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兰州城市生活用水状况探究
2021-08-09
来源:汇智旅游网
学教育 民国时期兰州城市生活用水状况探究 圃夸领 内容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人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水。民国时期,兰州市区长期面临着生活用水困 难的局面。文章以水作为切入点,对这一时期兰州市生活用水状况以及兰州市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手段进行研 究,力图全面呈现出这一时期兰州市的生活用水面貌。以期使人们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关键词:民国时期 兰州 生活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与城市的 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水。民国时 期,兰州市区长期面临着生活用 水困难的局面。但是学术界对于 这一段历史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 见。本文以水作为切入点,对这一 时期兰州市生活用水状况进行探 究,力图全面呈现出这一时期兰 州市的生活用水面貌,以期使人 们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这段历 史。 一.供水方式的极端落后 民国时期,相对于北京、上海 等大城市已经实现自来水厂供水 的情况来说,兰州城市生活供水 的方式则十分落后。当时居住的 城内的居民用水主要有两种方 式,一种是自行前往黄河边上取 水。此种方式需来回奔波挑水,颇 费力气。倘若是春夏秋季节,取水 尚且容易,但是冬季黄河冰封,取 水十分困难,只能“凿冰成孑L,用 瓢取水,以供饮料”。而像城内外 的机关、学校、军营以及各大商行 店铺,因用水量大,便使用马车来 水。如“用自己的单套、双套、四套 铁轮骡马车,雇佣车把式(外带副 手一人)去黄河运水。将一个椭圆 形大木桶装在车排上即成水车, 大者可装30担水。到河岸,车把式 站在车尾巴,由副手一桶一桶交 灌水人,向大木桶内倒满,然后扬 鞭启动上岸,穿街过巷奔往各自 的目的地”。除了马车,驴车的使 用也相当常见,如黄河北岸的福 音医院因为用水量特别大,所以 便雇佣两名工人用七、八头毛驴 专事驮水供给。 另一种方式就是依靠水夫送 水,也就是兰州人俗称的“水客” 或“水客子”。由于兰州“城市规模 小,市政设施落后,没有今天的自 来水,大部分居民用水靠‘水客’ 送水”。据抗战初期的人数统计, 水夫平时大概就有八、九百人,到 了用水高峰的夏季则多达千人以 上。由于人数众多,甚至还成立了 行业公会,即“兰州水夫公会”。 二.用水价格昂贵 民国时的兰州没有官方城市 供水,居民生活用水大都属于私 有化经营,由卖水夫负责。相对于 公有化,私有化经营更加灵活,在 经营方式上变通性好,居民也可 从中受益。但是如遇特殊时期,市 场机制就会发挥作用,出现水价 上涨过快有害于民的现象。 根据1934年陇海铁路管理局 萧梅性的调查,兰州市内水的价 格平均为每挑二分五厘。水的价 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运水 路程的远近而上下浮动,路程越 近价格越低,路程越远价格越高。 最近处每担水只卖五个麻钱,最 远处的也只需要三、四个铜板。例 如当时在上沟、下沟一带,“每担 河水约铜元1枚一2枚(约值麻钱 10—20个),很多人家为图省事和 便宜,便向熟悉的‘水客子’下(卖 的意思)牌子(竹子或铁皮制的), 每块银元可下牌子50个,能购50 担水”。而每担水的重量约为60公 斤。根据相关政府机构以往多次 的调查显示,兰州市内每人每日 用水量平均为12公斤。也就是说, 在上沟、下沟一带,以一家五口人 为例,每天需水量为60公斤,购一 担水即可,而一块银元可够50担 水,足够其使用一个半月。按照当 时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其上 等每月约需洋(即银元,笔者注) 百元,中等约四五十元,下等约一 十余元”。由此可知,即使属于下 等生活水平的居民,其每月的收 入也能基本满足其用水,此时的 水价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阶层居 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但是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兰 州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供需 失调,射利者之屯积操纵,及其他 有形无形因素之相互刺激,致使 物价之上涨,愈演愈烈”,其中作 为日常必须品的水的价格也增长 较快。如1940年夏,“兰州市物价 突然急涨,人民生活顿陷不安,省 政府及战区经济委员会,为安定 民生计,于十月初旬决定设立平 衡物价会议……实行平价工作”。 并出台《甘肃省加强管制物价方 案实施计划纲要》,其中规定“住 户用电或用水应加限制”。但是效 果不明显,物价上涨依然迅速,居 民苦不堪言,严重影响着市民的 正常生产生活。 .水质浑浊导致疾病频发 此外,黄河水质的不清洁更 加令人担忧。“缘黄河在兰州北门 外,沿河一带,河堤上倾倒粪土、 垃圾、秽水,习惯相沿,地方当局, 无法取缔。又沿河居民,洗涤衣 服,及饮牲畜,更视为常事,冈此 囝圜囝 河水愈难清洁”。由于黄河沿岸污 意”。以保证取水处的清洁。“乃于 自六月份起,即连合各有关机关, 开始举办,计设预防注射站六处, 分布于市区各街要地点,饮水消 毒站八处,遍设黄河沿岸及中山 学教育 州:宜文斋印刷纸庄,1935年,第7页。 染物堆积甚多,以至于“每于春暖 水溶,积物混入河流,影响水甚 巨,至有大量肠胃病发生”。根据 兰州市卫生事务所1945年在黄河 铁桥、水北门、励志路、山字石等 黄河沿岸采集的水样送请西北防 疫处检测的结果显示,“四处水样 每西西(即cc,立方厘米,笔者注) (按一西西十五滴计)均含大肠杆 菌”。其中“铁桥河水每公升含细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城关 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城关文史 资料选辑》(第5辑),内部资料,1995年,第 136页。 林等居民取水必经处所”。