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
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万亿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实施两年投资1万亿元的计划 (实际完成1.1万亿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企业技改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实施了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扩大住房、汽车、文化消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7万个农家店,支持6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升级改造。“十一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着力稳定和拓展外需,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8%。实施有关费用减免缓缴措施,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 8700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1810亿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0亿元、增长20.3%,分别是2005年的2.1倍、2.4倍和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5640元、4730元,增长11.8%、11.6%。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28个子行业实施方案,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步伐加快。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行业在稳步增
长的同时,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矿井总数已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已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去年煤炭产量达到7.4亿吨,是历史最好水平。
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与2005年相比,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3%、13.5%,全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11个省辖市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47天,优良率提高3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14%提高到18%。
三是毫不放松抓好 “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三农”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先后出台实施了玉米最低收购保护价等 “五项补贴政策”、设施蔬菜大县奖补等“八项惠农政策”、盐碱地改造等“七大强农工程”。完成高标准旱作农田、节水灌溉农田、中低产田改造2000万亩,五年来粮食产量年均超过百亿公斤,特别是去年达到108.5亿公斤。继续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启动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完成9098个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10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了
实实在在的好处。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制定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投资30多亿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全面实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投入9000多万元,引导实施19个重大科技专项;大力培养开发本地人才,积极吸引外来人才,5年共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5400多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一批精品剧目和重大文化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突出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种渠道扩大就业。5年新增城镇就业22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多种形式建设保障性住房。多方筹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稳定物价。
全力推进农村 “五个全覆盖”工程。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483所,建成6971个村级卫生室,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万处,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 五是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扭转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十项安全生产制度,出台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规定,配备市县长安全助理,组建煤炭工业厅,安监局与煤监局分设,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组织、制度、技术、人才、管理、纪律和体制保证。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 2009年比 2008年减少1018人的基础上,2010年又比2009年减少505人,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5下
降到0.187。
六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89项。省直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步伐加快。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确权面积5907万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60个县实行财政省直管县体制。实行燃油税改革,政府性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请获国家正式批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举办大型招商活动,5年引资5223亿元。
七是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5年省政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783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8件,制定政府规章45件。“五五”普法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
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十二五”发展蓝图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突出转型跨越发展。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
五 大 目 标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达到17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640亿元和19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万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更趋合理,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节能减排取得新的成效,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主 要 任 务
(一)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编制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际的良
性互动。
(二)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步伐,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工业新型化,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模式,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主要支撑,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加快市域城镇化,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乡生态化,着眼于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完善符合省情特点、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四)加快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走出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的新路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向多元、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
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坚持先行先试,强化政策支撑,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落户山西、服务山西。深化区域合作,强化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跨越。
三、2011年工作安排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2%,氮氧化物、氨氮和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5%、1.5%、2%、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一)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增加投资。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推进中
南部铁路大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和顺至邢台、运城至三门峡等铁路项目,启动太焦客运专线铁路前期工作。重点抓好高速公路31个在建项目建设,再新开工建设11条,确保年内竣工1000公里,为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奠定坚实基础。加快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推进五台山、吕梁和临汾新建机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35项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国庆节前大同、朔州用上黄河水。新增发电装机800万千瓦,完成1000千伏晋东南特高压输变电扩建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加大以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的产业投资。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保留矿井技改步伐,扎实推进其他能源原材料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太钢不锈钢管和高强度精密带钢等重大技改项目。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投资。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投资。继续抓好省城十大建筑建设,加快推进高校新区、职业技术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增加薄弱环节投资。
大力促进消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稳定价格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
积极扩大出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高度重视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发展服务外包;落实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措施。扩大高新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
(二)推进工业新型化,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在关死关实淘汰小矿井的基础上,加快保留矿井升级改造步伐;优化煤炭行业内部结构,鼓励煤炭企业大力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炭采掘洗选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煤矿环保设备、煤基化工、煤炭物流等产业。推进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整合重组。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工业,重点发展钕铁硼、铝镁合金、纳米材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做大做优汾酒、陈醋、乳品、小杂粮等特色食品工业;鼓励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以煤炭、焦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涵盖保税、仓储、加工、集运、商贸、金融服务在内的现代物流枢纽和大型物流园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金融、信息等其他服务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手段。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在认真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强农
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13亿元,实施灌区建设补贴等“十项惠农政策”,启动高标准粮田创建等“十大强农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山引黄及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年内完成1800万亩农田灌溉、2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0万亩盐碱地改造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启动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工程。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2000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建设,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再实现20万贫困人口脱贫。壮大县域经济。编制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支撑、城镇化为载体,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推进市域城镇化,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按照 “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全力支持太原率先发展。落实好支持太原率先发展的用地保障、园区发展和污染企业搬迁等政策措施,加快太原榆次同城化步伐。加快发展三大城镇群。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城镇化推进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善公共服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打
造现代宜居城市和特色城镇。
(五)推进城乡生态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方联动狠抓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在电力、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实施千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进全社会节能。 多管齐下狠抓污染减排。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继续加大重点用煤行业的脱硫力度,启动火电行业脱硝工作。创新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机制,新建一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启动实施“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太原等重点城市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优化气源布局,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强化环境评估。
多措并举狠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开发工程,加强生态屏障建设,确保完成营造林400万亩。继续深入推进“2+10”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六)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切实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切实解决好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抓好普通高中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五项改革任务落实,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食
品药品安全监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两年实现全覆盖任务,今年覆盖率要超过80%。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增加到200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今年再投资240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8万套、1665万平方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七)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向稳定好转转变
安全生产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全生产一切都无从谈起。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懈怠、不放松、不麻痹,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政绩的观念;进一步引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十项大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好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规定;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安全生产的“两个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严厉
打击私挖滥采和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现场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深化国企改革,加大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国有企业的改革破产力度。继续推进集体企业改革。落实好国家和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组建省金融办,深化晋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启动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民营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晋投资兴业。全力办好第六届中博会。
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煤炭清洁生产利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组建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抓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开发。 (九)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
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做好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学习调研,提高履职能力。把加强学习调研作为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基本功和必修课,增长才干、提高本领;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增强法制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决策制度。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坚持廉洁自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深化政务公开,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