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2.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作为首要服务对象,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或专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是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3)强调合格评价与质量持续改进。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一种合格评价。专业认证还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是什么?(*)
(1)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2)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3)吸引工业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4)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有哪些?(*) 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构成.
通用标准有7个要素(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涵盖了国际通行的11条毕业生能力要求,符合华盛顿协议要求的结果导向性特点。重点看学生产出成就,课程体系、师资,这些都是保证和支撑学生产出的。
各专业领域必须同时满足相应的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不是单独的指标。 5. 认证结论有哪些?(*)
认证结论分为三种:(1)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2)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3)不通过认证。对7个标准项的评价有三种:P-通过;P/W—通过,但有弱项;P/C—通过,但有关注项。
6. 认证专家如何考察?(*)
认证专家将通过认证学校说(目标)、做(实行)、证(举证)三个环节,来考查学校的资源、投入与过程,并据此判断其对产出目标的支持程度. 7. 什么是正确的认证观?(*)
(1)认证是手段,不是目的。认证是提高质量的手段,目的是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不是评优,与标志性成果无关;(3)3年与6年不是等级,Pc、Pw不是水平差异,标志性成果与认证判断无关;(4)与学科水平无相关性;(5)结论有一致性,无可比性,认证结论要求一致性,认证结论不说明水平差异. 8. 什么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指由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自己负责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由专业经过对所有评估数据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结论,结论方式是“达成\"或“未达成”. 9. 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1)明确教师的责任;(2)明晰学生学习要求;(3)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4)《华盛顿协议》认证体系的要求,认证结果互认的基础;(5)适应标准修订的需要。
10.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周期是什么?(*)
每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周期一般为2-4年,课程达成度评价周期为2年. 11. 常用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有哪些?(*)
(1)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直接评价方法;(2)评分表分析-—间接评价方法;(3)其他方法。
12. 我校机械专业采用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有哪些?(*)
我校机械专业目前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主要采用直接评价方法,根据课程的性质,有两种方式:(1)笔试类课程的达成度评价;(2)非笔试类课程的达成度评价。 13. 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概括回答)
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大,涉及行业面广。尤其是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逐年增加,新型电力装备、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装备、航空
航天、节能环保、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等新兴产业相关装备迅速崛起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因此,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能够在制造业相关领域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应对变化莫测的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
另外,从我校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机械、汽车、能源、化工、电子等工业领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材料、冶金等领域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多样性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广泛需求。 14.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于竞争优势?(概括回答)(*) 主要就业领域:机械、汽车、能源、化工、电子、材料、冶金等。 主要就业区域:江苏、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发达省份(>66%)。
主要竞争优势: (i)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宽厚的机械专业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和一定的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多个领域与机械设计制造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 (ii)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一定的经济及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胜任与机械设计制造有关的生产组织及项目管理工作;(iii) 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持续学习及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全球市场的人才需求。 15.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厚的机械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胜任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骨干。
16.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规定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能力(即毕业要求)有哪
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
复杂工程问题,并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① 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复杂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进行复杂零部件的设计与分析,了解机器人设计、自动化机械装备设计、机械运动控制技术等现代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设计软件与设备。
② 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复杂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选型的原理与方法,能进行复杂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制造与分析,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精密与特种加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等现代制造方法,能熟练应用制造设备。
③ 熟练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选用、毛坯类型及材料成型方法;熟悉材料成形主要设备的加工原理、工作性能等,熟悉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特点,具备复杂材料成形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制定与设计的能力。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和在多学科背景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能力,理解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机械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在复杂工程活动中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能够理解和撰写效果良好的报告和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陈述发言。
(11)项目管理:理解工程方面的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实践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7.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2012版培养计划规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学分要求课内(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203。5学分。其中课堂学时167。5学分,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36学分。
学分计算: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15个学时为1学分(含课内实验课时)。集中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以教学周数计算,每周为1学分。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3周为2学分.大学体育(基础)每15个课时,记1学分;大学体育(选项)每30个课时,记1学分。
类别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 合计 学分 84 71.5 12 36 203.5 课程教学学时及分配比例 必修课学分 必修课比例 选修课学分 选修课比例 64。5 52 9 / 38.5% 31.0% 5。4% / 74.9% 19。5 19。5 3 / 11。6% 11.6% 1。8% / 25.1%
18.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原理及编程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19. 我校和学院对优秀生源有哪些奖励或激励措施?(*)
(1)完善的奖学金资助体系: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学习优秀奖学金、优秀新生奖、科技活动奖、社会实践奖、文体竞赛奖等;
(2)完善的助学金资助体系: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阳光助学金、社会及个人奖助学金、勤工助学; (3)专业设置的各类企业奖学金; (4)预备生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5)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20. 学院和学校提供了哪些学生指导措施?(*)
(1)新生入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分绩点、考试要求等;
(2)专业学习指导:“学业指导教授大讲堂”、“机械工程导论”、学业导师等; (3)选课指导:《江苏大学本科生选课手册》、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于选课前集中给学生介绍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衔接关系和选课流程; (4)学业导师指导:建立学业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 (5)交流会、报告会、考试动员会指导;
(6)学业规划指导:《学业规划概论》课程、《大学生学业规划书》
(7)职业规划指导:开设《生涯发展指导》、《就业技能提升》以及《职业发展指导A/B》系列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规划知识竞赛”;就业指导讲座。
21. 创新学分的获取渠道?(*)
(1)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金项目立项等创新训练项目;
(2)参加教育部、教育厅等部门组织的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 (3)发表学术论文; (4)申请或取得国家专利;
(5)选修独立设置的创新实践类课程;
(6)其他创新活动,包括:获得国家专业资格证书、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创作及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2. 学校提供了哪些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设施?(*)
校内基地(包括基础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
23. 必修的课程设计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有哪些?(*)
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工程训练(基础工程训练I、II、III);课程设计(包括: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学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