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 A.肺炎 B.休克 C.缺氧 D.发热 E.水肿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 B ) A.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B.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C.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祝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 E.疾病是细胞损伤的表现 . 1.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B ) A.疾病的条件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危险因素 D.疾病的诱因 E.疾病的外因
2.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A )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D.疾病发生的诱因 E.疾病发生的外因
4.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C ) 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存在的诱因
C.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D.机体的抵抗力
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7.有关健康的正确定义是( E ) A.不生病就是健康 B.健康是指体格健全
C.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26.有关健康的正确定义是( E ) A.不生病就是健康 B.健康是指体格健全
c.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1
D.健康是指社会适应熊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15.能引起疾病的特定性因素称为( A ) 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条件 C.疾病的诱因 D.疾病的外因 E.疾病的内因
1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B )
A.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E.条件也可称为诱因
18.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 E ) A.疾病发生的原因 B.疾病发生的条件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
E.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27.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损伤的因素属于( C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遗传性致病因素 C.先天性致病因素 D.营养性致病因素 E.免疫性致病因素
28.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 A )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B.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 D.因果转化规律 E.疾病转归的规律
29.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A ) A.疾病的条件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诱因 D.疾病的外因 E.疾病的危险因素
22.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B ) 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3.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 E ) A.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8.电离辐射属于( D ) A.化学性致病因素 B.遗传性致病因素 C.免疫性致病因素 D.物理性致病因素 E.先天性致病因素
9.艾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A ) A.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免疫性因素 E.营养性因素
3.C0中毒属于( A ) A.化学性致病因素 B.遗传性致病因素 C.免疫性致病因素 D.物理性致病因素 E.先天性致病因素
16.下述哪项属于物理性致病因素( A ) A.中暑 B.结核病 C.糖尿病 D.青霉素过敏 E.铅中毒
17.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C ) A.病毒 B.细菌 C.基因突变 D.立克次体 E.疟原虫
25.不完全康复时( C ) A.致病因素已完全消失
B.功能、代谢和结构的障碍完全消失 C.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D.机体的自稳调节完全恢复正常 E.劳动力完全恢复正常
30.下述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E ) A. 致病因素已经消失或不起作用 B..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C.劳动能力完全恢复
D.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E.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通过机体的代偿来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5.临床死亡期时( B ) A.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 B.延髓处于深度抑制 C.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D.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E.小脑功能丧失
6.死亡的概念是指( C )
A.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B.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
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D.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E.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损伤 10.濒死期时( A )
A.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 B.延髓处于深度抑制 C.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D.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E.小脑功能丧失
14.按照传统的死亡概念临床死亡期是指( B ) A.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B.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C.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D.脊髓处于抑制状态 E.小脑功能丧失
19.死亡的标志是( A ) A.脑死亡 B.反射消失 C.脑电波消失
D.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E.瞳孔散大
20.下列哪项不是脑死亡的必备条件( D ) A.瞳孔散大固定 B.脑电波消失 C.自主呼吸停止 D.心跳停止
E.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理化性致病因素 c.先天性致病因素
2
D.遗传性致病因素 E.免疫性致病因素 32.寄生虫属于( A )
33.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 E ) 34.染色体畸变属于( D ) 35.基因突变属于( D )
(三).X型题(为多项多选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 A.免疫缺陷病 B.基因病 ‘ C.染色体病 D.自身免疫病 E.变态反应性疾病
第三章和第四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不得分。)
36.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 BCDE ) A.心跳停止 B.自主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或固定 D.脑电波消失
E.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7.下列哪些因素属于疾病发生的原因( ABDE ) A.精神因素 B.免疫因素
C.年龄和性别因素 D.心理因素 E.先天因素
38.下列哪些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 AD ) A.一氧化碳中毒 B.烧伤 C.高山病 D.汞中毒 E.青霉素过敏
39.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ABD ) A.细菌 B.病毒 C.一氧化碳 D.寄生虫 E.高温
40.以下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有(ACDE)
A.休克 B.尿毒症 C.发热 D.酸中毒 E.水肿
41.下列哪些项目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CE) A.低钾血症 B.肝性脑病 C.代谢性酸中毒 D.尿毒症 E.发热
42.免疫性因素所致疾病有(ADE)
43.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 )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E.淋巴回流受阻
39.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D )
A.血浆球蛋白减少 B.血浆白蛋白减少 C.血液浓缩 D.血红蛋白减少 E.血钠含量降低
6.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 )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淋巴回流受阻
37.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C )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 E.细胞内液丢失的总量
88.下列哪一类水、钠代谢紊乱在早期就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A )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急性水中毒 E.慢性水中毒
87.低渗性脱水的早期症状是( E ) A.口渴 B.尿量减少 C.易发生脱水热
3
