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
2023-12-30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14年第4期 NO 4,2014 观察与思考 OBSER、,AT10N AND PONDERAT10N 2014年4月 Apr,201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 真理观评判 口仲帅 提要:波普尔在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反归纳主义、经验证伪原则和反历史决定 论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真理观。波普尔从什么是真理、科学的逼真性 和逼真度以及科学发展四段式等方面阐述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站在马克思 主义立场上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进行评判,对于加深对真理问题的理解,丰富对真理 问题的认识,促进真理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波普尔真理观马克思主义 波普尔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 创始人。他早年拥护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后来其政 治观点发生变化,成为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真理问 而上学的实在论”,它不是基于科学理论而提出的, 而是一种大胆的猜测,是一种必要的假说,他拒绝为 自己的这种假说提供任何理论依据, “因为实在论明 显地缺乏可检验性,所以,我自己宁愿称实在论为‘形 而上学的’,而不是‘科学的一’④。波普尔之所以 题理论界一直都存有不同的观点,波普尔基于理性批 判主义等理论原则提出了证伪主义的真理观,在理论 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 提出这种假设,原因在于坚持实在论的观点有其积 极的现实意义。首先,坚持实在论可以鼓励科学家 秉持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探索未知的 波普尔的真理观进行评判,对于加深对真理的理解, 丰富对真理的认识,促进真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 客观世界。其次,坚持实在论可以鼓舞人们抱有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作为。最后, 坚持实在论对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伦理也有积 极意义。总之,波普尔实在论的观点,承认经验之 外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一、波普尔真理观的理论基础 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形而上学的 实在论、反归纳主义、经验证伪原则和反历史决定论 这为探索真理奠定了理论前提。正如波普尔所说,“我 们的真正问题是实在的问题,或者换句话说,是理论 及其真理性问题。” (二)反归纳主义和经验证伪原则 等对波普尔的真理观影响最大,构成其真理观的重要 理论基础。 (一)形而上学的实在论 波普尔自称是一个实在论者,他坚持实在论的 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人们可以用经验去证 实世界。但是,波普尔反复强调Lq己的实在论是“形 波普尔反对归纳法,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方法。 他指出归纳法只能总结过去,不能预知未来。其理 由是:其一,在过去不断重复的现象,在现在或者 作者仲帅,男,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教研部博士研究生(哈尔滨1 50001)。 ①( [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卓如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87年版,第45、334页。 圜 观察与思考 201 4年第4期 (一)什么是真理 未来不一定能够重复。其二,从数学上说,过去重 复的现象都是有限的,未来出现的现象都是无限的, 有限与无限之比,所得的概率只能是零。波普尔反对 归纳法,也就否定了归纳法是认识真理的正确方法, 由反归纳主义推导出的证伪主义,则被波普尔视为是 探求真理的途径。经验证伪原则是在反归纳主义的基 波普尔对真理的认识深受塔尔斯基的“真理符 合论”影响,他说:“真理是与事实(或实在)符合, 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理论是真的,当且仅当它符合 事实。” 但是,塔尔斯基是在语义学范围内来谈真 理,波普尔则把符合论运用到认识论领域。符合论的 前提是实在论和可知论,波普尔是实在论者,他承认 客观真理,认为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 础上建立起来的。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可以 证伪的,他反对为理论进行辩护,认为“必须抛弃 的是寻求辩护,指为理论是真的这一声音辩护。所 有的理论都是假说;所有的理论都可以推翻” 。不 存在不能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暂时没有被证伪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理论的产生,必将被人的经验所 证伪。所以其理由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普遍意义, 但是,这种普遍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证实, 因为人们都是从个别事物出发通过经验证实的,个别 但是,波普尔否认科学能认识客观真理,在他看来, 由于客观世界存在于人的经验之外,它是不可能被人 的经验认识到的。他写道: “真理……我们也许永远 不能得到它,也许即使得到了它,也不知道”,因为“它 是在我们可及的范围以外的”, “它隐藏得很深,我 们不能探入其深处”。 波普尔又指出,虽然科学不 能认识真理,但是人们可以探求真理。因为人们可以 根据问题提出对真理的大胆猜测,然后通过提出新的 理论,否定旧的理论,用人的经验对科学理论不断证 不能通过归纳法上升为一般,我们无法从个别中得出 一般性的结论。相反,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只要举出任 意一个反例,其普遍效应就不复存在。 (三)反历史决定论 伪,虽然可以无限接近真理,但是永远无法认识真理。 (二)逼真性与逼真度 波普尔反对历史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没有规律,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 其理由是:(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不同,自然现象 可以重复出现,历史事件则不能重复发生,历史现象 波普尔认为,虽然人们无法认识真理,但可以 探索真理,即通过问题对真理提出大胆的猜测和假 设。一方面,科学理论是仅仅对真理的猜测,它一定 包含虚假的成分;另一方面,科学理论也能够被我们 的经验所确证,这又说明科学理论或命题也包含真实 的发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2)自然界是 简单的,人类社会则是复杂的,人的主观意识是创造 历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历史发展可以受到我们知 识的增长影响”, “如果有不断增长的人类知识这回 的成分,是接近真理的认识。