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奥赛罗》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形象之所以生动鲜明,是由于剧作者采取了一系列独到的艺术手法。即莎翁通过对比手法、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以及
个性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性格刻画;对比手法;心理情感变化;个性化语言
《奥赛罗》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作。全剧以伊雅各的阴谋为推动剧情的主要力量,以奥赛罗的忌妒与苔丝德梦娜的无辜受害为中心,描述了勇敢的黑人将军奥赛罗轻信了奸人的谗言最终由于嫉妒和鲁莽酿成了一场悲剧。剧中的人物性格被莎翁刻画得惟妙惟肖。本文试从三方面对剧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一、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奥赛罗》剧中人物性格的生动对比几乎同它的感情深度同样引人注意。作品中的摩尔人奥赛罗、温柔的苔丝德梦娜、坏蛋伊雅各、好心肠的爱米利娅、耿直的凯西奥、傻瓜洛特利哥,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人物,他们各有区别的品质突出地存留在我们心中,甚至当我们不再想到他们的行动与情绪时,依然保存对他们本人的印象。这些人物之间和他们在读者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彼此隔离之远到了最大可能限度,他们之间的距离极大。奥赛罗的性格与伊雅各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赛罗是一名勇敢正直的将军。奥赛罗年轻气盛,勇猛善战,是军中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可是他无意中得罪了伊雅各,中了他人的奸计。由于奥赛罗的过分轻信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使得伊雅各的计谋得以施展。狡猾的伊雅各的谗言在正直的奥赛罗耳中成了不曾耳闻过的“忠言”,从而使爱米利娅再如何地为苔丝德梦娜的行为做解释,奥塞罗仍是
不相信他人所说,以至于他因为在不明真相的嫉妒的驱使下亲手扼杀了自己的爱妻———苔丝德梦娜。他只相信伊雅各的话和自己所看到的,即使只是看到了整件事的一小部分。在戏剧结束之前,奥赛罗始终不明真相,成了恶人伊雅各阴谋的受害者。在《奥赛罗》一书中,反主人公是伊雅各了。莎翁将其塑造成了地地道道的恶人。他嫉妒凯西奥的副官职位,也嫉妒奥赛罗与苔丝德梦娜的深厚感情,因此他决心破坏这一切的美好,他所得不到的,其他人也别想拥有。副官当然不是他的欲望所在,他要的远比他表示出来的多出了十万八千里,叫他臣服在一个卑贱的摩尔人奥赛罗脚下,比杀了他更叫他无法忍受。而他的屈膝只是为了得到信任的一个手段而已。莎士比亚笔下的伊雅各,集奸臣特性于一身,活灵活现地在书中活跃着,多疑、善妒、猜忌、阿谀、背叛,无一不在伊雅各身上找到。莎翁将这两个人物各自性格特点塑造得极为完整和具有一贯性。作者刻意将这两个人物写成一黑一白,一个毫无原则而另一个极为不幸。莎士比亚的确在两个人特性最隐微的不同之处用尽苦心,当然,也只有这种手法的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剧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他不想让苔丝德梦娜和爱米利娅像形成很强的对比那样互相对立。表面看来,她们都是普通生活中的人物,她们的不同和一般妇女的等级和地位差别没什么两样。然而,她们思想感情的差别是明显地表现了出来的,她们头脑的差别和 她们丈夫的肤色一样明显,一样不会被误认。
二、通过情感变化表现人物性格
在《奥赛罗》中,相反的感情之间的冲突虽然激烈,却只延续很短一段时间,并靠不同感情替换
上升,把从最亲密的爱情与最无限的信任到妒忌的折磨和疯狂的仇恨这种完全的、未预料到的转变展示出来。奥赛罗的复仇心一旦完全占据了他的思想就无法离开,而每拖延一刻就变得愈加强烈。他的天性本是高贵的、温和的;但他的热血也是最容易被燃烧起来的。正是在下列这些方面莎士比亚表现了他那左右人心的天才与力量:使奥塞罗高贵的天性通过迅速但逐渐的过渡达到这样极端程度,把感情从最微小的开头,超过一切阻碍提升到高峰;通过描绘爱与恨之间、妒忌与悔恨之间的冲突,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弱点。自奥赛罗选择自己所信赖的人做副官,到后来诬说妻子的偷情,是一个感情逐渐变化的过程,也是从一种无限的信任到无端的猜疑与嫉恨的过程。在此期间,奥赛罗不曾反省过自己是否错了,而一味地要求他人正视自己的错事。在无人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希求他能稍作提示时,他又自以为是地认为对方又在装模作样,故做无知了,因此在心底更加认定了对方的罪。他不肯将苔丝德梦娜的“罪”说
出,一开始可能是因为想要先明察暗访,以免误会了苔丝德梦娜,但到了后期,奥赛罗便倾向于不想听到实话,不论是利于他或不利于他的。或许是因为担心听到自己所不愿听到的,他选择了最坏的做法,牺牲了他可能得到幸福的机会。剧中的手绢是个重要的线索。在苔丝德梦娜尚未完全了解手绢的重要时,伊雅各已经注意到了,在对方尚未对手绢有着防预意识时,便已着手计划了,这正是伊雅各的高明所在。奥赛罗在事前并未告诉苔丝德梦娜手绢的涵义,就苔丝德梦娜而言,手绢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奥赛罗送她的最初的纪念品;一是丈夫希望她永久保存起来。除此之外,她并不知道手绢于奥赛罗的意义。仅仅是条手绢,便使得奥赛罗不再相信她所说的一切。人性的弱点在此暴露无遗。然而奥赛罗所做错的,并非只有嫉妒。只凭自己的臆测,自以为是而不听他人的解释,是很难会有公正的答案的。苔丝德梦娜的消极忍受,被奥赛罗视为是默认,他不能忍受妻子包庇“情夫”(奥赛罗心中所想像的人)时的不语与无辜的样子。他认定了一个模式,认定了所有人在其中的角色。悲剧的发生总是源于一些错误,倘若奥赛罗能够冷静下来,用理智去评估各种可能,悲剧可能就会改写。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在《奥赛罗》中,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这些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戏剧中的女主人公苔丝德梦娜,幽娴贞静、智慧忠诚,并且勇敢地追求她的爱,她曾直言不讳地对公爵表白了她对奥赛罗的爱慕:“我因为爱这摩尔人,所以愿意和他过共同的生活;我的心灵完全为他的高贵的德行所征服;在他天授的精神里,我看见他奇伟的仪表;我已经把我的灵魂和命运一起呈现给他。”苔丝德梦娜是懦弱的,当苔丝德梦娜第一次向奥赛罗为凯西奥求情,奥赛罗让她离开时,她说:“我会拒绝您的要求吗?不,我的主”;丈夫辱骂她时,她却说“都是我自己命薄”;她对丈夫的唯命是从,并没有唤醒丈夫对她的信任。苔丝德梦娜最终仍不明白她的丈夫为何辱骂她。她不去追问原因,只是一味地逆来顺受,可是这只能更加激怒奥