D.组织失水体征不明显 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I/L, E.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 血钠>150mmoI/L 1.低渗性脱水是指( B ) 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 A.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 mmol/L,血钠>130mmoI/L 血钠<150mmol/L C.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I/L, B.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 mmol/L,血钠<130mmol/L 血钠<130mmol/L D.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I/L, C.失钠与失水成比例,细胞外液渗透压=300mmoI血钠<130mmoI/L /L,血钠=140mmoI/L 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00mmoI/L, D.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310 mmol/L,血钠=140mmoI/L 血钠<150mmol/L 21.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 B ) 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 mmol/L, A.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血钠<150 mmol/L B.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3.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 A )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A.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B.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E.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38.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问液 ( B ) E.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 22.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循环衰竭是由于( B )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 A.细胞内液减少 C.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B.细胞外液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C.组织间液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D.血浆减少 54.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 A ) E.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A.高渗性脱水 23.给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充钠盐 B.水中毒 可引起( C ) C.低渗性脱水 A.高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E.低钠血症 C.水中毒 2.高热患者不作任何处理易发生( A ) D.高钾血症 A.高渗性脱水 E.水肿 B.低渗性脱水 56.发生低渗性脱水的婴儿出现皮肤弹性降低、囟 C.等渗性脱水 门凹陷主要是由于( D ) D.水中毒 A.血容量减少 E.水肿 B.细胞内液减少 40.最易发生脱水热的水与电解质素乱类型( A ) C.淋巴减少 A.高渗性脱水 D.组织间液减少 B.低渗性脱水 E.脑脊液减少 C.等渗性脱水 57.下列哪项在高渗性脱水时不容易发生( D ) D.水肿 A.少尿 E.水中毒 B.口渴 41.急性重症水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 B ) C.脱水热 A.急性血容量增多,血管破裂 D.休克 B.脑水肿、颅内高压 E.氮质血症 C.肾脏负担过重 19.高渗性脱水是指( A ) D.急性肺水肿
4
E.低钾血症
60.下列哪项不属于水中毒的变化( D ) A.细胞外液增多 B.细胞内液增多 C.脑组织水肿
D.血钠>150mmol/L
E.血浆渗透压<280mmol/L 42.水肿的概念是指( A ) A.组织间液增多 B.细胞外液含量过多 C.体内液体含量过多 D.血管内液体过多 E.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5.下列哪项不是水中毒时的基本特征 ( D ) A.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增多 B.细胞内液低渗,细胞内液增多 C.肾排水功能低下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E.脑细胞水肿
25.水肿时造成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C )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淋巴回流受阻 70.下列哪种水、钠代谢障碍易发生脑出血( A )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7.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高钾血症( D ) A.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大量应用速尿 D.大量输注库存血 E.大量应用胰岛素
27.高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 )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D.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47.高钾血症对机体的最大危害是( D ) A.低血糖 B.酸中毒
C.心肌收缩性降低 D.心室纤颤 E.骨骼肌麻痹
61.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D ) A.碱中毒
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组织损伤
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62.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B ) A.4.5mmol/L B.5.5mmol/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
63.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 D ) A.高钠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镁血症
8.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E )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44.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C ) A.1.5mmol/L B.2.5mmol/L C.3.5mmol/L D.4.5mmol/L E.5.5mmol/L
45.下列哪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B ) A.长期使用速尿 B.代谢性酸中毒 C.禁食
D.醛固酮含量增高 E.大量使用胰岛素
46.过量使用胰岛素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 E )
A.大量出汗导致钾丢失 B.醛固酮分泌过多 C.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D.结肠分泌钾增多
5
E.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26.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低钾血症( D )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大量输注库存血 C.严重组织损伤 D.消化液大量丢失 E.醛固酮合成减少
9.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D ) C.先降低后增高 D.不变 E.降低
12.代谢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B ) A.脑内谷氨酸增多
B.脑内γ-氨基丁酸增多 C.脑内多巴胺增多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肾小管泌氢增加 D.心律失常
E.肾小管泌钾增加
10.血浆[HC0-3]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A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28.血浆[HC0-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B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29.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B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1.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D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48.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 C )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 E.不变
50.酸中毒时血钾的变化为( A ) A.增高
B.先增高后降低
D.脑内乙酰胆碱增多 E.脑内谷氨酰胺减少 13.代谢性酸中毒时不会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E ) A.心律失常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 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E.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30.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D ) A.糖尿病 B.休克 D.缺氧 D.呕吐 E.腹泻
51.下述哪项原因可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 ) A.糖尿病 B.休克
C.消化道丢失HC03ˉ D.严重饥饿 E.水杨酸中毒
96.可以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 B )
A.服用含氯酸性药物过多 B.酮症酸中毒
C.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腹泻
E.肾小管性酸中毒
97.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E ) A.吸入C02过少