因而,任何科学理论 都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 都是对真理的探索性猜测,所以都是可以被证伪的, 它能通过不断的猜测和证伪而逼近真理。猜测、证伪、 再猜测、再证伪……这就是科学接近真理的道路。波 普尔将科学理论具有逼近真理的性质称之为“逼真 性”,而将真理性的程度称之为“逼真度”。不同的 科学理论具有不同的逼真度,即所包含的真实的和虚 假的成分在量上是不一样的。一个理论的真实成分的 量越高,虚假成分的量就越少,它的逼真度也就越高, 事,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可能预先知道我们明天才会知 道的事情”。④波普尔批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 的方法,它不能产生它所许诺的结果。” 因为对社 会未来的预言是依据社会规律做出的,人类历史的发 展没有规律,所以人们也就不能对未来社会做出预 言。依据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 探求真理的过程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 这个理论就愈进步。因此,波普尔指出,科学发展的 二、波普尔真理观的基本内容 基于上述理论,波普尔提出了自己关于真理的 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什么是真理, 即真理的基本内涵;二是科学理论的逼真性和逼真 度;三是探求真理的方法,即科学发展的四段式。 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科学理论的逼真度不断提高的过 程。不过,波普尔认为科学的逼真度的最大值永远都 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其理由是:(1)科学理论 仅仅是猜想,它不可能与真理完全吻合;(2)世界 是不断运动并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不断向前发 展的,没有止境。 ①⑤[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卓如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7年版,第34、50页。 ②③( [英]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6页。 ⑥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 65页。 皿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 (三)科学发展的四段式 波普尔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四段式,即问题—— 客观性,但是,马克思的唯物论和波普尔的形而上 学的实在论有明显的差别。马克思的唯物论有着深 猜测——证伪——新问题,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他认为科学发展的四段式是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 也是人们探求真理的方法和途径。波普尔认为,科 学的增长过程是:(1)科学源于问题。问题就是人 的经验与客观实际不符。(2)理论源于大胆的猜测。 科学家根据问题运用自己的灵感,提出对真理的大 胆猜测或假设,这种假设或猜测就是理论的来源。(3) 刻的科学内涵,是经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马克思 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首要问题。 任何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波普 尔的形而上学实在论只是一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说, 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并且拒绝提供任何理论基础, 认为探讨本源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他说: “实在 论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反驳”, “关于实在论的有 效证明不可能存在”。 正是波普尔在实在论问题上 的不彻底性,导致他对真理的认识的不彻底和片面 化,否认科学能够发现真理,将真理神秘化,带有 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色彩。 (二)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没有真正理 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波普尔反对反映论的观点,认为人们的意识可 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 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 问题。 波普尔给出了通过猜测与反驳的方法解决问题 的一般图式,这个图式如下: P1—1Tr—EE P2 这里,P1是作为我们起点的问题,rI1rI1是我们初 步得到的假设性答案,比如我们第一个试探性解释。 以反映客观实在的观点是幼稚的。科学家只是凭借 自己的灵感大胆的猜测真理。因为科学理论仅仅是 EE是对我们的猜测、试探性解释所做的一个认真的 批判性说明。P2是问题境况,来自我们为解决问题 而做出的第一次批判性尝试,它导致我们的第二次、 人们的猜测或假设,它一定是包含着虚假的内容, 因此,任何科学理论都可以被人们的经验证伪,探 索真理的过程就是科学不断证伪从而逼近真理的过 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也是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 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 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 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 思维的此岸性。”⑨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就是在实 践的基础上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第三次等等尝试。 三、波普尔真理观的评判: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 马克思的真理观属于认识论范畴。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纳 入到认识论之中,强调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创立了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波普尔同马克思在真理观的理论 基础和主要观点上存在差异,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 笔者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进行评判。 (一)形而上学实在论奠定真理客观性的基础, 也导致真理认识的不可知论倾向 显然,波普尔的观点并不符合事实。一方面,科学 家并不都是通过所谓灵感来猜测真理、提出科学理 论的,人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通过实 践和借助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获取的。