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规划学 老师重点(其实就是答案)

2021-02-01 来源:汇智旅游网
环境规划课后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

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

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 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

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 答:发展历程:(1)美国早在1960年制订了第一份大气环境全国行动计划,其后在水污染、饮用水、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要素领域,1977年USEPA根据《政府绩效法》规定制定USEPA战略规划,美国具有了国家级

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规划,经过10年发展,USEPA战略规划体系有了显著的改善与发展;(2)1977年和1986年,日本环境厅(现为环境省)曾分别制定过《环境保护长期计划》和《环境保护长期构想》,1992年《环境基本法》开始了立法讨论;1993年11月通过并实施,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3次环境基本规划,1994年12月通过第一次环境基本计划,2000年12月通过第二次环境基本规划,2006年4月通过了第三次环境基本规划。(3)荷兰于1989年制定了《国家政策计划》,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NEPP),1989年NEPP1公布,其目标是在一代人(即25年)之内达到可持续发展,1990年,又公布了NEPP-90,作为对NEPP1的补充,1993年对NEPP1的初步结果进行了评估,并修改了部分目标,1997年NEPP3公布,2001年NEPP4以对30年环境政策评价为开始,NEPP4提供到2030年的长期规划。 经验:美国的《国家政策法》、日本的《环境基本法》,这些法律不仅明确了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和责任单位,还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流程、编制内容、法律校力等做明确规定。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

答:我国的环境规划体系较为复杂,不同层次的规划相互交叉,由此也导致不同规划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多年来尚未形成稳定的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历次五年规划目标和指标项相差较大,我国对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治理难度估计不足,致使有些目标偏高,因而我国环境规划叫薄弱。 发展前景:前期工作情况的总结(或前次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重点任务与重点工程;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等。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 答:(1)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

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从环境规划学上,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

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

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

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

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

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

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

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

综合性。

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

答:关系: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合理安排,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它们与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呼应, 是进行环境规划首先必须掌握的知识。在编制环境规划 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 案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指导作用: ①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 指导作用 划的指导作用 自然环境是环境演变的基础, 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它制约着自然 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方式和程度。 自然环境的结构, 特点不同, 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方向, 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以及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适 应能力,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随之不同。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在很大程 度上能动的改造自然,改变原来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形成新的环境。现代环境在自然环境 的基础上叠加社会环境的影响, 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 因而必须综合研究区域的 复合生态系统,从而研究其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寻求编制环境规划的方法,使编制出来的 规划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复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有利于区域当地环境质量状况的实 质性改观。②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 自然三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且总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因此,环境规划 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 如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调整而环境规 划未能做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由于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本身将失去意义,如果未能 及时进行调整,那时牵涉到得方方面面很多,工作量将很大,从而影响到规划的顺利实施。 许多的环境问题都是由社会, 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引起的, 要处理好这些环境问 题,做好环境规划就必须摆好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的位置,脱离这两大系统而编制的 环境规划,必定是不切实际甚至毫无使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 系统必然是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

答:城市边缘工业的集聚和市中心商业、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共同使用公用交

通运输、环境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有利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技术、产品和信息交流;便于统一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

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

式。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答: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单一产业不能构成产业生

态系统,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深刻的变革。

作用: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

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经济,它通过纵向、横向和区域耦合,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融为一体,使物质、能量可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答:(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

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类。

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类型:(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3)

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

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

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目的: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

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

基本内容:(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

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2)在所研究的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位单位,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3)在各功能区,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

合理的控制对策。

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 答:城市综合环境规划区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而部门环境功能区划一般可分为大气环境功能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包括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包括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鱼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及一般景观水域;噪声功能区分为5类:0类声环境功能区、1类声环境工区、2类声环境功能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4类声环境功能区。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答:(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其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力、污染消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的调查和评价。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2)分析预测的结果,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能力,削减量和可能的投资、技术支持,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包括污染综合整治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生产布局调整措施。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答:(1)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1、决策风险的影响,环境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给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2、决策时效的影响,对于最高决策者来说,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投入实现环境规划目标,是决策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任何一个规划方案的实施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影响,即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上述4项因素外,最高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和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的决策实施有较大影响。(2)环境规划方案运行模式:对于最高决策者来说,除了充分考虑影响规划方案决策运行机制外,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帮助自己分析问题的推敲命题,这些命题包括:规划方案是否必要,规划目标能否实现,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其实施后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规划方案是否富有弹性和很强的应变能力等。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基本措施:(1)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包括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与

