 允许偏差 对角线长度 对角线长度之差 风口的规格以颈部外径与外边长为准,其尺寸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规范规尺量、观察检查,核对材料合格的证明文件与手动<300 0~-1 <300 0~-2 <300 0~-3 定。风口的外表装饰面应平整、叶片或扩敢环的分布应匀称、颜色应一致、无明显的划伤和压痕;调<300 300~500 >500 节装置转动应灵活、可靠,操作检查 定位后应无明显自由松动。 ≤1 ≤2 ≤3 控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制 方法 1.风管的连接应平直、不扭曲。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3/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 20mm。明装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2/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暗装风管的位置,应正确、无明显偏差。 风管9 系统安装 风管连接安装 2.软连接应采用光滑、不产尘、不透气的材料,直径小于或等于250mm有金属圆形柔性风管,其壁厚应大于或等于0.09mm,直径为250~500mm的风管,其壁厚应大于或等于0.12mm,直径大于500mm的风管,其壁厚应大于或等于0.2mm。 3.风管穿过需要密封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应设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6m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 1.用1mm厚的条形镀锌薄钢板连同帆布短管铆接在风管的角钢法兰盘上,铆钉距离为60~80mm。铆完帆布短管后,把伸出管段的薄钢板进行翻边,并向法兰平面敲平。 2.用抱箍与风管连接,搭接长度为30~40mm,松紧适度,无扭曲。 尺量、观察检查 108
各类风阀应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10 的部位,安装后的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板关闭应保持严密 1.阀门安装后,应作“开闭试验”。试验方法:转动手柄,观察阀门的开闭情况,要开闭可靠。有电信号的防火阀,还需电信号通路试验,保证启闭灵活,达到使用要求。阀门应尺量、观察检查,动作试验 11 止回风阀、自动排气活门的安装方向应正确 尺量、观每年做一次“开闭试验”检查,察检查,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动作试验 2.阀门在吊顶内安装时,在易检查阀门开闭状态和进行手动复位的位置开设检杳口。检查口的尺寸设在顶棚面或在靠墙面处,边长为450mm以上。阀体距墙面尺寸应大于310 mm。在阀门操作机构一侧应有350mm的净空间以利检修。 3.阀门在安装完成后,应在阀体外部明显地标出开和关的方向及开启程度。 尺量、观察检查,动作试验 尺量、观察检查,动作试验 各类12 风阀安装 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向、位置应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 13 防火阀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630mm时,宜设独立支、吊架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1.了解各种垫料的使用范围,避免用错垫料。排烟风管的垫料采用不燃材料,其他风管垫料采用难燃材料。 2.擦拭掉法兰表面的异物和积水。 3.法兰垫料不能挤入或凸入管内,否则会增大流动阻力,增加管内积尘。 4.法兰垫料应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梯形或榫形连接,并涂胶黏牢。法兰均匀压紧后的垫料宽度,应与风管内壁取平。 5.法兰连接后严禁往法兰缝隙填塞垫料。 控制 方法 风管14 系统安装 法兰垫料安装 法兰垫料应为不产尘、不易老化和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材料,厚度为5~8mm,不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应尽量减少拼接,并不允许直缝对接连接,严禁在垫料表面涂涂料 观察、用白绸布擦拭 109
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等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400m,不应大于3m 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风管支、吊架宜按国标图集与规范选用强度和刚度相适应的形式和规格。对于直径或边长大于风管支、15 吊架的安装 2500mm的超宽、超重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规定 1.按风管的中心线找出吊杆敷设位置,单吊杆在风管的中心线上;双吊杆可以按托盘的螺孔间距或风管的心线对称安装。 2.吊杆根据吊件形式可以焊在吊件上,也可挂在吊件上。焊接后应涂防锈漆。 3.支吊架的吊杆应平直、螺纹完整。吊杆需拼接时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螺纹应长于吊杆直径3倍,焊接宜采用搭接,搭并两侧焊接。 4.支、吊架的标高必须正确,如圆形风管管径由大变小,为保证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应少于2个 风管中心线水平,支架型钢上表面标高,应作相应提高。对于有坡度要求的风管,托架的标高也应按风管的坡度要求安装。 吊架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吊杆应平直,螺纹完整、光洁。安5.支、吊架不得安装在风口、阀门,检查孔等处,以免妨碍操作。尺量、观察检查 支、吊架不宜设置在风口、阀门、接长度应大于吊杆直径的8倍,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离风口或插接管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 装后各副支、吊架的受力应均匀,吊架不得直接吊在法兰上。 无明显变形 序控制 号 项目 风管16 系统安装 复合材料风管的安装 控制标准 复合材料风管的连接处,接缝应牢固,无孔洞和开裂。当采用插端口缝隙不应大于5mm 控制措施 1.根据吊装风管的位置,选出相对方便、安全的地方作为吊控制 方法 接连接时,接口应匹配、无松动,点,起吊点不得少于两个。 2.起吊时,当风管离地 尺量、观察检200~300mm时,应停止起吊,采用法兰连接时,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仔细检查倒链或滑轮受力点和抠绑风管的绳索,绳扣是否牢靠,风管的重心是否正确。查 110
确定没问题后,方可继续起吊。 3.风管放在支吊架上后,将所有托盘和吊杆连接好,确认风支、吊架的安装宜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 管稳固后,方可解开绳扣。 4.风管必须进行调正,水平度每米不得大于3mm,总偏差不得大于20mm,垂直度偏差每米不得大于2mm,总差不得大于20mm。 设备17 到货开箱检查 1.由供货商将设备运达到车设备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站地面,进行开箱检查,外观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 应完整,配件齐全。 2.检查完应形成设备开箱检查移交记录。 设备观察检查,配件按装箱清单检查 设备18 通风与空调设备安19 装 风机安装基础 设备基础位置、尺寸大小以及预留预埋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就位前应对其安装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尺量、观察检查 1.风机设备安装就位前,按设计图纸并依据建筑物的轴线、 1.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设施。 其结构形式和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焊接应牢固,焊缝应饱满、均匀。 边缘线及标高线放出安装基准线。将设备基础表面的油污、泥土杂物清除和地脚螺栓预留孔内的杂物清除干净。 装,大型风机的前后风管处设可拆卸检修口。 3.天圆地方处风管与顶板需预留拆螺丝位置,距墙不小于150mm。 依据设计图核对、观察检查 安装 2.安装风机的隔振钢支、吊架,2.在条件许可时尽量落地安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11
