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
⼀、名词解释题(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题,每⼩题1分,共15分)
三、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只需要判断正误即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计算题(第⼀⼩题12分,第⼆⼩题8分,第三⼩题10分,共30分)六、综合分析题(10分)重点名词解释
1.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国或⼀地区)在⼀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影响就业和国民收⼊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般定义:为促进就业⽔平提⾼,减轻经济波动,防⽌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对政府⽀出、税收和借债⽔平所进⾏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和⽀出⽔平所作的决策。3.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出增加所引起的私⼈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政府转移⽀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的⽀出。
5.IS曲线:IS曲线是⼀条反映利率和收⼊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定的利率和收⼊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通过中央银⾏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7.LM曲线:为满⾜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8.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的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出的变化的利率。
9.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对商业银⾏及其他⾦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谨慎动机:谨慎动机也称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出⽽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标。它在⼴泛的意义上是指⼀切⽣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意愿的报酬参加⽣产的状态
4. 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于⾃然失业率⼀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5.总需求: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6.理性预期: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在⾦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为8.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9.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投⼊的基本资源所产⽣的产量
重点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计⼊GDP?( C )
A.购买⼀辆⽤过的旧⾃⾏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买进10吨钢板 D.银⾏向某企业收取⼀笔贷款利息
2.在⼀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出和净出⼝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出和净出⼝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出和总出⼝ D.⼯资、地租、利息和折旧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于( C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
4.如果MPS=0.3,投资⽀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产出增加( D )。A.20亿元 B. 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5.⾃发投资⽀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C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6.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增加时( A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7.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 C )A.LM陡峭⽽IS曲线平缓 B.LM垂直⽽IS陡峭1C.LM平缓⽽IS垂直 D.LM和IS⼀样平缓8.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 B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部门⽀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部门⽀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部门⽀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部门⽀出对利率敏感
9.假定政府没有实⾏财政政策,国民收⼊⽔平的提⾼可能导致( B )。A.政府⽀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字增加10.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11.化解通货膨胀的⼀种重要⽅法是( C )。A 增加投资
B 增加消费 C减少投资和消费 D 降低利率
12.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最初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20000货币单位B、80000货币单位C、15000货币单位D、60000货币单位
13.利率和收⼊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LM曲线的左上⽅的区域中,则表⽰( A)
A.is ,L>MC.i>s ,LM14.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C )A.收⼊增加,利率上升; B.收⼊减少,利率上升;C.收⼊增加,利率降低; D.收⼊减少,利率降低15.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具是( A )A.增加政府⽀出 B.提⾼个⼈所得税 C。增加失业保险⾦ D.增加货币供应量(第⼆套选择)1.下列应计⼊当年GDP的是(A )A.政府当年修建的⾼速公路B.居民购买的⼀辆⼆⼿⼩轿车C.居民购买的普通股股票D.企业出售的库存电脑2.下列关于GDP折算指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GDP折算指数可以反映物价⽔平的变化B.GDP折算指数运⽤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值来计算C.GDP折算指数和CPI在计算时针对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有差别D.GDP折算指数可以反映⼀国⽣产的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3.下列哪项应计⼊GDP( C )A.在⾃家花园种植并⾃⼰⾷⽤的蔬菜B.投⼊到⾐物⽣产中的布料C.当期⽣产出来⽽未销售的电视机D.法律禁⽌销售的枪⽀ 4.居民消费⽀出不包括(D )A.居民购买耐⽤消费品的⽀出B.居民在旧住房上的维修⽀出C.居民购买⾃⼰所需的劳务的⽀出D.居民购买新住房的⽀出5.三部门经济中,如果家庭习惯把所增加的可⽀配收⼊中的80%开⽀掉,则政府转移⽀付增加1亿元⼈民币,将使国民收⼊的增加(C )A.8000万⼈民币B.1亿⼈民币C.4亿⼈民币D.5亿⼈民币6.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得IS曲线(B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D.左移10亿美元7.流动性偏好陷阱暗⽰( B )A.货币需求是有限的B.扩张货币政策在这⼀范围内⽆效C.任何⽤于交易⽬的货币需求增加都将使利率降低D.货币供给是⽆限的8.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得IS曲线( C )A.左移10亿美元B.右移10亿美元C.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9.