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2)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包括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统计报表制度,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3)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包括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生态工程工艺研究。

功能:(1)完成综合技能(2)完成诱导机能(3)完成科学的、合理的机能 (4)完成调整环境的机能(5)完成确保实行机能。 9、结合环境规划法说明其动态管理的内容? 答:(1)环境现状评价(2)环境规划区域预测(3)环境规划目标确定(4)建

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5)环境规划功能区划(6)环境规划方案优化(7)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结合一水体(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数据,试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水体质量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答:略

2、根据预测的要点如何考虑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效果。 答:(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2)寻找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专家

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以上三点考虑预测的不正确性,为了提高预测的效果,可通过定性、定量

预测技术进行选择。

3、根据某城市有关资料,讨论怎样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并进行预测结果的分析。 答:

4、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答:(1)确定预测目标(2)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3)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5、结合生态等问题,讨论如何对难以量化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答:

6、根据环境规划的实践,如何理解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基本框架的含义。 答:

7、从方法学上讨论费用一效益分析、数学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3类技术方法处理环境规划决策问题上的差异与内在联系。 答:

8、结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技术方法,讨论如何处理环境规划中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的协调分析问题。 答:

9、结合区域SO2控制问题,分析运用费用一效益方法进行环境规划决策的基本过程及处理方法要点。 答:基本过程:(1)明确SO2控制问题(2)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3)

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4)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5)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

方法要点:弄清规划方案中各项活动所涉及环境问题的内容、范围和时间尺度,从而为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奠定基础,在环境功能分析确定的基础上,对受纳体环境影响的估计,主要包括:1、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分布;2、估计受纳体在环境质量变化中的暴露程度;3、估计暴露对受纳体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当完成备选方案的方案的费用效益货币计算后,就可通过适当的评价准则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完成最佳方案的筛选。 10、结合一个环境规划的例子,讨论如何建立层次分析决策模型。 答: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1、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水环境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后者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水环境保护,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2、何谓水环境控制系统?

答: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排出、输送、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

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水质污染及其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性能与功效主要表现为水质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也表现在控制污染措施的技术经济效应上。各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该系统的总体功能效应都产生其一定影响。 3、简述水环境控制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答: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是以国家颁布的法规和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 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 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总目标, 以最佳适用防治 技术为对策措施群, 统筹考虑污染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体质量及其与经济 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 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特点: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规划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的核心 内容。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的最优化 问题和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问题。 4、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以国家颁布的法规与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

规划为指导,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目标,最佳适用防治技术为对策措施群,统筹考虑污染源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质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5、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答: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

建设长远计 划的依据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以及各行各业

对水资源的 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出工程 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 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6、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

答:1、按水环境目标分类:A、自然水环境容量。B、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A、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B、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C、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 3、按降解机制分类:A、稀释容量 B、自净容量 4、按可再生性分类:A、可更新容量 B、不可更新容量 5、按可分配性质分类:A、可分配容量 B、不可分配容量 7、水环境功能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水污染控制单元?

答: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 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合理利用水体自 净功能和环境容量 6、与陆地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 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执行 II 类标准 2、生活饮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3、 渔业水域执行 II 类或 III 类标准 4、风景游览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5、工农业用 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1、系统分析 2、划分步骤: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和综合评价 第六章 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1、弄清问题 2、确定环境目标 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影响关系 3、选择 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 5、确定优选方案 6、方案的实施 5、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在规划中所起的作用 1、 一个完整的大旗环境规划包括多反面的内容如: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大气环境目标确定及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等 2、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预测,了解现在和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污染情况。大气污 染预测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 影响排污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和预测排污量增长对大气环 境质量的影响。 而制定科学, 合理的大气环境目标是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之 一。 正确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研究和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也是实 施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基础前提。

8、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答:(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1. 清洁生产工艺