4.整体安装风机吊装时直接3.接线和旋转方向必须正确(特19 风机安装 别是TVF风机)。 4.设备的布置必须留有检修空间。 放置在基础上,用垫铁找平找正,垫铁一般应放在地脚螺栓两侧,斜垫铁必须成对使用。设备安装好后同一组垫铁应点焊在一起,以免受力时松动。 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其漏风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1.检查设备是否灵活,有无变形、损坏和缺少零部件的现象,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装箱清单与设备技术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安装。 1.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的组装,应符合设计规定的顺序和要通20 风与空调设备安装 空调机组安装 整体应平直。 2.机组与供回水管的连接应正确,机组下部冷凝水排放管的水封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机组应清扫干净,箱体内应无杂物、垃圾和积尘。 4.机组内空气过滤器(网)和空2.检查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标高及预留孔洞,是否与地脚螺栓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杂物均清除干净。 3.设备就位前,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或边缘线及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安装在对应的地方;安装完成的设备必须清扫干净。 观察检查 尺量、观察或检查施工记录 求;各功能段之间的连接应严密,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基础表面气热交换器翅片应清洁、完好。 4.根据基准与施工图把设备1.大量使用的消声器、消声弯头、消声风管和消声静压箱应选用专业设备生产厂的产品,1.消声器安装前应保持干净,做消声21 器安装 到无油污和浮尘。 2.应消声器安装的位、方向应正确,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不得有损坏与受潮。两组同类型消声器不宜直接串联。 产品应具有检测报告和质量证明文件。 2.消声器等消声设备运输时,不得有变形现象和过大震动,避免未接冲击破坏消声性能。 3.消声器、消声弯管应单独设支、吊架,不得有风管来支撑,其支、吊架的设置应位置正确、牢固可靠。
手扳和观察检查、核对安装记录 序控制 控制标准 112
控制措施 控制
号 项目 4.消声器支、吊架的横托板穿吊杆的螺孔距离,应比消声器宽40~50mm。为便于调节标高,可在吊杆段部套50~80mm的丝扣,以便找平、找正。加双螺母固定。 3.现场安装的组合式消声器,消声消声21 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 1. 机组安装前宜进行单机三速试运转及水压检漏试验。试验压力为风机22 盘管机组安装 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观察时间为2min,不渗漏为合格。 2. 机组应设独立支、吊架,安装的位置、高度及坡度应正确、固定牢固。 3. 机组与风管、回风箱或风口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1.制冷设备及制冷附属设备安装位置、标高的允许偏差,平面位移空调制冷23 系统安装 冷水组装 10mm,标高±10mm。 2.整体安装的制冷机组,其机身纵、横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制冷附属设备安装的水平度或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采用隔振措施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隔振器安装位置应正确;各个隔振器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不应大于2mm。
方法 5.消声器的安装方法必须正确。与风管或管件的法兰连接应保证严密、牢固。 6.当通风、空调系统有恒温、恒湿要求时,消声设备外壳应作保温处理。 7.消声器等安装就位后,可用拉线或吊线尺量的方法进行检查,对位置不正、扭曲、接口不齐等不符合要求部位进行修整,达到设计和使用的要求。 手扳和观察检查、核对安装记录 组件的排列、方向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单个消声器组件的固定应牢固。 4.消声器、消声弯管均应设独立支、吊架。 器安装 1.与风机盘管机组连接的风管与水管的重量不得由机组承受。 2.风机盘管机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3.风机盘管必须按照回风箱。 观察检查、查阅检查试验记录 1.确保基础尺寸、平整和水平度要求。 2.应将设备找平,使支点受力均匀,加装各种软接头及减振块,调整轴向同心度。 3.进出水管路应按机组上标识要求连接。 4.水系统必须选配流量和扬程合适的水泵,以确保机组正常供水。水泵与机组和水系统管路之间除采用防震软接头连接外,还应自设支架以免机组受力。 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仪、水准仪等检测、尺量与观察检查 113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基础标高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允许误差为±20mm,各连接部件应采用热镀锌或不锈钢螺栓,其紧固力空调制冷24 系统安装 冷却塔安装 应一致、均匀。 2.冷却塔安装应水平,单台冷却塔安装水平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均为2/1000。 同一冷却水系统的多台冷却塔安装时,各台冷却塔的水面高度应一致,高差不应大于30mm。 3.冷却塔的出水口及喷嘴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积水盘应严密无渗漏;分水器布水均匀。 4.冷却塔风机叶片端部与塔体四周的径向间隙应均匀。对于可调整角度的叶片,角度应一致。 1.尽量避免设置下沉式冷却塔导致散热不良。 2.冷却塔及周边地面应硬化。 3.排水需引入排污系统管网。 4.设计在风亭上的冷却塔应设计检修爬梯、防护栏杆。 5.布水手动阀门应进行调节,确保水量均匀。 尺量、观察检查,积水盘做充水试验或查阅试验记录 114