利率和收⼊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LM曲线右下⽅的区域( B )A.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B.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C.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D.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10.下列哪种情况下,增加转移⽀付不会影响均衡收⼊(A )A.LM垂直,IS⽔平B.LM平缓,IS陡峭C.LM陡峭,IS平缓D.LM⽔平,IS垂直11.财政政策⼯具中税收政策是通过哪⼀个因素对国民收⼊产⽣了影响(A )A.消费⽀出B.投资⽀出C.政府购买D.出⼝12.宏观经济政策⽬标不包括(D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际收⽀顺差13.充当⾃动稳定器的因素不包括(C )A.政府税收B.政府转移⽀付C.政府购买⽀出D.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C )A.税收增加B.政府购买⽀出增加C.物价⽔平下降D.货币需求⼀定时货币供给量减少1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物价⽔平保持不变,则国民收⼊增加时( A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16.货币供给增加使得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 C )A.LM陡峭,IS陡峭B.LM和IS⼀样平缓C.LM陡峭,IS平缓D.LM平缓,IS陡峭17.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合使⽤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B )A.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率上升B.均衡产出不确定,均衡利率上升C.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率不确定D.两者都不确定18.关于紧缩性财政政策说法错误的是(D )A.其⽬的是为了抑制总需求B.应减少政府购买⽀出C.应减少转移⽀付的⼒度D.应减少个⼈所得税19.假设银⾏体系初始货币为1千亿美元,法定准备⾦率为5%,银⾏⽆超额准备⾦,家庭不持有现⾦,则(B )A.货币供给为1万亿B.货币供给为2万亿C.货币供给为3万亿D.货币供给为4万亿20.当供给处于古典总供给曲线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 C )A.提⾼价格和实际产出B.提⾼实际产出但不影响物价⽔平C.提⾼物价⽔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D.对物价⽔平和实际产出均⽆影响2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分析的前提是( A )A.价格与货币⼯资刚性B.价格和货币⼯资具有伸缩性C.货币⼯资不具有黏性D.以上都有可能22. 从货币数量论(交易)⽅程式,可知(D )A.货币数量由商业银⾏决定B.货币数量作为⼀个指标很好体现了货币充当价值储藏⼿段的职能C.货币数量决定了实际GDP的⽔平D.从长期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平同⽐例上涨23.从AD-AS模型知,国际⽯油价格上涨,则( B )A.物价⽔平上涨,实际产出上升B.物价⽔平上涨,实际产出下降C.物价⽔平下降,实际产出上升D.物价⽔平下降,实际产出下降24.从货币数量论(交易)⽅程式,可知(D )A.货币数量由商业银⾏决定B.货币数量作为⼀个指标很好体现了货币充当价值储藏⼿段的职能C.货币数量决定了实际GDP的⽔平D.从长期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平同⽐例上涨25.⼈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将使(A )A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B.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C.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D.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26.下列关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法正确的是(C )A.其研究的是资本不能完全流动的⼩型开放经济B.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均衡的产出⽔平上升C.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只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才能使均衡收⼊⽔平上升D.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使实际汇率⽔平上升27. ⼈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将使(A )A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B.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C.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D.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28.经济周期顺序地经过四个阶段(A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繁荣、衰退、复苏、萧条D.衰退、繁荣、萧条、复苏29.影响长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不包括(B )A.⼈⼝政策的制定和实施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C.基础研究领域投⼊的增加D.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30.政府想提⾼长期中的经济增长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D )A.⿎励技术研发⾏为B.提⾼⼀国国民的教育⽔平C.通过储蓄和投资促进⼀国资本存量的增加D.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第三套)1.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下降意味着(B )A.外国货币价值不变;B.外国货币贬值;C.本国货币价值不变;D.外国货币升值;在我国,⼈民币汇率的直接标价法:1美元=6.1315⼈民币元1美元=5.8315⼈民币元2.⼀国的GNP>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A.⼤于 B.⼩于 C.等于D.可能⼤于也可能⼩于 3.⼀般来说,通货膨胀会使( A )A.债权⼈受损,债务⼈受益B.债权⼈受益,债务⼈受损C.债权⼈和债务⼈都受益D.债权⼈和债务⼈都受损4.今年的名义国内⽣产总值⼤于去年的名义国内⽣产总值,说明(D )A. 今年物价⽔平⼀定⽐去年⾼了;B.今年⽣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定⽐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平和实物产量⽔平⼀定都⽐去年提⾼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定正确。5. 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乘数kt,政府转移⽀付乘数ktr的关系是( A )。A. Kg>Ktr>Kt B .Ktr>Kg>KC. Kg>Kt>Ktr D.Kt>Ktr>Kg6. 在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下( B )A.财政政策有效B.货币政策有效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效7. 中央银⾏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A.收集⼀笔资⾦帮助政府弥补财政⾚字;B.减少商业银⾏在中央银⾏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8.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C )A 不变B 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C 下降D 上升1.如果通货膨胀率是8%,实际利率是3%,那么,名义利率应该是( C )A.3/8 % B.5% C.11% D.24%2.⼀个与其他经济有交往的经济称为( D )A.出⼝经济 B.进⼝经济C.封闭经济 D.开放经济3.若经济某⼀时期有2亿成年⼈,其中1亿⼈有⼯作,0.1亿⼈在寻找⼯作,则此时期失业率和劳动参⼯率为( C )A.5%和50%B.9.1%和50%C.9.1%和55%D.5%和55%重点判断题1.在托宾的“q”说中,当q等于0.8时,说明新建企业⽐买旧企业便宜,(错)2.本年⽣产但未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算在本年的国民⽣产总值之内。(错)3.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1美元收⼊中消费85美分。