* 清洁生产定义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污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 实施清洁生产是深化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也是水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措施。 2. 浓度控制

* 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仍依据排入水体或城市下水道的污染物浓度征收排污费。

* 经若干年的实践发现,实施浓度控制之后,水体质量改善的程度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浓度控制法有下述缺陷:

①当排放源采用稀释排放法时,可以在浓度不超标条件下无限制地排放任何污染物;

②浓度控制未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负荷,如在排放源密集的地区,即使各个污染源都符合排放标准,但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也可能超过标准; ③浓度控制法未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3. 总量控制

* 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容许排放总量。总量控制可划分为三种

类型:

(1)容量总量控制。从受纳水体容许纳污量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指标。 (2)目标总量控制。从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控制目标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指标。

(3)行业总量控制。在行业中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4. 污水处理

* 建立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应考虑采用的重要措施。准确估算污水处理费用是评价污水处理措施的关键环节。

9、查阅文献,简述生态修复的概念以及内容。

答: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10、污水处理厂的费用函数如何表达? 答:污水处理厂费用函数定量表达某一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基建投资(或年费用)与单位时间内去除污染物量或污水流量与处理效率两者的函数关系。 11、如何评估水环境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答:评价水环境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可以水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和污水处理投资的

可行性两个方面来考察。

12、概括说明水环境承载力及其表述方法。

答: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

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表述方法:|Ej|=m2/n(Eij)2

i1n13、查阅文献,简要阐述TMDL的计算方法,分析在我国实施TMDL计划可能

面临的问题。 答::①通过对负荷或水质相应的保守性假设来计算;②预留出一定比例的

可分配负荷不参与负荷分配,而将其作为安全临界值。TMDL计划应与其他控制管理措施相结合,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的恶化;TMDL计划需要进行成本一效益定量评估及技术与制度上可行性评价,选取社会效益最大的执行标准和实施方案;TMDL计划中的公众参与;不同类型水体实施TMDL计划,确保水质安全;TMDL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体系等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14、试评论我国的水环境规划——过去、现状与展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根本保障.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多目标决策的大系统问题,必须应用大系统理论的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传统的水资源配置存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强调节水忽视高效、注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而忽视水资源充足地区的

用水效率提高、突出水资源的分配效率而忽视行业内部用水合理性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必须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特别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协调好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确保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5、

16、在某河段有3个化工厂抽取河水作为生产用水,然后将污水排入河流(假定无消耗) 解: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1、描述大气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答: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控 排放子系统 制子系统

大气环境过

程子系统

大气环境过 程子系统

大气环境过

程子系统

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1)弄清问题(2)确定环境目标(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相应关系(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5)确定优选方案(6)方案的实施 3、简述能源构成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

答:1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 2能源消耗费得增加 3 大气污染物

产生量的增加 4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5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4、简述大气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答:

5、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在规划中所起的作用。

答:1、 一个完整的大旗环境规划包括多反面的内容如: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大气环境目标确定及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等 2、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预测,了解现在和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污染情况。大气污 染预测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 影响排污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和预测排污量增长对大气环 境质量的影响。 而制定科学, 合理的大气环境目标是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

内容之 一。 正确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研究和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也是实 施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基础前提

6、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如何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 答: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在区域大气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以及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所要解决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和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7、为什么要进行大气功能区的划分?如何进行划分?

答:1、 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区域, A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分别划分为一、

二、 三类功能区, 各功能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大旗环境标准,来保证这些区域社会功能的发挥 B 、应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地合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 C、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对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大气环境目标的控制对策,有利 于实行新的环境管理机制 2、大气功能区的方法一般有:多因子综合评分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适宜度分析法 及层次分析法等。按多因子综合评分法为例,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可采取一下步骤: 确定评价因子,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单因子权重的确定,单因子综合分级评 分标准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8、大气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怎样综合应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治? 答: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1、使用新能源;2、改