1.水泵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安装的地脚螺栓应垂直、拧紧,且与设备底座接触紧密。 2.垫铁组放置位置正确、平稳,接触紧密,每组不超过3块。 冷却水泵25 及附属设备的安装 3.整体安装的泵,纵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解体安装的泵纵、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 /1000。 水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两轴芯的允许偏差,轴向倾斜不应大于0.2/1000,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5mm;小型整体安装的管道水泵不应有明显偏斜。 4.减震器与水泵及水泵基础连接牢固、平稳、接触紧密。 1.冷却塔、水泵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泵正常连续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h。 2.水箱、集水缸、分水缸、储冷罐的满水试验或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扳手试拧、观察检查,用水平仪和塞尺测量或查阅设备安装记录 序控制 号 项目 空调制冷25 系统安装 空调水系26 统管道与设管道、管配件及阀门安装 冷却水泵及附属设备的控制标准 水箱、集水器、分水器等设备的安装,支架或底座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与支架或底座接触紧密,安装平正、牢固。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15mm,标高允许偏差为± 5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安装 膨胀水箱安装的位置及接管的连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1.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各类阀门,其手柄均不得向下。 2.阀门安装前必须进行外观空调工程水系统的设备与附属设备、检查,阀门的铭牌应符合现管道、管配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对于工材质及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作压力大于1.0MPa及在主管上起到切断作用的阀门,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115
观察检查外观质量并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备安装 1.隐蔽管道必须按规范规定执行。 2.焊接钢管、镀锌钢管不得采用热煨弯。 3.管道与设备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4.冷却水系统应在系统冲洗、排污合格(目测: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水口对比相近,无可见杂物),再循环试运行2h以上,且水质正常后才能与制冷机组、空调设备相贯通。 5.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管道穿越墙体、楼板处应设钢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套管应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应高出楼层地面20~50mm,并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支撑。 6.保温管道与套管四周间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1.先管道总管、后支立管或平面支管,然后再与空调设备连接,冷冻机房管道安装。无缝钢管安装前必须除锈刷第一度防锈漆。 2.管道气割修口和开制三通时应避免将铁屑、铁块等异物进入管内。施工临时告段落时,应将管道开口处、朝天敞口处及时封堵住,切实做好管道防堵预防工作。 尺量、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 27 管道安装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16
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却水系统的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试验压力为1.5倍,但最低不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7 管道2.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压力力,在60min内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的试压试验,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压力下降不得大于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 1.阀门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各类手动阀门,手柄均不得向下。 3.阀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阀门标志》GB 12220的规定。对于工作压力大于1.0MPa及在主干管上28 阀门起到切断作用的阀门,应进行强度强度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阀门的壳体、填料应无渗漏。 严密性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的时间内应保持不变,以阀瓣密封面无渗漏为合格。 安装 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0.02MPa。 3.凝结水系统采用充水试验,应以不渗漏为合格。 安装 不下降,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3.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放气和排水装置。当回水管与其他管线、设备相碰避让,产生向下变位敷设时,其管道变位前的最高处应加设放气装置,以利放尽管道内空气,避免产生气隔堵塞现象,影响管道供热或供冷的运行效果。 4.管道穿越楼板与隔墙时应设置套管,有防水要求时,应设置刚性防水套管,其口径应比管道口径大二挡,并应保证有大于保温层的间隙以利保温。管道焊缝与阀门仪表等附件的设置不得紧贴墙壁、楼板和支架上。 旁站观察或查阅 1.阀门安装前按规范进行试压,在安装时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强度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小于5min。严密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持续时间内保持不变。 2.阀门的手柄不得向下,电动阀、调节阀等仪表阀类的阀头均应向上安装,成排管线上的阀门应错开安装,其手轮间间距不得小于 100mm。阀门应开启方便灵活,便于操作维修。 3.压力表、温度计与流量计等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与验收规范的要求,并应便于观察检修。 按设计图核对、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117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1.保温结构的各层间黏贴应紧密、平整、压缝及圆弧均匀,无环形断裂与保温纵向裂口和破损,伸缩缝位置正确。采用成型制品或者缠制品时,应将连接缝错开,嵌缝饱满。采用松散或浇注材料时,填充应密实、均匀。 2.保温保护层采用卷材时,控制 方法 观察检查、检查材料合格证,并做点燃试验 采用不燃或难燃材科,其材质、密度、规格与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难燃材料应对难燃性进行检查。 绝热层应密实,无裂缝、空隙等缺陷。应紧贴保温,表面无折皱裂表面平整,采用卷材或板材时,允许允许偏差为10mm。防潮层(包括绝防腐29 与绝热 风管和管道的绝热 其搭接缝应顺水。 缝。采用镀锌板时,应压边方向,搭缝应紧密牢靠。 的两侧保温层应留有空隙,但断面应密封严密。支托架1.保温钉与风管、部件及设备表面的并不应影响镀锌钢板的防腐性能。 2.矩形风管保温钉的分布应均匀,其数量底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16个,侧面不应少于10个,顶面不应少于8个。首行保温钉至风管或保温材料边沿的距离应小120mm。 3.风管法兰部位的绝热层的厚度,不应低于风管绝热层的0.8倍。 4.带有防潮隔气层绝热材料的拼缝处,应用黏胶带封严。黏胶带的宽度不应小于的50mm。黏胶带应牢固地黏贴在防潮面层上,不得有胀裂和脱落。 处的保温层不得影响管道活架接触紧密,管道托架内及套管内的保温,应充填饱满。 4.管道泄水管应保至阀门底部。 5.管道保温工作,应在管道试压验收合格,刷好第二度防锈漆后进行。一般应按先绝热层、后防潮层、再保温层的顺序施工。如果要求先做保温,应将管道的连接口、焊缝处留出,等管道试压工作完成后,再完成余下的连接口、焊缝处的保温工作。 观察检查 连接,采用黏接或焊接,结合应牢固,动面的自由伸缩,与垫木支观察检查、用钢丝刺入保温层、尺量 偏差为5mm;采用涂抹或其他方式时,搭接,搭缝应避开雨水冲刷热层的端部)应完整,且封闭良好;3.阀门、法兰及可拆卸部件
