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2022-10-14
来源:汇智旅游网
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48期 ·专题笔谈· 消化系统肿瘤的实验室诊断 950 mg/L)率最高(70.6%左右)。郭舂江报道大肠癌患者 大肠癌 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和大肠良性病变患者。但这些 邵春红,卢志明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是由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积累或DNA后天改变引起的。患 者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常因复发、转移而治疗失败。现对 其实验室诊断进行探讨。 1 粪便检测 1.1大便潜血试验(FOBT)FOBT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的 优点,是大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之~。据报道, 其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50%~9o%,但特异性仅为20% ~50%。化学法和免疫化学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 1.2粪便脱落细胞检测该检查是一种新的大肠肿瘤筛检 方法。正常肠黏膜每24 h有(1—5)×10 个上皮细胞脱 落,癌细胞更新速度快,黏附力低,比正常上皮更易脱落。 不同的是,正常大肠黏膜脱落的主要是凋亡细胞,而大肠癌 组织脱落的则主要是大量细胞角蛋白免疫染色阳性的肠细 胞和炎性细胞,且脱落细胞仍保留有表达肿瘤相关抗原的特 性。粪便脱落细胞检测可分为DNA检测和非DNA分子检 测,前者应用前景更广阔。脱落细胞检查目前不能代替 FOBT,二者联合将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 2血清学检测 2.t 血清标记物检测血液学检测取样方便,易被接受, 且血液中无微生物群,不会降解生物标记物而影响结果,容 易操作。El前较常用的蛋白质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糖 抗原(CA)19-9、CA242、CA50等。尚有研究采用PER及RT— PCR技术在DNA和mRNA水平对相关肿瘤标记物如CEA、 053及ras等基因进行检测,但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有待进 一步证实。 2.2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Ashworth(1896年)首次提 出了CTC的概念。血液和淋巴液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 式,检测血液中的CTC有助于判断肿瘤有无转移,对大肠癌 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细胞 计数法和以检测核酸为手段的方法。后者仍以PER为主, 通过检测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重排产生的异常 DNA检测CTC,所检测的DNA及RNA标记指标主要有 CEA、503、ras、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PC)及细胞角蛋 白20(CK20)等。 2.3其他有学者发现,大肠癌患者血清唾液酶阳性(> 指标尚未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证实。 3基因检测 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均起重 要作用。有学者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 血液及粪便中的基因表达与突变情况,提示基因检测在大肠 癌筛查与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但不同基因的敏感性及特异 性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常检测的基因包括survivin、053、 k-ras及APE基因等,其敏感性约为60%,特异性73%一 100%。多基因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大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和 敏感性。 4组织病理学诊断 大肠癌诊断一般分为非创伤性的粪便及血清学检测和 组织病理学检查两个阶段。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活检是金标 准,但操作复杂且具侵袭性,故一般用于最后阶段的确诊,其 准确率达90%一95%。目前肠镜技术有结肠镜(ESPY)、可 曲性乙状结肠镜(FSIG)、双重对比钡剂灌肠法、CT结肠成像 术及磁共振结肠成像术。此外,EIF诊断实验系统是近年来 用其利用组织的光学特性判别组织性质,采用光探针以无损 方式进行组织诊断,与结肠镜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区分肿瘤 性质、准确引导活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肝癌 沈亚娟,陈国建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近年来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细胞学和组织学、相关基因 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肝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前 景,本文就肝癌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介绍如下。 1肿瘤标志物 1.1 甲胎蛋白(AFP) AFP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结合超 声常能发现早期肝癌,其浓度与肝癌体积相关。AFP还可用 于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当AFP>500 ng/L、胆红素>2 mg/ L时,患者存活期很短;AFP急剧增长预示肝癌转移;术后 AFP>200 ng/L,预示肝癌组织未完全切除或有转移。但AFP 敏感性、特异性较低,有必要和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AFP异质体指氨基酸序列相同而糖链不同的AFP,包括AFP— L1、L2、L3。AFP—I3主要存在于肝癌细胞,是诊断肝癌的高待 异性指标。AFP mRNA阳性率与静脉癌栓形成及远处转移密 切相关,可为预测HCC是否复发、转移提供重要依据。 107 1.2 一谷氨酰转肽酶(GGT)GGT是谷氨酸循环中的关键 酶,包括l3种同工酶,胎肝和肝癌中以GGT II为主,其诊断 肝癌阳性率达90%,但特异性不高。GGT mRNA包括F、H、 P 3种亚型,与正常肝组织和良性肝病组织相比,肝癌组织 中H亚型阳性率高,而F亚型阳性率低,故检测GGT mRNA 亚型可监测肝细胞癌变。 