B.输入.NaHC03过多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输入库存血
E.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
65.乳酸酸中毒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E ) A.休克 B.低氧血症 C.心脏停搏
6
D.肺水肿 E.严重饥饿
67.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 E )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麻痹 C.呼吸道阻塞 D.严重气胸 E.肺泡弥散障碍
68.碱中毒时血钾的变化为( E ) A.增高
B.先增高后降低 C.先降低后增高 D.不变 E.降低
49.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抽搐是因为( C )
+
A.血Na降低
+
B.血K降低
2+
C.血Ca降低
2+
D.血Mg降低
- E.血CI降低
26.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 C )
A.K+摄入量减少
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
++
C.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
+
D.消化道排K增多
+
E.肾滤过K增多
16.代谢性碱中毒时,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由于( C ) A.脑内ATP生成减少 B.脑内多巴胺增多
C.脑内Y-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E.脑血流量减少
17.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B ) A.剧烈呕吐 B.严重腹泻 C.醛固酮增多 D.大量输注库存血 E.低钾血症
85.下述哪项不属于代谢性碱中毒的变化( B ) A.血浆[HCO3]增加 B.PaC02降低 C.血钙降低 D.血钾降低
E.AB、SB均升高
7
32.下列哪项原因不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D ) A.呼吸中枢抑制 B.气道阻塞
D.肺泡通气量减少 D.呼吸加深加快
E.吸入气中CO2浓度过高
5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 B )
A.增加肺泡通气量
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
C.肾小管泌H、泌NH3增加
D.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 E.肾重吸收HC03减少
34.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E )
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B.增加肺泡通气量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 E.肾重吸收HCO3增加
14.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最明显( E ) A.心血管系统 B.血液系统 C.泌尿系统 D.消化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15.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项不能发挥代偿作用( D )
A.磷酸盐缓冲系统 B.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 D.肾重吸收HC03增加 E.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104.丧失大量消化液只补充水可发生( B ) 105.腹泻丢失小肠液可发生( C )
106.极度衰弱患者自己不能饮水可发生( A ) 10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输液过多可发生( D )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108.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减少见于( C ) 109.血钠浓度增高而细胞内液减少见于( A ) 110.血钠浓度降低而细胞外液减少见于( B ) 111.血钠浓度降低而细胞内、外液均增加见于( D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12.低氯血症可引起( B )
113.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可引起( C ) 114.精神性通气过度可引起( D ) 115.肾小管排H+障碍可引起( A ) A.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 B.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 C.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
D.晨起眼睑浮肿,面部和手指发紧 E.常伴有腹水形成 116.肾性水肿( C ) 117.肝性水肿( E ) 118.心性水肿( A )
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119.低钾血症患者可发生( C ) 120.严重腹泻的患者可发生( B ) 121.休克患者可发生( A ) 122.胸廓畸形患者可发生( D ) A.脑内γ-氨基丁酸减少 B.脑内γ-氨基丁酸增多 C.脑血管扩张 D.脑血管收缩
E.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123.代谢性酸中毒时( B ) 124.代谢性碱中毒时( A )
8
125.呼吸性酸中毒时( C ) 126.呼吸性碱中毒时( D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低渗性脱水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 BDE ) A.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 B.细胞水肿 C.脱水热
D.早期发生循环衰竭 E.少尿
1.下列哪些符合低渗性脱水的特征(BCDE ) A.失水多于失钠 B.细胞内液增多
C.血钠浓度<130mmol/L D.血浆渗透压<280mmol/L E.细胞外液减少
2.高渗性脱水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 ABE ) A.口渴 B.少尿 C.细胞水肿
D.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E.脱水热
2.引起钾进入细胞内增多的原因有( AD ) A.碱中毒 B.溶血 C.组织损伤 D.使用胰岛素 E.酸中毒
2.高渗性脱水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ABE) A.口渴 B.少尿 C.细胞水肿
D.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E.脱水热
2.引起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的原因有(BCE ) A.碱中毒 B.溶血 C.组织损伤 D.使用胰岛素 E.酸中毒 3.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包括(BCD ) A.兴奋性降低 B.传导性降低 C.自律性增高 D.收缩性增强
E.舒张性增强
3.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包括( ABCE )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B.心肌兴奋性增高 C.心肌传导性降低 D.心肌自律性增高 E.引起酸中毒
3.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有(ABE ) A.碱中毒 B.酸中毒
C.大量注射胰岛素 D.急性肾功能衰竭 E.严重腹泻
4.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包括( ABD ) A.心肌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 B.心肌传导性降低 C.心肌自律性增高 D.心肌收缩性降低 E.引起碱中毒
4.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有( ABE ) A.组织损伤 B.酸中毒 C.碱中毒
D.大量注射胰岛素 E.大量输入库存血
4.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包括(ABD)
A.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 B.传导性降低 C.自律性增高 D。收缩性减弱 E.舒张性增强
5.乳酸酸中毒的原因包括(ABDE ) A.休克 B.严重贫血 C.糖尿病 D.心力衰竭 E.缺氧
5.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ACE) A.心律失常 B.外周血管收缩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脑内γ-氨基丁酸减少 E.脑内ATP减少
5.酮症酸中毒的原因包括(ACD ) A.糖尿病 B.肾功能衰竭
C.严重饥饿 D.酒精中毒 E.缺氧
5.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BCDE ) A.缺氧 B.糖尿病
C.肠道丢失HC03-过多 D.肾小管排H+障碍 E.大量摄入阿斯匹林
6.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ABD )
A.H+
大量丢失
B.摄入NaHC03
过多 C.大量输注库存血液 D.低氯血症 E.高钾血症
6.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BCD) A.严重腹泻 B.频繁呕吐 C.低钾血症 D.糖尿病
E.输入过量库存血
7.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ABCDE )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麻痹 C.呼吸道阻塞 D.胸廓病变 E.肺部疾患
8.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 ABDE ) A.低氧血症
B.呼吸中枢受到刺激 C.呼吸道阻塞 D.精神性通气过度 E.呼吸机使用不当
9.下列哪些因素可导致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ACDE )
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8.组织液静水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淋巴回流受阻
9.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因素有( CDE )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9
E.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10.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 ABC ) A.细胞外液增多 B.细胞内液增多 C.脑组织水肿 D.脱水热 E.脱水征明显
10.引起钠水潴留的重要因素有(ABCE )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C.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D.心房肽分泌增多