118
第九章 车站给排水系统设备安装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系控序号 统 制 项目 站外与市1 政管网车站给排水系统 2 给水系统 连给水系统各种井室内的管道安装,若无设计要 给水管道在埋地敷设时,管顶的覆土埋深不得小于 500mm,穿越道路部位的埋深不得小于700mm 特别提醒:车站出入口花池等景观构筑 物覆盖住给排水水 录水表读数及巡检, 检查 相关专业协调设计、施工时发现问题主动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给水管道不得直接穿越污水、化粪池等污染源 井、检查井,影响抄 现场观察管道接口法兰、卡扣、卡箍等应安装在检查井或地沟内,不应埋在土壤中 提出 接 求,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 站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检查有关给水管道必须采用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全数检查 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O.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道径的3倍 给水水平管道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特别提醒:部分车 站消防水管安装在配电箱、控制箱上,容 现场观察、 易发生漏水事故,严禁消防水管走在配电箱、控制箱上 全数检查 现场观察、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119
特别提醒:管道和管道支架安装一段时间后锈蚀: 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3.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mm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 5.铜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mm) 直径mm 最大间距 15 20 25 32 40 50 70 1.支架镀锌前要清理干净焊渣、铁锈;持干燥;管道和管道支架安装时要注意尽量不要破坏镀锌层;因安装时锌层受损部位要及时用防锈漆、环氧银粉漆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2.管道安装时要按施工步骤进行,长直线管段严禁现场采用钢卷尺测量离墙、地面距离的方法确定管道及支架位置 现场观察、 尺量检查 2.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 站内要加强通风,保2.5 3 3.5 4 4.5 5 6 控序系制号 统 项目 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站内车站给2 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 给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管网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 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控制标准 控制控制 措施 方法 材质 钢管 要求 每米全长25m以上 每米全长25m以上 每米5m以上 每米5m以上 在同一平面上间距 允许偏差 1mm≤25mm 2mm≤25mm 3mm≤8mm 3mm≤10mm 3mm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察10min,压力降不大于 现场观察 检查 按系统数量抽查 3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用水平尺、 直尺、拉线、吊线和尺量检查 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 铸铁管 立管垂直度 钢管 铸铁管 成排管段和成排阀门 120
O.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 观察冲洗水给水管道在竣工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饮用水管道还要在冲洗后进行消毒,满足饮用水卫生要求 现场观察及文件审查 的浊度查看有关部门取样试验提交的检验报告 水泵就位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水泵调试: 给水3 设备安装 1.电机转动方向正确。 2.水泵运转无卡阻现象和异常声晌。 3.水泵带负荷连续运转不应少于2h。 4.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5.各密封部位无渗漏水现象。 6.滚动轴承不高于80℃ ,特殊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7.电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8.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按规定进行试运转前的检查及试运转,并做好记录 检查、温度计实测检查 对照图纸用全数检查 仪器和尺量检查 序系控制号 统 项目 车站给3 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 给水设备控制标准 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罐)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不渗不漏;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10min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水箱支架或底座安装,其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控制控制 进行水压试措施 方法 全数检查 验,现场观察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照图纸,尺量检查 安装 计规定,埋设平整牢固 水箱的溢流管和泄放管设置应引至排水地点附近是满足排水方便,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一定要断开以防止排水系统污物或细菌污染水箱水质 全数检查 全数检查 观察 检查 121
