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资产减值准备对署Ij润的影响 文/武贵梅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 准则》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 是:要求企业会计遵循谨慎性原则。 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操作利 方面国家通过制订政策法规来完善 润尤为突出。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不仅具 一《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 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 业判断,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 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 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 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 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 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 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最主 要的是为了避免资产、利润的虚增, 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比 性。 一 瓷产减僵准'I}概述 自1999年实施了坏账损失准 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 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后, 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 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 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 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 值准备,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准 备。并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 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 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 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 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二.计摄瓷产藏位准鲁对利润的 髟■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人 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 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 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 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我们知道企 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 定的约束,但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 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 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 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 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 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 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 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确定一种会计 处理方法。但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 也为企业进行会计利润操纵提供了 可乘之机。有些企业根据自身利益的 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 业很大的选择空间。企业为了粉饰经 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 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 值准备;或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 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 损失数,计提所谓的秘密准备。其主 要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准则规定自行 选择确定方法、比例等方面的政策空 隙来调整利润或利用准则规定的可 收回金额等随意确定资产的价值来 调整利润。如利用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计提方法的选择——总体、类别和单 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通过自行 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来调节利 润;利用对长期投资”判断”权对 其减值在提与不提之间随意判断;利 用高估或低估使用价值和可收回金 额来调节利润。 三、随意计提瓷产藏位准鲁的危 謇 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 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而且 使会计人员的诚信受到伤害。企业根 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一些政策空间达 到自身的目的,其实最终的受害者仍 然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尤其是上市 公司,会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 某些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这不但 使投资者受骗,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 场竞争秩序,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 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四、解决l瞳j■计摄资产III位准鲁 的方法 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 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原因 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 之急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方面企 业自身要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另 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 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强资产减值准备审计监督。 经营者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来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错估的风险 较大,如果请专家进行鉴定,或参照 国际计算方法来预计“可收回金 额”、“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 “销售净价”、“使用价值”,则错估 的风险大大减小。一方面企业内部对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要进行审核监 督,另一方面依靠外部审计监督,如 会计事务所年终审计。审计出不合理 准备要进行调帐。这就加强经营者的 责任心。 3、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 严格自律性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精 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 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 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 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 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 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 就增强了会计人员责任 li,,从基本操 作人员开始解决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问题,使其失去操作者。 4、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 法律责任。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 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 的诚信,而且也使得会计的信誉备受 挑战。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利用当 前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随意调节利润, 这种行为是“合法不合理”,企业不会 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对于“合法不合 理”的现象,不但能够及时建立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明确其承担的法 律责任,使其威慑于法,不敢利用会计 数据调节利润,就能保证正常经营秩 序,维护公众利益(作者JII位:邢台矿 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经济研究2006・4下半月刊《总第19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