赛罗。最后,当她的丈夫杀了她时,她也没有半点怨恨地说:“谁也没有干,是我自己。再会吧,替我向我的仁慈的夫君致意。”她临死都不肯咒骂她的丈夫,还为他辩白,自己却没有反抗,这又显出了她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奥赛罗是个正直勇敢的人,同时又是容易轻信和猜忌的。伊雅各诬陷凯西奥与苔丝德梦娜通奸,奥赛罗便轻易地心生万般忌恨:“啊,我但愿那家伙有四万条生命!单单让他死一次是发泄不了我的愤怒的。现在我明白这件事情全然是真的了。黑暗的复仇,从你的幽窟之中升起来吧!爱情啊,把你的王冠和你的心灵深处的宝座让给残暴的憎恨吧!”;奥赛罗同时又是自卑的,“也许因为我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温柔风雅的谈吐,也许因为我年纪老了点儿,所以她才会背叛我,我已经自取其辱„„我们可以在名义上把这些可爱的人儿称为我们所有,却不能支配他们的爱憎喜恶!那是想死一样心,才能在忘却或近乎忘却自我的状态下与自然精神结合,从而才能对宇宙间的真、善、美达到心领神会。华兹华斯总是觉得他是属于自然的,总是觉得自然界中有某种存在把他的心灵和大自然结为一体。在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中,是诗人赋予自然以一种人的精神和个性,使自然和人融为一体,使自然成为人的亲密朋友或爱人,成为同诗人进行“交流”“对话”的对象,成为鼓舞人、安慰人、使人感叹的力量。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一个最具有现代意义的主题是倾心赞美自然,用以表示对发展的工业化社会污染的厌弃。《在威斯敏斯特桥上》这首诗中,诗人以特殊的视角,放眼平瞰伦敦。华兹华斯着意点染城市中沉睡的一切,由于城市的沉睡,才无烟、无污染。这也说明只有在沉睡时,人的文明成果———创造才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和谐美。
三、重要地位
可以这样说,在西方文学史中,很难找到像华兹华斯这样的诗人。他全身心投入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全部才能、智慧和热情真诚地讴歌大自然;展示他的力量、和谐与美;揭示出作为人类之母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惠,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刻影响。正如中国学者黄杲对华兹华斯评价的那样“他对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认为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的博爱和善良的感情。而且,融合在大自然中能够使人得到幸福”。因此,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誉为“伟大的自然诗人”。不仅如此,华兹华斯冲破了18世纪后半期英国僵化的古典主义诗风,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凭借着丰富的想像、鲜明的形象把英国诗歌推向一个较高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为拜伦、雪莱的出现排除了障碍。华兹华斯不仅为他的时代提供了新的诗歌 理论,也为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不能逃避的命运,我们一生下来就已经在冥冥中注
定了的。”反主人公伊雅各则是一个奸险、狡诈、心胸狭隘的小人。伊雅各曾对奥赛罗进谗言道:“她当初跟您结婚,曾经骗过她的父亲„„她这样小小年纪,就这般能耐,做的不露一丝破绽,把她父亲的眼睛完全遮掩过去,可是我不该说这种话,请原谅我的过分衷心吧。”伊雅各在奸诈的同时却又不容易被人识破,这是他的狡猾之处。“主帅,我想凯西奥虽然应该让他复职,可是您要是愿意对他暂时延迟一下就得以借此窥探他的真相,看他钻的是哪一条门路„„”他怂恿奥塞罗杀死苔丝德梦娜时说:“不要用毒药,在她床上扼死她,就在那被玷污了的床上。”几段简单的话就将伊雅各这种小人本性表露得淋漓尽致。《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成熟剧作。这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归功于莎翁的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手法,尤其是对主人公与反主人公的对比刻画,使他们各自的形象宛如他们二人的肤色的差异一样鲜明地表现出来;通过对奥赛罗的情感起伏变化的描绘,使读者体会到主人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莎翁通过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将剧中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莎翁在作品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远不只上述几方面,《奥赛罗》的 艺术特色至今仍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