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作者:张亿全 徐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6期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量更是成为评价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综合力量的重要指标,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目前各大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手段,在国内外引起了研究热潮。本文就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理论进行梳理,以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223-02
易卜生曾经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对每一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的发展旅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各大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重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知己、知彼、决策、行动。所谓知己,就是指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特长和专业知识等;知彼则是指职业环境探索,包括行业企业和职业三个方面,认识不同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经验、个性等,认识不同行业和职业发展路径等;决策则是指衡量自己的能力与职业理想之间的差距,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着手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规划;行动,即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朝着目标努力实践。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采用链条分解法逐层分解,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步步落实。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概况 1.1 从研究论文数量来看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输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键字,可以查到2001年-2010年的相关论文2403篇,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逐年升温,从2001年的12篇到2010年725篇,其中,2004年开始呈现激增趋势;另外,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的发表上,说明研究还未完全成熟;最后,硕士、博士论文及重要会议论文鲜有涉及,说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可研究潜力巨大。
1.2 从研究的角度上看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的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和浅析,占论文总数的30.1%,主要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必要性及意义(刘春英,2005)。有的是集中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论文总数的27.5%,论文大多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指导等进行评述研究(柯友凤,2008)。有的是在自己专业知识的视野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新阐释,占到论文总数的10.1%,如从系统论角度、心理学专业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任海华,2008)。还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缺陷和困境进行浅析,占论文总数的7.9%,这些论文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指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主体、人才和服务问题等。还有一部分主要研究环境等各大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占5.2%,辅导员、家庭教育、校园文化、社会政治文化背景都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甘寿国、蔡涛,2007)。其他的则主要涉及的是研究综述、自己院校成果、获奖捷报等。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的研究,较为典型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应尽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社会的到来要求大学生尽早规划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最后,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整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万清祥、王珍,2006)。(2)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指导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成才的有效方法,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理想平台(王硕鹏,2006)。(3)从大学生角度,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培养自信心和促成自我实现(马于强,2009)。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课程设置和体系构建 2.2.1 国外的就业服务体系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包括了大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以及大学生就业前后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的模式。还特别重视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跟踪分析,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存进学生就业的参考依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国则是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务。政府主要任务是保证劳动市场上劳动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服务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拥有高度发达的信息共享中心和职业高等教育体系。德国还负责定期和政府主管部门或是信息机构沟通,申报现实岗位缺员情况和新增岗位情况,委托向相关政府部门或高校就业协调中心为其挑选合适的毕业生。
新加坡主要以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方式适应就业市场。新加坡鼓励年轻人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职业技能,并在人力市场调查和经济发展预测的前提下调整学科和确定招生人数,而且提出了让大学生掌握现代最前沿的科学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刘丽梅、宋景华,2011)。
2.2.2 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根据耿华(2009)的观点,高校要以营造良好氛围为前提,以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为关键,以实践与行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就业主体性为根本,以实现学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升华,构建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南通大学通过《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就业心理辅导的研究》的研究,提出了一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导向与暖身,主要是自我介绍、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基本知识讲解,以及帮助大家相互认识;第二阶段则是职业自我认识,包括自我关注、自我认识、职业自我认识和进行深入职业自我分析第三阶段是职业认识,分为职业实地采访与信息收集和职业风采展现;第四阶段才是生涯规划,让大学生笑迎未来。
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方式 2.3.1 Holland的职业兴趣测试
霍兰德将职业划分成六种类型:社会型,主要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比较看 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企业型,这类人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较强的目的性;常规型,这些人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实际型,这类人愿意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缺乏社交能力;调研型,这些人往往是思想家而非实干家,喜欢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型,有创造力,乐于创造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一模型的关键在于:个体之间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本质差异,个体具有不同的类型以及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一致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 2.3.2 职业锚问卷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埃德加·H·施恩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最终分析总结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理论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及特点分别为:技术/职能型,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管理型,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可跨部门整合其它人的努力成果,并将公司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自主/独立型,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安全∕稳定型: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财务安全,并不关心具体的职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创业型,希望使用自己能力去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且愿冒风险;服务型,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挑战型,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生活型,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环境。 3 结语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近两年内更多的是在继承之前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推进研究,创新程度有待提高,可见,针对瞬息万变的形势,我们需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提出个新的思路,打破发展的瓶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结合全球大环境、中国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外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资源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然后进行理论创新,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并且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追踪系统,以有效建立高效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控制系统,促进大学生在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前提条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前下,保证规划的实施。
随着公共管理、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不断渗入,我们也可以预见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将在不久的将来有质的突破,在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方面都将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刘春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8). [2] 柯友凤.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3] 任海华.系统论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4] 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5] 甘寿国,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广东金融学院的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2007(4).
[8] 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 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9] 王硕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 马于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规划,2009(12). [11] 刘丽梅,宋景华.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12] 耿华.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