E.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第五章缺氧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缺氧是由于( E ) A.吸入气氧含量减少 B.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C.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D.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 E.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障碍
2.正常人进入高原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 A )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B.肺气体交换障碍 C.循环血量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E.组织血流量减少
3.血液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是( B ) A.血红蛋白病 B.贫血
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CO中毒
E.过氯酸盐中毒
4.下列哪种原因不能引起循环性缺氧( E ) A.动脉栓塞 B.静脉淤血 C.休克 D.心力衰竭
E.肺动-静脉短路
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方式( D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D.肺血管扩张
10
E.静脉回流量增加
7.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D )
+
A.血液H浓度增加 B.血液C0: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 E.Hb与氧的亲合力增加
9.静脉血短路(分流)流入动脉可造成 ( D ) A.血液性缺氧 B.缺血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乏氧性缺氧 E.组织中毒性缺氧
10.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低张性低氧血症 B.等张性低氧血症 C.缺血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11.严重贫血可引起( C ) A.循环性缺氧 B.乏氧性缺氧 C.血液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12.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何种原因引起( C ) A.大气供氧不足 B.血中红细胞数减少 C.组织供血量减少
D.血中红细胞数正常但血红蛋白减少 E.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的氧量减少
14.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E )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15.乏氧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A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差减小
17.循环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E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差增大
21.血液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 B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差减小
22.组织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 E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差减小
18.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B )
A.血流量增加 B.肺小动脉收缩 C.右心输出量增加 D.左心功能不全 E.肺小静脉淤血
19.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 ) A.心力衰竭 B.氰化物中毒
C.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D.贫血 E.一氧化碳中毒
23.氰化物中毒时最具特征的血氧变化是( D )
A.血氧容量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分压降低 .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E.氧饱和度降低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左心衰竭 B.贫血
C.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D.氨中毒 E.氰化物中毒
48.乏氧性缺氧可见于( C )
11
49.循环性缺氧可见于( A ) 50.血液性缺氧可见于( B )
51.组织中毒性缺氧可见于( E ) A.大气性缺氧 B.呼吸性缺氧 C.血液性缺氧 D.循环性缺氧 E.组织性缺氧
52.心力衰竭患者可引起( D ) 5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引起( B ) 54.贫血患者可引起( C )
55.维生素严重缺乏的患者可引起( E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64.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是( ABC ) A.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B.外呼吸功能障碍 C.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67.乏氧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包括( ACDE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 C.血氧含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差降低
68.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包括( BCDE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 C.血氧含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差降低
65.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ADE ) A.贫血 B.休克 C.心力衰竭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66.引起循环性缺氧的原因是( ABDE ) A.心力衰竭 B.休克 C.贫血 D.血管痉挛
E.血管内血栓形成
70.能引起组织性缺氧的是(ABC ) A.氰化物中毒
B.线粒体损伤 C.维生素缺乏 D.亚硝酸盐中毒 E.CO中毒
69.缺氧时循环系统会发生下列哪些变化( ABCD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心输出量增加
D.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E.肺血管扩张
71.慢性缺氧时组织细胞具有代偿意义的变化是( CDE )
A.细胞膜损伤 B.溶酶体损伤 C.线粒体数目增多 D.肌红蛋白增加 E.糖酵解增强
72.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是(ABCD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静脉回流增加 D.呼吸运动增强 E.心肌耗氧量增加
73.动脉血氧分压正常的缺氧类型有( BCD ) A.大气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呼吸性缺氧 第六章发热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4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D )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40.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病因是( A ) A.细菌感染 B.淋巴因子 c.类固醇物质 D.恶性肿瘤 E.变态反应
39.下列哪项物质属于发热激活物( D )
12
A.白细胞致热原 B.肿瘤坏死因子 C.内生致热原 D.内毒素 E.干扰素
35.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B )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C.引起产热增加 D.激活中性粒细胞 E.激活单核细胞
29.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B )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3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C ) A.单核-巨噬细胞 B.内皮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淋巴细胞 E.肿瘤细胞
45.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C ) A.细菌 B.病毒
c.环磷酸腺苷 D.无菌性炎症产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46.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C )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 E.白细胞介素。6
33.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B ) A.内毒素 B.前列腺素E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3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散热正常,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