室内给水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坐标 静置设备 标高 垂直度(每m) 立式泵体垂直度(每m) 离心式水泵 卧式泵体水平度(每m) 联轴器同心度 轴向倾斜(每m) 径向位移 允许偏差(mm) 15 ±5 5 0.1 全数检查 用水准仪、经纬仪或拉线、吊线、尺量检查;在联轴器互相垂直的四个位置上用水准仪、百分表或测微螺钉和塞尺检查 0.8 0.1 0.1 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2.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m,允许偏差为±20mm。 3.阀门中心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水消4 防系站内消火栓系统安安装消火栓水龙带,水龙带与水枪和快速接头绑扎好后,应根据箱内构造将水龙带挂放在箱内的挂钉、托盘或支架上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100mm,允许偏差为±5mm。 4.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 全数检查 观察和尺量检查 统 装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两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按系统检查 实地试射检查 控序系制 号 统 项目 车4 站给排水消防系站内消火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各项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栓口安装设计允许偏差为±20mm 全数检查 观察和尺量检查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22
水系统 统 栓系统安装 消防水泵出水管需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接口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全阀门及止回阀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阀门启闭应灵活 特别提醒:水泵接合器宜安装在道路边,安装位置标志应明显 现场观察和手扳检查 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系统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按系统检查 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保持不变,不渗不漏 特别提醒: 消防管道容易出现支架端部下垂,水平度不够。施工时应注意: 1.管道支架位置测量时基准线选取应准确;支架角钢下料、与底板消防管道在竣工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保证管道畅通,防止杂质、焊渣等损坏消火栓 焊接时角度要掌握准确;支架安装时发现支架端部轻微下垂时,应及时在底板上焊接垫铁,将支架垫平且与墙壁接触严实;严重下垂的支架应予以更换。 2.应充分考虑水消防管道伸缩变形对管道的影响,设置足够的伸缩节 加强控制和检测、观察冲洗出水的浊度 序系控控制标准 制 号 统 项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23
目 满水15min水面下降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按系统检查 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污水铸铁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下表的规定: 管径(mm) 50 75 100 125 150 标准坡度(‰) 35 25 20 15 10 最小坡度(‰) 25 15 12 10 7 按系统检查 通球检查 按系统检查 水平尺、拉线尺量 检查 车站给5 排水系统 排水系站内排水统 统 系排水主立管及水-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检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一般为1m,允许偏差±20mm;清扫口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应安装检修门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m;立管不大于3m。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按系统检查 观察和尺量检查 按系统检查 观察和尺量检查 特别提醒:潜污泵安装后自藕装置接口处容易漏水。施工时应注意:潜污泵底座安装基础应平整,固定牢固;潜污泵就位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坐标、标高、水泵导杆垂直度应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满足验收要求;管道安装后,检查与水泵的接口平面应平整 对照图纸用仪器和尺量检查 124
控序系制号 统 项目 潜污泵安装要求: 1.安装前应将水池内所有垃圾清理干净,以免造成堵塞。 2.自动耦合装置中的两根导轨应垂直安装并保持相互平行,螺栓、螺母等站内5 排水系统 所有连接件安装时应紧固。 3.吊装后导向挂件上的两只挂耳应以导管为中心均匀放置,防止偏向某一边而致使水泵倾斜或卡住而破坏密封性能。安装时可以反复提起再吊下,直到安装位置正确。 4.潜污泵浮球绑扎应按工艺要求绑扎 密闭式污水提升装置电控箱电缆采车站给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 卫生器具安装 6 用上进线方式,安装后也不注意对电缆孔进行封堵造成结构渗漏水、空调冷凝水流入电控箱内,烧毁电器元件 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 与排水横管连接的各卫生器具的受水口和立管均应采取妥善可靠的固定措施;管道与楼板的接合部位应采取牢固可靠的防渗、防漏措施 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径和最小坡度,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GB50242-2002规范表7.4.4的规定 卫生器具的支、托架必须防腐良好,卫生器具安装 安装平整、牢固,与器具接触紧密、平稳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完好无损伤,接口严密,启闭部分灵活 卫生器具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单独器具 允许偏差(mm) 10 全数检查 按系统数量抽查 3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按系统数量抽查 3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按系统数量抽查 30% 用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按系统数量抽查 3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观察和手扳检查 按系统数量抽查 3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试水观察检查 特别提醒:电控箱采用下进线方式 特别提醒:潜污泵浮球绑扎方式不合理,导致浮球易脱落,从而失效。施工时应注意:卫生间UPVC 塑料管隐蔽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通球及灌水试验,管道隐蔽前用塑料薄膜纸封好管口,并在卫生间装修工程进行时督促工人做好管道保护工作,避免大块混凝土块掉落至管内,引起管道内部堵塞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观察和手扳检查 观察和手扳检查 拉线、吊线和水平尺量检查 125
成排器具 单独器具 成排器具 器具水平度 器具垂直度 5 +15 +10 2 3
控序系制 号 统 项目 特别提醒:卫生间大便器埋地存水卫车站给6 排水系统 调试 排水系统 生器具安装 卫生器具交工前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 弯处容易堵塞。施工时应注意:卫生间 UPVC塑料管隐蔽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通球及灌水试验,管道隐蔽前用塑料薄膜纸封好管口,并在卫生间装修工程进行时督促工人做好管道保护工作,避免大块混凝土块掉落至管内,引起管道内部堵塞 给水排水及水消防系统调试包括单体设备的测试和各系统的调试部分,应有调试方案,在调试过程中应按有关部门批准的调试方案和计划进行,并在有关部门监督下完成,其调试结果应报有关部门签字认可 满水后各连接件不渗不漏;能通水,试验给、排水畅通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26
