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必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3个阶段)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二) (选择)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改革的三大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世纪上半叶,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四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 科学发展观(考点多):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提出了“实事求
是”。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三)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和发展真理。(多选)(必考)
(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选择) 第三章
(一)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选择)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多选)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无产阶级。(单选)
(三)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多)的性质:1)分水岭2)开端3)是世
界无产阶级社会主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4、为什么要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2因为它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包含着新民为它是资本主义○
4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5、“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7、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四章
(一)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
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答)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展互助组,同时协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政策是和平赎买。
(四)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
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只有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第六章
(一) 时间概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大约
100年)
社会主义初级段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的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够离开社会主义。(阐释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阐释发展程度)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
个基本点”: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四)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人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三是强化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
(一)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二)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推动我过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 改革的意义:
(四)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 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作用: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关系: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六) 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可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七) 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八)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
益。第二,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
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指社
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三) 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方式并存。
(四) 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六)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
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主要内容: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低保。 五险一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
(八) (选择题)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九) (选择题)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
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十) 区域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更好的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
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助创新中的排头兵作用。 (十一)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列入五位一体) 第九章
(一) 基本的民主自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种) 1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2自(二) 村民自治的内容:○
3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 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6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多选)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单选) 第十章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2培养有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3切实提高全民族理想(核心)、有道德、有文化(基础)、有纪律的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选择)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三) 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内容:○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3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系○
和竞争力。 十一章
(一) 十六大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科学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挚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
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五) 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居民收入。○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
安定团结。
十二章到十五章(无问答题)
(一) 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中国内政问题。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核心是一个中国)
(三) 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
原则、我们的追求。
(四)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基本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多选) (五) 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六) 1、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
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赎回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八)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九)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十) 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
的能力。
(十一)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十二)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