高水平 D.妊娠期妇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降低 E.恶性肿瘤患者 34.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D ) 83.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变化是( ADE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A.糖原分解增强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B.脂肪分解减弱 C.散热正常,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C.蛋白质呈正氮平衡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 D.维生素消耗增加 高水平 E.水分大量丢失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降低 第八章休克 36.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C )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 A.产热大于散热 正确答案。) B.产热减少 1.休克是( C ) C.散热大于产热 A.剧烈的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 D.散热增加 B.以血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E.产热等于散热 C.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3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D ) 谢严重障碍的病理过程 A.基础代谢率增高 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 B.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 C.糖原分解代谢增强 2.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E ) D.蛋白分解代谢减弱 A.烧伤 E.维生素消耗增多 B.创伤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 C.剧烈呕吐 不得分。) D.严重腹泻 79.引起发热的传染性因素有( CDE ) E.心律失常 A.抗原-抗体复合物 3.通常将低血容量休克分为三期的根据是( A ) B.类固醇 A.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C.细菌 B.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D.病毒 C.发病经过的天数 E.螺旋体 D.有无合并症 80.主要的内生性致热原有( ADE ) E.有无代偿-性作用 A.白细胞介素-1 4.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 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是( A ) C.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儿茶酚胺 D.肿瘤坏死因子 8.心肌抑制因子 E.干扰素 C.血栓素A2 81.下列哪些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D.内皮素 ( BC ) E.血管紧张素 A.中暑 5.下列哪项不晕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 B ) B.疟疾 A.微动脉收缩 C.输液反应 B.动-静脉短路关闭 D.甲状腺功能亢进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E.剧烈运动 D.微静脉收缩 82.下列哪些发热病人必须及时解热(BCDE ) E.少灌少流 A.结核病早期 6.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B ) B.体温高于40℃ A.动-静脉吻合支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心脏病患者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13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7.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D ) A.微动脉端收缩,静脉端舒张 8.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收缩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8.下列哪项不是休克肺的病理变化( D ) A.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C.肺充血、出血 D.肺间质坏死 E.肺泡水肿
10.低阻力休克最常见于( E )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创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11.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 A )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12.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4.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C )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明显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15.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 A.多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7.下列哪项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B )
A.失血
B.感染 C.烧伤 D.创伤 E.脱水
20.休克早期的心、脑灌流的变化是( C ) A.心脑灌流量明显减少 B.心脑灌流量明显增加
C.心灌流量增加,脑灌流无明显改变 D.脑灌流量增加,心灌流无明显改变 E.心脑灌流量先减少后增加
21.休克时补液的正确原则是( C ) A.失多少补多少 B.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C.需多少补多少
D.根据血压确定补液量 E.补液量宁少勿多
2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C )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减少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2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 ( D ) A.皮肤苍白 B.尿量减少 C.四肢冰凉 D.神志昏迷 E.脉搏细速
25.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
A.微动脉收缩 B.微静脉收缩 C.后微动脉收缩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26.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紊乱是( D )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31.休克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环节是( B )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
14
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急性肺水肿
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3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 E ) A.心脏 B.肝 C.脾 D.脯 E.肾
36.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紊乱是( D )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3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 C )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钾血症抑制心肌 E.心肌内DIC形成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失液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9.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 B ) 40.剧烈呕吐腹泻可引起( C ) 41.高位脊髓损伤可引起( E )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42.心肌梗死可发生( D ) 43.变态反应可发生( B ) 44.严重烧伤可发生( C ) 45.严重腹泻可发生( C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
15
不得分。)
50.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包括( ABCD ) A.小动脉、微动脉收缩 B.小静脉、微静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 D.大量毛细血管网关闭 E.部分动-静脉短路关闭
51.休克早期机体的代偿包括( ABCDE ) A.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D.心脑血管扩张
E.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增加回心血量 52.休克晚期发生DIC的原因为( ADE ) A.血流速度缓慢 B.凝血系统功能降低 C.纤溶系统功能亢进 D.内皮细胞受损 E.大量组织因子释放
53.休克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机制为( ABCDE ) A.心肌供血不足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酸中毒 D.高钾血症
E.心肌内DIC形成
55.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包括( BDE ) A.小动脉、微动脉收缩 B.小静脉、微静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 D.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 E.灌大于流
56.休克期对机体的影响有( ABCDE ) A.加重酸中毒
B.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C.外周血管阻力升高 D.回心血量减少 E.血压下降
58.休克早期机体发挥代偿作用表现为(ACDE ) A.血液重新分布
B.毛细血管床容量增加 C.自身输血作用 D.自身输液作用 E.心收缩力增强
59.休克早期发生的肾功能衰竭多属于( AD )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性肾功能衰竭
C.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D.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60.参与休克早期发生的体液因子有( ABD ) A.儿茶酚胺
B.血管紧张素II C.激肽
D.血栓素A2 E.心肌抑制因子
61.血管源性休克包括(AC) A.过敏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烧伤性休克
62.较易引起DIC的休克类型是(BC)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
63.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是( ABC ) A.血容量降低 B.血管床容量增加 C.心泵功能障碍 D.微循环缺血
E.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 E ) A.心泵功能衰竭 B.急性心力衰竭
