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
(一)
1、骨肉瘤的诊断依据是( D )
A 骨质破坏 B 骨膜反应 C 软组织肿块 D 肿瘤骨 2、短管状骨骨干结核特征是:骨气鼓 3、儿童骨折特点:青枝骨折、骨骺分离 4、容易发生成骨性转移的器官:前列腺
5、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先发生于:非承重部位 6、病理情况下才能看到( D )
A 骨皮质 B 骨松质 C 血管沟 D 骨膜 7、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加见于( A )
A 骨质增生硬化 B 骨内软骨钙化 C 死骨
8、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有机无机成分均减少见于:骨质疏松
9、25岁,膝关节肿胀,触之乒乓球感,X片胫骨上端皂泡样改变,诊断为:骨巨细胞瘤
10、颅脑CT常规扫描方向:横轴位扫描
11、成人椎体好发结核、转移瘤,能作为转移瘤鉴别点的是( D )
A 椎体破坏程度 B 是否有死骨 C 椎旁软组织影 D 椎间隙宽窄变化
12、关于对比剂错误的是( E )
A 分高密度和低密度两种 B 钡剂为常用对比剂
C 碘剂为常用对比剂 D 低密度对比剂主要是气体 E 水溶性碘对比剂只有离子型 13、关于CT值正确的是( E )
A 可给病变定性诊断 B 反映物质内成分
C 物质密度的绝对值 D 不同CT机所得CT值不同 E 是一个参考值,反映物质密度 14、骨肉瘤的X线表现
(1)骨质增生硬化,片状,不规则
(2)骨质破坏,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边界不清 (3)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 (4)骨膜反应,骨膜增生、骨膜三角 (5)软组织肿块
(6)软组织肿块中肿瘤骨形成,瘤软骨钙化
(二) 1.高分辨扫描主要用于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
等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 2.纵膈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透视下可并有纵膈摆动,即呼气时纵
膈移向健侧,吸气时恢复正常位置。 3.一侧性肺不张
X线: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健侧有
代偿性肺气肿表现。
-------------
-------------
CT:不张侧肺缩小,呈均匀软组织密度结构,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常可发
现主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4.支气管气像/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 5.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多见于结核、肺癌。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 6.肺间质实变:是指以侵犯肺间质为主的病变。常见有慢性支气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癌性淋巴管炎、尘肺及结缔组织病等。 7.气胸
X线:(1)肺组织不同程度受压萎缩-压缩线;
(2)胸壁与被压缩的肺组织间有高度透明的含气区,其中无肺纹理; (3)患侧横膈下降,肋间隙增宽;
(4)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5)脏壁层胸膜粘连时,可见条状粘连带状影。 8.纵膈移位
向患侧移位:肺不张及广泛胸膜增厚
向健侧移位: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肺内巨大肿瘤及偏侧生长的纵膈肿瘤 9.小叶性肺炎
好发部位: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心缘旁
X线:(1)散在斑片状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2)肺纹理增多、模糊。 CT:(1)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2)结节状影、片状影 (3)空洞
(4)小叶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10.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多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整,可有癌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及毛刺征,常伴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
11.肺结核分类:原发性~~~、血行播散型~~~、继发性~~~、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
12.原发性肺结核X线:“哑铃”状
(1)肺内原发病灶表现为急性渗出性实变,呈边界模糊,云絮状影 (2)淋巴管炎呈条索状致密影 (3)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
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
14.浸润性肺结核
X线:①局限性斑片阴影(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
②大叶性干酪性肺炎:致密性实变,“虫蚀样”空洞(鉴别大叶性肺
炎)
③增值性病变(结核病的典型表现)
④结核球:边缘清晰,纤维包膜,内有钙化;周围散在纤维增值性病
-------------
-------------
灶,即“卫星灶”
⑤结核性空洞
⑥支气管播散病变: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 ⑦硬结节钙化或索条影,提示病灶愈合
15.中央型肺癌 早期中央型肺癌: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
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CT在显示中央型肺癌是否侵犯纵膈结构、
是否伴有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等征象时尤为敏感
16.中晚期周围性肺癌: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有分叶、短细毛刺
及胸膜凹陷征。
17.继发性肺肿瘤
X线:两肺多发棉团样结节,边缘光滑,以两肺中、下野外带较多。淋巴道
转移可见自肺门有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及沿条索状影的串珠状结节影。
CT:淋巴道转移可见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增大,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分布的多数细小结节影,呈“串珠样”改变。 18.各纵膈肿瘤和瘤样病变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①胸腔入口处:甲状腺肿块(成年),淋巴管瘤(儿童)
②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前心膈角区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 ③中纵隔:恶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④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节神经细胞瘤) 19.肺动脉栓塞(CT增强肺动脉成像)
①腔内偏心性或类圆形充盈缺损,位于管腔中央即出现“轨道征”和管腔闭塞
②附壁性环形充盈缺损,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③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塞和胸腔积液 20.主动脉夹层
CT:平扫可显示钙化内膜内移,假腔内血栓以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外渗、纵膈
血肿、心包和胸腔积血等
增强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内膜片;真腔较窄,充盈对比剂较快,假腔较大,
充盈对比剂较慢;可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及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
21.肠梗阻常用检查方法为腹部平片。
22.“假肿瘤”征:绞窄性小肠梗阻多为闭袢性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
充满液体,在
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称为“假肿瘤”征。
23.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溃疡、创伤破裂、炎症及肿瘤,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
孔最常见。在
X线检查中以游离气腹最重要。
24.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发生率依递减顺序为脾、肝、肾、胰等。
25.食管的第三收缩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
齿状边缘,出
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生于食管下段。 26.食管癌X线造影表现
-------------
-------------
①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②管腔狭窄(浸润型癌,各型进展期) ③腔内充盈缺损(增生型癌) ④不规则龛影(溃疡型癌)
⑤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蠕动消失
⑥软组织肿块:食道下端贲门癌、纵膈内肿块
27.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 28.胃溃疡直接征象为龛影。
良性溃疡特征: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黏膜纠集
29.胃癌以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
半月综合征:溃疡型癌龛影多呈半月形,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
称环堤,环堤上见指压迹状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这些表现统称为裂隙征。
30.胃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X线鉴别诊断 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龛影位置 突出于胃轮廓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征、有不规则环堤、可见指压痕、裂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隙征,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龛口。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附近胃壁 31.CT、MRI和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术前明确肿瘤分期,观察肿瘤是否穿透浆膜层、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肝脏有无转移等。
32.结肠癌好发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气钡双重对比剂造影表现如下:
①肠腔内可见肿块,其轮廓不规则,该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②管腔狭窄,偏于一侧或环绕整个肠壁,形成环状狭窄,轮廓可光滑整齐或不规则。肠壁僵硬,病变界限清楚。
③较大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周围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