变现有燃料构成;3、改变煤答燃烧方式(2)集中供热:可以充分利用燃烧新技术和消烟除尘新技术,提高热效率,大量地减少燃煤量,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灰飞扬的二次扬尘;可以提高集中供热锅炉排放烟囱的高度,代替数量众多的低排放烟囱,充分利用区域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减少低空污染物浓度(3)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1、控制颗粒物排放;2、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4)实施清洁生产(5)控制移动源的排放2、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1)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2)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3、加强绿化:(1)植物精华(2)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9、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1)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1、使用新能源;2、改变现有燃料构成;3、

改变煤答燃烧方式(2)集中供热:可以充分利用燃烧新技术和消烟除尘新技术,提高热效率,大量地减少燃煤量,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灰飞扬的二次扬尘;可以提高集中供热锅炉排放烟囱的高度,代替数量众多的低排放烟囱,充分利用区域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减少低空污染物浓度(3)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1、控制颗粒物排放;2、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4)实施清洁生产(5)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10、什么是大气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规划中实行总量控制有哪些必要性?

答: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 并将其优化分配

到源, 以确 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实行浓度控制和 P 值控制已不能阻止污染源密集区 域的形成,也不能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现有大气污染 特征,提出在我国城市推行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法。只有实行总量控制,才能建立大气 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定量关系, 建立污染物削减与最

低治理投资费用的 定量关系,从而确保实现城市的大旗环境质量目标。 11、浓度控制法、P值法和总量控制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总量控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排放污染物的总质量; (2)排放污染物总

量的地域范 围;(3)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范围。 企业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1)在市场上购买排污权; (2)实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浓度排放标准的指标: (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3)单位产品排放 量。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并没有规定最大持续排放时间,且监测规范中的监测时间也是很短 的。 P 值法的理论基础是点源扩散模型;P 值法可将允许排放总量分配给点源。计算的是总量控 制区内点源(几何高度大于等于 30m 的排气筒)污染物排放率限值,不能计算低架源的允 许排放量。

12、总量负荷的分配原则是什么?分配时如何体现公平性? 答:(1)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2)一律削减排放量的非配原则(3)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体现公平性:1、等比例削减;2、A-P值分配;3、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

13、设某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区总面积为 1369.9km2,全部为二级功能区。其中一区、 二区和整个控制区的面积,各区二氧化硫实际年排放量,低架源、中架源、高架源 的实际年排放量等数据见例表 1,点源高度(作为有效高度处理)及个数见例表 2。 试求各区二氧化硫总量控制限值及 P 的实施值(该例中以 H<25m 为低架源) 。