(对)4.MPS越⼤,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产总值的影响越⼤。(错)5.在LM曲线上任何⼀点,利率与实际国民⽣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对) 6.在LM曲线为⼀条⽔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产总值的影响最⼤。(对)7.中央银⾏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会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对)8.当发⽣通货膨胀时,受益的是债权⼈。(错)9. 若IS斜率曲线不变, 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错)10.凯恩斯认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平上涨⽽引起的实际⼯资下降,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资下降⽽引起的实际⼯资的减少。(对)11.国内⽣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错 )12.政府转移⽀付、公债利息不计⼊GDP。( 对 )13.随着收⼊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错 )14.IS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产品市场的均衡。(对)15.假如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于1,政府增加同样数量的⽀出和税收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对)16.当货币供给量⼤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息率将趋向于零。(错)17.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投资⽀出、储蓄、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这四个变量相互间都相等。(错)18.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错)1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必定带来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对)20.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错)(第⼆套判断)1.国内⽣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政府转移⽀付、公债利息不计⼊GDP。(√ ) 3.随着收⼊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4.IS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产品市场的均衡。(√)5.假如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于1,政府增加同样数量的⽀出和税收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6.⽤⽀出法核算国民收⼊,要把政府的所有⽀出都算进去。(× )7.边际消费倾向越⼤,投资乘数越⼩。( × )8.随着收⼊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9.IS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产品市场的均衡。(√)10.假如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于1,政府增加同样数量的⽀出和税收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11.当货币供给量⼤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息率将趋向于零。(×)12.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投资⽀出、储蓄、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这四个变量相互间都相等。(×)13.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必定带来平均消费倾向递减(√)15.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1美元收⼊中消费85美分。(√)16.当货币供给量⼤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息率将趋向于零。(×)17.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投资⽀出、储蓄、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这四个变量相互间都相等。(×)18.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19.短期和长期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含义与在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完全相同。(× )20.介于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之间的是常规总供给曲线。(×)重点简答题 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答:(1)交易动机:指个⼈和企业为进⾏正常的交易活动⽽持有的货币,它主要决定于收⼊,收⼊越⾼,将近易数量越⼤。交易数量越⼤,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从⽽为应付⽇常开⽀所需的货币量越⼤。(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出⽽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需要事先持有⼀定数量货币。它产⽣于未来收⼊和⽀出的不确定性,从全社会来看,这⼀货币需求量⼤体与收⼊成正⽐,是收⼊的函数。(3)投机动机,指⼈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它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 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标及其关系?答: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平衡。关系:既有相互统⼀的⼀⾯,⼜有⽭盾的⼀⾯。 3.中央银⾏的货币政策⼯具主要有哪些?答:(1)再贴现率政策(2)公开市场业务(3)变动法定准备率 4.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如何进⾏公开市场操作?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在⾦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买进政府债券。这⼀⽅⾯意味着货币投放,从⽽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的。另⼀⽅⾯,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的。 6.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于零⽽⼩于1?答:不能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于零⽽⼩于1,因为⼈们可以借款来进⾏消费,从⽽使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可以⼤于1。7.在均衡产出⽔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因为y=c+I(总产出等于总需求);⽽计划存货投资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8.试解释相对收⼊消费理论的“棘轮效应”。答:杜森贝利认为,依照⼈们的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向过着相当⾼的⽣活⽔准的⼈,即使收⼊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降低消费⽔准,⽽会继续维持相当⾼的消费⽔准。9.如果甲⼄两国并成⼀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GDP不变)?答:甲⼄两国并成⼀个国家的GDP是两个国家GDP的加总。因为国内⽣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国或⼀地区)在⼀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第⼆套简答) 1.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答: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是通过改变⼈们的可⽀配收⼊,从⽽影响消费⽀出,再影响总需求的.