1.3聚糖蛋白一3(GPC3) 在正常人及良性肝病患者血清 和肝组织切片中几乎检测不到,但在肝癌患者血清中GPC3 检出率为53%,肝癌组织切片阳性率为72%,可作为区别 良、恶性肝病的指标。GPC3水平与AFP无相关性,可作为 AFP阴性肝癌的辅助诊断。GPC3 mRNA在胎儿体内高表 达,在成人肝脏几乎不表达。研究发现,GPC3 mRNA在154 例原发和继发性肝癌患者中检出率为74.8%,而在非癌肝 组织中检出率仅为3.2%。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1.4 a—L广岩藻糖苷酶(xrv)AFU是一种水解酶,催化含岩藻 糖基的低聚糖、糖肽、糖蛋白和糖苷的分解代谢,存在8种同工 酶。研究表明,AFU检测对肝癌的灵敏度为75%~81%,特异 性为70%~91%,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率。且AFU 活性水平可反映肝癌治疗效果,可用于病情监测。 1.5碱性磷酸酶(ALP) ALP是一种水解酶,在磷酸基转 移中起重要作用。ALP升高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但 特异性不高,与肝型同工酶可用于判断肝癌转移相结合可提 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1.6异常凝血酶原(DCP)DCP是凝血酶原形成中的异常 产物。DCP升高与AFP无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指标,二者 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率。 1.7铁蛋白及酸性同工铁蛋白(AIF) 铁蛋白诊断肝癌特 异性不高,但AIF来自肝癌组织,诊断肝癌敏感性为75.9%、 特异性为97.0%。AIF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AFP阴性患 老的蛤’_I一率。 2针吸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2.1针吸细胞学针吸细胞学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损 伤小的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准确率为89.2%一 92.5%。按形态学特点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 管细胞型肝癌和混合细胞型肝癌三种,其中肝细胞型肝癌占 85%~90%。 2.2组织病理由于组织病理检查存在取材少、组织易碎 易散、定位不够准确等缺点,准确率较细胞学偏低,报道约为 79%。但组织学对鉴别肝癌、肝细胞反应性增生及转移癌比 细胞学准确,因此二者联合检测既可提高肝癌诊断阳性率, 又可明确肝癌分型。 3相关基因 3.1癌基因①N.ra¥基因:研究发现,N.ras基因第l2密 码子点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转移等显著相关,表 明N—ra¥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参与了部分肝癌的发生发 展。顾建人等从1例原发性肝癌的基因文库中直接克隆了 1株具有很高转化活性的N-la¥基因,表明N—r踮与肝癌发生 密切相关。②c—myc基因:C—myc基因是核转录因子癌基因, 在细胞静止期不表达,但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迅速表达,促 】08 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48期 使细胞增殖浸润,引起肿瘤形成。研究表明,C.myc基因在 肝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低分化者高于高分化,在肝癌伴淋巴 结转移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因此C.myc基因表达 与肝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研究还表明,C—myc基 因与N—l'aS基因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③C.met 基因:研究表明,约半数肝癌组织中C.met基因过表达,且与 低、中度分化肝癌有显著相关性,但与肿瘤大小、是否浸润等 无直接关系。@bcl一2基因:bcl-2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导 致肿瘤发生。研究发现,肝癌中有bcl-2表达,且表达bcl-2 的细胞不凋亡。 3.2抑癌基因 ①p53基因:053基因包括野生型和突变 型,正常情况下以野生型存在,具有监视细胞基因完整性、促 进损伤DNA修复、诱导细胞凋亡清除有癌变倾向细胞的功 能。当053基因突变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节失去一种具 有促进作用的调节因子,细胞生长失控,导致过度增殖和癌 变。研究显示,p53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突变是常见的,其 编码产物p53蛋白过度表达与肝癌分化和转移有关,是肝癌 预后差的指标。 ̄p16基因:p16基因在肝癌发生、分化中起 重要调控作用,其编码产物p16蛋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 G。期,抑制细胞过度增殖,其表达缺失与细胞过度增殖、癌 变有关。研究表明,p16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与胆管细胞性肝 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形成及预后 密切相关。③nm23基因:人类nm23基因包含rim23.H1和 nm23一H2,参与三磷酸核苷合成、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传递 及细胞骨架微管聚合和纺锤体形成。当nm23基因突变或 缺失时,微管聚合异常,纺锤体形成障碍,导致癌细胞异倍体 增加;细胞信号传导系统改变,导致细胞运动异常,促进肿瘤 浸润、转移。研究表明,rim23一H1基因表达与肝癌转移呈显 著负相关,可能通过调节端粒酶活性致癌。④Kai.1基因:研 究发现,有肝内转移的肝癌患者Kai一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无 肝内转移者;活化蛋白激酶C可诱导Kai.1基因高表达以抑 制肿瘤转移。 胃癌 武焕玲。张炳昌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临 床可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 1 实验室常规检验 1.1血常规和粪便隐血试验贫血常见,约50%有缺铁性 贫血,系长期失血或营养缺乏所致。粪便隐血试验常持续阳 性,可作为胃癌首选筛检方法。 1.2 胃液分析进展期胃癌可因累及泌酸区而呈无酸或低 胃酸分泌,但可与正常人重叠,故意义不大,已不列为常规检 查。 2细胞病理和组织病理 胃腺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58%)、贲门(20%)、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