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问题情境1:如图所示, 能否向盛有水的试管中投入一种固体物质,使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 本节课是复习课,不能将新课的内容重新再上一遍,这样既没有效果,也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关键是整合, 我通过三个类似的题目将知识点窜起来 问题1学生能知道加氢氧化钠或硝酸钠,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两种物质加进去会有热量的变化 接着提问溶液的组成,并提高让学生理解这些物质在溶液中试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为2 二、学生总结完成: 一、溶液组成 溶液 NaCl溶液 NaOH溶液 NH4NO3溶液 CuSO4溶液 碘酒 溶质 溶剂 1. (09南京)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2.(09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三、问题情境2 如果将试管中的水换成稀盐酸,要使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则投入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 四、学生总结完成: 1.4.8g金属镁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若要配制上题所需的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克?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五、问题情境3 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甲、乙两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总结完成: 总备课第4课时
三、溶解度 1.根据右图信息填空: (1)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丙物质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104序 是____________。 (3)在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在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形成的是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向100g水中加入20g固体甲,形成的是_____溶液(同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5)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有___________;使乙的饱和溶液结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09南京)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第十章做铺垫 溶解度曲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它们与浓溶液、稀溶液这件的区别 最后通过一些练习强化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提升 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是复习课,不能将新课的内容重新再上一遍,这样既没有效果,也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关键是整合。我通过三条有联系的题目,让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转化。溶解度曲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它们与浓溶液、稀溶液这件的区别,最后通过练习将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 成功的地方:课程整合合理,知识连贯紧凑,不是简单的罗列知识,而是有思维爬坡,符合复习课的要求。 不足之处:最后练习的选择,多数为中考题,学生此时的能力是否能达到,很多能总备课第4课时
3
力较弱的学生显的很吃力,故应将题目设置的更有层次性,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总备课第4课时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