政府购买⽀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向的, 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量的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付对总⽀出的影响⽅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们的可⽀配收⼊,从⽽影响消费⽀出和总需求. 2.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付都属于政府⽀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不包括政府转移⽀付,即为什么 y=c+i+g+(x-m)⽽不是y =c+i+g+tr+(x-m)?答:政府转移⽀付不计⼊GDP,因为政府转移⽀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收⼊从⼀个⼈或⼀个组织转移到另⼀个⼈或另⼀个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交换发⽣。 3.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主要和哪些变量在关?答: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创造1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乘数能通过活期存款派⽣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以下:K=1/(rd+re+rc),rd 为法定存款准备⾦率,re为超额存款准备⾦率,rc为现⾦持有率,由上述公式可以知道,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持有率,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存款准备⾦率。 4.中央银⾏的货币政策⼯具有哪些?答:货币政策⼯具是中央银⾏为实现货币政策⽬标所采⽤的政策⼿段。⼀般性货币政策⼯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5.为什么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般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答:因为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发挥作⽤的过程中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来刺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紧缩的财政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不⾜时,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采取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防⽌经济过热。 6.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哪⼀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答: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些。(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因为劳动者转换⼯作寻找发挥⾃⼰特长和嗜好的⼯作需要时间)摩擦性失业者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作。增加失业服务机构的作⽤、增加就业的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都有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是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些部门需要劳动⼒,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作的能⼒,⽽这种能⼒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8.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的产量可以表⽰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为⼈均产量。经济增长通常⽤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个“质”的概念。 1.简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分析前提和结论。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在价格和货币⼯资刚性的前提下提出。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平前,经济中⼤量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故产出增加,不会带来投⼊要素价格的上涨,进⽽产品价格可以保持不变,这样总供给曲线是⼀条⽔平线。此时财政政策对产量变动的影响极⼤。⽽达到充分就业之后,资源已充分利⽤,再想增加产量,只会带物价⽔平的飞涨,⽽产出⽆法增加。此时财政政策对产出变动不存在影响。 2.短期和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短期中(或当⼈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变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物价⽔平上升,均衡产量上升(失业率下降),故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长期中由于⼈们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以及不断调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最终会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保持⼀致,故失业率最终回到⾃然失业率⽔平上,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条在⾃然失业率⽔平上的垂线 . 重点计算题.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50亿美元。求(1)均衡收⼊、消费和储蓄。(2)如果投资增⾄100亿美元,求增加的收⼊。(3)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8Y,投资仍为50亿美元,收⼊和储蓄各为多少?(4)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1)y=c+i=100+0.6y+50 y=375c=100+0.6*375=325 s=50(2)k i=1/(1-0.6)=2.5 增加的收⼊Y=50*2.5=125(3) y=c+i=100+0.8y+50 y=750 s=50(4)k i=1/(1-0.8)=5 乘数变⼤ 2.假设⼀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1)求IS曲线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解: (1)IS曲线:y=c+i=100+0.8y+150-6r IS: y=1250-30rLM曲线:L=m 0.2y-4r=150 y=750+20r(2)联⽴IS曲线与LM曲线⽅程: r=10 y=950 3. ⼀经济社会⽣产三种产品:书本、⾯包和菜⾖。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试求:(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4)⽤实际GDP还是⽤名义GDP衡量⼈们的经济福利好⼀些?为什么?解. (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 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为(1525-1450)/1450=5.17%。(4)⽤实际GDP衡量⼈们的经济福利好⼀些。因为不仅物品数量增加,⽽且价格提⾼,名义GDP会增加。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付tr=62.5,税收t=250,(1)求均衡收⼊;(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1)y=c+i+gc=100+0.8y di=50g=200y d=y-t+tr解⽅程组得y=1800(2)投资乘数1/(1-0.8)=5政府购买乘数1/(1-0.8)=5税收乘数-0.8/(1-0.8)=-4转移⽀付乘数0.8/(1-0.8)=4平衡预算乘数为1。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 y 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1)导出IS和LM⽅程,求均衡收⼊、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解、(1)由c=90亿美元+0.8 y 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可知IS曲线为y=90+0.8 y d+140-5r+50=90+0.8(y-50)+140-5r+50化简得到:y=1200-25r由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可知LM曲线为0.2y=200,即y=1000。