C.以心肌肥大为特征的心力衰竭 D.以心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心力衰竭
E·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主要特征的心力衰竭
2.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A )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心肌梗死 C.高血压病 D.心肌炎 E.肺动脉高压
11.引起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的是( D )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6
B.肺动脉高压 C.高血压病
D.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E.主动脉瓣狭窄
10.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 D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肺动脉高压 C.心室间隔缺损 D.高血压病 E.心肌炎
3.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的是( B )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肺动脉高压 C.高血压病
D.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E.三尖瓣关闭不全
4.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 B )
A.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
B.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
C.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增加,但低于正常水平
D.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降低,可低于正常水平
E.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增加
5.心功能不全过程中心脏的代偿不包括 ( E ) A.心率增快
B.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C.血容量增加 D.向心性心肌肥大 E.离心性心肌肥大
14.心功能不全时心脏以外的代偿不包括( C ) A.增加血容量 B.血流重新分布 C.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D.红细胞增多
E.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6.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 D )
A.心率加快
B.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C.交感神经兴奋 D.心肌肥大
E.血液重新分布
7.下列疾病中最容易发生向心性肥大的是 ( D ) A.甲亢 B.严重贫血
C.维生素B1缺乏 D.高血压病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1.心肌离心性肥大的最基本特征是( D ) A.心肌纤维变粗 B.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C.心肌细胞重量增加 D.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 E.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
15.下列疾病中最容易发生离心性肥大的是 ( B )
A.高血压病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狭窄 D.肺动脉高压 E.二尖瓣狭窄
8.心肌能量利用障碍的原因是( C ) A.肌动蛋白ATP酶活性降低 B.肌动蛋白ATP酶活性增高 C.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 D.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增高 E.肌钙蛋白ATP酶活性降低
9.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引起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C )
2+
A.肌浆网摄取Ca能力减弱
2+
B.肌浆网释放Ca量下降
2+
C.肌浆网Ca复位延缓
2+
D.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2+
E.胞外Ca内流障碍
13.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心力衰竭( D ) A.感染 B.酸中毒 C.心律失常 D.心肌梗死 E.高钾血症
18.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C )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以上都不是
17
27.左心衰竭患者出现端坐呼吸的机制是 ( D ) A.端坐体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B.端坐时回心血量增多 C.端坐时机体缺氧加剧 D.端坐时减轻肺淤血
E.端坐时膈肌位置相应上移
24.左心衰竭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E )
A.夜间周围血管紧张性增高 B.神经反射的敏感性增高 C.迷走神经相对抑制
D.平卧时水肿液吸收入血减少 E.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少不利于通气 20.心脏紧张源性扩张的特点是( A ) A.容量增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 B.容量减少并伴有收缩力增强 C.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 D.是一种失代偿后出现的扩张 E.肌节长度达到3.65um 23.重度贫血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 A ) A.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B.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C.心肌能量储存障碍 D.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E.心肌收缩蛋白破坏
28.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D ) A.心肌收缩性减弱 B.心肌舒张功能异常
C.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D.心输出量减少
E.肝灭活醛固酮作用减弱
35.下述哪项不是心力衰竭的原因( B ) A.心脏压力负荷过度 B.感染
C.弥漫性心肌病变 D.心肌缺血缺氧 E.心脏容量负荷过度
38.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种变化无代偿意义 ( B )
A.心率加快<180次份 B.心率加快>180次,分 C.肌节长度<2.29m D.血容量增加 E.血流重分布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
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心肌收缩蛋白破坏 B.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C.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D.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E.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41.高钾血症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 E ) 42.大面积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 A )
43.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C )
44.心肌缺氧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B ) A.心脏容量负荷过重 B.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 C.心肌结构受损
D.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 E.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48.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 B ) 49.高血压病引起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 ( D ) 50.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 C )
A.心肌结构破坏
B.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c.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D.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E.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51.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 B ) 52.高钾血症可引起( D )
53.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 B )
54.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可引起( D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55.下列哪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 ABCDE ) A.感染 B.心律失常 C.酸中毒 D.高钾血症 E.分娩
56.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ACDE ) A.心肌损伤
B.心肌顺应性降低 C.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2+
E.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57.心功能不全时心脏以外的代偿包括( ABDE )
18
A.增加血容量 B.血流重新分布 C.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D.红细胞增多
E.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58.能通过直接损伤心肌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因素有(ABD) A.心肌炎 B.心肌病
C.肺源性心脏病 D.心肌梗死 E.高血压
59.右心衰竭发生于(ABE) A.肺源性心脏病 B.肺动脉狭窄 C.高血压病 D.主动脉狭窄 E.肺栓塞
60.心力衰竭的诱因有(ABCE ) A.呼吸道感染 B.酸中毒 C.高钾血症 D.阿霉素中毒 E.妊娠与分娩