人们在实践的 过程中,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在人的头 脑中形成反映,这种反映如果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 波普尔坚持真理符合论的观点,即真理就是“与 律,就是真理。波普尔不懂得马克思的实践观,将 实践的深刻内涵做了“经验”化的片面理解,没有 认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没有真正理解实践在 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可见,波普尔没有说明真理 的本质和来源,没有讲清科学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事实相符合”。波普尔对真理的认识建立在实在论 基础上,承认真理的客观性。马克思的真理观则是 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列宁说 “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 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 事。”①虽然,波普尔同马克思主义者都坚持真理的 他的真理带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 (三)创造性的提出逼真性和逼真度的概念, ①《列宁选集》(第Z-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5年版,第89—90页。 ②[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卓如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5年版,第55页。 圜 观察与思考 为探求真理提供有益启示 201 4年第4期 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真理的发展同样遵循 这样一条发展规律。波普尔的科学发展四段式,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的理论竞争和经验证伪,从而接近真理的方法,对我 们认识真理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有着积极意义。 但是,实践证明,科学发展并不是严格按照这四个阶 段依次开展的,此外,问题的提出和理论来源于猜测 的观点本身并不正确。 (五)历史观上的局限性,忽视了探求真理的 社会条件 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 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 则的界限。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 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 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 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 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永远处在由 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正如毛泽东所说: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 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 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 波普尔反对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没 有规律,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社会的观点是错误的。他 提出了两点理由:一是社会不同于自然,自然现象可 以不断重复,历史事件则不能重复发生;二是自然界 比较简单,没有人为因素,社会则比较复杂,历史事 件的发生都带有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马克思的一个 重大发现就是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 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④波普 尔提出了逼真性和逼真度的概念,认为科学理论的发 律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 般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展是“真理性内容不断增加而虚假性内容不断减少” 的过程。 逼真性和逼真度概念的提出,粉碎了绝对 针对波普尔否定历史决定论的两点理由,需要指明的 是,规律是重复起作用的,但每一次起作用所表现出 来的现象并不一定相同,无论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 主义真理观对科学家头脑的统治,将科学理论的发展 过程看成是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辩证过程。任何 理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 律,都是如此。波普尔把历史事件能否重复发生当做 评判历史是否有规律的标准,显然是没有弄清规律与 现象的关系。只要认真分析历史现象的背后,我们会 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都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但是,这 一概念的使用前提是否定真理的可知论,认定科学理 论是一种假设或猜想。这种前提的错误影响到概念的 科学性和使用范围。 (四)探索真理的方法具有科学性,但也存在 明显缺陷和错误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波普 尔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人的主观意识背后所隐藏着 的经济因素。正是波普尔的历史观的局限性,决定了 在探索真理的方法上,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 认为归纳法只能说明过去,不能预知未来,不是科 他看不到科学发展同社会历史的密切关系。一方面, 科学发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社会 历史的进步又为科学发展提供条件。 责任编辑:宋雪玲 学的研究方法,应该被排斥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归纳法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归纳 法是探求真理的正确方法。离开演绎法来谈归纳法, 是不科学的,波普尔看到这一点,提出反对归纳主 义,是正确的。但是,他反对归纳主义的同时,也 否定了归纳法则是错误的。波普尔提出了科学发展 的四段式,认为“问题——猜测——证伪——问题” 这四个阶段循环反复,是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也是 科学探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 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 ②[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卓如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