第十章 车站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序控制 号 项目 土建工程接口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土建施工合同应明确相关施工要求。土建监理和设备安装监理负责监督实施 控制 方法 土建施工合同应明确相关施工要求。土建监理和设备安装监理负责监督实施 土建工程应提交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设备安装基础、预埋件,预留沟、槽、孔、洞等 1 1.低压开关柜安装; 土建工程施工标高、尺寸、结构均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施工商土建施工合同应明确相关施工要求。土建监理和设备安装监理负责监督实施 按施工图逐项检查验收。如不符合要求,土建施工商应进行整改 2 安装作业条件墙面、屋顶喷浆完毕,无漏水、门窗安装完,门上锁。 室内地面施工完毕,场地干净、无设备房 积水、道路畅通。 2.低压配电箱安装: 随土建结构预留好暗装配电箱的位置。 预埋铁架和螺栓时,墙体结构应弹出施工水平线。 安装配电箱时,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 施工 图纸 安全 措施 安装施工图纸、技术资料、安装相关资料齐全 列为开工条件之一。必须按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 列为开工条件之一 1.由监理负责组织设备供货商和设备安装商按相关要求进行检查移交工作。 2.符合要求的设备由供货商移交给安装商。 完成检查移交后的设3 设备安装监理检查落实 设备安装监理检查落实 4 技术、安全、消防措施落实 1.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查移交,并做好设备进场检验纪录。 2.按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按《设备开箱检查移交程序》进行设备开箱检查和移交工作 5 接收 设备 设备开箱检查移交 术资料,核对设备及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核对附件、备件是否齐全;检查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设备说明书是否齐全。 备,由设备安装商负责管3.检查箱、柜(盘)体外观无划痕、理。 无变形、油漆完整无损等。 注意: 特别提醒: 设备到货出厂验收、到127
低压柜与MCC柜背面无标识,检修作业时存在隐患。 货移交时注意设备背面是否有标识,如没有应要求增加; 序控制 号 项目 接收 设备 设备开箱检查移交 试。 控制标准 EPS设备安装前未进行电池容量测同一用途配电箱内有功电度表规格不统一 控制措施 每次供货设备在安装控制 方法 5 要求填写“设备开箱前应进行电池容量测试检查移交记录”、“设备后再进行安装电池; 品备件及专在设计联络阶段要注用工具移交清单”和“设意同一用途配电箱内部元器件应统一,到货核查 备随箱文件移交清单” 1.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做好防腐处理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找平、找正后将基础型钢、预埋铁件、垫片用电焊焊牢。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最终抹平地面10~20mm。 2.基础型钢接地: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应将接地线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面为扁钢宽度的二倍,然后与柜接地排可靠连接。并做好防腐处理 安装商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备料和施工。设备安装监理进行检查 1.基础型钢应按设计图纸或设备尺寸制作,其尺寸应与柜、盘相符,允许偏差符合表1的规定; 2.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柜 (盘)6 的 安 装 不直度 水平度 不平行度 最终地面10~20mm;手车式成套柜应按基础型钢安装 产品技术要求执行。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 表1 项目 允许偏差 mm/m 1 1 / mm/全长 5 5 5 128
1.柜(盘)应按施工图的布置,将配电柜按照顺序逐一就位在基础型钢上。 2.按安装施工规范的要求调整柜(盘)安装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见下页,表2)。 柜 7 (盘) 安装固定要求 3.柜(盘)位置调整结束后,应用螺栓将柜体与基础型钢进行紧固。 4.柜、盘安装在振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减振措施。 注意:(1)低压配电柜、线槽正上方有风管、水电接头,存在凝结水滴落在线槽流到配电柜的隐患; (2)部分水汽严重或存在凝霜可能的位置双电源箱、配电箱、控制箱采用上进线,存在水滴入设备引发事故的风险
1.单独柜(盘)进行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的调整可用加垫铁的方法解决,但不可超过三片,并焊接牢固。 2.成列柜(盘)各台就位后,应对柜的水平度及盘面偏差进行调整,应调整到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针对提醒:协调设计移位或加装防水挡板;协调设计在环控机房、通风道、公共区出入口、新风道及区间配电箱进出线应采取下进下出的方式 安装商应按照相关规范的允许偏差要求进行调整。设备安装监理进行检查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柜、盘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及柜、盘面偏差和柜、盘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柜、盘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2 项目 允许偏差 mm 垂直度(每米) 水平 偏差 相邻两柜顶部 成列柜顶部 5 1 5 2 1.5 2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设备安装监理检查。如安装商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未合格,应要求安装商调整达到要求 8 柜 (盘) 的 安 装 安装允许偏差 柜(盘) 相邻两柜边 面偏差 成列柜面 柜(盘)间接缝 1.每台柜(盘)单独与基础型钢连接,柜 9 (盘) 接地 可采用铜线将柜内PE排与接地螺栓可靠联结,并必须加弹簧垫圈进行防松处理。 2.每扇柜门应分别用铜编织线与PE排可靠联结 安装商应按施工图与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设备安装监理检查。如未达到要求,应要求安装商整改 129
1.柜(盘)顶与母线进行连接,注意应采用母线配套扳手按照要求进行紧10 与母线连接 固,接触面应涂中性凡士林。 2.柜(盘)间母排进行连接时应注意是否距离其他器件或壳体太近,并注意相位正确 1.应检查线路是否因运输等因素而松脱,并逐一进行紧固,电器元件是否损坏。原则上柜(盘)控制线路在出厂时就进行了校验,不应对柜内线路私自进行调整,发现问题应与供货商联系。 11 控制回2.控制线校验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路检查 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注意在工程实施中,控制回路接线容易松脱,本柜自用控制线应与外接信号线不易区分。 电控箱元器件易受潮湿影响使用 安装商应按照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安装商自检;监理抽检 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特别提醒: 接线端子选型应有止脱功能,一孔不能接入两根导线,本柜自用控制下应与外接信号线在端子排上排列应分开; 设备存放、安装过程中注意元件防潮,协调设计提高电控箱防护级别,元器件选用标准提高 协调设计;安装商自检;监理抽检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1.安装前应核对配电箱编号是否与安装位置相符,按设计图纸检查其箱号、箱内回路号。 2.箱门接地应采用软铜编织线,专用接线端子。箱内接线应整齐,满足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3.配电箱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配电箱位置以及现场实际设备安装情况,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2 配电箱安装 准备 工作 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安装商自检;监理抽检 130