解: ①查得 A=4.0,α=0.25,P=60, ρBSi =0.15mg/m3①查表 A(地区总量控 , , , 4 2 制系数, 10 km /a ) α(低源分担率) P(点源控制系数) ρBSi (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与第 i 功能区类别相应的 ; 年日平均浓度限值,mg/Nm3 ) ②Ⅰ、Ⅱ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和控制区总允许排放量 SI 81.8 = 4.0×0.15× =1.33(104t / a) S 1369.9 S 87.07 QaII = A×ρBSi × II = 4.0×0.15× =1.41(104t / a) S 1369.9 n S Qa = ∑A×ρBSi × i = A×ρBSi × S = 4.0×0.15× 1369.9 S i=1 = 22.21(104t / a) QaI = A×ρBSi × ③各区低架源(H<25m)排放量 Q =α×Q =0.25×1.33=0.33(104t / a) bI aI Q =α×Q =0.25×1.41=0.35(104t / a) bII aII Q =α×Q =0.25×22.21=5.55(104t / a) b a ④各功能分区中架源( H<100m)的总允许排放量 2 QmI = ∑ P × Hej × ρBSi ×10?6 j = 60 × 0.15 ×10?6 (252 × 32 + 402 × 96 + 602 × 9 + 802 × 2) = 1.9692(t / h) = 1.9692 × 365 × 24 ×10?4 (104 t / a) = 1.73(104 t / a) 2 QmII = ∑ P × Hej × ρBSi ×10?6 j = 60 × 0.15 ×10?6 (252 × 268 + 402 × 233 + 602 × 7 + 802 ×1) = 5.1471(t / h) = 5.1471× 365 × 24 ×10?4 (104 t / a) = 4.51(104 t / a) ⑤调整系数 βi、β 的计算 I K βi = II K β i = Q aI ? Q bI 1.33 ? 0.33 = = 0.58 Q mI 1.73 Q aII ? Q bII 1.41 ? 0.35 = = 0.24 Q mII 4.51 β = Q a ? Qb 22.21 ? 5.55 = = 1.34 > 1 Qm + Qh 7.11 + 5.33 β =1 ⑥计算 P 的实施值; IK I =P×βiI ×β =60×0.58×1=34.8 P IIK II =P×βiII ×β =60×0.24×1=14.4 P ⑦计算各功能区点源新的允许排放率限值 qpi =β×βi ×P×ρBsi ×he2 ×10?6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题目一 题目一:有一条通过市区的河流,水流量为 400 万 m3/d。COD 含量为 14mg/L,河的上游有 A 厂和 B 厂。 A 厂每天排放污水 40000 m3, COD 含量 140 mg/L。 厂每天排放污水 25000 m3, B COD 含量 130 mg/L。河水自 A 厂到 B 厂能自然净化 COD 5%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该河允许含 COD 15 mg/L 以下。根据国家 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上述二厂排放的污水 COD 含量均应在 150 mg/L 以下。 1) 各厂达标排放 设 A 厂减少排放污染物 X1 t, B 厂减少排放污染物 X2 t,则有 5 .6 ? X 1 ≤ 1 5 0 0 .0 4 3 .2 5 ? X 2 ≤ 1 5 0 0 .0 2 5 2) 各厂废水与河水混合后,河水水质达标 各厂废水与河水混合后, 对 A、B 厂分别应满足 56 + 5.6 ? X1 ≤ 15 4 0.95× (56 + 5.6 ? X1 ) + (3.25 ? X 2 ) ≤ 15 4 3 )各厂排放量为正值 各厂排放量为正值 X X 1 2 ≤ 5 .6 ≤ 3 .2 5 1 Z = 1000 × X 1 .6 ≤ X 0 .9 5 X 1 + 800 × X 2 ≤ 5 .6 2 ? 0 .5 ≤ X 1 ≤ 3 .2 5 2 + X ≥ 1 .7 7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1、简答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

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土地利用规划:对一特定地域内各类土地的供应与需求、开发、利用、保护、

整治等进行统筹安排,确定各类土地的用途及其合理利用的目标、规模、结构与利用方式,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及步骤。 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对土地利用及其相应的社会

经济条件改变系统的规划过程。

2、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简述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历程。 答:P239-240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步骤。 答: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评价; 3、土地利用预测; 4、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5、土地利用分区;

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和实施。

4、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包括土地评价、土地利用预测、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5、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评价; 3、土地利用预测; 4、土地利用张略研究; 5、土地利用分区;

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 7、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1、什么是固体废物?

答:是指生产建设、日程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

物质。

2、固体废物有哪些类型?

答:有3类,即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3、什么是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答: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是在资源利用最大化、 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 对固

体废物管理系 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 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4、试用系统论的方法剖析某城市的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答: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思想的发展经过了:无害化处理、综合固体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固体废物管理。可持续固体废弃物管理是以环境有效率、经济能承受和社会能接受为目标的,利用综合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思想进行的固体废弃管理。

利用复系统仿真建模的方法来研究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有助于: (1)研究不同情景下,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社会技术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 (2)研究不同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参与主体相应政策的微观过程。 (3)能研究和评价不同策略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5、简述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答:(1)总体设计;

(2)数据调查与分析; (3)规划模型开发;

(4)规划方案生成及后优化分析。 6、某城市2008年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230kg/人,人均产生垃圾量的年增长率为0.02,假设2010年和2015年的人口分别为80万人和100万人,试用理论预测模型法计算这两年的垃圾产生量。

答:此问题为等比数列a1=230 q=1.02 则S=a1(1-q^n)/2 (人均产生垃 7、请写出理论选址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答:.略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

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城市环境规划? 答: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全局性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

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城市是否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把环境资源摆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同等地位上。环境资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人类“生产”的支撑和服务上,也体现在对人类“生活”的支撑和服务上,离开了环境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将是一句空话,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所在。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的增长,但需要重视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如果只是片面地以GDP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那么就不可能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自然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协调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所在。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生活质量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它是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体。这种和谐的生活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高境界。 2、简述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城市规划包括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首先,在明确规

