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设法解应用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何为假设法,掌握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模型。
2、灵活运用假设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及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假设法及其基本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假设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教师陈述游戏规则:一只青蛙一张嘴,
实用文档
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教师示范,学生效仿)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在刚刚的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只青蛙有四条腿,那么大家知道鸡有几条腿呢?兔子呢?
生:1只鸡有2条腿,1只兔子有4条腿。
师:好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与鸡兔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我们还可以发现,鸡与兔的腿相差的数量是2条,对吧?(对)
师:大约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曾记载到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同学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可让学生发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展示例题1)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展示例题:
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数头共有35个,数脚共有9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思考一下,数头共有35个,说明什么?
生:说明鸡和兔共有35只。
实用文档
师:如果全部是鸡呢?应该有多少只脚呢?(教师引导:1只鸡两只脚)
生:2×35=70(只)
师:算得很快哦!可是问题中告诉我们数脚共有94只,想一想,多了多少只脚呢?为什么会多呢?
生:多了24只脚:94-70=24(只)。
生:因为不全部是鸡,还有兔子呀!
生:因为一只兔子比一只鸡要多2只脚。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因为事实不全是鸡,在35只动物中有一部分是兔子,而一只兔子比一只鸡要多出2只脚,现在多出了24只脚,想一想,应该有多少只兔子呢?
生:12只。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两只脚,那么两只兔子就要比两只鸡多四只脚,依次类推,现在多出24只脚,我们只用算24里面有多少个2就可以了。
师:说的非常好!因为24÷2=12,这里的12就是兔子的只数。既然知道了兔子的只数,鸡的只数是不是就非常容易算出来了呢?
实用文档
生:鸡有23只:35-12=23(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大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假设法(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一开始假设的不全是鸡,而是兔子呢?又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解题步骤:假设全是鸡 假设全是兔子
2×35=70(只) 4×35=140(只)
兔的只数: 鸡的只数:
(94-70)÷(4-2)=12(只) (140-94)÷(4-2)=23(只)
鸡的只数: 兔子的只数:
35-12=23(只) 35-23=12(只)
小结:假设法”就是先通过假设,再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比较,并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比如“鸡兔同笼”等问题就是运用“假设法”解决的。
模型1:
实用文档
(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模型2: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拓展)
展示例题:
例2:小红有1角、5角的硬币共35枚,一共是9元5角,问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师:思考并比较一下,这个问题能不能用假设法解决呢?
生:可以,把1角看做鸡,5角看做兔子。
师:很好,如果35枚全是5角的硬币,一共是多少钱呢?动手算一算。
生:35×5=175(角),一共是175角钱。
师:实际共有多少钱呢?
实用文档
生:95角,9元5角=95角。
师:很好,这样假设后的钱数比实际要多,多多少呢?
生:175-95=80(角)
师:我们知道两种硬币相差4角:5-1=4(角),说明实际有多少枚1角的硬币呢?
生:80÷4=20(枚)。
师: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学生自主完成,汇报结果)
解题步骤:假设全是1角 假设全是5角
1×35=35(角) 5×35=175(角)
5角的枚数: 1角的枚数:
(95-30)÷(5-1)=15(枚) (175-95)÷(5-1)=20(枚)
1角的枚数: 5角的枚数:
35-15=20(枚) 35-20=15(只)
展示例题:
实用文档
例3:一个停车场共停了24辆车,共有86个轮子。已知每辆汽车有4个轮子,每辆三轮摩托车有3个轮子。则停车场有三轮摩托车多少辆?
师:思考一下,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假设全是什么车呢?
生:假设全是汽车。
生:假设全是三轮摩托车。
师:现在我们分两个小组,一组假设全是汽车,一组假设全是三轮摩托车,完成后,比较一下,答案是一样的吗?(学生分组自主完成,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解题步骤:假设全是汽车 假设全是三轮摩托车
4×24=96(个) 3×24=72(个)
三轮摩托车辆数: 汽车辆数:
(96-86)÷(4-3)=10(辆) (86-72)÷(4-3)=14(辆)
三轮车辆数:
24-14=10(辆)
师:分析两种解法,你们认为哪一种更为简单一些呢?
实用文档
生:第一种。
师:对,因为这个问题和前两个问题不同的是,只要我们求三轮摩托车的数量,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全是汽车,就可以更快的求出问题结果。
四、融汇贯通(知识模型的运用)
展示例题:
例4:小奥、朋朋两人进行射击比赛,规定每射中一发得20分,脱靶一发则倒扣12分。两人各射了10发,共得208分,其中小奥比朋朋多得64分,则小奥射中几发?
师:思考一下,这道题可以用假设法解答吗?如果可以,怎么理解呢?
师:要求小奥射中几发,我们必须知道小奥的得分,一共得了多少分呢?
生:136分。
师:算的真快,你是如何计算的呢?
生:(208+64)÷2=136(分)
师:真棒!分析题目,因为小奥与朋朋一共得了208分,而小奥比朋朋多64分,结合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差)÷2=较大数,就可以算出小奥的得分了。
实用文档
师:知道了小奥的得分,要求小奥射中几发,又该如何计算呢?
生1:用假设法,假设全中。
生2:用假设法,假设全都没中。
师:可以假设全都没中吗?其实是可以的,只不过这种情况会很少出现,所以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通常考虑好的情况,即假设全中。
师:中与没中的区别在哪里呢?
生:如果没中,20分不仅仅没有得到,还要扣12分,相差20+12=32(分)。
师:好的,现在我们假设小奥全射中,自己动手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汇报结果)
解题步骤:假设全中
20×10=200(分)
脱靶数:
(200-136)÷(20+12)=2(发)
射中数:
实用文档
10-2=8(发)
展示例题:
例5:明代的《算法统宗》中记载有一个“和尚分馒头”的问题:大和尚与小和尚共100名,分配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给3个,小和尚每3人给1个,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和前面的数学问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小和尚是3个人分一个,大和尚是1个人分3个,不好比较。
师:真仔细。那么我们如何将小和尚和大和尚统一比较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师:既然小和尚是3个人分1个,那么大和尚3个人要分几个呢?
生:1个大和尚分3个,3个大和尚就分9个。
师:很好。这样我们可以把3个人做为一组,对吧?(对)那么一组大和尚比一组小和尚分的个数多几个呢?(9-1=8)现在我们假设全是大和尚,自己尝试做一下。(学生自主完成下面的过程,汇报计算结果 )
解题步骤:假设全是大和尚
100×3=300(个)
实用文档
小和尚的组数:
(300-100)÷(9-1)=25(组)
小和尚人数:
25×3=75(人)
大和尚人数:
100-75=25(人)
师:最后留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能假设全是小和尚吗?(课后思考)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