1.挂墙式的配电箱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但空心砖或砌块墙上要预埋燕尾螺栓或采用对位螺栓进行固定。 2.安装配电箱应预埋套箱,安装后年板应与墙面平。 13 配电箱安装 安装 固定 注意: 银行用双电源箱及计量用电度表箱目前装设在银行内,无法进行抄表; 车站出入口照明配电箱安装于扶梯底坑,不便于操作、检修。 双电源切换器安装不规范(无防护外壳) 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特别提醒: 银行用双电源箱及计算用电度表箱应装设在银行外,或采用远程抄表; 协调设计车站出入口照明配电箱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维修的位置。 加装防护外壳 协调设计;安装商自检;监理抽检 1.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应动作准确、可靠。 2.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应可靠。 3.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成套柜14 安装要点 作准确,接触可靠。 技术 要求 注意: 低压柜安装桥架穿孔时无加挡板。施工过程中铁屑调入柜体中,柜体内各元器件容易引起短路,开关柜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配电柜、箱门等电位连接线安装不规范(首通段部分已脱落)、线型选择不统一 1.设备出厂验收时此技术要求应合格。 2.安装商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并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 特别提醒: 施工时在穿孔桥架下加一块挡板,施工后取走。 门体等电位线安装应牢固,线型选择规范统一 监理与安装商共同进行检查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131
1.抽屉推拉应轻便灵活,并应无卡阻、碰撞现象,同型号、规格的抽屉应能互换。 抽屉式15 配电柜安装要点 技术 要求 2.抽屉的机械闭锁或电气闭锁装置应动作可靠。 3.抽屉与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注意工程实施中,抽屉柜内及电缆小室的线路布置存在不合理现象,电缆小室线存在敷设混乱情况 1.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应动作准确、可靠。 2.手车推拉应轻便灵活,并应无卡阻、碰撞现象,同型号、规格的手车应能互手车式16 柜安装要点 技术要求 换。 3.手车与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4.安全隔离板随手车的进、出而相应动作开启灵活。 5.柜内控制电缆不妨碍手车的进出,并应固定牢固 基础型钢接地 柜(盘)基础型钢应有明显且不少于两点的可靠接地。 1.成套柜的接地母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可靠。 2.抽屉式配电柜抽屉与柜体间的接触18 柜 (盘)及二次系统接地 配电柜接地 应良好,柜体、框架的接地应良好。 3.手车式配电柜的手车与柜体的接地触头应接触可靠,当手车推入柜内时,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先接触,拉出时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后断开 1.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采用截面门和柜19 体的接地 不小于4mm2且端部压接有终端附件的多股软铜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2.盘、柜柜体接地应牢固可靠,标识应明显 1.设备出厂验收时此技术要求应合格。 2.安装商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并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 电缆小室所有线路应使用电缆槽敷设的方式,本柜自用控制线应与外接信号线使用的线槽分开 监理与安装商共同进行检查 1.设备出厂验收时此技术要求应合格。 2.安装商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并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 监理与安装商共同进行检查 17 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分要求施工 设备安装监理检查 1.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设备安装监2.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安装指导文件施工 理检查 1.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设备安装监2.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安装指导文件实施 理检查
132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盘、柜内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接地铜排;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屏、柜内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接地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二次回20 路的接地 铜排上应预留接地螺栓孔,螺栓孔数量应满足盘、柜内接地线接地的需要;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屏、柜接地连接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2的带绝缘铜导线或铜缆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网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1.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2.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安装指导文件实施 安装商自检;监理抽检 二次设备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信号接地不应与保护接地和交流工作接地混接。 柜 21 (盘) 及二次系统接地 二次设备的接地 2.当盘、柜上布置有多个子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信号接地点均应与插件箱的箱体绝缘,并应分别引接至盘、柜内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 3.信号接地宜采用并联一点接地方式。 4.盘、柜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他有接地要求的电器时,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1.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2.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安装指导文件实施 安装商自检; 监理抽检 盘、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连接线、电缆铠装及屏蔽接地线应用黄绿绝缘多股接地铜导线与接地铜排相连。电缆铠22 接地线装的接地线截面宜与芯线截面相同,且2倍。当接地线较多时,可将不超过6根的接地线同压一接线鼻子,且应与接地铜排可靠连接 的要求 不应小于4mm2,电缆屏蔽层截面面积的1.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2.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安装指导文件实施 安装商自检; 监理抽检 133