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即对所 要规划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土地利用、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状 况,以及对大气、水、土壤、噪声和固废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并适当地作出相当的环境质量评价。 然后,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即根据现有状况和发展 趋势对规划年限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预测, 根据环境功能状态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及相应的 环境目标,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设计,对城市大气、水体、噪声等进行污染综合 整治规划、 制定固体废物和工业污染资源管理控制规划, 以及对城市的交通运输、 能源供给、 土地利用和绿地建设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 3、简答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

答:开发区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 它既有着区域环境规划的共性, 又有独特 之处。通常,开发区是在原农业区或未开垦的区域上重新建设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城 市化水平低,环境质量良好。 4、比较城市环境规划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异同点。

答: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首先,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

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其次,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内容是(1)现状调查及评价(2)基础研究(3)环境预测与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其涉及范围广,数据需求量大,要使用多种模型方法,而开发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开发为中心,来描绘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科学蓝图。 5、什么是社区?如何划定边界?

答: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

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边界的确定:1、依据自然生态条件的连续性 2、依据人们的相互联系状况。 6、结合实际理解社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答: 可持续社区是一个健康的社区,而且它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创造性地适应 不断变化的环境。可持续性既要在当地水平上考虑到其所有人的福利,又 要尊重相邻社区满足其所有人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计划不仅有助于社区加 强保护其独特的自然、人造和文化资产,而且还能帮助一个社区实现其规 划设想及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7、什么是乡镇环境规划,其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关系是什么? 答: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

本措施, 是以农 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它以乡镇环境条件为基础,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 目标,依据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经过环境系统分析,从而制 定出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案。 作用:乡镇环境规划所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工程项目 的生产规模、结构布局等,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的方向和要求,指导乡镇建设和管理活动 的开展, 对有效实现环境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乡镇环境规划, 可以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效益,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乡镇环境规划是乡镇总 体规划的重要篇章,是整个乡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8、结合实际,说明编制县域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

答:(1)制定环境规划目标; (2)建立规划指标体系; (3)环境现状调调查与评价; (4)环境污染预测; (5)环境功能区划; (6)环境规划方案; (7)制定政策法规。

9、乡镇企业现存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环境规划? 答:(1)一些地方环境规划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中,规划落后于经济和环境保护的

要求(2)功能区划不尽合理(3)立法不完善,管理不得力(4)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好以下几点:(1)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小城镇总体

建设规划中(2)乡镇环境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3)功能区划分要适当合理,有条件的城镇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来隔离。(4)在乡镇环境规划中,应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放到重要位置(5)强化环境管理(6)提高生态环境意识。 10、结合你所熟悉的县镇企业,说明其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答:(1)准备阶段:1、接受任务;2、调查研究;3、环境影响预测。

(2)编制阶段:1、确定环境规划目标;2、环境规划对策研究;3、拟定规

划方案与措施;4、可行性分析;5、优化协调规划方案;

6、编写规划报审稿。 (3)报批阶段。

第十章 流域环境规划

1、流域环境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变化?请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简述。 答:我国目前的流域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水系 污染未能

得到有效的遏制,就整体变化趋势而言,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水质相 对较好的南方存在水质明显恶化的趋势;在北方地区,尤其是海河和黄河的水质 都出现了好转迹象,但仍不稳定,污染效果仍需进一步的评估;湖泊水库富营 养化问题突出,尤以太湖、滇池和巢湖等富营养化最为严重;饮用水源保护继 续加强,我国目前的饮用水源同时受到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有毒物质的共同影 响,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此外,突发性环境事件频繁,也严重威胁饮用水源 的环境安全,加之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剧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问题;流域生态 用水无法保障,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资源紧缺 与用水浪费、低效率并存,河流遭受到严重的污染,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用水冲 突,加剧了河流干枯和湿地退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 2、简答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的方法基础。 答: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的方法基础为:系统分析和优化、流域分析与流域保护、

流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恢复生态学 3、简述流域环境规划的主要步骤。 答:(1)流域资源、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2)流域水环境问题诊断与规划目标的确定;