又如 “本市饮水,向均仰赖水夫自黄河 挑运,力量有限,供给难周,因而 价值昂贵以致距河较远地区,市 8.千同和主编:《兰州城关史话》,兰 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6-37页。 9.甘肃省政府统计室编:《甘肃省八县 市三年来公务员生活费指数》。1944年.第 2页。 民饮料,颇感困难,若筹办自来 水,不惟需费既钜,且目前交通困 10.甘肃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新甘 肃季刊》第2卷第6期,兰州:甘肃省银行印 刷厂,1949年,第123页。 菌二千二百五十个,山字石河水 含细菌二千四百个,励志路河水 含细菌三千二百个,水北门河水 含细菌四千五百八十个”。这样的 水质严重危害着市民的身体健 康,进而导致市内流行病频发。 根据调查显示,“兰州市民, 因环境及饮食起居之不良,故患 病者极多,仅就国医馆一处论,二 十三年(1934年)十二月诊病统 计,达二千余人,竟占全市户口百 分之二,其赴其他各医院诊病者, 尚不在次数,良可惊也”。其中由 水所致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最常 见的就是伤寒、霍乱、赤痢等病。 而这些传染病“常因饮水管理,污 物处置及蝇蛆防除不善而流行”。 肠胃传染病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赤痢。兰州之所以赤痢流行,缘于 “本省居民有饮生水之习惯,凉粉 摊贩,触目皆是,即任隆冰雪时, 亦有以凉粉为点心甚至充饥者, 凉粉之制作,多混以生水,故本病 之传染,不仅夏秋,春冬受染者, 亦不在少数”。虽然早在20年代开 始兰州官方就宣传、教导民众不 饮生水,不吃生水制品,如“我不 饮不沸之饮料否,不饮生水制成 之荷兰水及冰奇冷否”。但实际上 收效甚微。 而针对上述种种情况,兰州 市政府也采取过诸多措施以期改 善居民用水。如兰州市政府协同 兰州市卫生事务所规定,“由卫生 事务所稽查人员会同警察局经常 前往河岸附近巡查,对于倾倒垃 圾、污水、粪便以及洗涤衣物严加 取缔,在冬季结冰时仍需切加注 难,材料不易购运,经拟就简易给 水办法,充分发挥现有河岸提水 机能力,利用本市原有水池,改作 售水站,分区售卖,以应需要,并 先由中山市场水池试办,逐步扩 充”等等。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 不了了之。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兰州城 市居民生活用水状况较为困难, 用水方式的极端落后、水价过高、 水质浑浊是其突出特点。虽然在 此期间相关市政部门也做出了种 种措施力图改变局面,但终究未 能成功。研究兰州生活用水困难 的历史过程,有助于人们养成起 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另外,当时兰州在修建饮水工程 中所揭示的种种问题,如经济发 展与社会建设间的关系,公共基 础事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等,都给今天兰州城市建设提供 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也是本文研 究价值得所在。 参考文献 1.林竞著,刘满点校:《蒙新甘宁考察 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9 页。 2.千同和主编:《兰州城关史话》,兰 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6—37页。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城关 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城关文史 资料选辑》(第9辑),内部资料,2004年,第 1 78页。 4.蔺生睿,蔺立著:《散步黄河》,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m,第153页。 5.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浩气传千 秋:革命回忆录》,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2年,第85页。 6.萧梅性编著:《兰州商业调查》,郑 ¨.佚名:《皋兰县风土志》,l930年, 第9页,甘肃省图书馆藏。 l2.甘肃省政府统计室编:《甘肃省兰 州市七年来物价指数》,1944年,第3页。 13.甘肃省平衡物价委员会编:《甘肃 物价管制概况》,兰州:兴陇公司印刷厂, 1943年,第12页。 14.甘肃省平衡物价委员会编:《甘肃 物价管制概况》,兰州:兴陇公司印刷厂, l943年。第36页。 1 5.潘益民编:《中央银行丛刊·兰州之 工商业与金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年。第3-4页。 16.兰州市政府编:《兰州市政府三十 五年度一至三月行政总报告》,1946年。甘 肃省图书馆藏。 17.《市卫生事务所大量消毒饮用水》, 《甘肃民国日报》1945年3月29日,第3版。 l8.《饮水消毒今日起实行》,《西北日 报11946年3月15日,第3版。 19.1潘益民编:《中央银行丛刊·兰州 之工商业与金融》,上海:商务印书馆, l936年,第7页。 20.甘肃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新 甘肃季刊》第2卷第6期,1949年,第66页。 21.甘肃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新 甘肃季刊》第2卷第6期,l949年,第5O页。 22.甘肃省长公署编:《治甘行政简要 方针》,1926年,第l33页。 23.兰州市政府秘书处编:《兰州市政 府三十六年度施政计划》,1946年,第44 页。 24.兰州市政府编:《兰州市政府七八 九三月工作报告》,1941年,第45页。 25.兰州市政府编:《兰州市政府七八 九三月工作报告》,1941年,第7—8页。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科研 创新项目(项目编号: ̄m201611 5) (作者介绍:李颖,西北民族大学历史 文化学院2015级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 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