安装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柜(盘)的固定及接地应可靠,盘、23 安装质量检查 1.安装商应按施工图和柜漆层应完好、清洁整齐、标识规范。 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2.柜(盘)内所装电器元件应齐全完好,2.供货商协助 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固。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3.所有二次回路接线应正确,连接应可靠,标识应齐全清晰。 4.手车或抽屉式开关推入或拉出时应灵活,机械闭锁应可靠,照明装置应完好。 5.盘、柜孔洞及电缆管应封堵严密,可能结冰的地区还应采取防止电缆管内积水结冰的措施。 6.用于热带地区的盘、柜应具有防潮、抗霉和耐热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热点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JB/T4159的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特别提醒: 一、二次回路应采用端子排转接的方式;二次接线端子应有防松脱功能;接线端子与内、外部的导线应匹配; 协调新线建设与既有线编号规则,使设备编号及标识应与既有线统一。 按消防要求应统一采用红色 监理与安装商共同进行检查。如不符合要求,安装商应负责整改完善 23 安装质量检查 有关规足验收合格。 7.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技术资料等应移交齐全。 注意: 接线工艺检查; 设备安装完成后,存在设备编号 及标识与既有线不统一现象,不便 于运营管理。 施工中常存在事故照明电源箱、 消防用电回路未按照消防要求进行 设置 134
1.调整内同:过流继电器调整,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调整以及机械连锁调整。 2.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3.绝缘测试:用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条回路的电阻,电阻必须大于0.5MΩ。 24 柜(盘)调整 与模拟试验 4.二次小线回路如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应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5.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6.模拟试验: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7.拆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1.安装商应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2.设备供货商协助实施 安装商自检; 监理抽检 序控制 号 项目 控制标准 绝缘遥测:配电箱安装完毕后,用500V的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遥测,遥控制措施 控制 方法 安装商自检;监理抽检 25 配电箱绝缘测量 测项目包括相间、相对地、相对零、零对地,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应大于10MΩ,二次回路应大于10MΩ 安装商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实施 135
1.彻底清扫全部设备及清理配电室内的灰尘、杂物,室内除送电需用的设备用具外,其他物品不得堆放。检查柜箱内外上是否有遗留的工作、金属材料及其他杂物。 2.完成设备送电试运行组织工作,明确送电前26 准备工作 试运指挥者、操作者、监护人;设备送电方案制定完成。 3.安装作业全部完毕、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全部合格。 4.试验项目全部合格,并有试验报告单。 5.继电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控制、连锁、设备 送电及验收 信号等动作准确无误。 6.箱、柜内所有漏电元器件均应做模拟漏电试验,全部合格并作记录 安装商按要求进行送电准备工作 监理与安装商共同检查 1.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将电源送至室内,经过验电、校相无误。 27 送电 2.检查受电柜总开关处于“断开”位置,进行送电,开关试送3次。 3.检查受电柜三相电压是否正常。 4.各柜按以上顺序依次送电 送电空载运行24h,无异常现象、办28 验收 理验收手续。同时提交变更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等技术资料 安装商按要求进行送电验收工作 监理检查 安装商按要求进行送电工作。 设备供货商协助 业主、监理在现场观察、督导设备送电工作 区间各类灯具的造29 安装常见问题 区间各类灯具的造型、安装、固定方式影响运营 型、安装、固定方式应满足规范要求,并确保运营安全、便于维护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序控制 号 项目 30 安装常见问题 31 控制标准 高压设备房的灯具目前装在变压器或高压柜正上方,不便于更换维修 站内设备房区域消防通道、楼梯通道的照明灯具吊顶式安装不便于维护 控制措施 高压设备房的灯具应壁装,方便更换维修 建议为壁挂式 控制 方法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136
32 区间灯具贴墙安装不便于隧道冲洗 事故照明灯具应采用协调设计、支架安装支撑安装方式 监督施工 区间疏散指示灯应采用支架安装支撑安装方式 协调设计和施工,控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33 区间疏散指示灯贴墙安装不便于隧道冲洗 34 区间内的低压电缆在接触网上方跨越,影响运营 制区间内的低压电缆不从接触网上方跨越,采用道床预埋管从轨道下方穿越方式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本系统所有的设备外壳、线管、固定35 支撑架(如吊顶龙骨)等金属部件应与屏蔽门金属框架保持安全距离不足够,易接触造成短路 36 重型电缆桥架用螺纹吊杆吊装,承重力不够 线槽、线管转接盒连接处未做等电位连接 桥架和支架的接口处未做防腐处理,有腐蚀现象 广告灯箱配线管采用非标准的卡夹,厚度不够 按规范要求,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控制安全距离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建议改用角钢吊杆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协调设计、监督施工 37 按要求补装 38 做防腐处理 39
采用标准管卡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