(3)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分析; (4)流域环境规划基础研究; (5)流域环境规划方案; (6)规划实施与管理。

4、结合前面的章节和相关参考文献,简述流域社会经济预测的方法。

答:预测方法:采用历史数据与发展指标相结合的趋势分析法(即水平法)。此

外,作为一种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动态分析法,即系统动力学法,在区域社会经济预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流域环境经济系统优化和规划方案优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流域环境经济系统优化的目的: 规划方案优化的目的:

6、简述流域环境规划方案的组成。

答:污染源治理工程(电源和农业面源)、湖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河道生态环

境修复工程以及陆地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工程。 7、如何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答:通过技术评估,然后再进行环境评估,再进行经济评估,最后确定拟实施方

案。

8、阐述对于我国流域环境规划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答:我国的流域环境规划工作主要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 计划》,自此我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工作,其中以淮河、辽海、海河、松花江、黄河、巢湖和太湖为主。就我国流域水环境变化的整体趋势而言,存在两个明显的特点:1、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流域水污染治理有了初步的效果,但水质很不稳定,污染治理效果仍需进一步的评估。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规划

1、 如何理解生态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答:生态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做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维持生态城市平衡,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简答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指标体系(2)循环经济型生态经济体系(3)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4)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体系(5)人和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体系(6)先进文明的生态的文化体系(7)有序先进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8)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撑体系。 3、简述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路线

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规划,建设实施和有机组织结构的形成。

4、比较城市环境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答:

项目 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

理论指导 生态学、城市规划学 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学 研究内容 调控城市人类与城市 预防和控制城市环境

环境的关系 对城市人类的负效应

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经济 以大气、水、土壤、噪声

规划要素 的和谐稳定,也是生态规 和固体废弃物等自然基质

划的重要内容 环境为主

规划目标 创造高效、和谐的城市环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

境,实现经济、社会、环 环境支持 境效益的统一,人与自然 的共生

对“城市”的 将城市作为由经济、社会、 将城市作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 概念理解 环境构成的人工—自然复 用和影响的物质个体

合生态系统

对“环境”的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基本指自然环境 概念理解 (人工环境)

5、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区划包含哪些内容?

答:①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②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③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④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⑤各生态功能区概述 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 所以,两者关系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什么是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它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生态城市发

展水平的依据。 所用:构造:“资源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

统”的思路指标体系骨架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1、 什么是DSS?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帮助。

2、 DSS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库结构系统:适用于一些较窄的特定应用领域,如财务计划、销售利润、

成本和投资。

三库结构系统:二库结构的改进,是将二库DSS中的模型库中决策方法分

离出来。

四库结构系统:演进链可用来支持用户的学习过程和问题的识别过程。 五库结构系统:五库结构有信息提取关系、调用关系。 3、 DSS与MIS系统的特点有何不同? 答:从MIS和DSS的技术特点来看,MIS是以分析和管理已有的信息为出发点,

运用常规定量数学方法和一些确定的决策模型对问题进行描述、处理和求解。例如,财务决策、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控制。而DSS是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存取,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分析其特定问题,模拟决策过程,提出并选择决策方案,预测决策效果的决策支持环境。例如,为企业制定投资方案、制定经营方针等具有战略性的决策问题提供帮 助。 4、 简述DSS的开发步骤及要点。

答:1、制定计划;2、系统分析3、系统设计;4、系统实施;

5、 环境问题通常分成几个决策层次?它们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个层次为环境战略决策。该层次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统筹环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是环境质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之上。第二个层次是环境战术决策,他是在战略决策结果的指导下进行的。环境战术决策的任务是在环境目标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寻找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佳方案。第三个层次是技术决策。技术决策是在战术决策结果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任务是为实现战术决策所确定的方案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技术措施。

6、 常用的决策技术有哪些?它们适合解决何种问题?

答: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不确定型情况下

的决策分析。1) 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 一是只有一个状态, 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 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 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 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

2)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

7、 环境规划DSS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环境规划DSS是由规划决策者、环境系统、DSS软件(包括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方法库及其管理系统)、DSS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数字化仪、扫描仪、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和用户系统界面5部分组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