61.左心衰竭发生于( BDE ) A.肺源性心脏病 B.冠心病 C.肺动脉狭窄 D.高血压病
E.二尖瓣关闭不全
62.引起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常见原因有( ACE )
A.肌浆网摄取和释放Ca2+障碍 B.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C.胞外Ca2+内流障碍 D.Ca2+复位延缓
E.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第十二章 呼吸衰竭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呼吸衰竭通常是( A )
A.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B.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C.内、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D.血液不能携带氧的后果 E.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的后果
2.I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为( D ) A.Pa02<30mmHg B.Pa02<40mm1Hg C.Pa02<50mmHg D.Pa02<60mHg E.Pa02<70mmHg
3.限制性通气不足产生的原因是( D ) A.白喉
B.支气管哮喘 C.气管异物 D.肋骨骨折 E.喉头水肿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E )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胸腔积液 D.化脓性脑膜炎 E.慢性支气管炎
5.胸内中央气道阻塞可发生( B )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 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 E.阵发性呼吸困难
6.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引起死腔样通气( C ) A.肺动脉栓塞 B.肺动脉炎 C.阻塞性肺气肿 D.肺血管收缩
E.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
8.II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为( C ) A.Pa02<60mmHg B.PaD02>50mmHg
C.Pa02<60mmHg,PaC02>50mmHg D.Pa02<50mmHg,PaC02>60mmHg E.Pa02<50mmHg,PaC02>40mmHg 9.出现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 B )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不足 C.阻塞性通气不足 D.死腔气量增加
E.肺表面活性物质破坏
10.下列哪一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E )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胸膜纤维化
D.肺纤维化 E.气道口径变小
12.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引起功能性分流 ( D ) A.阻塞性肺气肿 B.支气管哮喘 C.肺水肿 D.肺动脉栓塞 E.慢性支气管炎
14.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D )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胸廓顺应性降低 C.肺顺应性降低 D.气道阻力增加 E.弥散障碍
1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E )
A.肺淋巴液回流障碍 B.肺微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动脉压力升高
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17.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可出现( D )
A.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 C.氧分压正常,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D.氧分压正常,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E.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21.呼吸衰竭合并下列哪种酸碱紊乱更容易发生肺性脑病( C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22.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的原则是( E )
A.持续给高浓度氧 B.间断性给高浓度氧 C.给纯氧 D.给高压氧。
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
27.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 B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19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弥散障碍 D.死腔样通气 E.功能性分流
29.肺叶切除可引起( C ) 30.肺动脉栓塞可引起( D ) 31.气管异物可引起( B ) 32.呼吸中枢受损可引起( A )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弥散障碍 D.功能性分流 E.死腔样通气
33.支气管异物可引起( B )
34.弥漫性间质性肺水肿可引起( C ) 35.严重的低钾血症可引起( A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38.限制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CDE ) A.呼吸中枢损伤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胸廓病变 D.胸膜纤维化 E.肺纤维化
38.肺内弥散障碍产生的原因是(ABC ) A.肺泡膜面积减少 B.肺泡膜厚度增加 C.弥散时间缩短 D.血液浓缩
E.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9.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征是( AC ) A.Pa02降低 B.PaC02降低 C.PaC02增高 D.PaC02正常 E.Pa02正常
40.呼吸衰竭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机制是( ACE )
20
A.肺动脉高压
B.Pa02下降使延髓循环中枢受损 C.心肌受损
D.C02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E.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
42.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是(AD)
A.C02潴留使脑血管阻力降低 B.呼吸性碱中毒 C.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D。细胞内酸中毒 E.血氯降低
43.II型呼吸衰竭的原因有(BCDE) A.肺泡透明膜形成 B.胸廓畸形 c.中央气道阻塞 D.呼吸肌麻痹 E.呼吸中枢抑制 第十四章 肝功能不全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指( B )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2.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增多的最主要来源( A ) A.肠道产氨增多 B.肌肉产氨增多 C.肾脏产氨增多 D.肾重吸收氨增多
E.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
3.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 D )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取代正常神经递质 E.引起氨基酸失衡
4.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 B ) A.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减少 B。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C.支链氨基酸增多,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D.支链氨基酸增多,芳香族氨基酸正常 E.支链氨基酸正常,芳香族氨基酸减少
5.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 ) A.消化道出血
B.利尿剂使用不当 C.便秘 D.感染 E.尿毒症
6.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 D ) A.感染
B.摄入高蛋白饮食 C.消化道出血 D.酸中毒
E.麻醉药使用不当
7.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是( D ) A.三羧酸循环障碍 B.谷氨酸合成障碍 C.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D.鸟氨酸循环障碍 E.肾小管分泌氨减少
8.下述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D )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减少 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增多 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E.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
9.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 E ) 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11.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B )
A.糖酵解过程障碍 B.三羧酸循环障碍 C.磷酸肌醇分解障碍 D.脂肪氧化障碍 E.酮体利用障碍
12.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是( E ) A.大脑皮质 B.小脑 C.丘脑 D.脊髓
E.脑干网状结构
13.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E ) A.对抗乙酰胆碱 B.阻碍三羧酸循环 C.抑制糖酵解 D.降低谷氨酸
21
E.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14.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主要机制是( E )
A.支链氨基酸合成减少
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增加 C.支链氨基酸经肾排出增加
