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并“非贫则思变”
张永旺 2005-11-12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穷则思变”,一般人都理解为人们在贫穷之时就要考虑改变之,但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有些人非常贫穷,不仅财富上一无所有,而且知识上也是一贫如洗,但未见其有思变之举,更未见到多少如此贫穷之士由穷变富。
其实,“穷则思变”是一个哲学概念,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与哲理性。周易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右第一章》)。这里的“穷”显然不是贫穷之意,而是“穷尽”、“到达了极点”之意,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就是这个意思,由此看来,毛泽东同志不愧是引经据典的高手,他不拘泥于《易经》的“穷则变”这一必然规律,更重要的是他要求人们认识并利用这种规律,从而才有“穷则思变”之说。
“穷则思变”的关键在于“思”字,就是说,人们要思“穷”、思“变”。思“穷”就是认识规律,认识事物何时何地才能达到某一极限或极点,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思“变”则是要求人们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促成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思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人们认识到该变化时如何促成其变化,这又是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读经论史,不仅要知其一,而且还要知其二,千万不可一知半解,误己误人,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不仅要善于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思穷”,而且还要善于“思变”,绝对不能消极等待,要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时准确地把握历史赋予的大好机遇以求得最大的发展。由此可见,“穷则思变”绝非“贫则思变”,但贫到极点亦当思变。
“穷则思变”中的“变”,意为变化发展之意,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在客观条件上还不允许变化发展时,就要创造条件促成其变化与发展。因此,在看到机遇到来之际说“思变”是不够的,关键要未雨绸缪,创造条件,积极促成变化,促成发展。只有这样,对“穷则思变”的理解才是完整和准确的。
注:唐.陆贽《论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状》之三:“凡人之事,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年》:“凡人之事,穷则思变”;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