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批判性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2023-07-30 来源:汇智旅游网


批判性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的一种必备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主要内容和重要 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手段。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形成学生的阅 读反思,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 力的前提;教师的激疑、质疑、释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批判是从阅读反思起步的。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其着力点在于超越作品和作 者,发表与作品、作者相异或相反的见解。受思维定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在长期的教 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只满足于将书本知识或教参上的解释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也 只去记住书本上的现有结论,而不敢或不愿对其“原说”加以评价、分析或怀疑。这是造成 学生死记硬背力强,求异、批判、创新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学生批判能力得 不到发展,创造力也遭到了扼杀。在这里也可以举一个教例,北大教授乐黛云在美国做访问 学者时碰到这样一件事:课堂上,教师正在讲授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个美国学生说 ,她最喜欢的是三仙姑,最恨的是那个村干部。“因为三仙姑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她有权 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喜欢搽粉,爱打扮,招惹谁了?但三仙姑却总是受到社会环境 的歧视和欺压,这不公平。而那个村干部,连别人多搽点粉都要过问,完全是多管闲事…… ”乐黛云对这位女生的回答不禁愕然,她想作为赵树理在天之灵倘若有知,也绝对想象不到 这个美国女孩对他作品中的人物竟会有如此的解读,因为这位美国女孩将作家渗透在作品中 的价值观完全颠覆了!但是,乐黛云教授却不得不承认这个美国女孩言之有理[5] 。我们说,由 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解读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对这位女生 的批判性思维而叫好。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从这里得到启示。批判性阅读,就是有创见的阅 读,要容许学生“犯错误”,即使是对文本意义呈现“异态”接受,但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应 该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否则,我们的想象力就会枯萎,我们的创造力就会衰竭。创新从来就 是 建立在对旧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在创新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可以起到导航 和护航的作用。

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对作品或文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承袭旧说,不 迷信权威,甚至可以怀疑权威。比如,高中课文中有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作 者 将梅雨潭的绿作了拟人化的细腻的描写,将这一景色与北京什刹海的绿、杭州虎跑寺的绿做 对比,突出梅雨潭绿的可爱。文学史上名家和权威对这一分析早有定论:文章的主旨是“表 达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但有学生却做了这样的解读:在当时正值青春年华 的作者心中,梅雨潭的“绿”,其实已幻化成、或者说已升华为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象征, 它带有鲜明的女性色彩,所以作者称它为“女儿绿”,并连用几个女性的“她”字来称呼它 ,因此,这篇作品的寓意也可以看成是对理想中的女性美的深情热烈的讴歌。这种解读是不 是也可以接受呢?这就是一种批判性阅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批

判性思维。文学作品的阅读就 是需要这样的多元解读,这也是文学艺术的本质所在。

批判性思维是由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两方面要素构成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 培养学 生的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基本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一些特定的批判 性思维技能。综合国外专家的分析,这些技能可以概括为下列八种[6]:1)抓住 中心思想和 议题;2)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4)察觉出那 些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5)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6 )在更大背景中检验适用性;7)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8)预测可能的后果等。概括地说 ,进行批判性思维就像评论家和法官那样进行审、查、判、断。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 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向和倾向。它要激活个性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 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具体来说,它包含下列六大要素[7]:1) 独立自主;2 )充满自信;3)乐于思考;4)不迷信权威;5)头脑开放;6)尊重他人。由此看来,批判 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批判性阅读来实现的。

三、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1.宽容学生对文本的“异态”接受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与作品的关系总是表现为双方意义认识的双向运动和交互作用。 一方面,作品所显示的意义,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总要积极作用于读者,通过情感的 或逻辑的力量要读者去赞成它、同情它、接受它;另一方面,读者又不是被动地接受或顺从 ,而是要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价值标准出发,对作品给自己的影响和效果做出能动的反应 ,或者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同情,或者接受,或者排斥。这种能动反应的理性化,便是对 作品的批判。在广泛的意义上说,读者对作品所做出的任何反应或议论,就其性质而言,都 是一种批判。

因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知识、能力和环境对于学生而言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多元 解读是阅读的正常表现,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许正是这种“错误”包含着创新的 因子,也许正是这种思维才是创新的动力。

2.教师在教学中激疑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前提

阅读教学中,通过激疑披露文章隐含的疑点,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触发学生由此及彼的联 想,进而训练其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创新能力。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句“ 留 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眼就在“时时”、“恰恰”两个词,而这两个词对中 学生来说又是很难讲清楚的,如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思辨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好奇心,就会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先列举一些前人的解读,然后结合中学生“喜 探究”、“不服输”等心理特点进行激疑即发问:前人都说“时时”、“恰恰”如何精妙, 你们是如何看待的?理由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注意是“点评”而不是“统一”。对 于

一些课文的解读或论断,还可以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 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你认为怎样?勤奋一定 能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各式各样的回答中,既交流了思想,又探讨了前 人的各种不同解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建立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教师要为学生指点质疑的路径和教给质疑的方法。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应点拨学生从 多方面、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着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词句内容上质 疑,从感情基调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的写作意图、安排、方法等 方面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故事的情节上质疑,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 方质疑,等等。教师在培养学生常规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 。 要指导他们学会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路径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系统起来,增强他们的思 维逻辑性及迁移能力,使他们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提 出问题。

4.教师在教学中释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的释疑能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取决于其自身是否是一个具有反思能力 的教师。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对阅读对象的新见解、新观点,可以把阅读教学提升到 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的释疑,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径,使学生达到关注社会、贴近时代、感悟语文的 目的。教师要大胆地放下教参,走出教室,与学生一起走进阅览室、图书馆和书店,善 于从电子读物、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参与社会活动,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

总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重要手段。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养成学生批判性反思习惯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 标,为成就创新型人才承担学科职责是语文教师的理想和追求。

参考文献:

[1]王源生.关于批判性思维[J].求索,2004(7).

[2]甘和平.语文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 天地,2001(9).

[3]杨玉军,王惠.面对学生的发问[N].中国教育报,1998-05-12.

[4]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5]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6]Dembo,M.H.Apply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5th)[M].Newyoik81 Long don:Langman,1994.

[7]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