D.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增加 E.骨骼肌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利用增加 15.肝性脑病时血氨水平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上消化道出血
B.消化道吸收和排空障碍 C.氨清除不足 D。肌肉产氨增多
E.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发生氮质 血症
16.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D )
A.取代正常神经递质 B.校脑内抑制性递质减少 C.抑制大脑边缘系统 D.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E.使脑内兴奋性递质增多
18.导致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主要是由于( B )
A.肝灭活胰岛素作用减弱 B.肝灭活胰高血糖素作用减弱 c.肝灭活抗利尿激素作用减弱 D.肝灭活糖皮质激素作用减弱 E.肝灭活醛固酮作用减弱
19.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C )
A.破坏血脑屏障 B.引起失血性休克 C.肠道产生氨增多 D.脑组织缺血缺氧
E.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21.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E ) A.皮质结构破坏 B.下丘脑结构破坏 c.大脑网状结构破坏 D.上行激动系统结构破坏 E.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
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苯丙氨酸、酪氨酸 B.亮氨酸、异亮氨酸 C.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 D.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E.谷氨酸、乙酰胆碱
27.抑制性中枢神经递质是( D ) 28.兴奋性中枢神经递质是( E )
29.引起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 C ) A.氨
B.谷氨酰胺 C.苯乙醇胺 D.羟苯乙醇胺 E.5-羟色胺
30.酪氨酸进入脑内可生成( D ) 31.苯丙氨酸进入脑内可生成( C ) 32.尿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 A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33.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增加的机制是( ABCE ) A.上消化道出血
B.肠道细菌酶活性增高
C.晚期合并肾衰竭发生氮质血症 D.伴有酸中毒氨吸收入血增多 E.鸟氨酸循环障碍
34.氨中毒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包括( ABCE )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减少 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增多 D.取代正常神经递质 E.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
35.氨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引起脑病( ACE ) A.ATP生成减少 B.谷氨酸增加 C.谷氨酰胺增加 D.乙酰胆碱增加 E.γ-氨基丁酸增加
36.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学说有(ACDE ) A.氨中毒学说 B.矫枉失衡学说 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D.Y-氨基丁酸学说 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第十五章 肾功能不全
(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
22
正确答案。)
1.下述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B ) A.水中毒 B.高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2.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 ( B ) A.慢性肾盂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结核
D.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 E.尿路结石
3.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首要症状是 ( C ) A.血尿 B.多尿 C.少尿 D.蛋白尿 E.脓尿
6.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后因素是 ( D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
C.急性间质性肾炎 D.尿路梗阻 E.肾结核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表现( D )
A.少尿或无尿 B.水中毒 C.氮质血症 D.低钾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8.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无尿是指其24小时尿量少于( A ) A.100ml B.150ml C.200mI D.250mI E.50ml
9.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 E )
A.血钾浓度 B.血压高低 C.贫血程度 D.血液pH值
E.内生肌酐清除率
10.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 ( E )
A.健存肾单位极少 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 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D.肾小管泌钾减少
E.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
11.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肾性贫血的原因( D ) A.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B.毒性物质抑制骨髓造血 C.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增多 D.肠道吸收铁增多 E.出血
1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 B ) A.血磷升高,血钙升高 B.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C.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D.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E.血磷正常,血钙升高
1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 C )
A.红细胞脆性增加 B.血小板数量减少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E.铁的再利用障碍
14.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前因素是( C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休克 D.汞中毒
E.尿路梗阻
1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B )
A.水肿 B.高钾血症 C.低钠血症 D.氮质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17.临床上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C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肾小管坏死 D.肾间质疾病
23
E.肾病综合征
18.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B ) A.等渗尿 B.少尿 C.糖尿 D.脓尿 E.蛋白尿
24.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导致( D )
A。高钙血症 B.低磷血症
C.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D.骨质脱钙
E.维生素D代谢增强
29.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病人最常见的酸碱紊乱类型是( A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30.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不会出现( D ) A.夜尿 B.多尿 C.少尿 D.高渗尿 E.蛋白尿
(二).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B.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C.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D.慢性肾功能衰竭 E.尿崩症
36.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引起( D ) 37.尿路结石可引起( C ) 38.心力衰竭可引起( A )
39.大量使用磺胺类药物可引起( B )
(三)。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0.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出现( ABE ) A.少尿
B.水中毒 C.低钾血症 D.代谢性碱中毒 E.氮质血症
41.引起尿毒症的毒性物质为( BCDE ) A.甲状腺激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甲基胍 D.胍基琥珀酸 E.尿素
42.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产生的原因可能( ACDE )
A.肾小管阻塞解除 B.ADH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D.渗透性利尿
E.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钠水功能低下 43.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 ACD ) A.钠水潴留 B.酸中毒
C.肾脏产生抗高血压物质减少 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E.精神紧张
44.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的主要机制有 ( ABC ) A.肾缺血 B.肾小管阻塞 C.肾小管原尿回漏 D.肾小球超滤系数增加 E.有效滤过压增加
45.引起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原因有( AD ) A.肾毒物 B.肾盂肾炎 C.糖尿病 D.肾持续缺血 E.红斑性狼疮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