联⽴得到r=8,y=1000,i=100。(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移动,得到的新IS 曲线为y=90+0.8 y d+140-5r+70=90+0.8(y-50)+140-5r+70化简整理得:y=1300-25r,与LM曲线0.2y=200联⽴得到r=12,y=1000(1分),i=80(3)存在挤出效应。 1.假定⼀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 = 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收⼊答:(1)IS曲线:Y=C+I,Y=100+0.8Y+150-6r,Y=1250-30r LM曲线:L=M,150=0.2Y-4r,Y=750+20r(2)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就是联⽴IS和LM两个⽅程,求解r=10,Y=950,因此均衡利率是10,均衡收⼊是950 。 2.假定⼀国有下列国民收⼊统计资料:国内⽣产总值 4800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 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国内⽣产净值;(2)净出⼝;(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付后的收⼊;(4)个⼈可⽀配收⼊;(5)个⼈储蓄。答:(1)NNP=4800-折旧=4800-(800-300)=43002)GNP=C+I+G+NX,NX=4800—3000—800—960=40(3)设为T。政府预算盈余=T-G,从⽽T=30+960=990(4)DI=NNP-T=4300—990=3310 (5)S=DI-C=3310-3000=310 3.假设⼀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 (消费) i=50 (投资) g=200 (政府购买⽀出)tr=62.5 (政府转移⽀付) t=0.25(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这⼀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充分就业收⼊仍为1200,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6)⽤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BS*⽽不⽤BS去恒量财政政策的⽅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解得Y=1000(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字经常是由政府实⾏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盈余或⾚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向。但是盈余或⾚字的变动有时是由于经济本⾝的变动,⽽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如由(4)到(5),盈余变成⾚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BS*⽽不是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向。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对现⾦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把准备率提⾼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仍是400亿美元。)(3)中央银⾏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法定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2)当准备⾦率提⾼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3)中央银⾏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1/0.12)=83.3亿美元。 5.设某经济某⼀时期有1.9亿成年⼈,其中1.2亿⼈有⼯作,0.1亿⼈在寻找⼯作,0.45亿⼈没⼯作但也没在找⼯作。试求:(1)劳动⼒⼈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答:(1)劳动⼒⼈数=就业⼈数+失业⼈数=1.2+0.1=1.3(亿)(2)劳动⼒参与率=劳动⼒⼈数/可⼯作年龄⼈⼝数*100%=1.3/1.9*100%=68.4% (3)失业率=失业⼈数/劳动⼒⼈数*100%=0.1/1.3*100%=7.69% 6.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 y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1)导出IS和LM⽅程,求均衡收⼊、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答案:(1)由c=90亿美元+0.8 y 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可知IS曲线为y=C+I+G=90+0.8 y d+140-5r+50=90+0.8(y-50)+140-5r+50化简得到:y=1200-25r由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可知LM曲线为0.2y=200,即y=1000。联⽴得到r=8,y=1000,i=100。(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移动,得到的新IS 曲线为y=C+I+G=90+0.8 y d+140-5r+70=90+0.8(y-50)+140-5r+70化简整理得:y=1300-25r,与LM曲线0.2y=200联⽴得到r=12,y=1000,i=80(3)存在挤出效应。7.若某⼀经济的价格⽔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2)若⼈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利率为6%,那么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答:(1)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Л1985=(P1985-P1984)/ P1984*100%=(111.5-107.9)/ 107.9*100%=3.34%同理可得Л1986=2.69%(2)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Л1985=(Л1985+Л1986)/2=(3.34%+2.69%)/2=3.015%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重点综合分析题2008年起,⼀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中国宏观经济由此也受到了影响,其中在出⼝贸易中影响最为明显。沿海很多地区出⼝企业产品的出⼝量锐减,⼤量的出⼝企业倒闭裁员,失业⼈数增加。如江浙⼀带⼀些以出⼝为主的服装企业的利润率仅为千分之⼆左右,订单数量也只有平时的三分之⼀,这些企业较长⼀段时间⽣产规模和就业数量都难以恢复;⽽⼴东沿海⼀带⼀些机电出⼝企业甚⾄出现⼤规模倒闭的现象。这使得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临了严峻挑战。基于上述材料:(1)运⽤AD-AS模型,分析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产量、就业等因素)的影响。(2)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标,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类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使经济恢复?具体措施应是什么?(3)运⽤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上述措施对宏观经济总量(利率、产量、就业量、物价⽔平)的影响。2010年1⽉以来,中国⼈民银⾏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类⾦融机构(⼤型银⾏和⼩型⾦融机构)⼈民币存款准备⾦率。同时从2010年10⽉以来,中国⼈民银⾏⼜连续5次上调了⾦融机构⼈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最初2.25%连续提⾼到3.50%;⼀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最初的5.31%连续提⾼到6.56%;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了相应调整。(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类型的需求管理政策?(2)根据经济学理论,⼀般宏观经济处于什么状态时,政府才会实施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到总需求和均衡产出的?(3)做出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如果单⼀实施这⼀宏观经济政策,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利率、产量、就业量、物价⽔平)会如何变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